全市農業科技工作總結
2、實施農產品深加工計劃,不斷完善農業產業化鏈條,促進我市農村經濟良性發展。荊州市新力實業公司承擔的“冬瓜、西瓜深加工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主要產品為水果蓉餡料和冬瓜茶飲料。在食品餡料生產方面,傳統產品以重糖、重油為主,其口感及營養價值已不符合當今人們消費的需求。該項目開發的水果蓉餡料是以冬瓜、西瓜為原料,加工成口感清爽、營養豐富的綠色保健餡料,以替代傳統的月餅餡料,深受消費著歡迎。
同時該項目根據農業產業化的要求,充分發揮江漢平原優越的地理優勢,以廣大農戶為依托,初步建立供、產、銷一體的產業化格局。該項目的實施延長了冬瓜、西瓜的生產鏈,不僅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3、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畜牧養殖,振興一方經濟。有波爾山羊坯胎移植工程研究中心和松滋市斯家場鉦農辦承擔的市級農業科技項目“山羊新品種引進及繁養技術研究”,經過三年多時間的研究及發展壯大,全市養羊專業戶已發展到0.9萬戶,各類山羊存欄數達到21萬只,實現年產值2100萬元,為農民增收900.0萬元。
三、以實施國家、省級星火計劃為依托,推進農業產業化科技行動
星火計劃由黨中央、國務院1986年批準實施。是依靠科技進步,振興農村經濟,普及科學技術,帶動農民致富的指導性科技計劃。星火計劃的實施,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振興農村經濟的成功道路,取得了“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成就,為我國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我市星火計劃在突出重點、加強集成、迎接入世、產業推動、實現跨越的思想指導下,緊緊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努力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真正轉到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1、星火項目情況:XX年全市以下達國家、省級星火計劃項目4項。其中國家星火項目1項,即由荊州市新力實業有限公司承擔的“南瓜深加工工業化應用開發”項目或國家科技貸款額度1100萬元。該項目借助現代酶處理技術、流化床干燥技術、超微粉粹技術對南瓜進行深加工,以南瓜粉為主導產品,生產飲料、果泥等系列產品。項目完成后年新增產值1.2億元、年新增利稅215萬元。以天榮集團“雙低油菜籽脫殼深加工及系列產品開發”為龍頭,在江陵、松滋、公安等縣市高標準建設百萬畝雙低油菜商品生產基地,組織實施雙低油菜產業化開發,爭創國家雙低油品牌,讓天發天潤雙低油立足荊州,面向全國、走向世界。“雙低油菜籽脫殼深加工及系列產品開發”項目已順利實施。項目完成后,可年產9萬噸雙低食用油,18萬噸餅粕配合飼料,1200噸植酸,900噸卵磷脂,1000噸維生素E。年新增產值25億元,年新增稅款3600萬元,年新增利潤1.1億元,并帶動100萬農戶種油致富奔小康。
2、為更好的促進我市星火再上新臺階,XX年3月8日——17日,農業科隨汪小平局長赴北京直接向科技部原副部長韓德乾、科技部計劃司吳遠彬司長、農社司星火處李增來處長匯報了我市雙低油菜產業化專項及雜交棉花育種與產業化進展情況。我市組織實施的這兩項工作起點高、技術先進、產品市場竟爭力強,符合國家優質農產品區布域局要求,得到科技部領導的充分肯定。為盡快啟動荊州市雜交棉產業化重點科技示范項目,農社司星火處同意先期資助5萬元用于項目啟動前的技術培訓,并要求荊州盡快實施。
3、在組織實施各類星火計劃項目的同時,適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星火實用技術培訓,XX年全市共舉辦星火技術培訓近500期,培訓人數近10萬人次,印發科教資料近20萬份,其中市科技局舉辦60期,培訓人數6000人次,印發科技資料1.2萬份,縣市(區)舉辦440期,培訓人數9萬人次,印發科教資料近18萬份。內容涉及糧、棉、油、菜等各個領域,主要是《雙低油菜高產栽培技術》、《黃鱔的人工凡殖及集約化養殖技術》、《黃顙魚的人工養殖與凡殖》、《抗蟲雜交棉的制種及高產栽培技術》等,培訓對象是技術管理干部、技術人員和農民。通過系列有針對性的科技培訓,很好地推動了我市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農業產業的科技含量,使我市涉農人員的整體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加快了我市農村依靠科技奔小康步伐。
4、及時處理全市專家學者來函來信,為市委市府當好參謀。今年上半年農業科共處理專家學者及市委段書記批示三件,并根據市委段書記要求編制了《荊州市淡水魚深加工科技發展規劃》、《荊州市利用水稻生產燃料乙醇的可行性分析》及《荊州市鵝制品深加工、畜產品深加工設想》等材料,為領導決策提供了參考。
四、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三年,我們將乘著十六大的強勁東風,與時俱進,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積極工作,不斷開創荊州農業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1、繼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行動,力爭在糧棉油新品種選育、農產品深加工、水產養殖技術開發及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