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XX年工作總結
(五)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進一步規范。我市是全省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工作《十縣百鎮千村示范工程》10個試點縣(市)之一。今年我局在抓好農村會計代理制村、組賬鎮記工作掃尾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村級集體資產管理的開展。2月初我局開展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試點,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規定》,規范了全市農村集體管理的操作規程。同時,先后在7月20日、12月19日組織召開了全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現場會和匯報會,對全市鋪開工作作了全面動員和再部署,加快了全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步伐。目前,全市已有11個鎮(街道)召開了動員會,并完成了第一階段工作準備工作,正轉入第二階段的全
面實施階段的工作,預計在明年3月前可按計劃完成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各項工作任務。由于今年我局農村財務管理辦公室在組織實施全市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工作上的出色表現,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六)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我市是全省唯一同時實施水稻科技入戶工程、漁業科技入戶工程的項目縣(市)。我局按照科技入戶的工作要求,利用我市與省農科院簽訂“院-市”合作、與水產研究所簽訂“市-所”合作的有利條件,重點抓好技術指導員與科技示范戶的對接和聯系,加快水稻、漁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促進水稻和漁業科技入戶,確保項目在首席專家的調查中取得滿意的效果。其中,我市水稻科技入戶工程共集中培訓了技術指導員3次,使全市50名技術指導員的業務水平整體得到提高。分別在10個鎮共舉辦了60期示范戶培訓班,培訓示范戶6000多人(次),專家組成員及技術指導員共入戶指導10000多戶(次),發放種子、化肥補貼款10萬元,技術資料6000份。同時,完成科技入戶項目上報簡報7期,向示范戶電話咨詢500多次,取得較好效果。據了解,今年首席專家對我市的示范戶進行電話調查了5戶次,示范戶的回答都令首席專家很滿意。
(七)農業救災復產工作成效顯著。受今年多個臺風的襲擊, 我市農業生產遭受嚴重損失。災情發生之后,我局迅速行動,深入受災鎮、村指導群眾進行抗災復產。在各級農業部門努力工作下,全市按時完成6萬畝晚稻的補插、2萬畝受浸農田的改種、2.6萬畝魚塘的清理消毒任務,還爭取了上級支持的救災款40萬元,救災化肥15噸,水稻種子17.5噸,玉米種子3800斤及蔬菜種子一批,疫苗136箱,消毒藥物130箱,使全市農業生產得到了迅速恢復,從全市今年晚稻收成來看,預計全市25萬畝晚稻,平均畝產達490公斤,與去年基本持平;總產達12.5萬噸,比去年略有增加,實現了大災之年糧食生產的豐收。此外,我局迅速制定和下達全市冬種計劃,并建辦了免耕馬鈴薯示范基地,帶動了全市冬種生產的發展。目前全市落實冬種面積達20萬畝,是近年來的新高。由于我局在抗洪救災工作中成績突出,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洪救災先進單位”稱號。
(八)種糧直補和種糧綜合直補工作按時完成。今年,根據中央、省和市的通知要求,我局認真做好種糧大戶種糧補貼和種糧綜合直補工作,廣大干部職工本著對黨負責、對農民負責的態度,克服了時間短、任務重等困難,認真做好補貼面積的核實和統計工作,30多萬份資料做到一字不錯、一分不差、一戶不漏,得到了上級農業部門的表揚和肯定。XX年,全市共完成種糧直補2745戶,面積10.9萬畝,補貼金額218萬元;完成種糧綜合直補10.48萬戶,面積53.74萬畝,補貼金額376.1萬元。由于種糧直補和種糧綜合直補工作做到準確、及時,使農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密切了基層干群關系,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我市糧食生產的發展。
(九)依法行政、依法治農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局按照全市行政效能監察先行點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完善了政務公開制度,采取多種形式和手段,實行辦事公示制,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增加辦事透明度,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全年共辦理了各種農業行政事項達600多件,辦結率達100%,100%的事項能夠提前在5個工作日內辦結,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快捷、高效;深入開展農資市場執法檢查,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全年共出動執法車輛85臺次、人員320人(次),檢查農資生產、經營、使用單位662家(次),其中化肥農藥經營店(鋪)220家(次)、種子經營店(鋪)36家(次)、獸藥經營店(鋪)106家(次),飼料經營店(鋪)146家(次)、獸藥使用單位72家(次)、飼料生產企業26家(次)、飼料加工企業48家(次)、化肥生產企業8家(次),查處違法生產、經營、使用農資單位45家,違法經營涉案貨值4.2多萬元,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20多萬元。立案查處案件45宗,已結案45宗,結案率達100%。在立案查處案件沒有出現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和行政執法過錯投訴。通過開展農資專項執法,使全市農資市場秩序明顯好轉,保障了我市農業生產安全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