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小學全年發展工作總結
2、強化教學過程常規管理,增強質量意識。我們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強化教學法規意識,采用“定期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學校自查與中心校督導相結合”的方法,加強課程計劃的執行和管理,做到“開齊、上足、上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我們通過巡課、推門聽課的方式加大對課堂教學的監控力度,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在教學管理中,我們堅持“月查制度”,以教研組為單位,將檢查情況與月考核有機掛鉤,建立動態的評價激勵機制,重點突出“四抓”,即抓備課、抓上課、抓作業、抓輔導,從而使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能形成強大的質量保證體系。
3、搭建廣闊平臺,讓教師在歷練中逐步成長。本學年,我們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理論學習、觀看優秀課堂教學實錄談體會,學校領導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隨堂聽課、評優課活動,以及組織公開課、討論課、觀摩課、集體備課、經驗交流會等,引導廣大教師狠抓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努力打造規范課、特色課、精品課。并且,通過舉行課堂教學評比,論文、優秀案例評比,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基本功鍛煉,有效地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從而使一些青年教師脫穎而出。
4、堅持以“研”促教,規范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實現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經途徑。我們建立了從校級、校際、鎮級到片級、區級的五級研修網,并構建起完善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嚴格做到“五定”,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人員、定場所、定記載,并對校本研修實施五級管理,即校長管理,教務處管理,教研組管理,備課組管理,自我管理,從而確保了校本研修的持續、規范運行。
學校工作,德育為先。為更好地開展校園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的整體水平,我鎮以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為目標,充分調動學校少先隊和德育處組織的活動優勢,以生動活潑的主題活動弘揚社會主旋律,豐富和活躍校園德育氛圍。
1、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為主題。全鎮各校先后舉辦多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如國旗下講話,學雷鋒先進班級、先進個人評選,“學雷鋒”手抄報展等活動,并結合“北京奧運,你我關注”的教育主題,各校舉辦了“迎奧運,促和諧”的愛國主義讀書征文活動和有獎知識競答活動,并充分利用婦女節、勞動節、建隊節等重要節日,通過舉行隊活動、出版宣傳欄、開展主題活動等形式,培育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的民族情感和集體主義觀念,激勵學生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和志向。
2、融德育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中。“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各校以少先隊總隊為龍頭,開展集體默哀三分鐘活動,并運用班會、主題隊會、校園櫥窗、校園廣播等形式在學生中開展“我為災區人民獻愛心”活動、舉辦“我與汶川心連心”的演講、圖片展、地震知識講座等活動,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與祖國和災區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高尚情操。義城中心小學陳國平老師身患黑色素腫瘤,全鎮立刻行動起來,開展了“大愛無疆,與愛同行”募捐活動,此舉培養了學生們奉獻愛心、扶危濟困的道德情感。此外,各校在校園廣泛推廣校園集體舞、古詩童謠創編操、“科普大篷車”進校園、與城區學校小朋友開展“手拉手”互助活動等等,一派和諧文明、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校園文化氛圍正在迅速形成。
3、充分發揮各自的特色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義城中心小學結合學校當前正在申報包河區特色學校,積極開展了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通過專題講座和出版專欄,發揮“綠色小衛士”作用,開展環保集體簽名活動、“秸稈禁燒”宣傳活動、美化校園活動、美化社區清潔活動、美化教室布置比賽,以及進行“綠色奧運”主題創意展,還通過支教老師的專題培訓和指導,引導學生們利用廢舊物品進行再次利用,設計出服裝、玩具、教具等。再如,南徐小學利用與校毗鄰的義城敬老院這一德育教育基地,向學生們進行尊老愛幼教育,并利用“九九重陽節”開展送溫暖活動,等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長期有效地開展,切實提高了廣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
四、強化安全工作,創建平安校園。
1、健全管理網絡,完善各項制度。學校高度重視安全工作,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專人負責安全,認真貫徹執行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簽訂了安全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了各校的安全工作責任。并制定了安全工作計劃,完善各項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校園突發事件預警機制,落實各項應急措施,制訂了《學校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處置預案》,提高了全體師生員工的防范意識和安全應急能力。
2、加強安全教育,落實長效管理。 我們重視抓好學校的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班會、少先隊活動、活動課等途徑進行學科滲透,通過講解、演示和師生緊急疏散演練,對學生開展安全預防教育,使學生接受比較系統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觸電、防食物中毒、防運動傷害、防火等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同時,以建設平安、衛生、文明、和諧校園為目標,認真落實校園管理各項措施,定期對校舍、教學設施等進行安全常規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并綜合治理校園周邊環境,規范學生出入校門的行為,消除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