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防火專欄廣播稿范文(通用3篇)
校園防火專欄廣播稿范文 篇1
a: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中午好。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主持人。
b: 我是主持人。首先請聽同學們的來稿。(播稿件)
a: 今天的主題是“小手拉大手,一起來防火”下面請聽“小手拉大手,一起來防火”活動倡議書全校同學們: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自然界的天然綠色屏障,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維護生態安全,保持生態平衡,是構建和諧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最近我縣天氣晴好,氣溫急劇上升,森林火險等級極高。根據省、市森林消防指揮部要求,縣人民政府森林消防指揮部辦公室決定今年3月至4月在全縣范圍組織開展森林消防宣傳月活動。為全面預防和有效控制森林火險,保護和發展我縣森林資源,我們特向大家發出倡議:積極加入到護林防火隊伍中來,用實際行動宣傳護林防火,參與志愿服務,充分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b: 一、爭做護林防火的義務宣傳員
所有學生要主動向身邊人宣傳護林防火知識,使廣大群眾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把遵規守紀、森林防火、安全用火變成自覺行動。在要通過開展
“小手拉大手,一起來防火”活動,把防火宣傳帶回家,引導家庭共同預防森林火災。同時要積極參與到“四個一”活動中來,即上一堂護林防火課、寫一篇護林防火作文、寫一封給家長的森林防火信、出一期森林防火黑板報、懸掛一條森林防火宣傳標語。
a: 二、積極參與護林防火志愿服務活動
積極加入護林防火青年突擊隊、義務宣傳隊、執勤巡邏隊、雛鷹假日護林隊等各類志愿服務隊伍,配合和協助相關部門在林區進山道口做好巡邏執勤工作,對上山人員進行檢查、登記、宣傳。對違反森林防火有關規定的,做好說服教育和勸導糾正工作。
b: 三、帶頭不野外用火,提升防火自護安全意識
帶頭不攜帶火種、香、紙、燭和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林區;帶頭不燒荒種地,不燒灰積肥,不野炊;帶頭在林區不亂扔煙蒂,不生火;帶頭倡導用植紀念樹、鮮花等有益生態保護的方式祭奠親人,反對焚燒紙錢、燒香點燭、燃放鞭炮等祭奠方式,消除一切可能發生的火災隱患。遇到險情時,要及時報告險情,并根據自身的能力,采取力所能及的撲救措施,將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
a: 同學們,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崇尚文明,就是尊重我們自己!希望大家都來關心森林防火工作,積極倡導文明新風,以實際行動來保護好我們的綠色家園,使我們的山川更加秀美,鎮村更加文明和諧!
b: 今天的廣播又要結束了,再見!
校園防火專欄廣播稿范文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合肥一中校園廣播今天的內容是防震減災知識宣傳。
同學們不會忘記今天是5月12日,是汶川同胞遇難日,是我國, “防災減災日”,下面我給同學們介紹關于地震及應急逃生相關知識。
一、地震:由于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地殼的不同部位受到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漸積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巖層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斷裂、錯動,于是就引發了地震。地震由于相對“頻繁”,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二、震中:地震一旦發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筑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保持清醒頭腦選擇地震逃生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這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震動到建筑物被破壞時間很短,如果人身處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身處樓房,千萬不要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較大。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震后迅速撤離,以防強余震。
在地震中,有人觀察到,不少無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擠壓傷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潰,失去生存的希望,亂喊、亂叫,在極度恐懼中"扼殺"了自己。這是因為,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態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境,始終要保持鎮靜,分析所處環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三、當遠離危險區: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四、如被埋壓:要保存體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廢墟埋壓,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
校園防火專欄廣播稿范文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歡迎收聽今天的那看中學校園廣播。我是本期主播王瑩瑩。
我是本期主播陸全峰。一段音樂過后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今天的《生活百寶箱》。
4月29日星期五,我一走進課堂,就有學生問我,昨天夜里你看英國王室婚禮了嗎?我說沒有,隨即是一片夸張的惋惜聲,這是學生們喜歡開玩笑的方式。但是,許多美國人還真是對威廉王子和凱特的婚禮非常著迷。英國有評論道,美國人著迷程度甚至超過了英國人。29日一大早就有晨間新聞報道,俄亥俄州一個小鎮上舉行了“王室婚禮派對”(Royal Wedding Party),參加者雖然只是在半夜里觀看電視轉播,但卻是盛裝打扮,猶如親身參加這一“盛典”。
美國人對英國王室事件有高度興趣,是一種大眾文化現象,這種興趣是“媒體事件”的渲染結果,但與其他國家,如中國,對這種事件的大眾興趣卻又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美國與英國之間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關系,而美國許多民眾對英國王室的那種若即若離的情結,便成為這種關系的象征性表現。
美國文化不僅深受英國影響,而且在許多方面簡直就是英國文化的延續和發展。美國人喜愛閱讀,重視辦學校,都是英國的傳統,早在美洲殖民地時期,美國人要讀的書,英國人已經都替他們寫好了。1660年以前,英國有444所學校,每12英里就有一所學校,新英格蘭人在沒有自已作家的情況下,照樣可以有讀不完的書籍,耶魯大學校長德懷特曾對當時美洲情況這么說:“幾乎每一種類型、每一種題材的書都已經有人為我們寫就。在這方面我們是得天獨厚的,因為我們和大英帝國的人說著同一種語言,而且大多數時候能與他們和平相處。和他們之間的貿易關系長期為我們帶來大量的書籍,藝術類、科學類以及文學類的書籍,這些書大大地滿足了我們的需要。”
一個國家的“禮儀”(civility)文化,若能在傳統中持續傳承,無不以王室為頂端向下流布。“禮儀”不僅包括行為舉止、衣著、言談,還包括人際權力關系的方式和價值。禮儀來自教育,因此古代君王教育同時又對貴族和民間的教育有示范作用。文藝復興時期,伊拉斯謨的《一個基督教王子的教育》(1516)和60年后馬基雅維里的《君王論》都是為君王教育寫的,但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價值觀。伊拉斯謨要求君王以仁義治理國家,而馬基雅維里則認為,君王統治人民,讓他們害怕比讓他們愛戴更為有效。在美國人心目中,英國的君主立憲使得馬基雅維里式的君主統治難以得到維持。
英國不是沒有過暴君,而是人民的反抗能夠有效地遏制國王的暴政,而王室則從這種反抗中汲取了充分的教訓。今天的英國王室已經不再擁有統治的權力,王室事件也不再有國家主義和政治內容,成為單純的表演文化象征,例如,凱特出身平民,她穿的婚紗不足9英尺長(已故王妃戴安娜的長達25英尺),表現了王室親民和節儉的姿態。這種表演文化帶有時尚和審美的色彩,經由媒體渲染,成為大眾娛樂的談資。
英國王室的宮廷文化對許多美國人有相當的吸引力,美國人羨慕的是英國王室代表的那種具有傳統的優雅文化,未必是它以前的君主統治模式。美國人越是自己沒有這樣的文化傳統,就越是對它抱有一種神秘的好奇。普通人用去政治化的方式對待宮廷文化,這是大眾文化的典型特征,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情形。在西方,宮廷文化對社會的影響至今猶存,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宮廷文化對社會就一直有一種文明、禮儀教化的作用。一些宮廷文化的書籍至今仍然是人們閱讀的經典。意大利的卡斯蒂格朗所著的《廷臣論》便是一個例子,作者根據他自己在宮廷任職的經驗,從1508年開始,花了多年時間寫成這本書,1528年出版,后來被翻譯成歐洲的多種文字。
今天,人們閱讀此書,從中了解16世紀意大利貴族的文化風尚,也感受到一種非貴族階級并不陌生的內心向往,那就是追求人的自身完美。近年來,英國王室的丑聞和麻煩不斷,對許多美國人來說,這反倒增加了他們對這個王室的可認同感。就像對他們自己的人生一樣,美國人對英國王室并不抱道德完美主義。在經歷了不少丑聞和麻煩以后,威廉王子和凱特的婚禮成為一個新的開始,就像剛剛過去的復活節一樣,也是有象征意義的。
下面看看戴安娜和凱特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處。20xx年11月16日晚,威廉王子攜未婚妻凱特·米德爾頓宣布訂婚的消息。凱特一襲藍色晚禮服,無名指上一枚18克拉的藍寶石訂婚戒指,這是當年威廉王子的父親查爾斯向戴安娜求婚時的那枚戒指,而這身藍色晚禮服,也與戴安娜1981年訂婚時穿的那件藍色套裝依稀相似。出身貴族的戴安娜因優雅和親民被稱為“大眾王妃”,在戴妃遇難10年后,英國王室迎來了一位真正的平民王妃,“所有這一切,都逃不出戴安娜的陰影,”戴安娜的傳記作家安德魯·莫頓說,“將戴妃的婚戒傳給凱特,雖然浪漫煽情,但那是一個黑色預兆。”29年過去了,歷史仿佛輪回,一直被英國媒體拿來與戴妃比較的凱特,不得不再次沿著戴安娜的足跡,踏上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婚堂。
凱特與戴妃之間,最容易比較,也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她們的時尚品位。從兩人尚未出名時被人抓拍的透明裝,到滑雪勝地時穿的紅色羽絨衫,以及訂婚時的藍色禮服,在時尚領域,凱特常被人指為學習戴妃好榜樣,亦步亦趨地跟在戴安娜的陰影后面。但一不小心成為“中產階級平民時尚”代表的凱特,依然有她、自己的平民風格,她喜歡傳統、簡單及稍顯保守風格的衣服,喜歡穿長身的純色套裝,對于品牌和設計師,凱特沒有固定選擇,可能更偏好丹尼拉·海勒耶的作品,比如,宣布訂婚時的這件藍色晚禮服。英國《電訊報》的時尚編輯希拉里·亞歷山大評價說:“在時尚方面,凱特有著女性特有的感覺,從來不過分招搖。她不是盲目跟隨時尚潮流,她是為自己穿衣打扮。 ”盡管已經28歲,但凱特的容貌這幾年并未有太大的改變,她身高1.78米,拿時尚博客的話說,是“標準的模特身材”。基本上,她穿各種款式的衣服都顯得合身,無論是正式的晚禮服,裙裝,牛仔休閑裝,或者絨線衣。
雖然是平民出身,但凱特也算不上“灰姑娘”,她的父母是空管調(diào)度,母親是空姐,典型的中產之家,但凱特的父母后來自己開了一家禮儀宴會服務公司,多年打拼,資產超過數百萬英鎊,凱特小時候上的學前班,僅學費一年就超過4.5萬美元。但在時尚品位上,凱特基本上還是保持平民本色,經常光顧的是一些中檔品牌的專賣店和百貨公司。在她25歲生日的時候,媒體抓拍到她在Topshop店里買了一件很便宜的衣服,一夜之間,這款裙裝成為英國最熱門的時裝,一天就賣斷貨。伴隨著明年4月29日婚期的臨近,凱特近來的穿著也講究了許多,基本上是定做的套裝,以配合她準王妃的身份。
不過,最大的懸念還在于她在這場世紀婚典上究竟穿什么樣的婚紗?對此,連《新娘》雜志都說不準,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凱特可能會選擇較為輕柔飄逸的婚紗面料,如薄紗、絲質網格紗等,而不是戴安娜當年婚禮服所用的塔夫綢。原因可能在于,28歲的凱特想顯得青春活潑亮麗一些,她比威廉要大5個月。而戴安娜結婚時才19歲,她用綢緞面料顯得莊重成熟優雅,跟老氣的查爾斯王儲比較般配。《新娘》雜志編輯約瑟芬說,在國人的壓力下,凱特肯定會選擇英國服裝設計師的婚紗作品,“這是英國王室的婚典,肯定不會去找外國服裝師。對婚紗樣式,有各種各樣的猜測,但最終還是取決于凱特本人。她可能會選擇戴安娜當年婚紗禮服的設計師,如布魯斯·歐菲爾德,或者阿蔓達·沃克雷,也有可能她自己另找他人,給大家一個驚喜。 ”但不管如何,凱特的婚紗禮服風格將決定未來10年英國婚紗設計的走向,就像戴安娜1981年穿的婚紗被后人無數次抄襲模仿一樣。對于凱特一頭烏黑長發,婚禮上究竟是讓它自然垂下,還是盤起來做發型?約瑟芬說:“還是像現在這樣垂下來比較好,因為大多數新娘都不想在婚禮變得跟平常截然不同,反差太大。 ”
盡管戴著同樣的訂婚戒指,穿著同一色系的禮服,但在時尚領域,凱特想要追上戴安娜,還是有點難度,她缺乏戴安娜的偶像氣質和領導魅力。更重要的是,戴妃那場不幸的婚姻,讓如今的威廉和凱特更加成熟,凱特永遠不想成為戴妃的翻版。戴安娜的傳記作家蒂娜·布朗說,經過媒體這么多年的狂轟濫炸,相對于戴安娜當年訂婚時的羞澀,凱特已經成熟許多,也更加自信。威廉在談到凱特與戴安娜的差異時也說,發生在母親身上的悲劇不會在凱特這里重演,因為他們等了這么長時間才決定正式訂婚,就是為了在外界壓力過大時,兩人都有機會退后一步,重新審視他們的關系。從20xx年拍拖到現在,威廉王子和凱特的愛情長跑歷時8年,20xx年曾短暫分手。凱特回憶這段分手經歷時說:“那段日子,我對我們的關系很不滿意。分手讓我變得更堅強,讓我重新找回我自己。過于年輕時就陷入愛河,你很容易迷失方向。 ”而戴安娜卻沒有這么多時間來思考她與查爾斯王儲的愛情,嫁入王室時,她才19歲,僅僅是一名助理護士,對于查爾斯,他們只談了6個月的戀愛,除了幾十年的王儲身份,她對他幾乎一無所知。
英國老百姓,看的是王子贏取灰姑娘如何演繹浪漫愛情故事,而經濟學家們關心的則是,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這場花費5000萬英鎊的皇家婚禮,能夠為復蘇乏力的英國經濟帶來多大的起色。應該說,威廉王子這場婚禮并沒有趕上英國經濟的好光景。經受了20xx年金融危機和20xx年歐債危機的雙重打擊,還有高達4%的通脹率的困擾,英國正彌漫著失望的情緒。很多經濟學家,希望
借助這場隆重的皇家婚禮提振英國經濟。這么想絕不是異想天開。威廉王子的父母——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王妃的婚禮就是最好的例子。
時光倒退30年。 1981年,英國經濟經歷著嚴重的經濟衰退。當時,英國廣播電視公司向全球7億多觀眾轉播了這場婚禮,整個婚禮花費超過3000萬英鎊,時任首相撒切爾夫人利用這場世界矚目的婚禮極大拉動了英國經濟,緩解了當時的困境。威廉王子能否如他父母一樣幸運?據經濟學家估計,婚禮將令英國各行業總共創收至少62億英鎊,拉動英國經濟增長0.25%,其中零售業、旅游業獲利最多。英國零售協會表示,對大婚拉動消費信心所帶來的提振效應十分震驚,因為不僅是食品和飲料消費量激增,就連園藝店、玩具店和IT店鋪也能沾到“喜氣”。英國啤酒與酒吧協會也表示,婚禮以及連續兩個周末假期將為酒吧業額外帶來6億英鎊收入,80%的酒吧已經申請延長周末開放時間。一場婚禮、一天假期就可以讓英國人額外消費4.8億英鎊,這比政府的任何補貼政策都管用。
英國旅游局已經將20xx年定為皇室主題旅游年,預計專為觀看婚禮而光臨現場的人將把倫敦的日均游客數量從50萬人抬升至110萬人,為英國直接貢獻5000萬英鎊以上的旅游收入,這種旅游勢頭可能會持續18個月。但也有一些反對聲音:由于王子大婚英國多放假一天,一些研究機構預測,全國停產一天將使產出減少60億英鎊。他們還以20xx年英國女王登基50周年全國放假一天為例。事實證明,女王登基的“金年慶祝”活動并沒有對經濟產生多大的刺激作用。反對者的觀點聽著也挺有道理。那么,究竟這筆經濟賬應該怎么算?最好還是交給時間檢驗吧。不過,威廉王子大婚不光要算經濟賬,還要算筆政治賬。想象一下,王子大婚吸引了20億觀眾觀看、8000名記者現場報道,這產生了多么大的國家影響力啊。這是對英國綜合國力的一次絕好展現,也是對英國民眾信心的一次提振。
今天的那堪中學校園廣播就到這里,我們下期節目再會!(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