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勤儉節約的廣播稿范文(通用3篇)
三年級勤儉節約的廣播稿范文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中午好!
我來自是XX班的播音員播音,
我是播音員:。歡迎大家的收聽本期的校園播音。首先請聽校園播報:本周星期二,西充縣安全教育課堂教學活動在我校舉行,全縣共計有9位教師參加,我校張松林老師榮獲二等獎。再次由于氣候逐漸變涼,加之本周多為陰雨天氣,使得很多同學容易發生感冒,提醒大家注意增加衣物,希望我們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能快樂的學習和生活。
本周我們青春之聲播音的主題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人人爭做節約能手。今天是20xx年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這個節日的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建國初期,毛主席用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以此教育了幾代中國人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創造了中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騰飛。勤儉節約的精神深深植入了人們心中。
很小我們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生活中,我們會以感恩的心態對自己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維艱。”然而,食堂里大碗大碗的剩飯,我們卻熟視無睹;水龍頭里滴答滴答的漏水,我們也見慣不怪;敞亮的房間里燈火通明,我們卻渾然不覺……鋪張浪費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這是多么可怕的現象啊!
讓我們回顧一下身邊的事吧!在你們洗碗洗盤、洗臉刷牙、洗發洗澡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滴水?在你使用電燈、電腦、電爐、取暖器時,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度電?當你使用工具、甚至是使用一張小小的紙張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了嗎?浪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要節約就得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恒,集少成多,為創建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身邊的許多東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不少東西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例如水、電、煤等。因此,節約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首先,我們每個人都有節約意識。其次,我們應該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隨手關閉不用的電器、隨手關掉水龍頭、每天把米飯吃完,不浪費糧食等。節約一些能源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小事,可有些人卻十分懶惰,浪費能源。
下面,我代表學校廣播站的全體同學向大家發出如下倡議:
一、節約每一度電。每天每個人節約一度電,那將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我們可以在看到不該點燈的時候把燈關掉,在看完電視、使用完電腦等立即關掉電源,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會給我們節約很多電,使我們養良好的節約美德。
二、節約每一滴水。水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水也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沒有水,那么地球母親就不會孕育出我們人類的子孫后代。可見水有多么重要,那么我們一定要節約用水,不要浪費水源。如果我們浪費水源,那么最后的一滴水,就是我們的淚水。
三、節約每一張紙。大家一定知道紙是樹木造出來的,有了一定的木材料,才能制造出紙張。而近年來,由于砍伐樹木較多,某些地區常常是黃沙肆虐、天氣惡劣。為了讓我們美好的生存環境不被風沙剝奪,希望大家一定要節約紙張,了解樹木的重要性。
四、節約每一顆糧食。有的同學家庭條件好,媽媽煮好的飯菜剛端上來,他一嘗,說這飯菜不好吃,沒吃幾口就倒掉。有的同學很挑食,不愛吃的飯菜只吃幾口就剩在那兒,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難道要等到我們饑餓、貧困的時候才想起饅頭、米飯的香甜可口嗎?每一粒飯都包含著農民伯伯的汗水。我們的糧食來之不易,全是靠農民伯伯冒著寒冷和炎熱辛辛苦苦中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節約不只要在口頭上說,也要在實際行動中體現。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一起爭做一個名副其實、低碳環保的節約小能手吧!本周的校園播音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收聽。
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三年級勤儉節約的廣播稿范文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當今社會,鋪張浪費的現象逐漸增多,不但是危害了自己,更危害了別人。鋪張浪費只會使地球上的資源減少而不會有任何好處。所以,我們就應該從我做起,從小就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節約每一滴水,沒一度電,每一張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不要以為地球上的資源都是會再生的,其實,有些東西用完了就會像時間流走了一樣,不會返回來的。
你是否想過,如果地球缺了水,我們該怎么為,如果地球發生了大災難,我們又該怎樣生存下去,行動比語言更具有說服力,我們應該一起行動起來,為我們營造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
其實在生活中,許多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用完的作業本,背面還可以當做草稿紙;淘米的水可以澆花,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擺抹布;喝完的飲料瓶也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裝飾品;有些不同顏料的瓶子可以套在燈管上當彩紙,既美觀大方又節約資源。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原則。同學們,趁著我們還處于蓬勃旺盛的時期,為了地球能有更多的資源,讓我們手拉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杜絕鋪張浪費,一起勤儉節約吧!
謝謝大家!
三年級勤儉節約的廣播稿范文 篇3
男:敬愛的老師
女:親愛的同學
合:大家下午好!
男:當燦爛的陽光溫暖整個校園,胸前的紅領巾正迎風飄揚。
女:讓我為你采擷一縷陽光,讓金色印染輝煌。
男:在這碩果累累的秋季,
女:在這收獲的季節,
合:陽光之聲校園廣播又與你在空中相約了。
男:今天的紅領巾廣播由我們四(2)班主持,我是主持人 。
女:我是主持人王芙嘉。本期紅領巾廣播為大家準備了《新聞咨訊》、《知識文庫》、《文學星空》、《新歌快遞》等欄目。下面請聽詳細內容:《新聞咨訊》
男:了解最新時事動態,
女:聚焦點滴新聞。
合:盡在新聞資訊。
男:10月22日,大海林地區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二場雪,也是今年的第一場大雪,銀裝素裹,粉妝玉砌,給人們帶來了冬的氣息,同時也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在這里,張博提示大家,雪天出行,要注意交通安全。
女:10月25日,中央電視臺啟動《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并聯合《新京報》等全國30家優勢平面媒《感動中國》是央視最重要的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自20__年始,每年舉辦一次。
過去十年,《感動中國》向全國觀眾推出了一百多位人物,其中有錢學森、袁隆平等為中華民族付出巨大貢獻的杰出人士;有徐本禹、叢飛等來自民間的優秀人物;也有成龍、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
男:20__年10月27日,安徽省XX市,第三實驗小學組織文藝小分隊來到社區,開展“喜迎十八大,紅歌進社區”活動,小學生們演唱了《閃閃紅星》等歌曲。 女:釣魚島爭端,不但讓日本政治陷入混亂,更是沖擊著日本脆弱的經濟形勢。為了打心理戰,之前日本公然叫囂“日企撤離將是中國”,但是在日本財務省最新的統計數據面前,這些謊話已經不攻自破。連英國媒體也發出擔憂,稱日本正面臨財政懸崖。
男:10月28日,亞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轉動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臺正式落成。這臺射電望遠鏡的綜合性能排在亞洲第一、世界排第四,能夠觀測100多億光年以外的天體。
女:據美國一個報告顯示,參加美國高校入學考試 的中國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成績達到 “及格線”,2%的學生達到優秀。這是由于中國的教育缺乏對批判性思維的訓練。
《知識文庫》
男:我學習,我快樂!讓楊澤文、楊忠良帶領我們我們一同步入《知識文庫》。
男:楊澤文,我考考你,你知道10月31日是什么日子嗎?
女:這可難不倒我,為了倡導全世界人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為“世界勤儉日”。
男: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數不勝數。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女: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著香;小蔥豆腐,意味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會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后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待!
男:偉人尚且如此,
我們新世紀的小學生就更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傳統美德。
《文學星空》
女:美文能啟迪人的智慧,美文能陶冶人的心靈。讓我們一同徜徉《文學星空》,欣賞馬明玉同學的作文《勤儉的奶奶》
馬:我有一位慈祥的奶奶,她長著小小的眼睛,看起來很年輕,臉上似乎沒什么皺紋,奶奶有一個特點就是節儉。
奶奶每次吃飯回來,原來空空的兩只手,總會多出一些東西,廢紙、瓶子。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出去吃飯:“咦?奶奶,我們不是去吃飯嗎?怎么跑到路邊來了呢?”我好奇的問,奶奶說:“看看有沒有人在路邊丟瓶子、廢紙,找到了還可以賣錢啊!”我對奶奶說:
“這樣被我的同學看見了好沒面子呀!”奶奶說:“有啥沒面子的,自己掙錢,又不是偷人家、搶人家的。”我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和奶奶一起撿了起來。不一會兒,我看見了我們班的“小快嘴”,“小快嘴”笑著說:“哈哈!原來你在撿垃圾呀!”我說:“我這是節儉,把瓶子回收還環保呢?”小快嘴答不上來就走了。
還有一次,我正在洗臉,洗著洗著我忽然發現沒拿擦臉的,于是把燈開著去拿,等我回來一看,燈關了。我生氣大叫:“奶奶怎么把燈關了?”“費電。”奶奶立馬說。過了段時間,樓下貼了個電費單子,我發現我們家的電費最少,這都是奶奶的功勞。
節儉是個好習慣,我喜歡節儉的奶奶。
男:是啊,我們都應該向勤儉的奶奶學習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一張紙,一元錢開始,從小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爭做節約型好隊員. 《新歌快遞》
女:《新歌快遞》傳遞幸福,傳遞快樂。
男:建設節約型社會,從我做起。一首《勤儉節約歌》送給大家。
女:不知不覺,陽光之聲校園廣播已接近尾聲。
男:感謝大家的收聽。
合:下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