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節主題的紅領巾廣播稿(精選3篇)
敬老節主題的紅領巾廣播稿 篇1
一、開場白。
《開播曲》(播放)
甲:給你的天空劃一道絢麗的亮色,
乙:給你的世界奏一曲動聽的歡歌,
甲:伸出你的手,
乙:伸出我的手,
甲:讓我們相會在紅領巾廣播中。
乙: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六(2)中隊的江旭,
甲:我是主持人六(2)中隊的吳玲慧。
二、校園新聞。
甲:濃縮一周要聞,
乙:關注校園實事,
甲:首先請聽校園新聞。
參觀紀念館 走近陶行知
我校作為一所無錫市陶研實驗學校,在堅持幾十年學陶師陶的歷程中積淀了豐厚的“行知文化”底蘊。最學校近組織的六年級全體師生赴西橋行知紀念館開展的德育基地實踐活動讓師生們進一步走近了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10月15日下午一點,六年級師生經過40分鐘左右的徒步,來到了位于分水西橋的陶行知紀念館。在陽光的映照下,四合小院顯得格外靜謐:館外,綠樹成蔭,芳草如茵;館內,擺放有序,陳列整齊。西橋村的杭主任熱情地向同學們詳細講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跡,讓同學們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求學歷程、教育主張以及陶行知先生與西橋工學團的密切來往,還興致勃勃地和大家介紹了七十幾年前陶行知先生用過的搖鈴、風琴、掛鐘等。
在自由參觀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盎然,圍觀古井,分享榮譽,還坐在教室里當起了臨時學生和小先生……
我們相信:這次活動使孩子們和陶行知先生的距離更近了,對他的了解更深了,也是對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這一經典教育理念最好的學習和實踐。
三、行知小苑。
乙: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今天的《行知小苑》欄目就給大家講一個“一件襯衫”的故事。
甲:1939年7月,中國正是抗日戰爭時期。陶行知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合川縣為難童創辦育才學校,在普修課外,為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兒童,開設音樂、戲劇、繪畫、文學、社會、自然、舞蹈等課,培育人才。這個學校辦得有聲有色,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專門人才。當時政治形勢緊張,經濟非常困難,為了把學校辦下去,陶行知經常要為募集資金四處奔波,自己的生活也非常艱苦。
盛夏的一天,學生高纓聽說書店到了一些好書,想去看看。可是自己不認識路,就想請陶行知陪他一起去。他來到先生窗前,那情景使他吃了一驚:先生打著赤膊,臉上、身上流淌著汗水,正在伏案疾書。高纓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來意告訴先生,沒想到陶行知很快地回答:“現在不成。”高纓失望了,他很奇怪,先生平時最喜歡和學生在一起,也最愿意幫助人,今天是怎么啦?陶行知好像看出了他的疑惑,手指著晾在窗外的襯衫說:“我很高興陪你去書店,可是我的襯衫還沒有干。過一個小時你再來,好嗎?”高纓望著那還在滴水的白襯衫,心想:先生找借口吧?他說了一句“那就算了”,不高興地回去了。
過了一個小時,陶行知穿著還沒干透的白襯衫,笑嘻嘻地來找高纓。高纓還躺在床上生悶氣呢,見了先生,忙起身一起上街。后來,高纓還是想不通,就去問副校長馬侶賢。馬先生說:“大家都知道陶行知是個名人,可是有誰知道,他為了你們這些孩子,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為了堅持辦學,他把自己的大衣和呢褲子都送到當鋪去了,換來的幾文錢解決了一天的菜金。夏天,他只有一件像樣的襯衫,這也不稀奇呀!”高纓聽著馬先生的話,眼圈紅了,他的耳邊又響起了陶先生上課時講過的話:“為了勞苦大眾,我們吃草也干;為了受苦小孩,我們要飯也干!”他的眼前出現了陶先生和同學們一起喝稀飯,鼓勵大家“勒緊褲帶共度難關”的情景,他仿佛明白了:為了辦學,先生舍得一切。
乙:好了,故事就講到這里,希望大家能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示。
四、尊老敬老專欄。
甲:你知道今年的10月23日是什么日子嗎?是的,重陽節。
乙:重陽節,也是溫馨的老人節。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甲: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里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乙:在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同樣要發揚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這不我們學校也開展了我讓老人樂一樂的活動。
甲:當然,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安慰。同學們,你們以前是否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到外面玩過呢?有沒有為他們梳梳頭、敲敲背、洗洗腳呢?有沒有幫助過別人的爺爺奶奶?有沒有在公交車上為老年人讓座呢?我們現在已經是少先隊員了,漸漸長大,漸漸懂事,我們應該為老人們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乙:我們每一位同學今天都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為他們著想,把好吃的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俗話說:兩陽相重,九九艷陽天。
合:爺爺、奶奶,沒有昔日你們艱苦的創業,哪來我們今天優美的校園?為了表達對您們的崇敬,我們特別獻上我們崇高的敬意。
甲:“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
乙: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新中國成立后,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1989年,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游,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甲: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哪一個角落不在弘揚著敬老愛老的文化傳統?
乙:接下來我們來聽一首兒歌:
小朋友,要記牢,敬重長輩很重要。晚上睡前要問安,早上見了要問早。
進出家門要招呼,禮貌用語不可少。天天做到不能忘,長輩見了哈哈笑。
請大家一起來學學這首兒歌吧。
五、英語之聲。
甲:今天的《英語之聲》欄目,我們給同學們準備了一首小詩。
乙:Today is my birthday
Early this morning,
“Hey, little May,
It’s your birthday today!
Let’s go and swim in the bay.
“Hurray! Let’s go and play.”
六、每周一歌。
甲:美妙的歌聲可以使你放松,愉悅你的身心。
乙:美妙的歌曲又能為你表達另一種情感。
甲:一首好聽的歌送給所有的同學,還有我們敬愛的老師。
(播放歌曲:《夕陽紅》)
七、結束語。
甲:乘著歌聲的翅膀,我們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
甲: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衷心地祝愿:紅領巾廣播站能成為你的良師益友,愿它能帶走你所有的煩惱,為你帶去無盡的歡樂;
乙:愿它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伴隨你度過金色的童年。
乙:讓我們相約在下一期的紅領巾廣播中。
甲:感謝大家的收聽,本次播音到此結束,再見。
乙:再見!
敬老節主題的紅領巾廣播稿 篇2
甲:心與心相貼
乙:手與手相牽
甲: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五(1)班的x x
乙: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五(1)班的x x
合:很高興,我們又一次相聚在這美好的時刻。
甲:,你知道農歷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嗎?
敬老主題的紅領巾廣播稿
乙:是重陽節!記得有一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唐代大詩人王唯寫的,就是表達了作者在重陽節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甲: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乙: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另外,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加上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甲: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重陽節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
乙:“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重陽節”自古有敬老的含義。江南一帶,出嫁的姑娘要在這一天回娘家探親,孝敬父母和兄嫂:兒子要在這一天為老人置辦過冬的棉衣,換上松軟的被子。因此,“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他寄托了兒女對父母、青年人對老年人的深深熱愛與敬重。
甲: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乙: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甲:賞菊并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乙:新中國成立后,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1989年,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游,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甲:九月初九既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也是溫馨的老人節。
乙:俗話說:兩陽相重,九九艷陽天。的確,在這云淡山清,秋高氣爽又正值豐收的季節,橘紅橙黃,金桂飄香,令人心情舒暢。
甲: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哪一個角落不在弘揚著敬老愛老的文化傳統?
乙:常把老年人比作“夕陽”,雖然已至暮年,但他們也曾年輕過,也曾散發出正午時耀眼的光芒,至今仍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夕陽的余輝多燦爛!
甲:古往今來有不少偉人是我們敬老愛老的榜樣:恩格斯的父親死后留下大筆遺產,可恩格斯的弟弟卻蠻橫地要恩格斯放棄繼承權,為了不使身患重病的母親因兄弟間的糾紛加重病情,他毅然放棄了繼承權,他說:“我還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永遠只有一個母親。”毛主席回故鄉時,請韶山老人毛禹珠來吃飯,并特地向他敬酒,白發禹珠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澤東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乙:同學們,你們又打算怎樣向你們的爺爺奶奶送上自己重陽節的祝福呢?
甲:幫爺爺奶奶做家務是個不錯的主意。
乙:對,給爺爺奶奶捶捶腿 揉揉肩也會讓他們很開心的。
甲:要耐心得聽爺爺奶奶說話,不能嫌他們煩。
乙:空了陪他們聊聊天也可以
甲:尊敬不僅表現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于實際中,如盡己所能去和他們交往,讓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愉快的情緒;虛心向老年人請教,讓他們覺得自己還行,從而增強自信心;和老年人一起學習,讓他們緊跟時代的步伐,放寬眼界,激發對生活的興趣……
甲:雖然老人節已過,但我們不能忘掉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美德,我們要時時刻刻尊敬老人,愛護老人。
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像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二條也規定:我們要尊老愛幼,友愛同學、平等待人……
甲: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首”。因此,尊敬長輩是我們人類最基本的道德。現在同學們從小就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得到了他們無微不至的悉心照顧。然而在平日里,可曾孝敬過為你們無私付出關愛和辛勞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因此,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五(1)班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去尊敬、關愛每一個老人。
乙:讓敬老、尊老之風永遠地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里,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點滴小事做起,在公交車上主動為老人讓個座,遇到老人過馬路主動攙扶老人,多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對老人多些文明禮貌,多些寬容體貼等等。讓我們的老人感受到溫暖、幸福,讓我們的社會處處充滿和諧,充滿愛!
甲:不管是在重陽節,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社會上,我們時時刻刻都要有尊老的行為、敬老的心!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個好少年。
乙: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身邊做起,了解老人,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為天下的老人們能擁有一個燦爛美好的夕陽而獻上我們一份誠摯的愛心吧!
合:現在我們送上《兒歌一首》
同學們,要記牢,敬重長輩很重要。
晚上睡前要問安,早上見了要問早。
進出家門要招呼,禮貌用語不可少。
天天做到不能忘,長輩見了哈哈笑。
乙:美好的時光總是那樣短暫,讓我們在愉快的歌聲中結束我們的廣播
合:今天的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收聽!
敬老節主題的紅領巾廣播稿 篇3
開播曲(《少年先鋒隊隊歌》)
甲:尊敬的老師、親愛的新同學、老同學
乙:你們好!紅領巾廣播開始啦!
甲:我是四
(2)中隊的錢昕瑤
乙:我是四
(1)中隊的朱中意
甲:親愛的老同學,新同學,我們歡迎你,歡迎你在這個碩果滿枝的季節又回到了大家熟悉而美麗的校園。
乙:經過了一個平安、愉快的暑假,我們滿懷著新的希望迎來了新學期。同學們,我們知道,夏末秋初是收獲的季節,只有用辛勤的勞動播下希望的種子,到時候才會有滿意的收獲。
甲:同學們,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載新的夢想。為了讓我們的夢想能成為現實,讓我們在新學期共同努力。
乙:今天,紅領巾廣播為大家準備了《優秀作文選播》、《中華小故事》、《do re mi點歌臺》等欄目。
甲:新學期,新氣象,在今后我們要特別注意良好習慣的養成。老師、家長都很關心我們的學習成績,其實更關心我們是否能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家里和學校是不是一個樣?我們要在紀律、衛生、誠實守信、禮貌待人等方面完善自我,與人友好相處、誠實守信,我們在努力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這樣我們會終生受益無窮!
乙:同學們,為了實現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夢想,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珍惜時間,用我們充實的每日、每時、每刻,去努力學習吧!下面我們一起來聽倡議書:
1、開好頭,起好步,抓好開學第一周。凡是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重視開學的第一周。作為教師,要認真備好第一堂課,認真組織好教學,給學生以信任感。作為學生,要把心思收回來,專心聽課,按時完成作業,實現良好開端。要在開學第一天實現學校各項工作走上正軌,一切都要正常化,一切都要規范化,各項工作要抓早、抓落實。
甲:
2、要樹立自信心。作為教師,首先要自信,其次才能他信。為此,必須要做到恪守師德,提高師能,鍛煉師魂,要向書記說的那樣:“潛下身來教書,靜下心來育人”。作為學生,要懂得“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堅信付出總有回報。
乙:
3、要勇于挑戰自我。作為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良好的師德和淵博的知識,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為此,要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作為學生,青春無價,為了使自己的青春無悔,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現在,勤學苦練,不斷完善自我。父母養育辛苦,報恩唯苦讀!拿出實際行動,以一顆感恩之心,爭當一名合格、優秀的小學生,讓老師放心,讓家長放心。(music《老師》)
甲:下面是優秀作文選播,請聽《我的新學期新打算》
一個漫長的暑假過去了,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迎著早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們又踏上了通往學校的路程,開始了新的學期。它帶給了我們一個新的希望,新的目標,新的開始……
乙:我們又迎來了新學期,在每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期盼:明天的我會更精彩。展現著自己迎接新學期的新氣象。今天的老師,同學們都把自己打理得漂漂亮亮,辦公室.教室都打掃得干干凈凈,這樣就營造了一種生機勃勃.祥和向上的新氣象。相信在這種新氣象的感染和鼓舞下。我一定要在新學期取得新進步。
甲:在新學期里,我有一個新的目標——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要成為行動的主人!我知道了成功不是靠夢想來實現,而是靠自己的行動…… 當然,在新的學期中,在學習要有新的成績,這就要不懈地努力!付出一份努力才會換取一份收獲。
乙:學習并不是一種興趣,而是一種責任,是我應該做而且必須做好的事情,同時學習必定會有負擔。我把自己的喜悅,悲傷都化作前進的助力和動力,就會因此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新進步。成功中是我們的喜悅,成功背后是我們辛勤的汗水,沒有耕耘哪有收獲沒有付出哪有所得。我即將升入四年級了,就更應該好好珍惜這段寶貴的時光充實自己,把自己的理想變為勢不可當的動力!
甲:在這一個全新的學期中,我打算要努力地拼搏,拼命地戰斗,去戰勝自己,戰勝困難,勇往直前。我要在這個新學期里認真學習,艱苦奮斗,在上課時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之后便考一個好成績,在下課時多運動,多鍛煉,鍛煉出一個好身體,一身好體質。我要努力,仔細做題突破難關,用心思考老師提出的任何問題。
乙:在這一個煥然一新的學期里,我還需改變一下我的性格,變得謙虛,不讓自己以為受到了一點點表揚,就覺得自己十分“偉大”;還要懂得怎樣寬宏待人,又怎樣謙讓人家。新學期中,我可不能輸在這條起跑線上。
總而言之,在新的學期里我要更加努力,爭取每門功課都取得好成績,當一個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學生
甲:今天,《中華小故事》欄目要給大家帶來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
乙:西漢的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甲: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里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
乙: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甲:這是一則西漢匡衡勤學苦讀的故事,最終他成為了大學問家。現在“鑿壁偷光”作為成語,人們一般用此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
乙:同學們,匡衡為我們樹立了刻苦讀書的好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勤奮讀書的精神。
甲:今天,do re mi點歌臺向大家推薦一首生動活潑的歌曲《哆來咪》,它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
乙:演唱者風趣幽默,使歌曲聽來格外親切,希望大家喜歡。
甲:每一次相約,都傾注了我們殷切的期待。
乙:每一次離別,都意味著下一次更精彩的回來。
甲:希望我們的節目能給你帶去一天的好心情。節目最后請記住我們,我是本期播音員(你的名字)。
乙:我是本期播音員(你的名字)。【齊】我們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