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培訓制度(通用3篇)
全員培訓制度 篇1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更好地促進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教師自身的發展,保障教師培訓能有所收獲,取得新成果,特制訂教師全員培訓學習保障制度。
一、參加培訓的對象:
培訓對象為全體在職教師。
1、參加培訓教師應按規定日程準時參加學習,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缺席,在參加培訓期間,因病、因事不能參加實習的必須按規定履行請假手續并上交到教務處備查。
2、培訓前,按培訓要求帶上教材和筆記本,并做好相關準備;培訓時,認真專心,重要內容要作記錄,不做任何無關的事;培訓后,要向學校主管部門和全體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心得體會或交流經驗感受。
3、參加培訓教師應尊重輔導教師的管理,遇到問題主動提出,并自覺遵守培訓管理制度。教師之間彼此尊重;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4、教師在參加培訓期間必須保證達到培訓所要求的學習時數,同時應做到積極自學,認真鉆研,刻苦訓練。
5、健全骨干教師示范導學及動態管理機制。定期組織骨干教師送教下鄉等活動。通過他們,帶動全鎮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6、按照廣昌縣《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評估辦法》,明確教師參加培訓的學分要求及參加各類培訓學分計算方法。
7、建立個人培訓檔案。檔案包括教師繼續教育學時學分登記手冊、教師在校外進行各種培訓的學分證明或學歷證明(本科以上)、教師在校內參加各種培訓、教師發表論文或各種獎勵的獲獎證書等,均由中小學學校的教務處出具證明及負責檔案管理。做到一人一表,一事一清。
全員培訓制度 篇2
一、培訓機制
組 長:劉欣、夏延剛
副組長:胡志輝、梁惠林
成 員:學校辦公室、教科室、教務處、教育處、各學科召集人
二、培訓目標
1.師德方面:熱愛人民教育事業,師德高尚,遵紀守法,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身于教學改革實踐之中,推進我校素質教育的實施。
2.業務方面:提升骨干教師的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充分發揮名優骨干教師的帶頭、示范、輻射作用。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我校的總體思路是:“一、三、五”人才工程計劃:即一年合格(成為合格教師),三年勝任(成為學校與家長滿意的.教師),五年成才(成為校內學科業績優秀青年教師)。使教師的整體素質有明顯提高,開創我校素質教育的新局面。
三、培訓要求
1.培訓對象
凡取得教師資格證的全校在職教師。
2.培訓所修學分要求
我校教師培訓所修學分根據文件實行分年度登記、五年一周期核定的管理制度。教師每年參加培訓所獲學分不得少于30學分,五年一周期累計學分不少于360學分,其中新任教師另須參加的適應性培訓不少于150學分。對在五年周期內累計學分達到規定要求的教師準予結業。
3.培訓形式
以校本研修為主,結合集中培訓,由培訓機構和我校共同完成本周期的培訓任務。其中包括新教師崗前培訓,崗位職務培訓,提高學歷培訓(含自學考試),各類專題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學科帶頭人培訓,教學基本功訓練,國內外教學考察,教學研究活動等。
四、培訓過程管理(詳見《長郡梅溪湖教師培訓實施方案》)
1.制定和不斷完善全員培訓管理制度,并負責實施。
2.組織教師參加教育行政部門及各級師培機構組織的培訓工作,并將每項培訓項目落到實處。
3.組織教師認真參加各項職業技能等級的訓練、考核和達標工作。
4.搞好校本培訓組織、記錄和考勤工作。
5.做好教師培訓登記、送審工作
6.學年末對教師參加培訓情況進行考核,并作為教師學年考核的重要內容。
五、學分登記與審核
1.建立和完善學校繼續教育登記制度管理檔案:
(1)學分登記對象基本情況名冊(含每學年變更情況)。
(2)學時審核花名冊。
(3)教師培訓學時匯總一覽表。
(4)學年教師培訓情況統計表。
(5)校本培訓計劃、總結。
(6)各級繼續教育文件。
2.建立教師個人檔案:
(1)長郡梅溪湖教師培訓學分檔案袋。
(2)長郡梅溪湖教師培訓學分導入表。
(3)各類登記依據材料:培訓結業證或學時證明單,發表或交流的文章印件,學術會議通知,考試成績單,自學筆記,讀書心得等。
3.學校安排專人負責教師培訓學風登記工作,要求負責人對教師培訓登記工作要本著真實、公正、公開、規范的原則,按時做好學分登記和送審。
4.由學校進行初審,然后交長沙教育學院審核。
5.完善調出、調入教師統編號碼及登記工作。
全員培訓制度 篇3
培訓主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為主導,將素質教育潛移默化的把各門類教育效果聚合起來。所謂“素質教育”,就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遵循教育規律,以全面提高全體學員的基本素質,促進學員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尊重學員的主體性,開發學員的智慧潛能,形成學員健康個性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動。
第一章藝術課程:
第一條培訓課程應加強素質教學理念,滿足不同學員的需要設專業藝術課程,并設藝術必修課和選修課。
課程著重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幫助學員加強美術基礎知識,培養實際應用能力。理論學習與動手實踐相結合,使學員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極大地提高作品的藝術性和專業性。在學習技能必修課程的同時選擇選修課,這樣有益于作品水準的迅速提升,更能靈活掌握培養學員。
第二條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藝術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計劃(課程方案)進行教學。開設藝術課程的教材,應通過教師的課程安排來提供給學員。
第三條藝術必修課和選修課將列入考核科目,定期舉辦考試,考試或考查方式由任課教師自行決定,為階段性的考查學員學習程度。
第二章課外藝術教育:
第四條課外家庭教育是整體課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教育應當積極配合中心,對學員的進步、發展能有很好的提高。學員應按照教師安排進行課外輔助練習。
第五條在根據自身條件,舉辦經常性、綜合性、多樣性的藝術活動,與藝術課程教學相結合,擴展和豐富中心藝術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中心會定期舉辦學員藝術展演活動、重大節日慶典活動等,在此活動中對學員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第六條應當充分利用社會藝術教育資源,補充和完善藝術教育活動內容,促進藝術教育活動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推動中心文化藝術環境建設。
將定期組織學員參與各種商業性藝術活動或者商業性的慶典活動;組織學員參加社會團體、社會文化部門和其它社會組織舉辦的藝術比賽或活動。
第七條為學員創造良好的教學文化藝術環境。對學員的作品進行推廣、演出、展覽、展示以及參與中心的整體設計,有利于營造健康、高雅的教學文化藝術氛圍,有利于對學員進行審美教育。
第八條設有文化藝術產品的推銷活動,對學員作品銷售出的價值,以期末獎學金的形式賦予學員。
第三章藝術教育的保障:
第九條設有教研開發、統籌規劃、高水平的教育合作團隊,配備教育管理人員,指導藝術教育工作。配有主管藝術教育領導,并明確藝術教育管理部門。
第十條中心配備有專職和兼職藝術教師,做好藝術教師的培訓工作、管理工作,為藝術教師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中心的專業藝術教師必須具備開拓新的教學理念和創新的教學模式;兼職教師應穩定教學,并嚴格遵守中心規定完成教學計劃內容;非藝術類專業畢業的兼職教師,要接受藝術專業培訓后上任藝術教師。
藝術教師組織、指導中心課外藝術活動,應計入教師工作量。
第十一條中心設有藝術教室和興趣活動室,并配備有藝術課程、興趣活動課程的教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