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節座談會護士長發言稿(精選3篇)
護士節座談會護士長發言稿 篇1
尊敬的領導,老師,各位同仁:
大家好!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有了春天,就會有花開”。
20xx年12月1日,是我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結束了五年的醫學院校學習生涯,來到了醫院。在這里經過嚴格的崗前培訓,我被分配到了ICU。在我們自己的監護中心,面對自己的父老鄉親,那一雙雙渴求的眼睛,那一句句質樸的言語,使我的責任感油然而生,也更加領悟到這身潔白的神圣,ICU的老師們,從最基礎的護理記錄手把手的教起,每周一次的護理查房,業務學習,理論考試,操作考試,讓我們象上緊了的發條一樣,絲毫不敢怠慢,生怕一不小心,就被甩在身后。新技術,我們爭相學習,難做的操作,我們一遍遍練習,就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我的工作能力有了全面的提高。
五年的大學理論學習,并沒有讓我進入臨床之后“如魚得水”,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腦出血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突然出現噴射性嘔吐,我一時束手無措,喊來了帶教老師,只見她有條不紊的把病人頭偏向一側,立即清理呼吸道,及時通知了醫生。下班之后,翻開課本,上面寫著:防止誤吸導致窒息,及時清理呼吸道,這十五個字,字字珠璣。再一次印證了“陸老先生”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諦。
ICU是一個醫院搶救,護理水平的象征,它要求每一位護理人員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高度負責的態度,過硬的技術。在這里,我建立起自己的工作態度,也學到了原來在學校,實習醫院沒有的一些新技術,新儀器的使用。我感謝ICU的老師們,是她們給了我最耐心的帶教,最寬容的體諒,最嚴格的要求,是她們扶持我一路走來,幫助我完成了從一名醫學生到臨床醫務工作者的角色轉變。
六個月之后我轉科來到了小兒科。小兒科是個忙碌的科室。當時患兒達到60之多。面對一個個可愛而又被病痛折磨的面孔,我每次在操作時都告訴自己,輕點輕點再輕點,好讓他們幼小的心靈少一些疼痛的記憶。幾個月之后,失去了當初的新鮮感,整天與藥品打交道,有了一些倦怠。直到有一天,一名實習同學問我藥品的藥理作用,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一名老師了,整理了一下小兒科的常用藥品的藥理作用,發現當時上課時很多東西沒有理解透徹。小兒科的護士長也經常把我拉到一邊,指出我工作中的不足,將人生的經驗與我共享,幫助我走出情緒的低落期,重新拾回信心。
神經內科是我現在的“娘家”,特色專科護理的特點,讓我的職業生涯邁向了一個新的臺階。團結,緊張,和諧,有條不紊的工作氛圍,老師們每天與我交流她們的工作經驗,不斷完善我自己的工作旅程。護士長經常教育我們,工作中從細微處做起,換位思考,把病人當親人。給病人送上最會心的微笑,最貼心的服務,病人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工作。
這就是我——一個工作一年多的年輕護士的心路歷程。我不敢說我們護士是天使,因為我們既沒有天使那么純潔無瑕,也沒有天使那么頑強的生命力,我們不曾守護上帝,只是拼命的維護一個個脆弱的生命。我們不是天使,但在平凡中體現偉大,我們不是天使,只愿在付出中收獲喜悅。
我要感謝在我職業生涯開始的時候,護理前輩們給我播下的種子,讓我的工作提早開花,帶著這份感恩的心,我要在病人生命的春天遭受料峭春寒時,播下種子,讓他們如花的生命再次綻放,因為我相信:有了春天就會有花開。
我要感謝護士這個職業,是她讓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誠的去對待每一個生命,是她讓我理解,能獲得生命,便當感恩,能呼吸,便當快樂。在支付我生命艱辛的同時,收入著他人的獲得生命的喜悅。當我回頭看時,看到生命的蓬勃,我慶幸,我能如此貼近生命,去接觸,聆聽,去感悟!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護士節座談會護士長發言稿 篇2
76、護理差錯的概念是什么?
凡在護理工作中因責任心不強,粗心大意,不按規章制度辦事或技術水平低而對患者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但未造成不良后果的過失行為。
77、常用的護理質量控制標準包括哪些內容?
(1)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
(2)特護、一級護理質量合格率。
(3)急救藥品器材準備合格率。
(4)五種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
(5)病區管理合格率。
(6)一般護理差錯發生率。
78、新中國成立以后。衛生部制定的與護理實踐有關的法律、法規及規章有哪些?
有《醫院工作制度》、《醫院工作人員職責》、《醫務人員道德規范及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醫療事故分級標準(試行)》、《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護士條例》等。
79、什么是醫院的分級管理?
就是按照醫院的功能和相應的規模、技術建設、管理及服務質量水平,將其劃分為一定級別和等效的標準化管理。在衛生部提出的醫院管理方案中,醫院被分為三級(一、二、三級)、十等(甲、乙、丙等,三級醫院增設特等)。
80、《全國醫院工作條例》中指出醫院的任務有哪些?
以醫療為中心,在提高醫療質量的基礎上,保證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完成,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同時做好預防宣傳工作,指導基層醫院和計劃生育的技術工作。
81、醫院的概念是什么?
是對群眾或特定人群進行防病治病的場所,具備一定數量的病床設施、相應的醫務人員和必要的設備,通過醫務人員的集體協作,達到對住院和門診、急診患者實施科學和正確的診療護理為主要目的的衛生事業機構。
82、疾病的概念是什么?
是指機體在內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某部分的形態、代謝和功能的變化,表現為損傷和抗損傷的整體病理過程,是機體內外環境平衡狀態的破壞或機構偏離正常狀態的過程。
83、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有規律適當的鍛煉,節制飲食、控制體重、遠離煙酒、遵守交通規則、按時進行免疫接種、定期檢查、心胸豁達樂觀、生活規律、家庭和睦、自尊自重等。
84、醫療事故分為哪四級?
根據對患者人身造成的損害程度,醫療事故分為四級:一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二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三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四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后果。
85、晨晚間護理的目的是什么?
(1)使患者清潔、舒適,預防壓瘡及肺炎等并發癥。
(2)觀察和了解病情,滿足其身心需要,促進護患溝通。
(3)保持病床和病室整潔。
86、洗胃的禁忌癥有哪些?
(1)吞服強酸、強堿等腐蝕性的毒物禁忌洗胃;
(2)上消化道潰瘍、癌癥患者不宜洗胃。
(3)胃插管術禁忌癥如食管阻塞、食管狹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
(4)血小板減少癥、胸主動脈瘤、心肌梗死等患者慎用洗胃。
87、靜脈輸液的目的是什么?
(1)補充水和電解質、維持酸堿平衡。
(2)增加血容量、維持血壓,改善微循環。
(3)輸入藥物達到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4)補充營養、供給熱量、促進組織修復、增加體重,獲得正氮平衡。
88、患者角色適應不良包括哪幾個方面?
患者角色行為沖突、患者角色行為強化、患者角色行為缺如、患者角色行為消退。
89、臨時備用醫囑的執行要求是什么?
臨時備用醫囑為12小時內有效,病情需要時才執行,只能執行一次,過期尚未執行則自動失效。
90、WH0提出健康促進應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1)關注全社會的人,涉及人們每日生活的全部內容,而不是針對某種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母嬰健康項目。
(2)針對影響健康的決定性因素,如貧困和環境因素。
(3)采取多種的方式和途徑。
(4)特別強調公眾有效參與。
(5)衛生保健的專業人員在健康促進中的角色轉變。超越“患者-提供者”的關系,形成“參與-合作”的關系。
91、在醫療護理過程中有哪些情形不屬于醫療事故?
(1)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的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2)在醫療活動中由于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
(3)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4)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的不良后果的。
(5)因患方原因延遲診療導致不良后果的。
(6)因不可抗力造成的不良后果。
92、無菌技術操作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保持無菌操作環境的清潔,在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30min,應停止清掃工作并減少走動,以防塵埃飛揚導致污染。
(2)工作人員進行無菌操作前應著裝整齊,戴口罩、帽子,并剪短指甲、洗手。必要時穿無菌衣,戴無菌手套。
(3)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分開放置,無菌物品必須存放在無菌容器內,一經取出,雖未使用,亦不可再放回無菌容器內。
(4)無菌包外應標明無菌包內無菌物品的名稱及滅菌日期。無菌包應放在清潔、干燥、固定的地方,其保存期一般為7天,過期或包布受潮均應重新滅菌。
(5)取用無菌物品須使用無菌持物鉗或無菌持物鑷,未經消毒的用物、手、臂不可接觸無菌物品,不可跨越無菌區。無菌操作時,操作者的身體應與無菌區域保持一定的距離,手、前臂應保持在腰部以上水平。
(6)一切無菌操作均應使用無菌物品,禁用未經滅菌或疑有污染的物品。
(7)一份無菌物品僅供一位患者使用一次。
93、一般患者的入院護理常規包括哪些內容?
(1)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區環境、設備、規章制度、床單位及設備的使用方法、主管醫護人員等情況。
(2)測T、P、R、BP及體重,必要時測身高。
(3)填寫有關表格,用藍鋼筆填寫體溫單、醫囑記錄單的楣欄項目及頁碼。在體溫單的40-42℃之間的相應時間欄內縱行填寫入院時間、記錄首次T、P、R、BP及體重值。
(4)填寫診斷卡及床頭卡,并分別插入患者一覽表及床頭或床尾夾。
(5)交給患者留取大小便標本的容器,并說明留取的目的、方法、時間及注意事項。
(6)通知主管醫生,診視患者。
(7)根據醫囑、通知營養室準備膳食,并執行各項治療措施。
(8)按護理程序收集患者有關的健康資料,擬定護理計劃,一般應在24小時內完成護理病歷的書寫。
94、申請護士執業注冊,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在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完成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護理、助產專業課程學習,包括在教學、綜合醫院完成8個月以上護理臨床實習,并取得相應學歷證書;
(3)通過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
(4)符合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健康標準。
護士執業注冊申請,應當自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之日起3年內提出;逾期提出申請的,除應當具備前款第(一)項、第(二)項和第(四)項規定條件外,還應當在符合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接受3個月臨床護理培訓并考核合格。
95、護士的權利有哪些?
(1)護士執業,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的權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克扣護士工資,降低或者取消護士福利等待遇。
(2)護士執業,有獲得與其所從事的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職業健康監護的權利;患職業病的,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得賠償的權利。
(3)護士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與本人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權利;有參加專業培訓、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參加行業協會和專業學術團體的權利。
(4)護士有獲得疾病診療、護理相關信息的權利和其他與履行護理職責相關的權利,可以對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96、輸血前應做哪些準備?
(1)備血:根據醫囑抽取患者血標本2ml,與填寫完整的輸血申請單和配血單,一起送血庫,作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
(2)取血。做好“三查八對”。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質量、輸血裝置是否完好。“八對”:核對床號、姓名、病區、住院號、血袋號、血型、交叉試驗結果、血的種類和血量。
(3)取血后:勿震蕩以免造成溶血,如為庫血在室溫下放置15-20分鐘后再輸入。
(4)核對。輸血前需兩人再次核對一次,確定無誤并檢查血液無凝塊后方可輸備。。
(5)知情同意:患者應理解并同意接受輸血,簽署知情同意書。
97、護士在執業中應盡哪些義務?
(1)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
(2)護士在執業活動中,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應當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護士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應當及時向開具醫囑的醫師提出;必要時,應當向該醫師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或者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服務管理的人員報告。
(3)應當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參與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護士應當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所在醫療衛生機構的安排,參加醫療救護。
98、請敘述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1)立即停藥,患者就地平臥,進行搶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的鹽酸腎上腺素0.5-1ml。病兒酌減。如癥狀不緩解每隔30分鐘皮下可靜脈注射該藥0.5ml,直至脫離危險。如發生心臟驟停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術。
(3)維持呼吸:給予氧氣吸入。呼吸受抑制時,根據醫囑應用呼吸興奮劑。喉頭水腫影響呼吸時,可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4)根據醫囑使用抗過敏藥物。
(5)根據醫囑使用補充血容量藥物。
(6)糾正酸中毒。
(7)密切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尿量及其他病情變化,并做好病情動態記錄。
99、輸液過程中如患者出現胸悶、呼吸急促、咳嗽、心前區疼痛、
、咳粉紅色泡沫痰等癥狀,應立即采取哪些預防和護理措施?
(1)輸液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情況,對老人、兒童、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應控制滴注速度不宜過快,液量不可過多。
(2)出現上述癥狀,立即停止輸液并通知醫生,進行緊急處理。如病情允許,協助患者取端坐臥位,雙腿下垂,以減少下肢靜脈回流。必要時進行四肢輪扎,減少靜脈回心血量。
(3)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氧流量6-8L/min.濕化瓶內盛20%-30%乙醇溶液,以減輕肺泡內泡沫表面的張力。
(4)遵醫囑給予鎮靜劑、平喘、強心、利尿和擴血管藥物。
(5)做好心理護理,安慰患者,解除患者的緊張情緒。
100、執行醫囑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執行醫囑應做到誰做誰簽字誰負責,切忌不能代簽(如做皮試、注射術前針等)。
(2)長期醫囑的有效期為24h以上。臨時醫囑的有效期為24h以內。
(3)醫師取消醫囑后,護士應在相應欄內用紅筆簽全名(應保持原有姓名能清楚可辨認)。醫師開后尚未執行就取消的,不簽字。
(4)一般情況下不執行口頭醫囑,搶救或手術中需下口頭醫囑時,護士應復誦一遍,雙方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在搶救或手術結束后醫生應立即開具醫囑。
(5)護士在轉抄醫囑(包括抄輸液卡)時,需認真仔細,轉抄后需再核對一遍;整理醫囑,須經另一人核對、簽名后方可執行。(輸液卡:抄卡者、核對者、擺藥者、配藥者、執行者)。
(6)主班領取藥物后,對易出現問題、安瓿相似的藥物應分開放置。
(7)醫囑中有留陪的,一定要執行(并向病人家屬交待清楚)。
101、請敘述病歷的概念及作用。
(1)病歷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字、符號、圖表、影像、切片等資料的總和,包括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
(2)病歷的作用:一是病歷檔案的作用。是診療活動的工作記錄,是患者疾病轉歸的檔案,可直接反映醫院的醫療質量、學術及管理水平,為醫院管理提供寶貴信息,為醫院科研提供寶貴資料。二是病歷的證據作用。是病情發展的原始記錄,是醫療事故鑒定的重要證據,是醫療人身傷害民事訴訟的原始依據,是醫療費用支付及賠償的重要依據,是提出疾病診斷書和病情證明的重要依據。
102、青霉素過敏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呼吸系統癥狀:由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和肺水腫引起的,表現為胸悶、氣促、哮喘、呼吸困難。
(2)循環系統癥狀:由于周圍血管擴張導致有效循環血量不足引起的。表現為面色蒼白、冷汗、發紺、脈細弱,血壓下降等。
(3)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由腦組織缺氧引起,表現為頭暈眼花,四肢麻木、意識喪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103、什么是三級預防?
以促進健康和保護健康或預防疾病為中心,同時在健康--疾病過程的任何階段,均可采取一些預防措施,以避免和延遲疾病的發生。阻止疾病惡化、限制殘疾和促進康復。涵蓋了預防、治療、康復三個健康保健層面。
104、請敘述我國疾病譜的變化。
20世紀50年代以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傳染病、寄生蟲病和營養不良等軀體性疾病。20xx年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較高的疾病依次是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臟病、胃腸炎、膽結石膽囊炎等,而農村居民則依次是高血壓、胃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膽結石膽囊炎、腦血管疾病。
105、患者的權利有哪些?
(1)因病免除一定社會責任與義務的權利;
(2)享受平等醫療待遇的權利;
(3)隱私保密的權利;
(4)知情和同意的權利;
(5)自由選擇的權利;
(6)監督自己的醫療及護理權益實現的權利。
106、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護士的要求有哪些?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保持健康的情緒狀態;
(3)尊重并平等地對待患者;
(4)具有真誠的態度和適當的移情;
(5)具有豐富的與護理有關的科學文化知識;
(6)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
107、引發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嚴重性認識不足;
(2)控制醫院感染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3)感染鏈的存在;
(4)醫院布局不合理和隔離設施不全;
(5)消毒滅菌不嚴格和無菌操作不當;
(6)有其他危險因素的存在,如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的廣泛使用。
108、危重患者的重點觀察內容有哪些?
(1)一般情況的觀察:發育、營養、面容與表情、姿勢和體位、步態、皮膚黏膜。
(2)生命體征的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3)神經精神狀況的觀察:意識、瞳孔、心理狀態。
(4)常見癥狀的觀察:疼痛、咳嗽、咳痰與咯血、惡心與嘔吐
(5)其它方面的觀察:飲食、睡眠、用藥后的反應等。
109、醫療衛生機構不得允許哪些人員在本機構從事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護理活動?
(1)未取得護士執業證書的人員;
(2)未依照《護士條例》第九條的規定辦理執業地點變更手續的護士;
(3)護士執業注冊有效期屆滿未延續執業注冊的護士。
在教學、綜合醫院進行護理臨床實習的人員應當在護士指導下開展有關工作。
110、護士在執業活動中出現哪些情形,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暫停其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直至吊銷其護士執業證書。
(1)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醫師的;
(2)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未依照《護士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提出或者報告的;
(3)泄露患者隱私的;
(4)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不服從安排參加醫療救護的。
護士在執業活動中造成醫療事故的,依照醫療事故處理的有關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111、敘述低鹽飲食的適用范圍、飲食原則及用法。
(1)適用范圍:高血壓、充血性必力衰竭、腹水、先兆子癇,急、慢性腎炎及各種原因所致的水鈉潴留患者。
(2)飲食原則及用法:成人食鹽的總量限制在<2g/d,或醬油10ml/d,但不包含食品中自然存在的氯化鈉,禁食腌制食品,如咸菜、皮蛋、火腿、咸肉、香腸、蝦米等。
112、敘述注射的原則。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2)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3)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和針頭;
(4)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
(5)排盡空氣;
(6)檢查回血;
(7)掌握無痛技術
(8)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預防交叉感染。
113、醫療事故分為哪四級?
根據對患者人身造成的損害程度,醫療事故分為四級:一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二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三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四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后果。
護士節座談會護士長發言稿 篇3
“人在世上不外乎兩點,心與術,就是德與才。要么德才兼備,要么心術不正。一個要預備成為醫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顆仁心,然后才去訓練他的仁術。”這是《心術》電視劇編劇六六在原著中寫過的一段話。
正是這段話,讓我回想起剛踏入醫學院的時候,我們這幫醫學生緊握拳頭,宣誓要為人民服務,為醫學事業奮斗終身的那一刻。那時候的我們意氣風發,眼神堅定,有著作為未來醫生的抱負。
記得大二時候,教我們《系統解剖學》的鐘教授說過:“作為一名醫生,必須懷愛在心,先是擁有崇高的醫德,發自內心的關愛病人,然后才是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醫術。”這位白發蒼蒼的教授用平靜的語言和堅定的目光告訴我們,從醫者要有心,用心去關愛病人,治療病人,這其實不正是《心術》這部電視劇編劇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思想嗎?
隨著《心術》電視劇的播出,我感受到我國比較少這種描寫醫院現實題材的影視作品。然而劇中每一個角色都被刻畫的有血有肉:他們既是擁有專業技術的工作人員,而在脫去白大褂、護士服的專業服裝后,又是生活在社會大環境里面的普通人,一樣要買房供房,生兒育女,一樣有七情六欲,有常人的煩惱,而他們,不就是同樣工作在醫院里面的各個崗位的我們嗎?
在《心術》里,有些場景是我比較有感觸的。農村孩子賴月經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醫院腦外科就診,醫生發現這是一個遺傳疾病,趕緊讓賴月經住院觀察,看能不能做手術。賴家來自陜北貧窮農村,靠種莊稼為生,兩父子在大熱天里仍然是大棉衣,土布鞋。賴父帶著孩子來到醫院就是低頭哈腰,不敢多說一句話,最后也不知道怎么表達,就直接把賴月經推到主角美小護前面說:“救救這孩子吧。“賴父這樣的表現可見在攜子求醫過程中受了多少白眼,吃了多少苦頭。這讓我想起前幾天在門診看病的一個外地勞務工人打扮的兄弟,一個7尺大漢,臉上還有未抹去的泥跡,身上的褲子也沾滿泥巴,他的一只眼睛腫了,卻還強擠出笑容,低首哈腰,畢恭畢敬的問眼睛痛在哪里看。看到這個情景,我心里一痛。問題究竟是出在哪里呢?是看病難,還是世俗的目光讓這個漢子變成這樣?不會的,我們醫院的工作人員都是很熱情的,想必這個漢子曾經在哪里受過委屈。于是我想著他眼睛不適可能不方便,笑著把他帶到五官科門診,叮囑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細菌感染,然后離開。這位兄弟一直嘴巴在喃喃的感謝我,我能看出他眼睛里分明閃爍著淚光。
《心術》的另一個場景也讓我陷入了沉思。一個中年男人帶著發燒的兒子來看病。由于醫院門診的病人比較多,病人們都排著隊,等著輸液,中年男人卻很不耐煩,說兒子病的很嚴重,要馬上輸液。還揚言要是不輸液就要投訴醫院甚至告醫院。待安排輸液了,中年男人又揚言要打醫務人員,威脅醫護人員,甚至恐嚇醫護人員,要醫護人員“走著瞧,晚上別出門。”原因是護士把兒子的手扎腫了。其實,孩子還小,血管也還細,一針下去沒扎中也是在所難免的,作為一個父親,疼愛孩子,不想看到兒子受到任何傷害,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經常在這個時候,大家就缺乏了理解。所以大家說,兒科是最多投訴與抱怨的地方。家屬抱怨,醫生委屈。其實醫生何嘗不想馬上免除了病人的苦痛,護士何嘗不想一針就扎中血管,立馬給病人輸上液呢?現實是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面對那么多的病人,唯有擦擦額頭上的汗水,繼續默默工作。
感嘆從醫者的苦衷,辛苦付出多年,在如今的社會卻有一部分人把看病當成是一種特殊的交易,認為既然付出了金錢,就要得到相應的結果,比如藥到病除等,全然不考慮病人得的是什么病,病情到了怎樣的嚴重程度。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這是市場經濟體制在社會畸形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道德體系沒有構建完善的一個結果。
我相信,如同《心術》電視劇看到的那樣,醫生治病,除了運用專業技術,更多的是用心。所以,請別因為社會那些不良的輿論或者極個別的現象,辜負了那顆心。那顆從從醫的那一天起的堅定起來的心。我也想對廣大醫院同僚說一句:“請好好愛護你們那顆會跳動的為人民服務的那顆仁心。只有我們自己相信自己,人們才會相信我們。”
期待有更多像《心術》這樣的好作品,讓更多的人可以試著了解醫院,了解醫生,也期待大家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共同營造一個醫患互動互助的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