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護士節領導致詞(精選3篇)
512護士節領導致詞 篇1
二、正確認識護理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當前我區的護理工作與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醫療保障需求、與診療技術不斷發展的需要、與醫療服務質量的整體要求、與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學科學的進步、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對護理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與社會的期望值存在一定距離,護理服務技能不能很好地滿足臨床醫療需求。特別是當前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市場經濟的需求,使護理工作的職能和范圍逐漸擴大,人民群眾在醫療保健方面對健康的期望有了新的概念,對生存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護士在醫療保健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三是護理人員數量較少,專科護理亟待發展。雖然近幾年我區護理人員數量呈增長趨勢,但與患者的實際護理需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此外,由于體制問題,聘用了一些護士,但卻同工不同酬現象,影響了護士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三、乘勢而上,再創護理工作新佳績。
一是牢記護理工作的宗旨,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人,是做好護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我們學習和弘揚南丁格爾精神,首先要學習南丁格爾懷有一顆慈愛的心靈;第二是要學習南丁格爾為護理事業獻身的精神;第三是要學習南丁格爾平等熱心地為需要關懷的所有人們服務;第四是要學習南丁格爾不斷總結經驗,在自己的事業上卓有建樹。在具體護理工作中,要不斷自我充實,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好地把握醫學的規律,練就過硬的本領。以純潔高尚的醫德風范,構筑和諧的醫患關系,做好人民群眾信賴的健康衛士。
二是注重護理質量,協調發展。質量是醫療機構的生命,是生存、發展的基礎,提高醫院服務質量是多方面要素決定的,護理服務質量是重要因素之一。護士與醫生在工作上有分有合,護士一方面要根據醫生的診療計劃認真實施治療措施、密切觀察病人病情,另一方面要切實為病人提供周到的生活照顧,幫助病人盡快康復。治療性工作與照顧性工作是病人康復的“兩個車輪”,只有同速度轉動,醫療和護理工作才能協調同步發展。“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要真正落實在工作中,就要把護理工作作為醫療機構綜合實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建設好臨床護理隊伍,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和專業技術水平。
三要切實關心關注護理工作者,進一步提升護理工作的地位。護士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和病人朝夕相處,又承擔病人生活和心理照料的勞動崗位,操作任務重,工作責任大;護士的待遇較低、深造機會少,嚴重挫傷護士的工作積極性;護士中女性占絕大多數,女性群體還要承受事業、家庭的雙重壓力,精神緊張,工作勞累,生活沒有規律。因此,各醫療單位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性化管理,制定切合實際的保障措施,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都要給予護理工作者關心、愛護、支持,實實在在地為她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時刻關心護理人員的工作、學習、成長,為她們提供寬松的環境,提供施展的舞臺,挖掘護理人員的工作潛力,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從而在全區衛生系統形成一個尊重護士、愛護護士和重視護理工作的濃厚氛圍,努力開創我區護理工作健康和諧發展的新局面。
512護士節領導致詞 篇2
如此平凡的深夜,我靜靜地等待時間的流淌。每天,每個小時,每一分鐘,在這里,都有我的姐妹。就像這安靜的夜晚,夜夜相同的夜晚,不同的只是我們的身影。或數著秒針等待天明,或忙碌地準備手術。病房里,患者安靜地休息,我們輕輕地推開門,對于我們來說,沒有比聽到那均勻的呼吸聲更美妙的聲音了。我們,守衛著你們。
我曾聽過最美的贊美,是來自一位年邁的晚期癌癥患者,她笑著而又堅定的說:“有你在,我還怕什么!”我曾為了這句贊美,而淚流滿面。我是如此的熱愛我的工作,這見證最多生死的工作。當一個老者安靜地走過最后一刻的時候,門外恰好有一個剛剛降臨的嬰兒——我們見證著這神奇的輪回。
我們經歷著,并被感動著。一個病房,五個患者,兩個是二十出頭的小伙子,都傷了腿,不能動彈,相同的痛苦,卻又有著不同。一個家里明顯富裕闊綽,而另外一個顯然來自貧苦的家庭。他們的父母都輪流來看護,富人家的孩子永遠不缺探望者,大包小袋的名貴補品,像批發一樣運到他的床頭,他的父母精心挑選著更加名貴的補品,想盡快強壯他們的孩子,兒子笑爸媽像在填鴨,媽媽嗔怪他不懂照顧自己,一家人圍繞在兒子的周圍,滿是憐惜。而對面,是窮人家的孩子,我曾在心里默默可憐這沒有補品的孩子。而當有一天,我見他的媽媽,像雕琢一塊璞玉一般在為他的孩子削一顆雪梨,那是如此的精心,每一處坑洼都細心地削干凈,然后均勻地切成小塊,再撒上晶晶的白糖,喂給他的孩子吃。我逗她說,小伙子不過是傷到腿,雙手可以自己吃的嘛!那瘦弱黝黑的母親拘謹而害羞地說,總覺得孩子受了最大的委屈,孩子父親也笑呵呵地嗔責著母親,說她總是嬌慣孩子。那一刻,我的心靈受到震撼,我們曾無數次的從書本上讀到,愛是平等的,無論它來自于什么樣的家庭。而當我親受這偉大的父母之愛的時候,我真切的感嘆:愛呀,無論你來自貧窮還是富有,你都被稱作“愛”,一樣的“愛”。它不會因為名貴而愈加高尚,也不會因為貧窮而顯得低賤。孩子,無論他是那富人家的還是那窮人家的,他們,得到的是一樣的愛。我曾將這段故事講給我的媽媽聽,她哭到哽咽,并擁抱了我。
今天科里來了一個“瘋子”,三十多歲,他闖進護士站,嘟嘟囔囔說著什么。姐妹們都嚇了一跳,剛要叫保安,一個略年長,跟他長得很像的男人跟了進來,拉著他的手,急忙向我們道歉,讓我們不要報警,說他沒有攻擊性,只不過是煤氣中毒,傷了腦神經。然后請求我們溫柔地跟他說話,將他引出病區。姐妹們放下手中的電話,輕聲指給他方向,他果然走了出去。晚上,我去藥房的路上,見一個人像孩子一般伸臂踢腿的人,我以為有人在走廊運動,走近一看,才發現是今天闖進科里的“瘋子”,他簡直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不停地東碰碰西瞧瞧,而從他的著裝看,不難看出他在生病前一定是家里的頂梁柱。站在他旁邊的還是看護他的哥哥,只見“瘋子”表演著混打,他的哥哥耐心地拉著他,保護著他,跟他一起笑,滿臉的寬容和耐心。我不知道這個可憐的人能不能好起來,還是要半輩子做個瘋癲的傻子,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祝福,祝愿他能好起來。而同時,我又在感嘆,“一奶同胞”!無論世界上誰拋棄了我們,都有這樣一個稱呼的人,在關心著我們。當所有人都關心我們飛得高不高的時候,總有那么一個人關心我們飛得累不累。我們經歷了一樣的童年,我們是父母棍棒下的堅實盟友,我們是一輩子的兄弟姐妹!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我在這簡單的崗位上發現并記錄著美,傳遞著美……
512護士節領導致詞 篇3
“人在世上不外乎兩點,心與術,就是德與才。要么德才兼備,要么心術不正。一個要預備成為醫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顆仁心,然后才去訓練他的仁術。”這是《心術》電視劇編劇六六在原著中寫過的一段話。
正是這段話,讓我回想起剛踏入醫學院的時候,我們這幫醫學生緊握拳頭,宣誓要為人民服務,為醫學事業奮斗終身的那一刻。那時候的我們意氣風發,眼神堅定,有著作為未來醫生的抱負。
記得大二時候,教我們《系統解剖學》的鐘教授說過:“作為一名醫生,必須懷愛在心,先是擁有崇高的醫德,發自內心的關愛病人,然后才是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醫術。”這位白發蒼蒼的教授用平靜的語言和堅定的目光告訴我們,從醫者要有心,用心去關愛病人,治療病人,這其實不正是《心術》這部電視劇編劇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思想嗎?
隨著《心術》電視劇的播出,我感受到我國比較少這種描寫醫院現實題材的影視作品。然而劇中每一個角色都被刻畫的有血有肉:他們既是擁有專業技術的工作人員,而在脫去白大褂、護士服的專業服裝后,又是生活在社會大環境里面的普通人,一樣要買房供房,生兒育女,一樣有七情六欲,有常人的煩惱,而他們,不就是同樣工作在醫院里面的各個崗位的我們嗎?
在《心術》里,有些場景是我比較有感觸的。農村孩子賴月經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醫院腦外科就診,醫生發現這是一個遺傳疾病,趕緊讓賴月經住院觀察,看能不能做手術。賴家來自陜北貧窮農村,靠種莊稼為生,兩父子在大熱天里仍然是大棉衣,土布鞋。賴父帶著孩子來到醫院就是低頭哈腰,不敢多說一句話,最后也不知道怎么表達,就直接把賴月經推到主角美小護前面說:“救救這孩子吧。“賴父這樣的表現可見在攜子求醫過程中受了多少白眼,吃了多少苦頭。這讓我想起前幾天在門診看病的一個外地勞務工人打扮的兄弟,一個7尺大漢,臉上還有未抹去的泥跡,身上的褲子也沾滿泥巴,他的一只眼睛腫了,卻還強擠出笑容,低首哈腰,畢恭畢敬的問眼睛痛在哪里看。看到這個情景,我心里一痛。問題究竟是出在哪里呢?是看病難,還是世俗的目光讓這個漢子變成這樣?不會的,我們醫院的工作人員都是很熱情的,想必這個漢子曾經在哪里受過委屈。于是我想著他眼睛不適可能不方便,笑著把他帶到五官科門診,叮囑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細菌感染,然后離開。這位兄弟一直嘴巴在喃喃的感謝我,我能看出他眼睛里分明閃爍著淚光。
《心術》的另一個場景也讓我陷入了沉思。一個中年男人帶著發燒的兒子來看病。由于醫院門診的病人比較多,病人們都排著隊,等著輸液,中年男人卻很不耐煩,說兒子病的很嚴重,要馬上輸液。還揚言要是不輸液就要投訴醫院甚至告醫院。待安排輸液了,中年男人又揚言要打醫務人員,威脅醫護人員,甚至恐嚇醫護人員,要醫護人員“走著瞧,晚上別出門。”原因是護士把兒子的手扎腫了。其實,孩子還小,血管也還細,一針下去沒扎中也是在所難免的,作為一個父親,疼愛孩子,不想看到兒子受到任何傷害,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經常在這個時候,大家就缺乏了理解。所以大家說,兒科是最多投訴與抱怨的地方。家屬抱怨,醫生委屈。其實醫生何嘗不想馬上免除了病人的苦痛,護士何嘗不想一針就扎中血管,立馬給病人輸上液呢?現實是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面對那么多的病人,唯有擦擦額頭上的汗水,繼續默默工作。
感嘆從醫者的苦衷,辛苦付出多年,在如今的社會卻有一部分人把看病當成是一種特殊的交易,認為既然付出了金錢,就要得到相應的結果,比如藥到病除等,全然不考慮病人得的是什么病,病情到了怎樣的嚴重程度。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這是市場經濟體制在社會畸形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道德體系沒有構建完善的一個結果。
我相信,如同《心術》電視劇看到的那樣,醫生治病,除了運用專業技術,更多的是用心。所以,請別因為社會那些不良的輿論或者極個別的現象,辜負了那顆心。那顆從從醫的那一天起的堅定起來的心。我也想對廣大醫院同僚說一句:“請好好愛護你們那顆會跳動的為人民服務的那顆仁心。只有我們自己相信自己,人們才會相信我們。”
期待有更多像《心術》這樣的好作品,讓更多的人可以試著了解醫院,了解醫生,也期待大家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共同營造一個醫患互動互助的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