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國旗下講話稿(精選10篇)
九月份國旗下講話稿 篇1
牢記歷史,珍愛和平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重大日子,當我們重溫那一段悲壯、激越的民族記憶,不禁心潮澎湃。
德、意、日法西斯為實現其稱霸世界的野心,悍然發動侵略戰爭,對60多個國家的人民進行瘋狂屠殺、掠奪和迫害,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給人類文明造成空前浩劫。面對邪惡的法西斯勢力,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力量聯合起來,互相支持,并肩作戰,沉重打擊法西斯的侵略擴張。當年,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1.1億人,因戰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超過5500萬人,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4萬億美元。不過,經過多年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在人類史冊上寫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篇章。在世界東方,中國人民最早舉起反法西斯的旗幟,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戰爭。中國是抗擊日本侵略的主戰場,蒙受的劫難也最為慘重。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必將永垂青史!
70年前的抗日戰爭,還是體現中國軍民的正義心與英勇,光明與黑暗的一場殊死搏斗。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1937年7月7日,發動“七七事變“,進行全面侵華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指引下,中華民族軍民共赴國難,通過可歌可泣的戰斗,終于在1945年取得近代以來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巨大貢獻。但損失6000億美元,死傷3500萬人,細菌武器、化學武器致死100萬人,“試刀“和“沖剌“訓練致死200萬人、傷亡380萬人,1000萬婦女兒童受害。侵華日軍犯下慘無人道的暴行,使無數建筑、糧食、資源、文物、財富等被可惡的日本鬼子焚燒、破壞、掠奪,是中國人民的一項災難。
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時期,那些悲壯義舉,鐵骨忠魂,歷史和人民不會忘記。在我們中華歷史上曾蒙受巨大的恥辱,給予人民沉重的災難,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英勇抗爭,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多少人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拋頭顱,灑熱血!大家撫摸一下胸前的紅領巾,抬頭望望血紅的國旗,那井岡山上染紅的杜鵑,長征路上烈火燒紅的天空;紅軍時期寧死不屈的各位烈士,指揮戰爭不怕犧牲的楊成武,抗日戰爭時期那些堅信著“頭可斷,血可流,陣地不能丟”的英雄烈士們……就是他們,用革命先驅用鮮血、用生命給所有的人換來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們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日子,立志勤奮學習,為建設綠色家園做好準備吧!
在這抗日戰爭第七十周年紀念日的時刻,回顧中國同胞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最終獲得勝利時,那中國心是多么自豪;仡欉@段歷史,就是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共同創造人類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我們一定要珍惜和平,好好學習,振興中華,去建設我們家鄉泰安市與祖國的“藍天、碧水、青山”,去迎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明天!
九月份國旗下講話稿 篇2
銘記歷史,是擁抱未來的最好姿勢
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亦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確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后的第二個紀念日。
中國有句老話,知史明鑒。這話如果翻譯得更直白一些,恰如前西德總統魏茨澤克的名言,“對歷史閉上眼睛者,望不見未來”。
中國還在逐夢的路上,盡管有自信、有自覺,仍在篳路藍縷,風雨兼程,尤不能數典忘祖。今年2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項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最近,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務院發出通知,公布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民政部發出公告,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從申請南京大屠殺為世界記憶遺產,到發掘并公布日軍侵華新檔案,再到解禁戰犯筆供等……凡此種.種,無不彰顯了中國政府不忘歷史、矢志和平的信念。
這里包含三重含義:從唯物論來看,忠于歷史,就是忠于我們的民族記憶。如果說,“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那么,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以及人類浩劫般的慘烈代價,即便是一個健忘的民族與國家,也會在肌體上烙印出慘烈的痕跡。據不完全統計,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這樣的記憶,雖然近乎夢魘,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法西斯投降,這段顛簸不破歷史,何以敢忘、何以能忘?
從辯證法來說,尊重歷史,就是對未來最好的守望!耙詣倮o念,是因為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不容褻瀆;以法律之名牢記,彰顯了中國捍衛勝利成果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信念絕不動搖!苯裉斓募o念,當然指向一種警醒、一種不安。2毋庸諱言的是,二戰后,軍國主義復活的逆流一直在日本國內蠢蠢欲動。在全面否認侵略歷史、全面復活軍國主義意識形態的狂熱中,日本當局悍然突破憲法和相關法律的約束,先后解禁對外武器出口和集體自衛權。從“歷史問題戰爭”到“日本復興”的謊言,尤其是安倍執政以來,右翼勢力暴戾多端,嚴重威脅亞洲及世界安全。強調歷史不容改變,即是強調國人對侵略本心不能掉以輕心。
讀懂歷史,銘記歷史,更是為滋養國人的價值理念。“歷史數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反映過去的倒影。”120年前積貧積弱的中國已經一去不返,今日的中國,更深刻理解了當年戰爭的苦難、勝利的榮光。盡管在69年前,日本侵略者簽署了投降書,不過,縱使時光再是流過一個又一個69年,斑斑血淚的屈辱,總難以從國人心中輕易抹去。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平與發展,自由與法治,正義與公平,人性與尊嚴……需要在是粉的基礎上,激揚起共識中的力量。
勿忘國恥。不挑事,不怕事。國力強大之后,也許才能真正捍衛家國、話語鏗鏘。也許,今天的銘記,是為了走向未來的腳步更清醒,更穩健。
九月份國旗下講話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細節決定成敗,規范贏得成功》。
期中考試的硝煙已經散去,留下的酸甜苦辣供我們慢慢品嘗 ,當我們對這次考試進行盤點的時候,親愛的同學們,你能從中得到一點什么啟發嗎?
曾經有位同學在考試后告訴我:這次考試題目并不難,但是由于一些小的原因,例如粗心大意、書寫潦草等原因,使他的成績并不理想。在每次考試后,總有一些同學因為粗心、審題不清等原因而失去該得的分數。顯而易見,這些都是一些細節問題將我們同學打敗的。
細節體現一種認真態度,具體到我們的生活中去,就是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海爾總裁張瑞敏說:“什么是不簡單?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海爾廠區上下班時工人走路全部靠右走,沒有其它企業員工潮進潮出的現象,完全按交通規則,可很多企業沒做到,海爾卻做到了。這就是素質,海爾人的素質,在小小的走路這一細節上就體現出來了!對我們同學們來說,就是將我們該做的事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一屋不掃,是很難去掃天下的。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拒細流,故能成其深。親愛的同學們:細節是一種功夫,需要我們日積月累,從點滴做起。如果誰忽略細節,誰就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誰在細節上用了心,那么就可能贏得非凡的人生。從某種程度上說,細節影響品質,細節體現品味,細節顯示差異,細節決定成敗。
同學們,在這個百舸爭流、千帆盡過的時代,如果沒有良好的習慣為基礎,任何理想的大廈都難以建立起來。而習慣恰恰是由生活中的一個又一個的細節的不斷積累所形成的。而做好細節,又需要規范來指導我們,在此,我們就應當樹立起這樣的觀念:細節決定成敗,規范贏得成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改變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毛病,將“大概、好像、幾乎、似乎、將近、大約、大致等等”從我們的字典中去掉,做每一個細節嚴格的執行者,將細節做精,將細節做亮!
謝謝大家!
九月份國旗下講話稿 篇4
銘記歷史、鑒往知來
歷史,總是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上更能勾起人們的回憶和反思。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聯合國成立70周年,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東盟共同體建成之年。這是值得人們紀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發人們銘記歷史、鑒往知來的重要時刻。
70年來,世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歷史性地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全球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冷戰對峙不復存在,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滾滾向前,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的方向發展,保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具備更多有利條件。
70年來,亞洲形勢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地區各國實現了民族獨立、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壯大了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力量。亞洲國家率先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同非洲國家一道,在萬隆會議上提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十項原則。冷戰結束后,亞洲國家在推進區域合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亞洲方式。這些都為正確處理國家關系、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70年來,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從貧窮落后走向發展振興,步入經濟發展快車道。區域和跨區域合作方興未艾,互聯互通建設加速推進,呈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強勁勢頭。亞洲已經擁有世界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在世界戰略全局中的地位進一步上升。
70年來,亞洲國家逐步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差異,從相互封閉到開放包容,從猜忌隔閡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認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爭取民族獨立的偉大斗爭中,在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的艱難時刻,在抗擊印度洋海嘯和中國汶川特大地震等災害的緊要關頭,亞洲各國人民守望相助,克服和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和挑戰,展現出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正可謂患難見真情。同時,亞洲地區仍然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矛盾分歧,面臨各類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地區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消除貧困的任務依然艱巨。
九月份國旗下講話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個莊嚴的時刻,我要告訴大家,我們接受的是什么樣的教育?
根據調查,中國孩子計算能力世界倒數第一,創造能力世界倒數第一,沒有一個諾貝爾獎是接受中國教育而獲得的,泱泱大國,億萬學子,能不害羞?這難道就是我們接受20xx年教育的結果嗎?我們不能只為父母的理想而努力,應該有自己的理想。的是什么樣的教育?根據調查,中國孩子計算能力世界倒數第一,創造能力世界倒數第一,沒有一個諾貝爾獎是接受中國教育而獲得的,泱泱大國,億萬學子,能不害羞?這難道就是我們接受20xx年教育的結果嗎?我們不能只為父母的理想而努力,應該有自己的理想。這種變味的教育,學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學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們不是機器,即使是機器,學校也不該把我們當成追求升學率的工具!在這樣的教育下,我們都在爭取什么呢?都變成了什么人呢?我們有的人充滿嫉妒,嫉妒別的同學比自己考分高,不愿跟他們為伍,由嫉妒產生自卑;我們有的人充滿孤獨,長期泡在題海里,沒有好朋友,又不愿跟愛玩的同學為伍,回頭發現我們何其孤獨!同學們,你們有木有感覺到?我們感覺不到爸媽的愛,他們上班時看不到我們,他們下班時又逼我們打題海戰術,連交流感情的時間都沒有,電視里演的一家其樂融融我們感覺不到。難怪說21世紀代溝問題最大,電視里出現少年打老人的事件,
這種變味的教育,學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學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們不是機器,即使是機器,學校也不該把我們當成追求升學率的工具。
在這樣的教育下,我們都在爭取什么呢?都變成了什么人呢?
我們有的人充滿嫉妒,嫉妒別的同學比自己考分高,不愿跟他們為伍,由嫉妒產生自卑;我們有的人充滿孤獨,長期泡在題海里,沒有好朋友,又不愿跟愛玩的同學為伍,回頭發現我們何其孤獨!同學們,你們有木有感覺到?
我們感覺不到爸媽的愛,他們上班時看不到我們,他們下班時又逼我們打題海戰術,連交流感情的時間都沒有,電視里演的一家其樂融融我們感覺不到。難怪說21世紀代溝問題最大,電視里出現少年打老人的事件,根本上是上一輩根本沒有把愛傳播。沒有不合格孩子,只有不合格的教育,不是嗎?
我們感覺不到老師的偉大,他們為了升學率,不斷逼我們,要么是補課,要么是布置做不完的作業,他們所做的一切都說是為了我們好,其實有時我們生病了他們都不知道,就知道我們沒交作業,原來他秘注我們只是為了升學率,這不守心。難怪有調查顯示,90%的學生畢業后不回母校看老師,一點感情都沒有!尊敬的老師們,這是你們想要的嗎?
如何樹立遠大理想?請先給我們要自由生活,請先還我們要快樂成長的時光!
謝謝大家!
九月份國旗下講話稿 篇6
銘記歷史,是擁抱未來的最好姿勢
20xx年9月3日。
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亦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確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后的第二個紀念日。
中國有句老話,知史明鑒。這話如果翻譯得更直白一些,恰如前西德總統魏茨澤克的名言,“對歷史閉上眼睛者,望不見未來”。
中國還在逐夢的路上,盡管有自信、有自覺,仍在篳路藍縷,風雨兼程,尤不能數典忘祖。今年2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項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最近,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務院發出通知,公布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民政部發出公告,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從申請南京大屠殺為世界記憶遺產,到發掘并公布日軍侵華新檔案,再到解禁戰犯筆供等……凡此種種,無不彰顯了中國政府不忘歷史、矢志和平的信念。
說,“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和事實。”
這里包含三重含義:從唯物論來看,忠于歷史,就是忠于我們的民族記憶。如果說,“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那么,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以及人類浩劫般的慘烈代價,即便是一個健忘的民族與國家,也會在肌體上烙印出慘烈的痕跡。據不完全統計,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這樣的記憶,雖然近乎夢魘,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法西斯投降,這段顛簸不破歷史,何以敢忘、何以能忘?
從辯證法來說,尊重歷史,就是對未來最好的守望。“以勝利之名紀念,是因為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不容褻瀆;以法律之名牢記,彰顯了中國捍衛勝利成果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信念絕不動搖。”今天的紀念,當然指向一種警醒、一種不安。20xx年9月國旗下講話7篇。毋庸諱言的是,二戰后,軍國主義復活的逆流一直在日本國內蠢蠢欲動。在全面否認侵略歷史、全面復活軍國主義意識形態的狂熱中,日本當局悍然突破憲法和相關法律的約束,先后解禁對外武器出口和集體自衛權。從“歷史問題戰爭”到“日本復興”的謊言,尤其是安倍執政以來,右翼勢力暴戾多端,嚴重威脅亞洲及世界安全。強調歷史不容改變,即是強調國人對侵略本心不能掉以輕心。
讀懂歷史,銘記歷史,更是為滋養國人的價值理念。“歷史數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反映過去的倒影。”120xx年前積貧積弱的中國已經一去不返,今日的中國,更深刻理解了當年戰爭的苦難、勝利的榮光。盡管在69年前,日本侵略者簽署了投降書,不過,縱使時光再是流過一個又一個69年,斑斑血淚的屈辱,總難以從國人心中輕易抹去。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平與發展,自由與法治,正義與公平,人性與尊嚴……需要在是粉的基礎上,激揚起共識中的力量。
勿忘國恥。不挑事,不怕事。國力強大之后,也許才能真正捍衛家國、話語鏗鏘。也許,今天的銘記,是為了走向未來的腳步更清醒,更穩健。
九月份國旗下講話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中秋,感恩》。
秋漸漸濃了,月漸漸圓了,再過幾天,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快到了!都說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稱為“團圓節”。 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比如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適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 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說到這,我就想考考同學們了,有人知道關于中秋節的傳說嗎?
沒錯,嫦娥奔月。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后,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后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金桂飄香,花好月圓,在這美好的節日里,人們除了賞月、走親訪友,還能做些什么呢?沒錯還有大家最為期待的就是吃月餅。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清朝楊光輔也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嗯,對。中國一共有四大月餅種類,分別抒式月餅、京式月餅、滇式月餅和蘇式月餅。各式精美的月餅真讓人垂涎欲滴啊。誘人的月餅確實是讓人難以抗拒。那么,中秋吃月餅,有哪些禁忌呢?需要注意什么呢?
月餅不宜粥相配、吃月餅宜早不宜晚、月餅宜少不宜多。月餅宜鮮不宜陳、先吃咸后吃甜。尤其是女性朋友吃月餅更要注意,特別是妊娠,產后因為孕育胎兒或哺乳特殊生理情況。吃月餅、賞月、走親訪友,無論什么形式,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是中華瑰寶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人特別講究親情,特別珍視團圓,中秋節尤為甚。
中秋,是一個洋溢著親情的節日;中秋,是一個彌漫著團圓的時節。這個時節,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節,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這些,都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
中秋最美是親情。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講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訴說著人們同一個心聲:親情是黑暗中的燈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過思念;月亮最高,高不過想念。中秋圓月會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遞給我們想念的人和我們牽掛的人,祝他們沒有憂愁,永遠幸福,沒有煩惱,永遠快樂!
中秋最美是感恩!無須多言,給父母一個微笑,給親友一個問候,遞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餅,這是我們給予父母最好的回報。感謝父母給予的生命,感謝父母給予的培養……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中秋節快樂。
老師們,同學們,這個中秋,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度過!心懷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們的人,感恩一切幫助我們成長的人!心懷感恩,我們才懂得尊敬師長,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才懂得勤奮學習、珍愛自己,才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
老師們,同學們,中秋最美,美不過一顆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過真心的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祝所有老師同學們中秋節快樂
九月份國旗下講話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寒冷的冬天已經悄悄地銷聲匿跡,迎來了暖暖春意的春天,今天是我們20xx年新年開學的第一天,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個祥和的春節,度過了一個愉快又充實的寒假,往日的同學們又相聚在這熟悉的校園里,又迎來了吉祥如意的一年。在此,我在這里祝同學們生活愉快、學習進步!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我們在春天里播撒文明、勤奮、樂學、健康、合作的種子,在秋天里就會收獲明禮誠信、樂學善思、身心健康、團結合作的豐碩成果。播種離不開耕耘,只有辛勤耕耘,我們才能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合作、學會做事、學會做人,享受到進步的喜悅,享受到收獲的幸福。
上個學期的表彰大會上,我們學校的許多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都到得了較大的進步,其中有一小部分同學進步更加顯著,在新的學期里,相信大家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刻苦的攀登,銳意的進取,一定會大有進步,大有作為,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也預祝你們都能取得成功!在新學期里學校要求同學們做好“五個心”:
一是收心。
從寒假的以玩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
二是決心。
新學期要有新的開始,新的目標,新的努力方向。
三是恒心。
在學習上要下功夫,學習要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取得更滿意的成績。
四是愛心。
不僅要提高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尊敬老師,團結友愛,互助互愛,孝順父母。
五是留心。
注意校內、校外和家中安全。
同學們,我們的校園生活是五彩斑斕、輕松活躍的;然而,現實的校園生活,不只是輕松與舒適,更多的是緊張的生活節奏,嚴明的紀律,繁重的學習。同學們都應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沒有默默的耕耘,就沒有讓人喜笑顏開的收獲,希望同學們在本學期親近生活,親近書本,認真做人,認真學習,做一名追求進步、超越自我的陽光學生。
同學們,你們取得進步,老師為之雀躍;你們若有失誤,老師為之痛惜;你們的成績映射著老師辛勤耕耘的身影;你們的榮譽反射著老師無私奉獻的光華。
同學們,讓我們擁抱春天,珍惜春天,共同創造輝煌、燦爛美好的明天吧!
謝謝大家,我的講話完畢!
九月份國旗下講話稿 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早上好!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高二(28)班的王騰飛,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做有道德的人,用道德鑄就人生》。
在這莊嚴的國旗下,我鄭重倡議:讓我們做有道德的人,用道德鑄就人生!剛剛過去的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宣傳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公民的基本道德標準。何為道德?“道”是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
作為當代的高中生,我們不僅需要豐富的文化知識,更需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意大利詩人但丁說:“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呢?首先,我們要有正確的是粉、道德觀。
有這樣一位老人,靠著一輛三輪車,捐出35萬元善款,救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他就是白芳禮。老人不僅僅走過了相當于繞地球赤道18周的路程,更是用大愛馱起了永遠的豐碑。我們的社會期盼更多的白芳禮,需要更多的“最美媽媽”。當英雄救人反被誣陷,人們感慨當今還有沒有人愿意做好事的時候,還有更多的人不怕成為被誣陷的人,他們的行為給予世界以溫暖,讓我們相信這世界還有良知,還有真愛。我們不能決定別人去怎么想,卻可以決定自己要去怎么做。
其次,我們應該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徜徉在優雅校園中的我們,隨手關掉洗手間里“不辭勞苦”的滴著水的水龍頭,擦掉墻壁上的鞋印,讓文明、親切的語言響徹耳畔,保持校園的清潔整齊,努力去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我們更應該奉獻出我們的愛心,走出校園,走進社區,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熱心社會公益活動。
同學們,道德是一種美麗,需要我們不斷追求;道德是一種財富,需要我們用心經營;道德是一把火焰,需要我們添禾加柴;道德更是一種力量,需要我貌同傳遞無論我們身處何處,都應該將善良、勇敢、堅韌,將愛心、孝心、責任心,將誠信、奉獻、使命,用執著的信念、厚重的承諾和點滴言行匯聚成道德的力量,奏響時代的最強音
“做有道德的人,用道德鑄就人生”!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九月份國旗下講話稿 篇10
各位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各位同學,你們知道1949年10月13日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嗎?那一天,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少年兒童自己的組織——中國少年兒童隊成立了,1953年8月改為中國少年先鋒隊。從此,億萬少年兒童在星星火炬照耀下,戴上了鮮艷的紅領巾,成為了光榮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從此,億萬紅領巾長大后成了科學家,藝術家,教育家,軍事家,成了祖國建設大軍中的優秀工人,農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呼吁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扎下了根。
中國少年先鋒隊是中國少年兒童的先進組織,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關懷下建立起來的,已有80多年的歷史了。
回顧少先隊光榮的歷史,這支少年兒童革命組織的發展隨著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而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到北伐戰爭時期的勞動童子軍;到1936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共產主義兒童團;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兒童團;1946年到1949年建立的少年先鋒隊;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建立了全國統一的組織——中國少年兒童隊,后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
10月13日,是中國少年先鋒隊的隊慶日。星星火炬是我們的隊旗,它引導隊員為共產主義事業做好準備。烈士的鮮血染紅了隊員的紅領巾,光榮的少先隊員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一輩,跟著共產黨,跟著共青團,正乘著時代發展的雄風,學習本領,磨練翅膀,向著太陽勇敢飛翔!
少先隊員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黨的四代領導集體都對你們寄予殷切期望,多次題詞勉勵。毛澤東同志希望你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鄧小平同志寄語你們“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為人類作貢獻”。為中國少年先鋒隊成立50周年題詞“星星火炬,代代相傳”。在第四次全國少代會上要求全體少先隊員為推進祖國新世紀大業做好全面準備。這都包含著黨對少年兒童的殷殷之情。你們一定要牢記黨的教導,從小做到富有理想、熱愛科學、強健體魄、健全人格、遵守公德,時刻準備著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當世界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新時代,當祖國面臨著更多的競爭和挑戰,我們倍感肩上擔子的沉重。同學們,讓我們接過先輩手中的火炬,努力拼搏、奮發圖強,用我們的熱血和汗水,澆灌希望的奇葩;用我們的豪情和力量,燃起理想的火焰;用我們的智慧和膽識,紡織成功的花環,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讓我們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