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在國旗下的講話2分鐘(精選3篇)
五月在國旗下的講話2分鐘 篇1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五月將末、六月將至,我們會迎來什么節日?“六一節”。提到六一節,我們會想到很多很快樂的東西,父母們會帶著我們大家外出游玩、小朋友會收到很多禮物。然而這么一個充滿歡歌笑語的節日,卻有一個嚴肅甚至沉重的由來。
國際兒童節的設立,和發生在二戰期間一次著名的屠殺有關。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嬰兒,并把婦女和__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燒毀,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各地經濟蕭條,成千上萬的工人失業,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兒童的處境更糟,有的得了傳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則被迫當童工,受盡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利迪策村屠殺時的6月的第一天為國際兒童節。
同學們,當我們歡度六一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記得曾經我們的世界因為戰亂和災難的摧殘變得千瘡百孔。哪怕是和平年代的今天,當我們和父母歡聚的時候,在同一片藍天下有無數的兒童因為災害、動亂而失去了親人;在我們快樂的上學時,也有很多落后的地方小朋友因為落后與閉塞而上不起學。追求幸福是我們的權力,但我們也應該有這樣一種信念,我們要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同樣得到他們應有的幸福。希望在場的小朋友們可以再長大以后盡自己的一份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國旗下講話稿5月篇三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昨天是5月20日,也是“全國學生營養日”。因此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有健康才有將來>>。
現在的中小學生不僅學習累,飲食上也出現諸多問題,例如早餐不吃、午餐對付、晚餐過剩、偏食嚴重,導致我們學生營養狀況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由于營養不均衡造成的營養過剩和營養不良。現在肥胖學生很多,要預防肥胖最根本的是要防止熱能過剩,如含糖量較高的可樂型飲料、精致糖果及西式快餐,尤以漢堡包為代表的快餐食品,應少吃。一日三餐需吃好,合理配餐很重要,按營養學的要求,青少年一日的膳食應該有主食,副食,有葷有素。盡量做到多樣化,合理的主食是除米飯以外,還應吃面粉制品,如面條,饅頭,包子,餃子,餛飩等,特別要做到“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吃菜要喝菜湯,但不能用湯泡飯,飯后不要劇烈運動。盛夏酷暑,活動量大,注意補充水分,以免產生失水現象。每天早上要堅持喝一杯牛奶或豆奶。
另外,積極開展體育活動,課外活動,課間操,通過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也很重要。所以,我們應正確對待體育課上的體能訓練,大課間活動時不應“袖手旁觀”。書上說:“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條件是要擁有健康的身體。”
請同學們每天要保持充分的營養及適量運動,我們不想做“手無縛雞之力”的秀才,也不想做“病懨懨”的林黛玉!所以請牢記:有健康才有將來!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五月在國旗下的講話2分鐘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演講的內容是《愛中華,敬傳統》。
又是一個落葉繽紛的秋季,教師節剛剛和我們擦肩而過。在這里,請允許我代表益新學子向辛勤耕耘的老師們表示節日的祝賀和深深的敬意。老師,您辛苦了!
秋濃,月圓,中秋將至。
中秋,是一個飄溢親情的節日;中秋,是一個彌漫團圓的時節。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節,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這些,都已成為中秋節的主旋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若你欣賞過夢幻絕倫的明月,那你將具有同明月一樣的柔美氣質,與月光一般的清純秀美。在月光下,一邊與家人分享切好的月餅,一邊吟詩誦詞,贊美大自然的奇觀,何嘗不是一件快事?
中秋節是我國古老悠久的傳統佳節,象征一個民族的迷人魅力,它本身就是一種奇特而又神秘的藝術,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享受著它的繽紛,我們仰慕她博大的胸襟,我們欽佩她對中國古文化的重大影響。年輕的我們,擔負著延續古老文明的重任,中秋歡欣鼓舞時,更不要忘記自己的職責,做一個合格的繼承人,這么一筆豐厚的財富,是我們耗盡心血也學不完的。中秋是中華瑰寶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人特別講究親情,特別珍視團圓,中秋節尤為甚。
中秋最美是思念。“每逢佳節倍思親”,月亮最美,美不過思念。中秋圓月會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遞給我們想念的人和我們牽掛的人,祝他們沒有憂愁,永遠幸福,沒有煩惱,永遠快樂!
中秋最美是感恩!這個中秋,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度過!心懷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們的人,感恩一切幫助我們成長的人!心懷感恩,我們才懂得尊敬師長,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才懂得勤奮學習、珍愛自己,才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同學們,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節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傳統節日背后所蘊藏的價值。“時尚的東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東西才能長久。”“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此時此刻,我們也更加期盼祖國和諧,民族昌盛,國泰民安。
中秋最美,美不過一顆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過真心的祝福! 在這里我祝愿老師們、同學們中秋快樂,一切圓滿!
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五月在國旗下的講話2分鐘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弘揚人道主義,關愛殘疾朋友
“即使是一朵殘缺的花,我也要綻放所有芬芳;即使是一棵受傷的樹,我也要展現所有綠蔭”。這是一位殘疾人在面對生命苦難時表現出來的堅韌。的確,當上帝帶給一些人生命的殘缺時,很多人能身殘志不殘,以自己超越極限的努力,在黑暗中體味光明,在無聲中感受音律,在殘缺中追求完美。《命運交響曲》,奏出了貝多芬扼住命運咽喉,永不向厄運低頭的壯烈;《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表達了海倫•凱勒對光明的渴望,對生命的熱愛;《千手觀音》,舞出了所有殘疾人生命的美麗與感動。
他們,用殘缺之身,演繹著自己華麗的人生,成就了自己,也震撼了世界,更是激勵著無數健康之人珍愛生命、創造人生。然而,由于自身功能的障礙以及一部分人對他們的歧視,更多的殘疾人卻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因為殘疾,他們難以甚至無法走出家門,連基本生活也得不到保障;因為殘疾,他們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為生存而苦苦掙扎;因為殘疾,他們不能和正常人一樣上學,也無法順利就業;因為殘疾,他們面對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犯卻無力拿起法律武器與之抗爭。就這樣,他們成了社會的弱勢群體和特殊困難群體。
據統計,我國有殘疾人6000多萬,也就是說每20個人中有一個殘疾人,每六個家庭中就有一個家庭有殘疾人。殘疾人的生存狀態成了一個社會焦點,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所以,關愛殘疾人,成了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保障殘疾人的基本生活,也成了創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同學們,上帝給了我們健康的軀體,賦予我們一切健全人的權利,那么就讓我們以一顆感恩之心來珍愛生命、關愛殘疾人吧。請伸出你溫暖的手,捧出你善良的心,用自己的真情與愛心,幫殘疾人一把,扶殘疾人一程!相信,殘疾人將因你的幫助而綻放笑容,殘疾人事業將因你的參與而絢麗多姿,社會也將因你的奉獻而更加和諧美好!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