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教師國旗下講話稿(精選8篇)
世界讀書日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篇1
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的題目是《與書為伴,快樂同行》。
蘇聯偉大的作家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小時候,家里貧苦,他只上過五個月的學。11歲那年,他成了孤兒,被迫到繪圖師家里當學徒,靠做苦工掙錢。繪圖師的老婆不讓他讀書,打他、罵他,但是這些都沒有動搖他的信心,他用微弱的爐光讀書。他說我撲到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最終成了舉世聞名的文學家。
愛讀書的孩子一定會有這樣的體會,不知不覺被書中的情節卷入,時常被文章里的歡樂氣氛感染,獨自笑起來;有時看到緊張之處,那扣人心弦的情節促使我的心怦怦跳個不停;有時,又會被書中主人公的悲慘遭遇感動得流淚。通過讀書,我們一定會漸漸嘗到甜頭: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會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堅強的意志,不要知難而退,而要知難而上;讀《神筆馬良》,就明白只有努力學習,盡快掌握科學知識,才能使手中的筆變成神筆;讀《雷鋒》,明白了雷鋒就是這樣,自己活著,是為了使別人生活得更加美好。當然,大量的課外閱讀一定能豐富的我們的語言文字,讓我們也能得心應手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寫出一美文。世界的大文豪都是在閱讀中汲取營養的,寫出流芳百世的不朽巨著的。
那么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我們可以讀哪些書呢?我們可以在什么時間讀書呢?
我建議,讀課外書的時間可以安排在每天中午上課之前,用以調節一下自己的情緒。每天晚上臨睡前半小時靜下心來讀讀自己喜歡的書也是非常愜意的。雙休日可以抽出時間讀書,到了寒暑假可以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多讀一些書。那我們可以讀哪些書呢?當然可以根據興趣自己去選擇。,老師建議低年級學生童話故事入手,中高年級的同學可以讀些經典美文、文學名著、科普讀物等等,光讀一本語文書是遠遠不夠的,同學們一學期起碼應該讀五本比課本更厚一些的課外書。
1995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并呼吁: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同學們,世界讀書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思在于使每一天都成為讀書日。身在熱愛讀書的國度,我們更應該在每一天享受讀書帶來的進步和樂趣。
同學們,成長的路上離不開書的這位朋友,與書相伴讓我們不再孤單。讓我們一起踏著書的階梯,更上一層樓吧!
我的完了,謝謝大家。
世界讀書日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篇2
尊敬的各級領導、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
告訴同學們,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這個節日,是希望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此項活動。每年的4月23日,在世界的五大洲,在膚色各異的人種之間,在操著不同語言的國度里,人們不約而同地做著同樣的事情——讀書。這是全世界讀書人共同的節日!
我國自古有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的感人故事。這些讀書故事表現了古人對讀書的渴望和對知識的向往。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讀書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陶冶情操、通曉道理、提高寫作水平。如果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多讀書,讀好書。那我們選擇哪種書來讀呢?利用哪種方式讀書呢?我覺得首先要讀好課堂上的書,尤其是課本。其次,要泛讀課外書。從文學類到科技類,從中國作品到外國作品,從學校閱覽室到校外書店……只要有圖書的地方,就要有我們的身影。在這里,我向同學們提議
在4.23這一天,大家互贈一本最喜愛的書,傳遞美好的感受和新的啟迪。
在這一天,全家關閉電視一小時,在溫馨安靜的環境里共享閱讀快樂。
讓我們記住:4.23——世界讀書日——我們的節日!
讓我們記住:讀書是成長的基石,讀書是精彩人生的開始!
世界讀書日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的題目是——上進先讀書。
晉代孫康,家境非常貧寒。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攻讀,可家中沒有錢購買燈油。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經常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誦。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驚奇地發現從窗外縫中折射出一絲微微的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射過來的光亮。于是,他立刻穿好衣服,取出書籍,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于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孫康映雪讀書的故事展現的是一種克服萬難、勤奮苦學的。古人云:“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意思是鳥兒想要高飛翱翔,必須先張開羽翼;人類想要成長成才必須先飽讀詩書。的確,閱讀能擴展我們的知識面,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增加我們的人生底蘊。
古人還說過:“開卷一瞥,教益非淺;破書萬卷,造詣必深。”可見,只要閱讀,不論是一本書還是幾本,抑或是十幾本、幾十本,都能從中受益,都能豐富涵養,都能助推成長。
明天是“國際兒童圖書日”。同學們,讓我們拿己喜愛的圖書,大聲誦讀。大家還可以和小伙伴們交換閱讀,這樣,你將得到雙份的滋養,收獲雙份的快樂。謝謝大家!
世界讀書日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篇4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的題目是:讀一流的書,遇見更好的自己。
春天來了,和煦的春風給校園帶來了各種花香,隨著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的不斷臨近,這陣陣花香中便有了絲絲縷縷的書香。
關于讀書,人們常常會有以下三個疑問:
一、為什么要讀書?
讀書,是自從有文字以來一直伴隨著人類的行為,它是人類繼承與發展的唯一途徑。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不會強大的,甚至會漸漸走向消亡。
而對于個體而言,讀書,則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有父子二人飲茶,兒子問:“為什么要我讀書?”父親回答:“我這么跟你說吧!你讀了書,喝茶時就會說:“此茶湯色澄紅透亮,氣味幽香如蘭,口感飽滿純正,圓潤如詩,回味甘醇,齒頰留芳,韻味十足,真乃茶中極品!而如果你沒有讀書,你就只會說:‘好茶!’”
所以,讀沒讀過書,在你一開口的剎那便知分曉。
當你開心的時候你會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而不是只會哈哈哈哈哈哈哈!
當你感覺凄苦的時候你會說: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或者是: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心驚淚欲潸。而不是只會說:藍瘦,香菇!
當你看到美女時你會說: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也可以說: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而不是只會說:我勒個去,她好美哦!
看見夕陽余暉的時候你會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或者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不是只會說:哇,這夕陽!還有鳥哎!哎呀,這沙漠,好壯觀噢!
著名作家三毛曾經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這就意味著你已經遇到了一個更好的你。
二、讀什么書?
關于這個問題,我想我無法提出比佛朗西斯培根更好的建議了,他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近段時間,一個“才子”、一個“佳人”陸續成為朋友圈里的刷屏人物。前者是趙雷,一位民謠歌手,憑著一首《成都》,在湖南衛視《歌手》節目中甫一登臺,就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后者是武亦姝,一名中學生,在央視《詩詞大會》上一鳴驚人,成功問鼎。一個現代、一個傳統,兩人的“意外火爆”,看似不搭邊,背后或有著相似的原因:喚醒了人們對優雅文化的渴望。
武亦姝的火,不僅僅因為她高挑的個子、俊秀的外表、溫婉的氣質,更是她身上浸潤的深厚文化底蘊。從《詩經》里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到《將進酒》的“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從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到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武亦姝用舞臺上的驚艷表現,喚醒了人們對純潔心靈、凈化靈魂的傳統文化的記憶。
武亦姝,目前就讀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高一⑽班。關于復旦附中,我想在場的各位應該都有深刻的印象,每年都有大約50名左右的復旦附中“菁英學生培養計劃”的學生們來到我們曲塘中學,我希望今年的11月份,武亦姝同學能夠來到我們曲塘中學,和我們一起切磋詩詞歌賦。
其實,不管是打動人心的民謠,還是古典雅致的詩詞,流淌于其間的,正是“優雅文化”的血液。一部作品,假如充斥著庸俗、低俗的元素,彌漫著無聊、空洞的氣息,或許能贏得一時火爆,但卻難言持久。更別說,那樣的作品除去發泄、抱怨之外,對于心靈成長,又有何益可言呢?所以說,有意義的作品才是培厚文化土壤的養料。
一句話:讀書,一定要讀一流的書;讀那些能夠改變我們生命軌跡的書;讀人類歷史上經過了大浪淘沙的書。
三、怎么讀?
1、讀書要選擇
古語說“開卷有益”。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兩面性。漢代劉向曾經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既是藥,就具備兩種可能:一是良藥,藥到病除;一是毒藥,置人于萬劫不復。若不加選擇,閱讀的書充滿了低俗、暴力與血腥,讀這樣的書,與“服毒”又有何異?
所以,還是我上面提到的那句話:讀經典之作,讀科學之作,讓讀書真正地改變我們的命運。
2、讀書要分類
對于讀書如何分類,培根同樣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有些書只需要淺嘗,有些書可以狼吞,有些書要細嚼慢咽,慢慢消化。也就是說,讀書是要分類的,有的書只需選讀,有的書只需瀏覽,有的書卻必須要全部精讀。
所以,讀書一定要有一個主次之分,一方面我們要博覽群書,另一方面還要讀專,也就是說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或是某一類的;或是某一個作家的,盡可能讀深,讀透。
3、讀書要思考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盡信書不如無書”。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讓自己成為書的奴隸,應當邊讀邊思,汲取書中的精華,化為己用。
4、讀書要積累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做筆記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記錄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積累詞句;可以摘抄優美句段;可以進行段落仿寫;可以撰寫讀書等。
5、讀書要堅持
讀書最忌一曝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每個同學最好能制訂一個讀書計劃,每天堅持一定時間的閱讀。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你的知識、你的談吐、你的表達和能力,已非往日可比。
同學們,一個崇尚讀書的民族一定是一個優秀的民族;一個崇尚讀書的社會一定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社會;一個崇尚讀書的校園一定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校園;一個崇尚讀書的人,一定是一個睿智堅強的人。我希記住:曾經讀過的那些書,不會成為過眼煙云,它們早就刻在了你的氣質里、談吐上、胸懷中,讓你懂得敬畏、擺脫庸俗、感到振奮和希望。讓我們養成“人人愛讀書,人人樂讀書”的習慣,讓濃濃的書香飄溢在我們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每個人在這濃濃的書香中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謝謝大家!
世界讀書日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我國旗下的題目是《讓書香溢滿人生》寫在第xx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
世紀老人冰心曾教導我們要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明辨是非,行為舉止文明得體。世界著名文學家高爾基就曾借著月光讀書,在樓頂讀書,在老板的皮鞭下讀書。對讀書的癡迷,終于把他造就為世界文學巨匠。正如高爾基自己所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
同學們,我們正處在讀書、求知的黃金階段。大家知道應該選擇哪些書來讀,利用哪種方式讀書最科學嗎?首先,要精讀課堂上的書,尤其是文化課課本,特別是語文書,仔細品味文章的妙詞佳句,認真揣摩文章蘊涵的道理,感同身受文章表達的感情。其次,要泛讀課外書。從文學類到科技類,從作品到外國作品,從學校圖書室到校外書店,只要是有圖書的地方,就要有我們的身影。讀書本身是一種習慣;讀書過程中,也伴隨著其它習慣的養成。那么,應該培養什么樣的閱讀習慣呢?比如,要愛護圖書,要持之以恒,要做好讀書筆記,要保持環境的安靜。
培根曾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和書籍交朋友吧,讀書立志,讓書籍成為我們成長的基石,讓書香溢滿我們的童年!謝謝大家!
世界讀書日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篇6
老師、同學們:
上午好!
今天國旗下的,老師要出個考題考考同學們,要是有哪位同學們答得上來,老師有個獎品要獎勵給他。你們愿意參加嗎?好,現在老師開始出題了。老師的題目是根據我朗誦的詩,請你說出詩的作者是誰?請聽好了,這首是這樣寫的"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有哪位同學知道,請上臺來。請你大聲地告訴同學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告訴同學們陳毅是誰嗎?(與學生互動)
(真遺憾,看來老師準備的獎品送不出去了。不過沒有關系,只要你努力學習,平常多看書,養成讀好書、好讀書的習慣,老師相信獎品肯定是你的。不過我們讀書可不是為了獎品。讀書可以養心、正德、啟智,可以讓你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現在,老師告訴同學們,這首詩的作者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陳毅寫的。陳毅從小就喜歡讀書,這里老師給同學們講個陳毅小時候讀書的故事。老師希望同學們認真聽,積極參與有關話題的互動,老師同樣有獎品要獎勵給他。)
世界讀書日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常常被包圍在電視、電子游戲和絡所構筑的聲光世界中,而與書本的距離越來越遠,今天的我們,生活在高度功利的商業時代,即使讀書,也多數是擁抱了“讀圖文化”、“快餐文化”,而無暇顧及千百年來人類沉淀下來的文明精華。這樣我們就多了浮躁,少了思考;多了蕪雜,少了精華;多了膚淺,少了深邃;多了幼稚,少了深沉。這很不利于我們心智的成長。
近年來,世界各國政府都把提倡閱讀風氣、提升閱讀能力列為教育改革的重點,甚至閱讀能力在全球名列前茅的英國、日本、芬蘭等國,也都紛紛發起閱讀運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從1995年起把4月23日定為“世界閱讀日”,提出“讓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每一個人都能讀到書”。OACD組織評估學生發展從三個能力角度評估:第一閱讀能力,第二科學能力,第三數學能力。國際
讀書讓我們的心靈比世界大,讀書讓我們胸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就像一艘航船,帶領我們從淺狹的港灣駛向無垠的海洋。因此今天我們向全體同學發出如下倡議:
一、崇尚讀書。我們可能依然平凡,讀書讓我們拒絕平庸;我們生活的空間可能依然狹小,讀書卻可以讓我們胸懷世界。在讀書中體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讀書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讀書中提高生活品味;在讀書中成長成才。
二、品讀經典。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與書為友,益智明理,從經典名著中汲取精華,從圣賢哲理中感悟真理。閱讀經典,震顫生命的琴弦,豐滿人生的羽翼!
三、博覽群書。時代的發展需要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只有博聞強識,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認清真理和謬誤,以扎實的知識儲備駕馭自己的人生。
四、讀以致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將讀書、做人、做事有機統一起來,真正做到我們同濟的校訓“知行幷優”。
五、終身讀書。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多讀書、讀好書,讀出人生的充實與美麗。從而實現自身知識、能力、觀念的有機轉化,達到完善自我,全面發展的目的。
同學們,讀書吧!讓我們在書海中遨游,用心體會讀書的快樂,讓讀書為我們的進步與成功奠定基礎,為開拓與拼搏注入活力。讓讀書在我們的校園蔚然成風,讓迷人的濃濃書香飄溢在我們的校園,讓讀書生活,伴隨著我們以及我們的校園,更加自信、充實地走向美好的未來!
世界讀書日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的題目是: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參加了香港本地一檔叫做《窮富翁大作戰》的真人秀節目,在節目中體驗了一把時薪只有25港元的環衛工的生活。
環衛工收入低,只能租價格最便宜的“籠屋”。田北辰也要睡在這里,當他看到那些僅僅能放下一張床、沒有熱水、連洗手間上面都要睡人的“籠屋”時,當他筋疲力盡地掃完一天大街,卻發現自己一天掙來的錢剛好夠吃兩個最便宜的便當時,這位成功創立了G和U2兩個服裝品牌、畢業于哈佛大學管理系的富豪不禁感慨萬分地說: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很顯然,他認為,在香港,人之所以找不到好工作,是因為沒讀書,因為沒讀書,所以志短,因而更窮,更看不到遠方的路。如此循環往復,人就會被壓得永遠也翻不了身。
富二代們一出生就有花不盡的錢,他們的起點似乎已是普通人一輩子也無法達到的終點。思及此,窮二代們憤怒地吶喊道:“這個世界懲罰的并不是不讀書的人,而是沒有背景和關系的人!”
真的是這樣嗎?無可否認,這個世界的確有一小部分的富二代、官二代和部分投機取巧的商人通過各種捷徑輕易地獲取了很多社會資源,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對于大部分平民百姓而言,讀書才是他們改變命運和階層的出路。
我曾經采訪過斯坦福大學的一位女博士。她出生于一個貧窮的小鎮,鎮上很多人都認為讀書沒什么用。她的部分同學,初中畢業后就離開了校園進入社會謀生了。當時也有親戚勸她不要再讀了,但是她頂住了壓力,勤奮苦學,一路讀到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并在某個科研領域取得了不俗成果。
現在的她,可以自由自在走在美國的街道上.交往的都是跟自己一樣優秀的朋友。她說,如果不讀書,那么她現在很可能像某些初中輟學的女同學一樣,早早結婚生子,成了一個家庭主婦,又或者進工廠打工。
有人說.沒有讀過書.但也可以嫁給有錢人成為闊太呀,但那得是長得漂亮;沒有讀過書,一樣可以做生意成為有錢人呀,但那得需要無比的膽識和過人的眼光。
這個世界雖然有特例,但生活中更多的是相貌一般、膽識一般、眼光一般的普通人,這些人,讀書與不讀書,命運回饋給他們的,差別真的太大了。
我從小到大的同學中,有的讀了很多書,有的只有小學或者初中學歷。現在看起來,那些生活過得好的,大部分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們未必很有錢,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當然也有一些沒有讀過大學卻混得也不錯的同學,但只是少數。而且他們雖然沒有上過大學,但要么家里本來就有錢,要么是在工作或的過程中從未停止過看書,做哪一行修哪一行,日積月累,自學成才,在各自的行業殺出一片天。
而那些不愛讀書、家里也沒錢的同學,有的開燒烤檔,有的在菜市場賣菜,也有開修理店的,雖然也有謀生的門路,但過得較為辛苦。
當今社會經濟正在向金融型、知識型的方向發展,專業技能越來越重要,那些沒知識、沒技能的人,只能一輩子被擠壓在社會的最底層,極難有機會翻身。
如果讀書對于富人是一種錦上添花,那對于普通人就是救命稻草。它可以讓普通人畢業于一所好的學校,找到一份薪水稍高的工作,過上舒服一點的生活。再說,讀書還能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心靈。
不讀書的后果又是什么?俗氣一點說,是沒前途;遠一點說,就是不但過不好自己的生活,有可能連自己的孩子也教不好。禍及子孫,這才是世界對不讀書的人最殘酷的懲罰。
為此,我建議同學們多讀書,刻苦地讀書,讀經歷百年以上沉淀的好書。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經典誦讀比賽”。希望同學們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賽出水平,賽出好的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