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周國旗下講話稿:讀書(精選6篇)
第十二周國旗下講話稿:讀書 篇1
小朋友們,立正!升旗儀式現在開始!出旗!一二一……
升國旗,奏國歌!行注目禮!
我們請中二班的小朋友簡單的做一下自我介紹吧!
謝謝中二班的小朋友!沈老師想請問一下,你們喜歡故事嗎?最喜歡看什么的故事書?(請幼兒回答)小朋友能自己一個人完整的講一個故事嗎?小朋友們真能干!真聰明!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是讀得越多,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那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看書呢?請小朋友講一講!
看書的時候我們應該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看的書,靜靜的坐在位子上,安安靜靜的看書,看完之后,把書本完完整整的放回去!書里面教會我們小朋友很多做人的道理,教我們學會尊重別人,懂禮貌,沈老師這里有一首詩歌,想要跟沈老師一起來學一學嗎?
詩歌:小書本,大道理
天天教我們學知識
愛學習,懂禮貌
做個能干的好孩子
謝謝大家!
第十二周國旗下講話稿:讀書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級一班的,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書,讀書吧》。小的時候,每天晚上入睡前,我親愛的媽媽都會給我讀童話故事聽。在童話的王國里,有力大無比的巨人,有美麗的白雪公主,有調皮善良的匹諾曹,還有中了咒語的青蛙王子……聽著聽著,我仿佛生出了一對翅膀,飛呀飛呀,飛到了那個美麗的童話世界。
那時候,書總會給我帶來好夢。我也變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上小學了,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學會了自己讀書。在書里,我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秘密:猿人是人類的祖先,恐龍高大可怕,巴西的漫游蜘蛛最毒……哦,世界原來這么奇妙!這時候,書成了我的百花園,而我就是那只四處采蜜的勤勞小蜜蜂。同學們,愛書,讀書吧,讓我們一起,做一只只勤勞、快樂、智慧的小蜜蜂吧!
謝謝大家!
第十二周國旗下講話稿:讀書 篇3
生活中,我們都會仰慕一些優秀的人,渴望自己也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又似乎感覺優秀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很難達到。其實,優秀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就體現在你我的一言一行之中,體現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之中。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所以我們不僅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更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怎樣培養自己的好習慣?首先需要反省一下自身的一些壞習慣。
你是否留意到我們的校園里、樓梯上、教室里的垃圾?這種景象與周圍的樹木花草是多么的不和諧,這里面有你的責任嗎?你留意過周圍同學的語言嗎?那脫口而出的臟字是不是很刺耳?這里面有你的聲音嗎?你對老師、長輩禮貌嗎?對同學友善嗎?你起床后整理床鋪了嗎?上學路上你遵守交通規則了嗎?今天的作業你認真完成了嗎?……
千萬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尋常小事,正是這些尋常小事體現著你的個人素質。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我們應當銘記在心。我們的校園每天都有很多的老師同學在辛勤地整理,當你隨手扔下一片紙的時候,想到過他們的辛勞嗎?尊重別人的勞動了嗎?設想如果全校學生人人都扔一片廢紙,校園會是什么樣?其實把紙屑扔到垃圾筒里只是舉手之勞,說到底是個習慣問題。如果人人都養成好習慣,那我們的校園會是多么清潔、美麗。
再說一說同學們的語言吧。語言是用來交流思想、傳情達意的,它應該是優美的、悅耳的。可現在同學們出口成“臟”的現象卻不少,尤其是一些低俗的網絡用語。有的同學自認為這樣的語言很時尚,其實這些不和諧的聲音污染了校園的語言環境。那么,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摒棄說臟話的壞習慣,試著多用“你好”“謝謝”“請”這樣文明優美的語言問候別人,感謝別人,那校園里的聲音就會變得和諧悅耳。
再比如,出入教室時,輕輕地帶上門;放學了,隨手關上教室的燈;在公共場所,輕聲慢步;上學路上注意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應成為我們的習慣,而且還要用我們的優秀行為感染周圍的人,影響周圍的人。
最后用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祝愿我們每個人都能養成好習慣,成就好人生!
第十二周國旗下講話稿:讀書 篇4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讓溫暖的問候成為生活的習慣》。
大家聽說過“世界問候日”嗎?“世界問候日”起源于1973年11月21日,當時正逢第四次中東戰爭,為促進埃及與以色列之間的和平,來自澳大利亞的姆可馬克與米切爾兄弟兩人,自費印刷了大量有關問候的宣傳材料寄給世界各國政府首腦及世界知名人士,向他們闡述設立“世界問候日”的重要意義,擴大世界問候日的影響,第一個“世界問候日”就此誕生。如今已有146個國家響應“世界問候日”,成為一個全世界祈禱和平的節日。
問候,在生活中是處處可見的。一個微笑,傳達著朋友之間的友情;一個招手,傳達著好久不見的激情;一個握手,傳達著對你的熱情。“問候”讓世界充滿愛,所以我們要認真享受問候所帶來的生活精彩!
問候也是我們中國的優良傳統,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許就在于一個小小的細節,一句溫暖的問候。一句“您好”,一個微笑,一個擁抱或者是一句關心的話語都可以把溫暖的問候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驅散初冬的寒意,帶來彼此溫暖的愛意。三百六十行,問候的對象雖然不同,祝福的心卻不變。“桃李滿天下”是學生送給老師的祝福,“健康成長”是老師送給學生的祝福,“平安伴一生”是百姓送給警察的祝福,“早日恢復健康”是醫生送給病人的祝福。
今年的11月21日,是第46個世界問候日,在這個節日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努力做到:
問候我們遇見的每一個人:
對身邊的伙伴來一句溫暖的問候:嗨~你好。
對親愛的老師表達誠摯的問候:老師,您辛苦了,請注意休息!
對遠方的親人說一句溫暖的問候:爺爺,我想你了,請保重身體!
當我們與他人接觸時要經常用以下的禮貌問候語:
感謝別人說“謝謝”;
做錯事情要說“對不起”;
招待他人用“請”字;
被人感謝回敬“沒關系”。
同學們,請將我們最真誠的問候表達出來,讓溫暖的問候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大膽地問候他人,讓生活充滿愛,讓校園更和諧,讓世界更美麗!
今天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第十二周國旗下講話稿:讀書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好習慣享用一生,成功需從細節著手。”
首先,請恕我冒昧的問大家幾個問題:今天升國旗你站姿端正嗎?今天升國旗你講話了嗎?今天升國旗你唱國歌了嗎?看似簡單的幾個問題,卻能問出一個人的素養,能問出一個人對國家是否充滿熱愛,對生活是否充滿激情。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體現了我們的個人素養。而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恰恰是由我們的習慣所決定的。
國有國法,校有校紀,班有班規。這些規規矩矩,條條框框,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很反感,總覺得限制了我們的自由。其實不然,正是因為這些規矩的存在,才能培養我們良好的習慣,才使得我們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去發展,不會誤入歧途。
在我們中學生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由于自我張揚和個人主義的盛行,人們的自我意識不斷膨脹。今天,我們強調細節,并不是說不要追求遠大理想,而是說,要成大事,先把眼前的小事做好。彎下腰,撿起地上并不起眼的小紙片;把垃圾角的掃帚擺放好;在外面看見老師說句老師好;不小心碰落了同學的東西小聲說句對不起。。。。。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把它做好了,正是人心向善的表現,也是成功的開始。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有一句話說得好: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追求細節,成功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細節的魅力。希望與大家共勉!
但是,好習慣的養成,僅僅依靠紀律約束是不夠的。
我們每個人在思想意識上要自覺自律。當你在無人監督的時候體現出來的習慣才是你真正的習慣。有的同學在學校很勤勞、很認真,但是一回家就變得很懶散、很不自覺;有的同學在學校表現得很優秀,但是一走出校門卻有失一個學生的身份。七一聚源中學的學子是優秀的,那么為什么不讓我們的優秀成為一種習慣?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都要展現出我們優秀的一面。
現在的我們,正值青春年少,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要將不良習慣扼殺在萌芽狀態,努力養成和保持良好習慣。
讓我們用認真的態度,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去養成一個個有利于我們生活和學習的好習慣,伴著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第十二周國旗下講話稿:讀書 篇6
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有魔力的語言。
首先我和大家一起來共享一個故事。在英國一個城市的一條馬路上,著名詩人休斯因為走路匆忙,不小心撞著了一位行人。休斯急忙停下腳步,立即誠懇地對被自己撞著的那位行人說:“對不起!”表示歉意。被撞者雖然有些生氣,但聽到休斯這句充滿歉意的“對不起”,也表示諒解地說了聲:“沒關系。”
如果休斯撞人后連“對不起”這句話也不愿意說,那么,被撞者是決不會說:“沒關系”的。這樣一來,就會引起一場糾紛,雙方甚至有可能會相互橫眉豎眼,舌戰不止,甚至會相互拔拳相向,發生肢體沖突。
聽到這里你知道“有魔力的語言”是什么嗎?還有哪些是“有魔力的語言”呢?
是的,詩人休斯把“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等文明語言稱為“有魔力的語言”。在校園學習生活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事情發生,這時,我們如果能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沒關系”等有魔力的語言,人與人的關系就會更加融洽、和諧,校園、社會也更加平安、穩定。
正像詩人休斯所說的:“如果每個人說這些話時再帶上真誠的微笑,那么,生活將會是難以描述的美好和愉悅。”
成為文學殿堂里的詩人很難,但成為生活大街上的詩人卻很容易。因為,你只需把“有魔力的語言”真誠地說出口,一切就會變得美妙、動人。
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就從說“有魔力的語言”開始吧!就從語言美、行為美開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