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講話文明習慣(通用7篇)
國旗下講話文明習慣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養成文明習慣,爭做文明學生。
對于一個人來說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的素質。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好,是在公共場合的輕聲細語、緩步慢行,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可是,生活中隨處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些同學高談闊論,時不時從嘴里吐出臟話;一些人隨手亂扔垃圾,卻不知羞恥;一些同學一下課就追逐打鬧,大聲喧嘩,毫無公德心等等。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深深影響到整個學校的形象。試問:你也是這些人中的其中一個嗎?你也做過類似的事嗎?你也讓學校的形象抹黑了嗎?也許有的同學會為自己辯護:“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的是區區小事嗎?”劉備曾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那么,同學之間是友好相處的,物品是擺放有序的,校園更是整潔優美的……
其實,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所以,我們應該先,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一個具有良好文明習慣和文明修養的人。身為學生的我們,更要懂得習慣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習慣。上課時認真聽講,緊跟老師講課思路,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維持好教室紀律,這是文明也是良好習慣;課后按時完成作業,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文體活動,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是文明也是良好習慣;按時上早操間操,規范自己的儀容儀表,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這是文明也是良好習慣。
同學們,我們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不大聲喧嘩,不污言穢語;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亂涂亂畫;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不追逐打鬧……我相信,只要大家經過努力,一定會把學校營造成一個寧靜、有序、有著良好學習環境的樂園。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文明習慣 篇2
大家早上好!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會讓一個人終身受益。19世紀著名心理學家李德說過:“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擁有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是育人的場所,理應在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方面大有作為。所以,要求我們全體學生都能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規范我們自身的行為,人人爭做一個文明的學生,將我們的界石鋪中學構建成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
作為學生的我們要共同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那就需要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參天大樹,需要從小樹苗一天天成長起來。良好的行為習慣也需要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首先體現在基本的行為規范上。如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不懂就問;作業獨立完成、講究質量;午休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課間文明休息、不追逐吵鬧;集體活動整隊前往、文明有序;保持教室、校園整潔,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不損壞學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讓我們的校園洋溢著與老師、同學相遇時溫馨的禮貌聲、早讀課上朗朗的讀書聲,課堂上清晰流暢的表達聲,優美動聽的歌聲,課間操中規范有力的腳步聲,體育課上雄壯有力的口號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要我們每一個人時時刻刻都能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就一定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一個文明的人,成為一個有高尚情操的人,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我們的校園,也必將成為一個文明的校園、和諧的校園。
同學們,我們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獲一個品格;播下一個品格,將收獲人的一生。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做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人人學規范、個個講規范、時時守規范,讓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攜起手來共同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讓我們界中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文明習慣 篇3
大家早上好!
我的國旗下講話是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
曾看過這樣一則報道,丹麥的釣魚者會在魚兒咬鉤、急忙收竿后,摘下魚來端詳一番,甚至拿出尺子仔細量一量魚身,也經常會搖搖頭,將魚放歸大海。和釣魚的人攀談后才明白個中原委。原來丹麥政府公布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捕22厘米以下的小魚。正是這一法令,使釣魚人十分認真地對待魚的大小。這也不由得給了我們一個反思:丹麥的釣魚者通常是單獨垂釣,雖說政府有明令規定,卻無人監管,即便誤釣,誰人知曉。然而他們卻個個都能自覺認真地遵守這一規定,這需要的是要有一種精神支撐,一種文明習慣。
文明是一種習慣,文明的素質是不用提醒的,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公開場合張貼著各種各樣的提醒語:“請勿隨地扔垃圾”“請勿隨地吐痰”“請勿插隊”“請勿„„”。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不應該那樣做,但有的地方必須得把“請勿„„”貼到墻上,只是因為“人們”沒有養成那個習慣。
文明,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對于個人來說,人們首先應該具備的是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么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我們每個人都有些習慣,習慣的好壞決定一個人的品位。一句溫暖的話,會打動一個人;一個文明的舉動,會改變一個環境;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以看出一個人。在學校,我經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有些同學經常提前到校,當校門沒開,一些同學在街上亂串,這樣不僅不安全,而且還影響學校的安寧。還有些同學經常買零食,吃了的塑料碗、竹簽、麻辣袋等,就隨手亂扔,這些零食既不衛生,又污染環境。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那么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上周,我校各個班級對怎樣爭當一名“五好小公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本周即將舉行《復興中華,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活動。我們的校園活動黑板對同學們的清潔衛生、禮儀之星等的評選活動,制定成《德育統計表》都是我們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必要方式。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當文明成為一種習慣,我們雙溪小學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么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文明習慣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自從踏進校門,老師就一直教育我們要養文明習慣,做文明小學生。最近,我們學校加強開展養成文明教育活動。隨著這項活動的開展,同學們的言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學之間變得更友愛、更禮貌了,很多壞習慣在慢慢消失。走進校園,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環顧四周,美麗的校園溫馨、潔凈,我們的心情也變得更加愉快。在老師的精心教導下,同學們漸漸成長為一個個文明的小使者。
但是,“你扔下的是垃圾,我撿起的是品質”你真正做到了嗎?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在我們同學中還時有發生:經常會有同學亂扔廢紙,亂丟奶盒,垃圾亂倒;還有的同學在教室、樓道、走廊追逐打鬧、高聲喧嘩,在綠化帶里肆意穿行,水龍頭嘩嘩流水視而不見,手印、腳印、不文明話語在墻上隨處可見------這都是非常不文明的現象。那些隨手扔垃圾的同學,請你們不要再扔了,那些垃圾和我們的校園多么不協調。如果我們人人都亂扔垃圾,說臟話,那我們的校園還美麗嗎?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別因為這些錯誤都是小事而放縱自已的行為。我們要愛護環境,講文明懂禮貌。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優秀的同學,我們在玩耍時常常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犧牲了自己玩耍的時間,為大家創造了一個優美的環境。我們應該向這些優秀的同學學習,從自身做起,講文明,講禮貌,做一個品行優秀的人,為建設美好校園而做出我們自己的一份貢獻。為此,我代表六(4)班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
1、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不說粗話、臟話,不打架、不罵人,講普通話,用禮貌用語,態度和藹,友愛同學、尊敬師長、孝敬父母。
2、舉止文明,不參加封建迷信活動,不看不健康的書刊、影視片,不進網吧。
3、講究衛生,保護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不毀壞花草樹木。
4、遵紀守法,嚴格遵守小學生行為規范和文明守則,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走斑馬線或天橋。不吃三無食品,不把食品帶進校園。
5、愛護公物,遵守公德。不亂涂抹、亂刻亂畫,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用設施,不在公共場所喧嘩、起哄。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相信,文明無處不在,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我們每個人沒有辦法選擇外表的美和丑,但我們能選擇文明!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養成習慣,爭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愛學習的好學生!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文明習慣 篇5
老師、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理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翅膀。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教師首先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著一些不文明行為。例如,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再例如有些同學在教室或走廊里起哄大鬧,走路推推搡搡,隨意撞壞門窗,也不覺心疼;再例如校園內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學校墻頭、國旗圍欄和車棚圍欄,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良的學習成績。現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探索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質建設,那我們縱然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于人于己于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應該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么樣的精神風貌,什么樣的思想品質,什么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我們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獲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同學們,讓我們全校上下,攜起手來,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為把我校建設成為一流的現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國旗下講話文明習慣 篇6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養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下面我先為大家講兩個事例:
第一個事例是: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他們的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人多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曾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第二個事例是: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節后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以上兩個事例表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細節構成的。通過這些細節,我們看見了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養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的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不小心撞到對方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的主動制止......其實文明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推崇的行為。
其實要做到文明,我認為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那自然就做到了文明。
第一:要做到禮貌待人,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語相必大家都知道,或許你的一句不經意的惡語會給別人帶來不少的困擾,而你的一句良言會給予別人快樂,同時自己也擁有了快樂,禮貌待人應該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但它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因為它為人與人之間架起了一座最高貴的感情橋梁。
第二:要做到文明交往,我們要真誠的關心和幫助別人,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寬容與諒解,這樣會使自己的人際交往天空更為廣闊。
第三,要有文明的行為,一個有良好文明行為的人,不僅可以為人際交往提供有利條件,更加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文明的行為有很多,例如,在校內遵守校紀校規,在校外遵守交通法規等。
第四,要做到尊重他人,我們應該尊重理解老師,尊重自己的長輩,尊重同學,做到尊重他人,同時也尊重了自己。
同學們: 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來塑造更清新的天空。讓文明的畫卷,布滿整個校園,讓文明的長調,回旋在我們的耳邊。
同學們,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愿我們自己一步步的向文明邁進。謝謝!
國旗下講話文明習慣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高二六班的蔣嘉慧,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習慣伴我行》。
文明習慣是公民的基本素養。文明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它是一種受人尊重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中國有五千年燦爛的文化,素稱禮儀之邦。我們的祖先也以文明著稱于世,在世界文明的長河里,我們是文明的使者!
上一個學期我們學校對飯堂進行了全面翻新,我們的飯堂變得煥然一新。學校還對飯堂管理制度做出了進一步完善,建立起家長膳食委員會。如今在我們的飯堂里,每張餐桌上都有一個盛放骨頭的盆子,方便大家把餐廚垃圾扔入盆內。我們的餐桌禮儀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從前需要飯堂阿姨收拾碗筷,現在大多數同學都能夠自覺收拾。餐廚垃圾也很少出現在餐桌上了。這是一種文明禮儀的體現,也是對學校的支持和對飯堂叔叔阿姨工作的體諒。如果所有同學都能夠自覺遵守文明餐桌禮儀,排隊時遵循先來后到的原則,將餐廚垃圾扔入盆內,用餐過后自覺將碗筷收拾好,做一個文明的用餐者,我們的飯堂一定會建設得更加出色!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我們的教學區目前依然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如,用過的紙巾、空的零食袋零星地出現在走廊的地面上、樓梯上。或許這是倒垃圾時不小心從垃圾桶中掉出來的,又或許是同學們扔垃圾時沒有將垃圾準確地扔入垃圾桶內。面對這些“漏網之魚”,我們應該彎腰將它們拾起并準確地扔入垃圾桶內,而不是視而不見甚至推卸責任。兩周前學校舉辦了教室美化評比活動,各個班級的班容班貌都有了很大的改變。班級的衛生做好了,教學區的衛生更應該做好。創建文明的校園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良好的學習環境會促使人更加勤奮努力,我們需要改變那些不文明的現象,將我們的學習環境變得更加整潔溫馨。
梁啟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我們要養成文明的禮儀習慣。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文明的行為來規范自己,管理自己,做到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學會關心,學會感激。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的校園里處處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