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精選6篇)
最新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在溫暖的五月,我們迎來了屬于我們全校老師和同學們的“校園文化藝術節”,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放松大腦,放飛心情的空間,更是一個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臺,同時也會讓大家受到一次極好的藝術教育和美的熏陶。本次藝術節的主題是“我的童年 我的夢”。
校園文化藝術節是以“特色發展,帶動內涵發展,促進和諧發展”為理念的特色文化,并進行一系列集趣味性,藝術性和知識性為一體的各項比賽。在藝術節活動中,我們既能培養了興趣、陶冶了情操,又能開闊了視野、鍛煉了能力。也能更好地培養團隊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辦好校園文化藝術節,有利于發掘同學們的潛力,發揮個性特長;有利于提高審美情趣;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
本次藝術節的活動豐富多彩,有振奮人心的合唱比賽,有風趣幽默的小品表演比賽,更有展現自我的個人才藝大比拼以及演講比賽,還有繪畫,剪紙,手抄報創作,書法比賽等,這些活動無不讓我們心馳神往,充滿了期待。讓我們盡情地展現自己,綻放才華,讓我們體驗成功與歡樂,讓全新的你呈現在老師同學面前。我相信,只要大家積極參與、努力實踐,無論得到掌聲和鮮花的多與少,都會收獲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無論比賽成績的高與低,只要參與過、激動過、歡呼過,就將擁有一份美好的回憶,讓我們每一顆心都流淌歌聲,讓我們每一天都充滿歡笑,讓我們的校園開滿藝術的鮮花!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校園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底蘊;校園有了藝術,精神才會得到升華。
預祝本次校園文化藝術節取得圓滿成功!
最新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 篇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在藝術的熏陶下放飛自己的夢想》。
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校第五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各位老師親力親為,各位同學踴躍參加。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向組織和參與本屆藝術節的各位老師和同學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舉辦文體藝術節活動,不僅是對同學們文化藝術水平的一次大檢閱,也是我校素質教育開展情況的一次大檢閱,它為展現我校學生的青春風采和精神風貌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校園文體藝術節,有利于發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個性特長;有利于培養興趣,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進程。
奇花妙筆,展四中師生個性風采;曼舞歡歌,揚中華文化藝術精華。。在這個如火的五月,整個藝術節,活動豐富,形式多樣,充分體現了我校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展示了我校莘莘學子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藝術節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放松大腦,放飛心情的空間,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臺,同時也讓我們受到了一次極好的藝術、體育的教育和美的熏陶。在活動中,我們既培養了興趣,陶冶了情操,又開闊了視野,鍛煉了能力,培養了團隊精神,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所有這些,為我們成為新世紀合格的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藝術的熏陶下放飛自己的夢想出自,此鏈接!。
緊張忙碌的學習之余,“校園文化藝術節”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放松大腦、放飛心情的空間;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臺;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舞動青春、炫出精彩、燃燒激情的機會。通過藝術節,一個個才華橫溢的同學脫穎而出。這些活動,大大提升了我校藝術教育的水平,為學生全面發展和培養藝術特長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老師們,同學們,本周藝術節又將成為歷史的一頁。然而,許多精彩的片段仍然歷歷在目;許多動人的音樂依舊余音繞梁。是的,藝術節的時間雖然是有限的,但藝術節的影響必將是深遠的。當藝術節的第一個音符在校園的上空飄起來時,藝術已不容拒絕地走進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走進了我們的每一寸空間。
雖然本屆藝術節即將結束,但藝術是無止境的。我想:教育是完善人格、提升生命質量的事業,人格完善和生命質量的提升,需要先進文化和高尚藝術。有了先進文化的哺育,有了高尚藝術的滋潤,才能鑄就未來教育發展的新篇章。青春在藝術節中劃出亮麗的色彩,藝術在活動中放出耀眼的光彩,團結合作共贏大楊樹一中的精彩!
讓我們每一雙手都學會創造吧!讓我們每一顆心都流淌歌聲!愿藝術之花香滿校園!
本周六將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在此代表全校師生祝初一年級的同學們節日快樂!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最新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 篇3
尊敬的各位家長,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在我們中國,孝的文化源遠流長。“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文化精華。從上個月12號起,我們涂溝中心小學自發開展了孝心少年系列教育活動。這次活動由校長室牽頭部署實施,具體流程是:先由德育處組織師生在餐廳觀看頒獎晚會視頻、同學們在教學樓過道閱讀孝心少年故事,然后班級開展“我也做一名孝心少年”的主題班會,中高年級語文老師指導撰寫觀后感,再由教務處統一審稿,各班評選出優秀作品在班級演講,最后遴選出優秀選手在今天參加演講。同時,學校藝術學科的領導和老師積極排練節目,拍照攝像,與后勤人員營建了一個精彩的舞臺。可以說,活動一個月來,我校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的確,一個月來,我們被孝心少年的事跡深深感動著,我們看見一個乖巧的女孩,為了照顧家庭,和媽媽一起在悶熱的夏夜叫賣著燒烤;我們看見,在醫院和家之間微笑的男孩,不知疲倦的推著媽媽,他用一顆感恩的心在小本子里記錄著一個個好心人的名字;還有那個堅強的小姑娘,僅用一架板車,拉著病重的父親千里尋醫;還有那個帥氣的小男孩,在母親最脆弱的時候,獻出自己的骨髓,讓媽媽遠離死亡„„在觀看他們故事的時候,我們的心受到了震撼,經受了洗禮,留下了思索。聽著我校同學一篇篇演講,我也感受到了欣慰和喜悅,從你們稚嫩的聲音里,我聽到了感激,聽到了歉疚,聽到了孝的心愿。
同學們,你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嗎?一個蘇州的小姑娘因為一件瑣事和媽媽發生了爭吵,任性的她把門一摔,頭也不回地離家出走了。因為一件小事,十幾年的養育之恩吶,就這樣拋到腦后了。媽媽發動家里所有的親戚去找,都找不到這孩子。 晚上八九點了,小姑娘一個人走到江邊。走在街頭,她又冷又餓,流著眼淚,心里恨著自己的媽媽。她走到一個大排檔那里,看著人家吃東西,眼淚汪汪地站在那里。酒店的老板端了一碗面條:“孩子啊,是不是跟家里吵架了?是不是餓了?吃了,趕快把這個吃了,吃完就回家吧。”小姑娘接過面條,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忽然撲通一下,給那老板跪下了:“老板啊,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要感謝你,你比我媽媽好多了„„”老板聽過以后,說:“孩子啊,就憑你這句話,這碗面我都不該給你吃啊!我們倆素不相識,你連我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我給了你一碗面條你能這樣子感謝我?你媽媽把你從小養到大,付出了那么多辛苦,你怎么不感謝母親啊?!”孩子恍然大悟地跑回家里,看到媽媽暈倒在床上„„
同學們,你們愿意做這樣的孩子嗎?那就多體諒父母的辛勞吧!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個心中有父母,心中有家的孩子吧!家長們,你們希望孩子懂事、孝順嗎?那就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做點家務,盡點孝心,接受點鍛煉吧!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大包大攬,經常受溺愛的孩子長不大、也長不結實。
十位孝心少年所在的家庭并不富有,也經受著挑戰和磨難。然而孝心就是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下,倔強而固執地綻放。走近他們,走近他們的家庭,也不僅僅讓我們收獲感動,而是一種提醒:孝,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也別來得太遲。今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第一次超過兩個億,今后還會變得更多。年輕的家長們,讓我們做孩子的榜樣,熱愛生活,教育子女,就從回報父母孝敬長輩開始吧。有一位叫畢淑敏的作家告訴我們:“孝是用生命交接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們父母健在的光陰。”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并不缺乏這樣的榜樣。金湖中學的張穎同學四年來照顧雙目失明的媽媽,愿做媽媽永遠的眼睛,她被評為省孝心少年;于溝村王樹蘭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在家庭遭遇多次不幸的情況下,堅強地挑起家庭重任,被評為市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她們都是我們涂溝鎮人。
也許,會有同學以為,學校的孝心教育到今天將告一段落。而我要說,不,這才剛剛開始。我們期盼著孝心少年越來越多。我們眾里尋你,希望用愛的聲音能一呼百應;我們眾里尋你,希望用孝的品行能一薪火相傳。
最后,讓我們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老人快樂吉祥,幸福安康!
最新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 篇4
尊敬的學校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發展藝術教育提高審美情趣”。
近期不少教育界、學術界的有識之士呼吁,國民藝術教育應該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這里所說的藝術教育,不同于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的專業教育,而是指提高同學們的文化修養、鑒賞能力、審美情趣。藝術素質教育的目的集中在人格的培養上。注重培養智力為知的素質,氣質為情的素質,性格為意的素質,能力為技的素質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藝術教育是滲透性教育即在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它對于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拿藝術教育中的美術教育來說,它是通過各種教學實踐活動,使同學們在直接感受中了解、認識美,在感知中理解鑒賞美,在感悟中體現和創造美,從而達到較深刻的審美意識。魯迅先生曾指出:“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淵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由此可見,美術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豐富人的感情,讓人們心身健康地發展,培養人的高尚品德和審美意識,使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著名藝術家、教育家豐子愷先生一生追求人格的真、善、美,豐子愷的一生所體現出的人文精神,為后人所尊崇。他曾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撐這只鼎的三足就是真、善、美這三者的和諧統一,就是圓滿健全的人格。而對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則,這只鼎就會站立不穩,就會出現缺陷。
藝術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將婉轉悠揚的旋律、變幻無窮的節奏、豐富多采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聲、巧妙精致的結構織體,嚴密完美的交織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動人們的心靈,對人們復雜的內心世界產生直接的感應作用。古代《晉書樂志》上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惻隱而仁愛;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把音樂中的五音與人的性情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古人尚知道音樂藝術對于陶冶人們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們更應該認識到音樂對于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意義。
作為一所江蘇省實驗小學,藝術教育理應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全體同學,為同學們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審美、學會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相信在學校領導的重視下,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藝術教育必將會成為我校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最新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習慣養成從點滴開始》。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句話充分告訴我們作為教師最重要的事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也就是說,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像人的天性一樣自然、堅固,以至于你以后取得的成功,創造的奇跡,很多方面都取決于你小時候形成的習慣,這句話也充分告訴我們作為小學生最重要的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這句話更充分告訴我們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
由此可見,習慣對一個人的成功的作用真是太大了,可以說,好的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壞的習慣則會摧毀一個人。但是好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靠一點點養成的,是一天天努力的結果。這就需要我們時時、處處、事事都嚴格要求自己,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經過長期的堅持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
同學們,轉眼間開學又快一個月了。本學期,學校改進了文明班評比的方案,每天公示各班的具體情況,目的是督促大家及時改錯,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請同學們反思一下,在這段時間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有哪些好習慣得以保持和鞏固?又有哪些不好的習慣需要加以改進呢?下面我就給同學們提一些行為習慣上的具體要求,希望你們能夠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自覺遵守,規范自己的行為,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個合格的小學生。
(一)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人的文明禮儀是通過他的行為舉止表現出來的,所以說舉手投足間就能看出你的修養和素質。因此,同學們要嚴格嚴格要求自己,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步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例如,升國旗奏國歌時要非常嚴肅,不亂說話,自覺立正站好;尊敬師長,見到老師、長輩或客人要有禮貌,主動問好;做操、到功能室上課和排隊放學等活動,路隊要整齊,不推碰,不爭先恐后;上下樓梯時要做到靠右行走,腳步要輕,不起哄不推搡。我們的校值隊隊員都十分負責,每天堅守崗位,在以上幾方面對大家的表現進行評分。從這幾周的檢查來看,大多數同學比較文明。不過,課間追逐的同學還是很多;放學的隊伍比較松散,嬉笑打鬧的同學多,還有部分同學不排隊,隨意進出校門。學校規定,放學隊伍要排隊出校門口,等家長接的同學在指定位置等待,不能在校園追逐打鬧,更不能私自到沙池、操場玩耍。本周,德育處會加強檢查。
(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講究衛生是每個人最起碼的習慣,既體現了個人的風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作為每一個小學生,要保持個人衛生,衣著干凈整潔,定時修剪指。要及時做好清潔衛生,確保教室和校園整潔美麗;特別要堅持做好保潔工作。不在校園及公共場所亂扔果皮、紙屑等垃圾,尤其是有個別同學從樓上扔紙屑下來,這種行為一定要杜絕。更重要的是大家要養成“彎彎腰”的習慣,隨時隨手撿起地面上的垃圾,這樣才能真正確校園的整潔美麗。各班的衛生委員可以進行登記能做到“彎彎腰”的同學,大力表揚,樹立榜樣,帶動其他同學逐步養成良好習慣。校值隊員或老師見到主動撿起校園垃圾的同學應該加分。
謝謝大家!
最新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 篇6
愛因斯坦曾說,所謂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忘光了之后還留下來的東西。那個剩下的東西就是獨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習慣。奧維德說任何事物都不及習慣那么神通廣大。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就是我們養成好習慣的法寶。
下面就讓我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的第三條內容:講究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
說起個人衛生,就談談最簡單的刷牙洗臉,我們每天都在刷牙,但是大多數人并沒有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不正確的刷牙方法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還會損傷牙齒和牙齦。有些人刷牙象拉鋸,也就是橫著刷。這種刷牙方法有害無益,日久天長會在牙根處“鋸”出一道深溝,醫學術語叫楔狀缺損。有這種楔狀缺損的人,輕者吃冷、熱、酸、甜食物時會引起牙齒酸痛,重者會造成牙髓炎。每次刷牙時間不少于3分鐘。臨睡前刷牙最為重要,因為人在睡著后,唾液分泌會減少,而唾液可以沖走細菌并抑制細菌繁殖。說到洗臉,有些學生早起穿上一身潮牌,洗臉卻只洗本部,邊疆一概不理,洗臉完畢,手背可以不濕,更有甚者,見同學臉盆有水,伸入二指,除去眼屎,余概不論。這些做法最直接后果除了耳后脖根,土壤肥沃,適宜種植桑麻,有礙觀瞻之外,卻也別無它害。但隨地吐痰就大不一樣。 國人吐痰行為很普遍,但在西方吐痰被視為不文明行為,當然它的建構也經歷一個漫長過程。早在15世紀,一位法國作家就將這種行為斥為“下流的”。到了16世紀,荷蘭學者在著作中恥笑隨地吐痰行為是“齷齪的”、粗野的、不文明的。1882年,德國生物學家科赫發現了肺結核桿菌,并指出吐痰是傳染的重要媒介,結核桿菌能在痰中存活一整天。人們由此談痰色變,1886年,法國衛生部發布了全世界第一個禁止隨地吐痰的法令;截至1916年,美國213個城市中有195個制定了禁止隨地吐痰的法令。在世界各地,到處都能看到警告語:“為了我們的孩子,不要隨地吐痰!”“男人們,看我們的了!隨地吐痰傳播疾病,女士們可不隨地吐痰!”婦女們被告誡不要在城里穿長裙,以免拖地的裙邊沾上痰漬而把結核菌帶回家。 我國最早的禁止隨地吐痰的呼吁大概是清代光緒年間,公辦學堂使用的《簡易識字課本》中有這樣的警句:若有痰唾,勿吐于地。孫中山曾感慨隨地吐痰和任意放屁是中國人的兩大惡習;到了1930年,細菌學家高士其留學歸國,以科普文章告誡國人不要隨地吐痰:“每24小時之內,一個肺癆病頗深的人,口里所放出的結核桿菌,共有15億到40億真是一痰之微,不知害人多少呀。”緊接著,民國政府推行“新生活運動”。蔣介石在《新生活運動之要義》演講中指出,“有合乎禮義廉恥的新生活,就從不亂吐痰做起”。
上海在全國率先禁止隨地吐痰,違者罰款,20__年起,罰款金額提高到200元。在香港隨地吐痰可處最高5000港元的罰款。在新加坡,隨地吐痰已經不是不道德行為,而是一種罪行,最高可處鞭刑。 環顧某些同學座位周圍,五步之內,痰跡斑斑,濃淡各異,大小紛呈,積淀深厚,歷史悠久,有的把痰吐到地,立即用鞋底蹭掉,以加速病菌的揮發。痰吐的習慣了,也便有板有眼,合乎美學,卻委實不介意細菌會因此播散到空氣中去。為人為己,隨地吐痰不能不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
國人亂扔廢棄物,原因很多,關乎教育的,那就是中國傳統教育歷來重視私德,不重視公德,喜歡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大喜歡講保持公共衛生,維護公共場所秩序,保障公共場所安靜。這也導致中國人對公共瑣事缺乏興趣,缺乏責任。你問他亂丟原因,他就說:垃圾到處都是,別人丟得,我為什么丟不得?這是個強詞奪理的邏輯,把別人的錯誤當成自己犯錯的理由。魯迅借阿Q之口----“和尚摸得我摸不得”道出了這一國民劣根性。身為新時代的中學生,大家對此要有清醒認識,并引以為戒。
愛因斯坦還說,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最后改用蔣介石先生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有合乎禮義廉恥的新生活,就從不亂吐亂扔做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