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誕辰日國旗下講話稿(通用3篇)
孔子誕辰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要紀念一個人,他姓孔,名丘,字仲尼,世人尊稱孔子。是的,今天,就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2565周年的紀念日。
孔子,生于山東曲阜。15歲時,他立志做學者。27歲時,他開始創辦私人學校。此后,孔子擁有了較高的聲譽。 51歲時,擔任魯國首都的市長“中都宰”,政績卓著。55歲至68歲,孔子經歷了長達14年的周游列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孔子回到魯國后,很受尊敬,享受國老的待遇,專修詩書禮樂。公元前479年,孔子73歲時去世。
孔子從小生活坎坷,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他干過許多臟活、累活、看過倉庫,喂過牲口……但無論他干什么活,他都沒有忘記做學問。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他找到了學習的快樂,成為當時頂級的大學問家。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因為孔子好學、活學、博學,被后人尊為萬世師表!
親愛的同學們,現在,我們學校正在開展讀書節活動,讓我們在讀書活動中學習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博學、活學之學子。請記住,書就是知識,書就是智慧,書就是幸福,書就是光明。讓我們的身心浸潤在書香里,讓我們成為智者,讓我們的夢想成真,讓我們因為讀書而成為最快樂的人!
孔子誕辰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2
同學們、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2561周年的紀念日,
孔子是什么人呢?大家一定會說是孔圣人嘛,誰不知道? 然而孔子自己卻說得很清楚,“若圣與仁,則吾豈敢”(《論語·述而》)!孔子你不是圣人,是什么人? 老師從孔子的言論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他說自己是普通人。
他老人家兩次在《論語》里說了,“吾猶人也”,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說,我也是個人,與你,與他,與我們大家沒什么兩樣。
那么,孔子是普通人嗎?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有個名字。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活了73歲。9月28日,剛好是孔子生日紀念日。
孔子說, “吾少也賤”。我的童年是很苦的,很卑賤的。孔子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此后,他的一生很不順。不過,窮人的孩子倒是早當家。這種苦,這種不順,反倒使他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故多能鄙事”所以會干許多臟活、累活、苦活、下賤活。孔子當過季氏的家臣,看倉庫,喂牲口,做會計„„無論他干什么活,他都沒有忘記做學問。他一邊干活,一邊學習,“學而時習之”,終于自學成才,成為當時頂尖級的大學問家。“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出身高貴、生活優越的貴族子弟(君子),飯來開口,衣來伸手,用不著親自干活,哪會這么多本領多?不能吧!可見,本領、學問是做出來的!孔子雖是普通人,但他并不普通。
第二孔子是好學之人。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孔子關于“好學”的名言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跟我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直到晚年,依然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可謂活到老,學到老。
孔子不但好學,而且博學。什么都學,學無常師,沒有老師,也沒有學歷和文憑,自學成才的,多才多藝。《論語·子罕》記載了一件事:有個村民評論孔子,說是“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他說孔子這人太偉大了,博古通今,沒辦法稱他是哪一門學科的專家。
孔子是好學的,也是博學的。更重要的是,他活學。他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生活中處處有學問,你可以跟任何人學,好人身上可以學,壞人身上也可以學,吸取教訓嗎。但是,跟誰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正因為孔子好學、博學、活學,才被后人尊為萬世師表!
同學們,我們學校也正在開展“讀經典書,立君子品”的讀書活動,讓我們在讀書活動中也來學做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博學、活學之學子。
孔子誕辰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3
同學們、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2561周年的紀念日,
孔子是什么人呢?大家一定會說是孔圣人嘛,誰不知道? 然而孔子自己卻說得很清楚,“若圣與仁,則吾豈敢”(《論語·述而》)!孔子你不是圣人,是什么人? 老師從孔子的言論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他說自己是普通人。
他老人家兩次在《論語》里說了,“吾猶人也”,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說,我也是個人,與你,與他,與我們大家沒什么兩樣。
那么,孔子是普通人嗎?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有個名字。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活了73歲。9月28日,剛好是孔子生日紀念日。
孔子說, “吾少也賤”。我的童年是很苦的,很卑賤的。孔子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此后,他的一生很不順。不過,窮人的孩子倒是早當家。這種苦,這種不順,反倒使他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故多能鄙事”所以會干許多臟活、累活、苦活、下賤活。孔子當過季氏的家臣,看倉庫,喂牲口,做會計無論他干什么活,他都沒有忘記做學問。他一邊干活,一邊學習,“學而時習之”,終于自學成才,成為當時頂尖級的大學問家。“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出身高貴、生活優越的貴族子弟(君子),飯來開口,衣來伸手,用不著親自干活,哪會這么多本領多?不能吧!可見,本領、學問是做出來的!孔子雖是普通人,但他并不普通。
第二孔子是好學之人。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孔子關于“好學”的名言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跟我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直到晚年,依然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可謂活到老,學到老。
孔子不但好學,而且博學。什么都學,學無常師,沒有老師,也沒有學歷和文憑,自學成才的,多才多藝。《論語·子罕》記載了一件事:有個村民評論孔子,說是“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他說孔子這人太偉大了,博古通今,沒辦法稱他是哪一門學科的專家。
孔子是好學的,也是博學的。更重要的是,他活學。他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生活中處處有學問,你可以跟任何人學,好人身上可以學,壞人身上也可以學,吸取教訓嗎。但是,跟誰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正因為孔子好學、博學、活學,才被后人尊為萬世師表!
同學們,我們學校也正在開展“讀經典書,立君子品”的讀書活動,讓我們在讀書活動中也來學做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博學、活學之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