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致敬科學前輩演講(精選3篇)
800字致敬科學前輩演講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初一4班的劉曉明,很榮幸為大家做演講。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致敬科學前輩,做德能并重之后學”。
憶往昔,錢學森教授不畏美國的封鎖阻撓,毅然回國,在火箭導彈領(lǐng)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看今朝,“天眼之父”南仁東,幾十年目不窺園,焚膏繼晷……他們用卓越的才能掀起科學旋風;他們用崇高的品德,堅守愛國初心。科技興國,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每當想到為科研事業(yè)嘔心瀝血的無數(shù)科學工作者們以其德能夯實祖國建設(shè)大廈的基礎(chǔ),我常常思潮翻滾:好兒女當以他們?yōu)榘駱樱炭鄬W習,成為像他們一樣貢獻卓越的愛國者,這才是對他們的致敬。
“德者,才之帥也”,我致敬前輩之德。錢七虎用國家獎金,助力家鄉(xiāng)學子圓求學之夢;于敏,隱姓埋名幾十年獻身國防矢志不渝;屠呦呦,不忘初心,艱苦奮斗,砥礪前行。科學前輩用親身實踐譜寫了一首首“德能并重”的贊歌。今天更有鐘揚潛心研究,奔波忙碌,將原本生長在熱帶的紅樹林,在上海臨港地區(qū)的灘涂上試種成功。他們?yōu)樽鎳茖W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折服人心、感動中國。我們當致敬前輩,以前輩為學習楷模,正心誠意,端正德行,努力成為德才兼?zhèn)渲恕?/p>
“才者,德之資也。”我致敬前輩之才。只有德行,而無真才實學,也不能成就科學偉業(yè)。“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科學成就需要扎實的專業(yè)知識,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這才是其“根本”,才是其“泉源”。嫦娥探月背后的工作者們?yōu)榱四M月球環(huán)境,選擇西北沙漠,試驗隊員煞費心思,用自己的真才實學攻克一個個技術(shù)難關(guān),終于順利探月。他們潛心鉆研于實驗室的身影令人感動,他們用“精”“專”的科學知識打造“他有我精”的獨門秘籍,讓我們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世界上空。
“治平尚德行,有事尚功能。”德才并重,才使科技工作者們把收獲融進奮斗的戰(zhàn)場,將預(yù)定的目標裝入出發(fā)的行囊,助力中國奇跡,鑄就輝煌。
我的演講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800字致敬科學前輩演講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對于科學,現(xiàn)在很少有女生會喜歡,許多人熟知的女科學家也只有發(fā)現(xiàn)鐳元素的居里夫人和寥寥幾個,而我卻喜歡科學。不過我喜歡科學也是一次偶然。
在暑假里,因為一個人在家我甚是無聊,一個人趴在書桌上,不知道要干什么。因為實在無聊又憋的慌,弄得我心浮氣躁,我就拿來了我的迷你電風扇,把它調(diào)整好角度然后把它開到,我心滿意足的又趴在了桌子上。突然,好像感覺我頭上有什么東西,就搖了搖頭,一張紙掉到了書桌上,“應(yīng)該是被風吹下來的吧。”我自言自語,“把它吹到一邊去吧。”。“呼!呼!”咦,這怎么回事?怎么這張紙只是“抽搐”了幾下,然后又停在了它原來的地方?“呼!呼!”我較真的使出吃奶的力氣,從上吹、從左吹、從右吹,從各個方向進攻,可是那紙依然“堅守崗位”,我也毫不示弱,勢必要把這張紙吹走。可它依然“負隅頑抗”,我堅持不住了,非但沒把那紙吹走,我自己因為用力太猛直咳嗽。不行!我怎么連張紙都斗不過,為什么這紙就是吹不走呢?好奇心驅(qū)使著我走到電腦面前開始查找這其中的奧秘。哦,我明白了:原來這是伯努利原理。
根據(jù)伯努利定理氣流快的地方,氣壓會下降。當我們對著紙片下方的開口處用力吹的時候,這里的氣流加快,氣壓也就跟著下降。而紙片外面的大氣壓則會緊緊地壓著紙片,讓你無法將它吹翻。原來如此,科學還真是神奇啊,不過科學也要會舉一反三。知道這個原理后,我想起了我之前看到的一個游戲——用吹風機運送乒乓球。把乒乓球放在吹風機上,盡量讓它與吹風機的垂直放置,然后就會神奇的發(fā)現(xiàn)乒乓球竟然利用風力一直保持在那一個位置不會掉下來。就好像磁鐵一樣,同極相斥,這也是伯努利原理吧。想到這里,我忍不住又一次感嘆科學的奇妙!我想我現(xiàn)在的心情就像是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時的那種興奮吧。雖然這個原理不是我發(fā)現(xiàn)的,不過通過自己的發(fā)現(xiàn)然后明白的過程真的很開心。
從那以后,我就對科學來了興趣,科學實驗也給我?guī)砹嗽S多樂趣。看,科學就在生活中,它就好像在等待著有緣人自己發(fā)現(xiàn)它。只要你有好奇心、耐心、足夠的細心和愛科學的心。生活中有科學,科學中有趣味。做個愛科學的人吧!
800字致敬科學前輩演講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科學技術(shù)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翻開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史,我們看到的是一部人類社會的文明史:從猿人的風餐露宿到現(xiàn)代人的太空旅行;從古代的烽火傳訊到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絡(luò);從遠古的鉆木取火到今天新能源的充分利用人類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科學技術(shù)。
同學們,你們一定羨慕神話故事中力大無比的奇士,一定幻想自己能成為呼風喚雨、所向無敵的英雄吧!讓我告訴你們,實現(xiàn)這個愿望的竅門就是“學好文化知識,掌握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古時候,人類的科學知識有限,把風雨雷電等自然現(xiàn)象視作鬼神作怪,一旦氣候反常,殺豬宰羊,磕頭跪拜。今天看來,這些行為是多么荒.唐可笑。現(xiàn)在,我們有了科學知識,掌握了人工降雨的辦法,即使遇到大旱,莊稼照樣長得很好。就是因為掌握了科學知識,懂得如何利用自然規(guī)律。古今中外科學家,幾乎從小愛科學,學科學。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小時候的學習成績遠遠不如他的妹妹,在
老師和父親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十分平庸的孩子。”可是,他努力刻苦鉆研,終于成為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發(fā)明大師”愛迪生和“當代科學巨人”愛因斯坦不都是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刻苦鉆研的嗎?
有人曾說過“科學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確如此,科學為我們祖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我們每一
位同學都要“愛科學、學科學和用科學”,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積極參加各項科技比賽活動,自覺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為改善生活出更多更好的新主意!
同學們,讓我們?yōu)槌蔀椤皭劭茖W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分子而努力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