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國為主題的發言稿(精選3篇)
關于愛國為主題的發言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這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國主義是不可戰勝的力量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正如雷鋒所言:“我是祖國的,祖國是我的。”因此,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直接聯系起來,把自已的人格與祖國的國格直接聯系起來,這正是愛國主義真諦之所在。每當奧運會頒獎儀式上五星紅旗高高升起,中國的國歌透過現場直播響徹整個世界的時候,不但獲得世界冠軍的中國運動員在為自我的祖國母親而感到驕傲和自豪,而且,與此同時,祖國母親也在為自已有這樣優秀兒女而感到驕傲和自豪!——生為祖國母親爭氣,死為祖國母親爭光,這才是一個愛國主義者的人生價值和人生好處之所在。 打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禮貌史冊,每一頁無不閃爍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中華民族的愛國志士,不畏強權壓迫,不畏虎豹柴狼,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昌盛,為了民族的自由,為了人民的幸福,譜寫了一曲曲響徹云霄的愛國主義壯歌,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強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戰勝的偉大力量!
在歷史長河中,英雄事跡,層出不窮;愛國人物,群星燦爛。戰國時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明代的愛國將領戚繼光,焚燒鴉片的抗英將領林則徐,他們忠于祖國、熱愛人民,不畏貶謫,不怕犧牲,忠烈千秋,永垂千史,這正是愛國主義力量的集中表現。
歷史進入二十世紀,祖國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蹂躪,山河破碎,國土淪喪,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當此之時,無數愛國之士發誓療治母親軀體上的傷痕。“難酬蹈海亦英雄”,“我以我血薦軒轅”,這是敬愛的周總理和魯迅先生發出的獻身祖國的錚錚誓言。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炎黃子孫高尚的美德。不論在古代,還是在近代;不論是白色恐怖的過去,還是春風和煦的這天,都是如此。任何邪惡勢力,任何賣國、叛國之徒,都會敗倒在它的面前。愛國主義力量是不可戰勝的,這是歷史已經證明、今后將更進一步證明的一條真理。
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們祖國開始了新的歷程。讓我們每個有志氣的同學,把對祖國誠摯的熱愛,傾注于緊張的學習中去吧! 謝謝大家。
關于愛國為主題的發言稿 篇2
不曾改變的是我們的中國心。每當看到這句話時,不知道為什么總會在心里響起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首風靡全國的歌曲《我的中國心》。
記得那時香港還沒有回歸到祖國母親的懷抱,而這首歌卻已經迅速的紅過大江南北。傳到各個中國公民、海外華人、華僑以及還未收復香港的中國同胞的耳朵里。這首歌之所以在香港、在海外華人、華僑以及各個中國公民的心中產生強烈的共鳴,那是因為這首強烈的愛國歌曲她道出了全世界所有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還記得那時的香港自從鴉片戰爭被清朝統治政府被迫割讓給英國之后,他就像一個留異外地、無家可歸令人心痛的可憐小孩。雖然香港在英國統治的一百年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改變,并從此矚目世界,成為世界中的又一新發光點,但
在這一百多年中的人為隔絕情況下,香港今年多次人事更矢,飽經風霜、歷經滄海桑田,成為了地地道道的香港人。但那血脈相承、文化傳承的諸多條件因素下,香港人他們的中國心卻并沒有因為長達一百年的時間流逝而改變;相反,他們心中的愿望卻是更加迫切、更加歸心似箭的想要回到祖國母親的臂腕,撲向媽媽溫暖的懷抱。
同樣這份真誠不變的中國心,在海外游子的身上體現的是更加的淋漓盡致。在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的身上就可以看到。例錢老在海外學有所成,不顧所在地(美國)的再三挽留以及各種的威逼利誘,也不顧海外那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和先進的實驗裝備,硬是義無反顧的沖破各種艱難困苦的障礙與困難,急急忙忙的趕回落后的中國母親身邊,替母親分憂解難,幫助母親振興中華,振興全國,為母親的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那一份微薄的力量,為祖國以后的更加繁華添上濃重的一筆色彩。
這之所以所做的一切都只不過是中國各族人民兒女的那顆一成不變,無怨無悔的中國心。同樣在1948年,鄧稼先懷著科學救國的理想,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在普渡大學當研究員,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1950年后,他從美國普渡大學回國,先后擔任中國科學院物理數學學部委員、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等職,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全國勞動模范。他還簽署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總體計劃。1950年10月,他懷著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放棄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和二百多為位專家學者一起回到國內。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師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設,開設了中國原子核物理理論研究工作的嶄新局面。1956年,鄧稼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來又在經過了許多挑戰與磨難之后,終于在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橫空出世,相繼在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威震山河
同樣,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不都是在經過那顆偉大的中國心的驅使下,學成回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嗎?因為他們只是想讓祖國更加的繁榮、昌盛
難到我們不應該像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們學習嗎?只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只因為我們都生活在這同一片土地上,只因為這些不曾改變的是我們的中國心
關于愛國為主題的發言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黨在我心中》。
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先生的散文《少年中國說》上這么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先生說得好,國家的未來靠年輕一代,年輕人永遠是最敏銳、最勇敢的。這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青年應當有朝氣,敢做為”。
從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起,青年就站在愛國的前沿,當時,北京和各地愛國學生為了維護國家民族挺身而出,肩負者“反帝、反封建”的偉大任務,與工人階級一起,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這次運動的光輝勝利。憑著一股力量,學生們首先站了起來;憑著一股力量,他們勇敢地游行示威不怕軍警的鎮壓和逮捕。這股力量,是從筋骨里迸出來;血液里激出來;性靈里跳出來;生命里震蕩出來的真純而可貴的愛國思想。這股力量是多么偉大啊!在它的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在那個黑暗踐踏著光明的舊社會,面對著帝國主義侵略者瘋狂的侵略行為;演講稿面對著軍閥政府可悲的賣國行為;面對著武裝軍警可怕的鎮壓和逮捕,北京的愛國大學生們——這些進步的知識分子,毅然勇敢地站了起來,“愛國高于一切!”這是肖邦說過的話,這一點在北京學生身上充分體現了出來,他們用自己尚還稚嫩的血肉的胸膛,迎向了北洋軍閥那閃亮的刺刀。中國現代女作家、翻譯家冰心說過:“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決,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北京學生不正是這樣嗎?那種視死如歸、毫不退縮的可貴精神,不正是來自那顆熾熱火紅的愛國心嗎?
真正的愛黨和愛國不應該僅僅表現在漂亮的言辭中,而是應該表現在為祖國、為人民謀福利的行動中。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又該怎樣去做呢?有人說,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而21世紀,就是我們中國人的世紀,“遠去足音凝重,再創輝煌更撼心!”中國經過幾十年來的艱苦建設,已取得了“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迅猛發展。但我們不要忘記,我們仍然是個發展中國家,還有許許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發展,要想國家富強,就必須繼續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身上。我們就該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的抱負和理想,將來有所作為,報效祖國。
讓我們用知識加汗水,以滿腔熱情,擁抱新希望,迎接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21世紀吧!
愛國相關文章: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