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第三, 要建立形式多樣、自主靈活的分配激勵機制。要貫徹按勞分配與生產要素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擴大事業單位內部分配自主權,逐步建立起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形式多樣,自主靈活的分配激勵機制。一方面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工資管理辦法。對轉制為企業的,實行企業的分配制度;對經費主要靠國家財政撥款的,要在國家政策指導下,逐步擴大內部分配自主權;對有條件的事業單位,試行工資總額包干制度,積極探索試行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的辦法。另一方面要在國家政策指導下,搞活事業內部分配。工資構成中活的部分一定要搞活,要拉開檔次,有條件的單位可采取內部按崗位分配的辦法,對關鍵崗位要給予適當傾斜。允許事業單位經批準,高薪聘用拔尖人才,實行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報酬。
第四,要健全符合事業單位特點的人事宏觀管理和監督制度。各單位、各部門要在政事分開、下放管理權限的同時,采取切實措施,加強宏觀調控,認真解決機構臃腫、人員膨脹等問題。一是要轉變政府部門對事業單位的管理方式,弱化微觀管理職能,強化宏觀管理職能,該下放的權力,要落到實處;該管住的,要真正管住。對各類事業單位的發展,尤其是對國家財政撥款和定額補貼的事業單位,在機構、編制、人員等方面進行控制和指導。堅決防止和糾正借改革之機增加編制和領導職數及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二是要加強對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性指導和監督。人事部門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切實履行對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進行指導、檢查、服務和監督及綜合協調的職能
第五, 要妥善安置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未聘人員。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由于編制、崗位、條件及應聘人員自身素質等原因,會出現一些未聘人員,我們一定要采取多種方式、拓寬渠道進行妥善安置。在安置過程中,要堅持"三條原則",從六個渠道予以妥善安置。"三條原則"即:一要堅持精簡機構、保持穩定、增強活力的原則。不允許通過增設機構和突破編制部門核定的人員編制數額來安置人員。二要堅持單位內部消化為主的原則。未聘人員要在本單位、本系統內部自行消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跨系統、跨行業調劑安置。原則上不能把未聘人員簡單地推向社會,也不能盲目分流。三要堅持先挖渠、后分流的原則。各單位、各部門要在改革實施前,開辟未聘人員安置的多種途徑,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安置措施和辦法,不能造成"車到山前再找路"的被動局面。希望大家謹慎對待,把握好環節,執行好政策,扎扎實實地做好思想工作,多渠道進行安置,防止激化矛盾,影響社會穩定。
第六,要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營造人才輩出的機制和環境。事業單位是人才集中的地方,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標就是要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和環境。正確處理好改革與引進高層次的關系,進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引進國內外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通過改革建立優秀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并充分發揮作用的用人機制。要建立吸引人才"綠色通道",對進入我縣本科以上高層次人才,簡化調入手續,不受編制限制。要盡快制訂重獎科技功臣辦法,真正貢獻突出的,可以給予重獎,激發各類人才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的自覺性,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