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小型企業納稅問題的探討
(四)稅源監控不到位,稅收流失嚴重
第一,雖然稅務機關不斷加強對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個體私營業戶的建賬建制工作,但是難度較大,尤其在基層,效果不明顯,實現電算化尚待時日。基層大多數中小企業還停留在手工記賬水平,現代化征稅手段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第二,由于中小企業點多面廣,經營變化大,稅源極為分散,開業停業頻繁,生產經營情況難以及時被稅務機關掌握,稅源監控的難度較大,稅收征管上還存在盲區。稅收征管改革后,稅務機關實現了從“管戶”到“管事”的職能轉變,在職能轉變的過渡時期,由于征管力量配置和崗位設置不合理,加之多年來形成的任務觀念的制約,稅務機關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對收入影響較大的重點稅源管理當中。相比而言,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相對稅源比較小,對稅收收入的影響比較小,而稅務機關對中小企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的稅收管理機制,管理力量分散,導致中小企業稅收流失嚴重。
(五)稅務稽查不到位
受到任務及征管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制約,目前我們稅務稽查將主要精力放在對重點行業和重點稅源的檢查上,忽視了對中小企業的檢查。對中小企業的檢查戶數少,檢查面低,稽查環節存在著違章處罰不到位、征管力度不到位的“兩不”現象,也助長了偷稅者的僥幸心理。
二、加強中小企業稅收管理應采取的對策
針對中小企業在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當從保護和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角度出發,進一步規范管理行為,完善管理手段,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
(一)、要進一步樹立管理服務意識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稅務部門要徹底轉變只管依法征稅,不管企業發展的傳統思維方式,要立足于稅收政策引導,加強對稅收政策研究,發揮稅收政策的導向和杠桿作用。把嚴格管理和政策引導有機結合起來,為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要培養和提高中小企業的依法納稅意識,強化稅收法治建設。建立健全稅收法制輔導制度,與企業法人及財務人員實行定期座談會議制,及時傳達新的稅收政策知識,新的稅收征管法規,進一步強化稅收法制宣傳的力度,把中小企業自覺納稅行為引入正常軌道。
(二)、加強中小企業稅收和財務核算監督
一是稅務部門要聯合有關部門,加強中小企業財務和稅收核算管理,幫助和監督企業嚴格按照《稅收征管法》的要求健全賬務,并進行正確的稅收核算;二是對企業會計人員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定期對企業會計人員進行財務、會計、稅收培訓,幫助納稅人及時掌握稅收政策和會計核算辦法,提高企業財務核算水平,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
(三)、切實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管理
一是建立企業信譽等級制度。根據中小企業的納稅信譽、財務狀況、經營規模和應納稅額等情況,將企業分為a、b、c三類。通過分類管理,將納稅人的納稅狀況、社會信譽聯系起來,定期向社會公布。并按信譽等級與辦稅、服務等措施聯系,激勵中小企業依法納稅,爭當優秀納稅人。二是加大稅源監控力度。嚴格按稅源監控辦法對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實地監控,準確掌握稅源情況,從源頭上堵塞稅收管理漏洞。三是嚴格新辦中小企業的管理,準確掌握“活”情況。稅務機關在為新辦企業辦理稅務登記時,核實戶籍資料,實地調查,嚴防企業“失蹤”。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各類信息,主動出擊,對納稅人實施有效監控。四是建立護稅協稅網絡。積極爭取各部門配合,對生產經營情況進行跟蹤管理,通過協稅、護稅網絡有效地防范稅款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