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黨委辦公室主任會議上的講話
總結過去是為了謀劃未來,去年的成績是我們做好今年工作的基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黨委辦公室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和新的要求。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的發展觀,首先要落實以人為本的要求。做好今年的黨委辦公室工作,我們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深刻理解以人為本的豐富內涵,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的工作要求,正確把握以人為本的實踐標準,把以人為本貫穿于“三服務”工作的全過程,努力推進我市黨委辦公室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
所謂以人為本,說到底就是以人為基礎,以人為前提,以人為動力,以人為目的。以人為本的思想淵遠流長。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管仲就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幾千年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就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民本思想。從盤庚的“重民”到周公的“保民”再到孔子的“愛民”,從孟子的“民貴君輕”到荀子的“君舟民水”再到漢唐以來主張的“民惟邦本”,這些有益的思想強調的都是,人民乃國家之本,政治之源。統治者“重民”,則“其興也氵孛焉”;統治者“薄民”,則“其亡也忽焉”。西方自文藝復興運動以來,正是由于人本主義思想的興起,才真正開始了人的自我覺醒、自我發現和自我觀照。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繼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礎上,依據唯物史觀的偉大發現,深刻揭示了人類存在的真實本質,對以人為本思想作了最根本的規定和最有力的說明。1894年,恩格斯從馬克思著作中專門挑出他最喜歡的一段話為《新世紀》周刊鄭重題詞:“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在現代社會,以人為本的思想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普遍把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尺度、一種原則、一種要求,作為維護人的利益的一種需要、一種追求、一種目的。這種理念之所以受到推崇,具有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1.以人為本既回答了認識論的問題,又回答了方法論的問題。以人為本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具有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所謂認識論,是指關于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的學說。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就是歷史的劇作者和劇中人。”換言之,世界是人的世界,社會是人的社會。我們認識社會,要從人出發來觀察;我們認識實踐,要從人出發來研究;我們認識辦公室工作,要從人出發來探討。忽視了這一點,就會舍本求末,難以形成正確的認識。所謂方法論,是指關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學說。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社會的一切發展,離開人就無從談起;社會的一切進步,離開人都無法實現。我們辦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慮人的因素,想方設法發揮人的能動性,挖掘人的創造力,調動人的積極性。這是經過無數歷史實踐檢驗的最為科學的方法。唐太宗以“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而成“貞觀之治”,清代曾國藩以“多得助手為第一要義”而成中興名臣,都是堅持以人為本方法論的成功典型。促進改革發展,建設全面小康,更加要求我們把以人為本作為一種科學方法。我們做農村工作,就必須把農民增收放在首位;我們搞國企改革,就必須把擴大就業作為重要目標;我們開展城市創建,就必須把優化人居環境當成追求。推進辦公室工作也是這樣,只有確定人的主體地位,才能實現工作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