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簽約儀式上的即興發言
尊敬的x處長、x處長、x會長和全體同仁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在這里歡聚一堂,共同見證和簽約聯誼會。我感到由衷的高興!為此,我代表xx市臺聯,向xx市臺聯的熱情接待和主任兩天來專程的陪同、周到的服務、精心的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領導和同志們,在xx市委統戰部和xx市委統戰部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幫助指導下,在貴我兩會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今天我們終于走到了一起,共同見證和簽約聯誼會,這本身就是一種緣分,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河南和江蘇,就有許許多多的緣分,比如說:在xx市臺聯機關干部和工作人員中,就有河南省南陽的女婿、河南省媳婦等。尤其是我本人,更是對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情有獨鐘,那是在29年前,我從軍區,考入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校,也就是現在的炮兵學院,在這里,我從一個幼稚的小青年、小戰士,被鍛造培養成為一名年輕的共和國軍官。因此說,這片熱土,是我成長的搖籃;是我人生重大的轉折點;亦可以說是我難以忘懷的第二故鄉。
總之,歸納起來,和有四次歷史淵源,第一次淵源,是和曾經在歷史上有兩次重名,第一次是在北宋時期,宋天子把作為他的陪都,又因為在汴京的東南方向,所以又被稱為,第二次重名,是在宋代和元代,和都曾經被稱為應天府,至今在古城還留有應天書院,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千古佳句就是在應天書院撰寫的。第二次淵源,是明末清初時期的“秦淮八艷”之首—李香君與才子侯方域的忠貞愛情和愛國情懷演繹了千古傳奇《桃花扇》,被編成戲曲、拍成電影搬上舞臺,至今聞名海內外。第三次淵源,是公元XX年,在舉辦的全國“十運會”,分別在北京、和采集了“中華復興之火”、“中國科技之火”、“華夏文明之火”,共同點燃了“十運會”火炬。因此,不但是三商之源、華商之都,而且還是火的發祥地,在遠古時代,燧人氏發明了鉆木取火,從此人類社會結束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使人類文明大大的向前推進了一步。我們這次臺聯兩會簽約,可以稱為第四次淵源,他將具有劃時代和里程碑的意義被載入史冊。故而,我希望從今以后,我們兩會,要想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創輝煌。要使我們的聯誼與合作,逐步納入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同時也愿我們的感情越交越深,親情越走越親,友誼之花越開越艷并結出累累碩果。最后,祝領導和同志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心情愉快。萬事如意!
我的發言完啦。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