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報告會發言:生活因助學而精彩
在足浴城工作中我累著也快樂著,雖然辛苦但是我有了工資,終于可以接濟家中讓他們過的好起來,弟弟妹妹都能讀起書,但也有心酸與委屈。前些年人們觀念沒改變,來洗腳的人都像大爺一樣,讓我們幫他脫鞋脫襪子不把我們當正常人看。曾經有一次,一個客人,我幫他洗腳,洗著洗著他就說,別洗腳了,腳有什么好洗的,過來這邊讓我摸一摸,我給你十倍的錢,說完就拽著我的手往他懷里伸,我當時氣死了,火就上來了,也不知道哪里的這么大勇氣,拿起一杯水直接潑在他身上,趁他在整理衣服,我跑出去和經理說,我不干了!說完后我回家休息了兩天,掙扎了很久,不過后來還是去上班了,因為我為了家我還是要去賺錢。最近這些年大家的觀念都開始轉變了,知道洗腳只不過是一個保健的方式,加上人們素質也都提高了,就不會了。
做了洗腳妹這么多年,委屈肯定是有的,但是我可以自豪的說:我可以付出全部心血與汗水,但我絕不會出賣我的靈魂與肉體,我沒有給xx人丟臉。
我拼命的在足浴城干活,工資在姐妹中是最高的,也是最辛苦的,為了掙錢我把足浴城當成了臨時的家,上完晚班,在店里休息一會,客人來了繼續上早班,我所賺的每一分錢都凝結著淚水和汗水。在我10多年的艱苦打拼下,家里的生活狀況有了很好的轉變,弟弟妹妹也在我的資助下完成了學業
如果說因為我的行為而改變人們對“洗腳妹”三個字的看法,如果因為我的行為,大家不在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洗腳妹”得到了正面的報道,受到了社會的尊重,我所付出的汗水所經歷的苦難都將值得,我也將會很快樂。
在我因為助學榮獲很多獎項后,人們都要問我同樣一個問題:“是什么動力促使我走上公益助學道路的?”首先是家庭的影響讓我受益匪淺,我的父母都是很善良的人,小時候家里很窮,吃飯都吃不飽,當討飯的來到家門口時,父母都會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飯施舍給他們,雖然東西不多,但父母的這種行為一直在影響著我。有句老話說的好“孩子看父母,不是看他們怎么說的,而是看他們怎么做的”,所以父母的善舉從小就感染著我、讓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匪淺。二是給了我善根讓我找到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江山難改本性難移,我出生成長在,xx人樸實、勤奮、善良、誠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也遇到了很多xx人,我從他們身上也看到了很多任勞任怨、勇擔責任、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難都絕不低頭、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是家鄉人這種特有的品質一直在鼓舞著我。三是磨難讓我懂得感恩與回報。在我最艱難的那段時間,身無分文,居無定所,有一位將近90歲的老太太看我可憐親自送飯給我吃,看著她離去的背影我永遠難以忘記。從那時起,激發了我要去幫助別人,堅持自強不息、努力奮斗的決心。所以我希望那些貧困的孩子們不要像我一樣遺憾沒書讀,記得在我老家有一個鄰居的男孩子,以前都沒有電視看的,只能聽收音機,只要電臺播放三國演義的評書,他都能知道是第幾章第幾回,甚至還能說出在書的第幾頁,他學習成績非常好,但也是因為家里貧窮,放棄了讀書的機會。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為什么學習成績好想上學的孩子卻上不起學,而一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孩子卻不珍惜讀書的機會,每當看到這些貧困的讀不起學的孩子,我就感覺心像針芒一樣刺痛。于是我就決心幫助那些讀不起書的孩子,而且那些孩子真的很可憐”。
XX年后我有了一些積蓄,我便開始通過廈門市婦聯在同安一些中小學校展開一對一資助,我這“傻事”讓當時很多人看不懂,他們說我是想出風頭、作秀,同行的姐妹們也不理解,因為他們在閑暇時間都是在逛街、購物、談戀愛,而我卻是利用一點空余就去鄉下搜索貧困孩子的資料,不少姐妹們私下里叫我 “神經病”。 面對別人的流言蜚語,我并沒有放棄,因為那些可憐的孩子,貧困不是他們的錯,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重復再走我的路。我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們都有有一個正常、健康的童年,不要讓貧困給他們帶來這么多不開心,他們可以像任何一個普通的孩子一樣快樂地長大。幫助貧困孩子,是我一生的理想,我希望在我的幫助下,看到一個個孩子們走進大學校園。
我資助的學生,多是單親或父母有重疾的窮苦學生。每個月我都會請兩天假,專門去看望我支助的孩子們,去之前,我都要先到文具店給他們買筆、筆記本等學習用品,再到超市買一桶食用油和一大包的洗衣粉。因為常去看他們,孩子們也漸漸跟我熟悉了起來,他們們都管我叫“愛心媽媽”。我不同意這個稱呼,堅持叫他們叫我阿姨,因為 “媽媽”是一個神圣的稱呼,我不能因為自己出了一點錢,就讓孩子們叫她“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