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述職報告會發言稿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盤點上半年,我和公司一起成長,收獲大于預期;謀劃下半年,180天太久,只爭朝夕。
我的述職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上半年做了什么。第二部分,下半年準備做什么。
今年初,市公司黨委總經理室對我的工作職能,稍做調整,指定讓我協管個險,掛鉤太倉。半年來,我較好地發揮了自己在四個方面的優勢,取得良好效果。
第一個優勢,是我和保險媒體比較熟,了解刊物用稿的具體要求。
剛才,通過樂平總的述職,大家知道,xx個險上半年的業績相當突出,可圈可點的事很多。所以,如其說是讓我協管個險,不如說,是“個險新收了我這個學徒”。在個險方面,我是邊學邊練,邊練邊做。在學練的過程中,我常想,自己“協管個險”的空間在哪里?個人的價值如何發揮?正好有公司領導直接指點,讓我從營銷的精準化問題開始研究。于是我就聯合了綜合管理部有關同志,從公司層面,重點探討了營銷的精準化問題,并形成一篇文章,以公司名義發表在《江蘇保險》今年第5期。
創新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咱們也不例外。根據個險分管總的要求,前一段我重點關注了“信息技術在運用及前景”等問題。
掛鉤聯系太倉后,我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挖掘太倉的亮點。前幾年,太倉就在“農村老人險”方面做出了成績,但是僅僅限于本地人知道。所以,我從“惠農”和“惠老”兩個角度,組織太倉公司人員,對文章初稿,加以高度提煉和反復修改,然后推薦給xx集團《中國人壽》雜志,主題是“蘇南地區惠農惠老第一險”,將在今年第8期“一線采風”欄目刊出,目的是讓整個系統看到太倉的身影,聽到太倉的聲音。
第二個優勢,我從事保險工作將近20年,從總公司到兄弟公司,擁有一定的人脈。
市公司團險部啟動和“社保”合作項目初期,我參與了公司和市社保局的研討活動,撰寫了研討會的主題發言《參與社會保障體系的思考》。隨后,和總部產品開發部、業務管理部、團體保險部、北京研發中心等部門,一直保持充分的聯系和溝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促成社保專屬產品在xx公司的落地和開花。如今社保項目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系統的一張醒目的名片。
當銀保渠道上半年出現“保單質押貸款”等瓶頸問題時,我主動和總部法律事務部、審計部等部門領導聯系,充當搭橋人的角色。
太倉和其它先進縣市相比,經濟發展相對靠后。今年的“開門紅”也不太如愿。為了振奮士氣,在“五六聯動”期間,我積極聯系浙江幾家個險業務發展的先進單位,最終敲定了赴義烏學習和取經。太倉一行數十人業務員,從義烏歸來后,都表示受到了觸動,學到了真經。
第三個優勢,作為交流干部,工作相對超脫,于是經常有意無意地做些跨界工作。
在個險開門紅期間,我掛鉤營業單位(養育巷);“五六聯動”期間,隨同個險和培訓部同事赴北京學習“兩營”做法。當個險分管領導有其它公務在身時,我能做到及時補位,認真完成交辦的工作任務。如:4月中旬,市保險行業協會組織壽險銷售技能大賽,我代表分管領導去參加籌備會,還到決賽現場,為公司選手加油鼓勁;7月2日,代表個險分管領導,在市公司初級主管育成訓練營的開營典禮上,做激勵講話等。
我在辦公室的時間比其它領導要多一些,為此接待過10余起投訴事件,涉及客服、人力和個險等多個職能部門。比較典型的案例有:常熟父母為子女所謂“討說法”;康寧保險客戶賠償金疑問;客戶責難今年的分紅水平低等。遇到這些不速之客,我都是耐心疏導和說服。在客服部門的協助下,終究沒有出現或者引發群體事件。
此外,還參與了人力資源部交辦的任務;參加市公司組織的多次慰問活動等。
第四個優勢:研究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寫作水平。
我自大學二年級開始,翻譯并發表第一篇譯文以來,可以說數十年,一直勤于筆耕。年初,在市公司綜合管理部的推薦下,我成功申請了省保險學會XX年度課題,主題是“關于保險消費者教育”。我召集個險、培訓、客服、綜合管理等部門人員成立課題組。大家通力配合,已回收問卷150余份。作為課題的主負責人,這幾天正忙于課題框架的搭建,預計在8月底完成終稿,并提交給省保險學會。
2月,應市公司第一屆客服培訓班的邀請,我和學員們分享了《我所知道的微博力》。
5月,根據今年全壽險行業監管重點,我協助客戶服務部有關人員,完成《管制教育多管齊下防范化解壽險銷售誤導》一文,并促成了客服分管領導赴廈門參加華東地區保險理論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