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重點工作討論會會議實錄
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匯報工作,匯報五分鐘。然后班子成員展開討論。有的部門很不錯,如教務,督導,學生,人事,檔案,宣傳部。但也存在苦樂不均勻現象。有的處長能干,有的說了半天抓不住重心。
改革到了深水區,真做假做,大家心中有數。比如專業調整勢必會涉及二級學院利益,師資分流,避開幾年了沒做。比如教育國際化問題以前一直我們在推,而現在省里有考核教學業績任務了,央財是靠學校績效給予補助,所以指揮棒點到哪里,哪里的工作跑不掉。
另外,學校新書記還是很務實,團結班子一幫人對重大事項進行討論。
宣傳部:突破工作:校史館,圖書館led,制作對外宣傳品
1、對外宣傳要策劃
2、對內
楊:希望對外宣傳碟片等早日制作。還有對外禮品包裝logo問題。
:宣傳不是報道,還要有意圖。
學生處:摸清社團活動,制定規劃。網絡,就業。
王:三大功能五個部門,大部門。
余;避免學生斗毆等事件
胡:省教育廳對我們考核的作為重點。
朱:輔導員的管理,
校工會:人才用房分配方案和分房
朱:教師積極性問題。
胡:人才用房分配重中之重。換屆后要做。
教務處:專業布局調整,現狀:全省中上水平。難度,二級學院生源不均,師資分流。73個專業,控制在65個。通過網絡經濟學院籌建,梳理專業,優化專業。
王:抓了牛鼻子,師資團隊。主要工作,利益共同體一個太少,廠中校考慮沒有?承辦大型全國技能比賽。
胡:教務處實,明年討論工作,副處長也來。有重大突破的,加分。
督導處:由督導轉向引導,重點工作清楚,四個結合很好。問題:超負荷運作。獨立考核。專職督導隊伍的新老交替。
王:教育督導處全方面督導,很重要。一個單位不是越多越好,借腦督導,花點錢,而不是簡單進一個人。
人事處:設崗管理和聘期考核。職稱評審的前題。
王:設崗管理,師資隊伍,成立學術委員會,成立工作組抓落實。針對出國出境,境外老師引進。機電信息,學前教育引進中國臺灣師資。研究生比例問題,出臺剛性的又幸福感的東西。信息化缺少頂層設計,書面理出來問題。
余:人事信息系統,學校沒有建立制度一個口子管理。
科技處:研究所提檔建設工程,理由:團隊力量不強,對接省市創新團隊,研究所整合提升的需要。有型無實。措施:激勵,評價,引導。
難度:1)激勵能否起作用?2)評價方法科學否?3)研究所成員與申報關系,4)外部政策環境對研究所的影響。5)成果轉化。
王:研究所重組。是否名副其實?吻合度。重來不研討。
專業性公司體制問題做點思考。
外事辦,國際教育學院,港澳臺辦
申報非獨立法人的國際學院。談了三年,浙江省教育廳5〜8所規劃。不知省廳會不會同意。
楊:國際學院:1)符合省教育廳5〜8所規劃,2)真正是改革啃硬骨頭,三年了,3)符合金華區域經濟發展,網絡經濟是一號產業。加之學校在籌建網絡經濟學院,我們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郭主任一行已經實地考察,加之,國際學院這些天加班加點在搞協議,備忘錄協議已經網簽。
王:對外交流要明確思考,不能面面俱到,要穩中求進,發達國家,對臺交流。最近東南亞,做點,對國際貢獻是下一步的考慮。職能部門要把負面思維轉向正向思維,不能別人不能干,我們就不干了。市里領導是我們解讀的。贊同第一個,國際學院,備選就不要了,也不是難的事。
保衛處:深化校園安全網絡管理。
王:探討彈性工作制,管用原則,有效原則。綜合治理就是各部門要跟進。
胡:除了保衛,還有城管的職能。
郭:片區管理,責任到人。
計財處:創新機制,提高財務運行效能,財務精細化管理。
王:政策性因素,財務處做了大量工作。
審計處:建立公務支出,公款消費校內審計制度并開展相關審計。開展中美會計,中澳護理經費專項審計。
王:全工程全過程審計很重要,這幾年有成效。常規審計也要做。要規范。
胡:重點放在大工程審計全過程跟蹤。分房是大事,電的的事我和校長必要時出馬協調。
基建處:抓好3.5萬伏電力專線和南大門工程的建設。
馬:預案,確保教職工用房。校史館。
王:這幾年工程量大,人才用房用電兩手準備。很多工程要提高工作效率,交叉進行。
校史館也是大事。校慶重頭戲。
后勤資產處:建立后勤網格化管理體系,加強精細化管理。
資產管理,網上保修,學生宿舍信息管理,營業房出租管理系統,食堂采購系統。
馬:精細化管理,節約水電,
王:后勤保障對大學來說很重要,網格化每一件。基礎性工作支撐如果沒有,那是空的,1)校園地下管網的布局布點,第二節水節電。2)動產不動產的分布圖。3)宿舍分布圖,4)學生宿舍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