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婚禮習俗
埃及的傳統婚禮習俗獨特別致,民間迄今流傳著這樣一種做法:婚前男女雙方不得見面,婚禮儀式上目睹對方的容顏。
男女青年達到婚配年齡,經過媒人穿針引線,男方的母親或者姐妹便去相看姑娘,回來后詳細向小伙子介紹姑娘的情況,姑娘的容貌自然是描述的重點內容。小伙子感到滿意,姑娘家表示同意,雙方家長便選擇一個日子舉行訂婚儀式。訂婚儀式多選在姑娘家里舉行,今天也有不少家庭選擇賓館、飯店或者俱樂部。訂婚時,男方父母須向女方父母贈送一筆數額可觀的彩禮,女方父母將用這筆彩禮金為女兒出嫁購置金戒指、金手鐲、金項鏈等物品,還要購置新婚房間里的家具。購置這些物品的花費很高,男方送的彩禮顯然是不夠的,女方的父母還須添加一部分。在訂婚儀式上,小伙子的姐妹代表他將一枚金戒指戴在姑娘的右手無名指上,有的人家還送金鐲子和金項鏈。在埃及,一個姑娘是否訂婚,只要一看對方的右手無名指便可知道。女方父母用飲料、點心招待參加訂婚儀式的人們,賓主熱情交談,并且一起唱歌跳舞。
訂婚之后,男女雙方家庭要經過一兩年甚至三四年的籌備工作,才能舉行正式結婚的儀式。從訂婚到舉行婚禮這段時間里,男方家逢年過節須給女方家送一些禮物,由于未婚夫不能面見未婚妻,禮物由男方家女眷送去。
舉行婚禮的那一天,新郎家的女眷們成群結隊地來到新娘家接親。她們先陪新娘沐浴,然后幫助新娘穿上男方家送來的艷麗華貴的新婚禮服。新婚禮服為白紗連衣裙,下擺很長,行走時需要6至8名兒童幫助托著長裙。穿好新婚禮服,女眷們再幫助新娘梳頭化妝,頭發被梳成數十根細長的發辮,并且戴上各式各樣的發飾以及項鏈、耳環、手鐲等。穿戴完畢,新娘在家人陪同下向村長及村中長輩們告別。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數輛裝飾得五顏六色的馬車來到新娘家,這是由新郎的母親帶領的迎親馬隊。
接新娘的馬車更是裝飾得光彩奪目,車上用昂貴的克什米爾毛綢和各種鮮花裝扮,由兩匹或者四匹馬拉車,兩位身穿克什米爾毛綢的小伙子負責護衛,顯得華貴隆重。新娘同長輩們告別后,坐上馬車,隊伍啟程向新郎家走去。一路上,新郎的母親在前帶隊,新娘的母親在后護衛,迎親的人們一路上高聲歌唱贊美新娘美貌賢慧的歌曲。新娘的嫁妝也隨著迎親的隊伍帶去,除家具外,幾只嶄新的木箱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盛著l00件袍裙。為了準備這100件袍裙,新娘的母親一般都要用十多年時間。
抵達新郎家,新郎喜氣洋洋地站在彩車旁迎接新娘下車,但新娘卻坐在車上紋絲不動。新郎見狀,便以好言相勸,許下許多諾言,新娘這才高興地準備下車。新娘在新郎的帶領下,跨過一道放有一些屠宰物的門檻,進入新房內,雙雙坐在兩把裝飾得精致美觀的靠背椅上。年輕的姑娘、小伙子、兒童們爭先恐后地擠進新房里觀看新娘的模樣。有時由于人太多,新房里被擠得水泄不通。為了分散人們的注意力,避免擠傷新娘,同時也為了顯示家境富有,男方的家人故意將一些錢幣和小禮物撒在新房外的地上,引得室內的人紛紛跑出來爭撿。
傍晚時分,男方家擺設盛大的婚宴招待各位來賓。宴會結束后,新郎新娘手挽手,在眾人陪同下,隨著樂隊,到清真寺舉行宗教儀式。阿訇讓新郎新娘并排站立,手拉著手,將一塊白色紗布蓋在他們的手上,念一段《古蘭經》,向他們表示祝福。接著,阿訇對新郎新娘進行婚前訓導。阿訇首先告誡新娘要體貼、關心和照顧丈夫,做一位賢妻良母;接著告誡新郎要愛護、保衛和忠于妻子,做一位稱心如意的夫君。新郎新娘各自將阿訇的話復述一遍,并向安拉起誓。新娘對新郎說:“我愿意按照安拉的旨意,將一切都獻給你。”新郎對新娘說:“我愿意按照安拉的旨意,一輩子都忠誠于你。”宗教儀式結束,新郎新娘回到家中的新房里,在眾目睽睽之下,新郎輕輕揭去新娘頭上的面紗。此時此刻,新娘第一次看見新郎的模樣,新郎也是第一次看清新娘的“廬山真面目”。這時有人遞上一杯清澈甘甜的水,新郎接過飲下一半,新娘再接過去一飲而盡,表示倆人婚后恩恩愛愛,永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