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撫養權答辯狀(精選3篇)
爭撫養權答辯狀 篇1
審判長、審判員:
______________律師事務所接受本案被告______________的委托,指派我作為其代理人依法參與本案訴訟活動,結合庭審查明的事實,代理人認為原告的訴訟請求應予駁回,理由如下:
一、原告撫養孩子不利于其健康成長。
由原告撫養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原告對孩子的生活起居的照顧不如被告及其父母對孩子照顧的周到,小孩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重要時刻,也是人生觀和是非觀念剛剛形成的時刻,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好的環境,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思想和品德,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相比而言,被告家庭更加具備這樣的條件。
二、孩子隨被告生活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長。
1、被告對孩子疼愛有加、百般呵護,并對孩子采取了正確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孩子雖小,但誰疼他還是知道的,這個不是誰教給他的,被告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是正面的,他們希望把家庭的破裂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即使家庭破裂了,被告及其父母也希望并盡量讓孩子得到父愛和母愛。
2、被告系紹興本地人,有穩定的工作,每月收入近三千元,且長期與父母共同生活,開銷不大,個人能力和經濟狀況均比原告優越,原告無住房、工資待遇不高,不能為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創造良好的條件。
3、雙方協議離婚后,孩子一直隨被告生活,彼此之間已有穩定牢固的感情基礎。反倒是原告即使在未與被告離婚前對孩子也是不管不問,白天工作可以理解,但晚上回來吃完飯也是顧自己玩電腦,很少有增進父子感情的舉動,所以孩子自然而然地對其生疏了。
4、被告父母經濟基礎堅實,父親年收入7萬余元,母親也有退休金,二老十分舍得給孩子花費。孩子自出生后半個月起,一直與被告父母共同生活,被告父母非常疼愛孩子,孩子的日常支出基本上都是由二老負擔,祖孫已經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外祖父母優渥的家境與對孩子的關愛,都十分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三.原告訴求無法律依據。
此致
___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
附:本答辯狀副本________________份
答辯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爭撫養權答辯狀 篇2
原告:_________________男,_____歲
被告:_________________女,_____歲
訴訟請求:_________________
一,判決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夫妻共同財產依法平均分割(財產清單附后)
事實與理由: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人民法院
具狀人: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爭撫養權答辯狀 篇3
答辯人:______________,女,漢族,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出生,住__________市__________區__________社區__________號樓_____單元__________號。身份證號碼:_____________,電話:_____________。
答辯人因_______________訴答辯人離婚糾紛一案,提出答辯如下:_________________
一、被答辯人_______________在民事訴狀中所述夫妻感情破裂不屬實
(一)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夫妻婚姻基礎牢固。被答辯人所述“___________________”不屬實。事實上是在答辯人與被答辯人是經過充分了解以后,彼此之間都覺得合適才登記結婚。
(二)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夫妻婚后感情和睦。被答辯人所述“___________________”不屬實。事實上是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夫妻恩愛,相互關心,體貼有加,原告生病都是被告竭力照顧護理。被答辯人提出離婚的真正原因是見異思遷,另有所愛。
(三)被答辯人在民事訴狀中所述“___________________”不屬實。事實上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一直住在一起,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夫妻感情甚篤,只是由于被答辯人一時糊涂方才起訴離婚。
二、被答辯人在民事訴狀中所述“___________________”不屬實,答辯人堅決不同意離婚。被答辯人在民事訴狀中所述“___________________”不屬實。事實恰恰相反,兒子生下來后,就由答辯人一直照料,被答辯人基本上沒有帶過孩子,即便孩子發燒住院,被答辯人也是不管不問……,綜上所述,答辯人堅決不同意離婚。
三、懇請人民法院綜合考慮本案事實,結合法律規定,判決不準被答辯人與答辯人離婚
1、本案被答辯人與答辯人夫妻關系的現狀是雖有微小矛盾但屬于夫妻正常鬧別扭,遠未達到夫妻感情徹底破裂、確已破裂的程度。
2、本案被答辯人有和好的愿望,也有和好的可能。
綜上所述,被答辯人對答辯人的訴請沒有事實根據,請求人民法院保護答辯人的合法權益,駁回被答辯人對答辯人的訴訟請求,判決不準被答辯人與答辯人離婚。
此致
___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
答辯人: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