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廣電局2014年工作總結和2015年工作計劃
——為基層培養了一批文體骨干。深入、廣泛的文化體育活動為鄉鎮和基層單位培養了一批文藝、體育骨干,鍛煉了隊伍,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六)發揮陣地作用,開展圖書服務
縣圖書館針對不同年齡段讀者群的特點,以多讀書、讀好書為主題,真正將圖書館建成青少年的培養教育基地、老年人的娛樂學校、中青年人的“充電”課堂。
1、在有限的條件下,克服困難開展好陣地工作
縣圖書館因廣場改造搬遷到大世界旁臨時辦公,雖然條件有限,但全館職工克服困難堅持開展好陣地工作,熱情周到地服務好每位讀者。1-10月,圖書外借1116人、2178冊,裝訂報紙63份、裝訂過刊216冊,新辦借書證32本,電子閱覽室上機人數39568人次,上傳圖書數據5058冊。
2、開展“黨員書屋”“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
為切實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針對我xx縣已建設的87個“黨員書屋”“農家書屋”管理員業務不熟、管理經驗欠缺的實際,縣圖書館抽調專業人員深入11鄉對鎮對“黨員書屋”“農家書屋”的131名管理員進行業務培訓,規范書屋管理,提高管理員業務素質,為書屋利用好現有資源,更好地為農村讀者服務打下了基礎。
3、積極開展“圖書宣傳周”活動
五月圖書宣傳周期間,縣圖書館、新華書店在縣城主街道和部份鄉鎮開展“圖書宣傳周”活動。現場設有咨詢臺、辦證臺等,活動期間發放宣傳材料6000份,參展圖書360冊。
4、充分發揮圖書資源共享的作用
縣圖書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支中心接收內容有百家講壇、電影、農業養殖技術、農業種植技術、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百集小品相聲、戲劇曲藝、民族文化、賑災資源、話劇、講座、科技之星、科普生活、農時播報、實驗園地、品種新天地、實用技術、世界農業等節目。截止10月30日,接收國家中心資源830gb、4711個視頻節目;省級分中心資源622gb,6322個視頻節目,極大地滿足了群眾求知和娛樂需求。
(七)文物管理工作規范有序
1、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開展傳承培訓。縣文化館在認真組織力量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調查、挖掘、整理及申報工作的同時,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培訓工作。先后舉辦“布朗彈唱培訓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貝葉經制作技藝培訓班”各一期,培訓學員121人,為弘揚和傳承傣族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開展非物資源調查。我局組織力量以分散調查和重點抽查的方式,對我xx縣境內傣族村寨織錦技藝進行調查,完成數據核對、統計分析、撰寫上報《調查報告》等工作。
——建設非物質文化傳習所。我局分別在打洛曼芽、布朗山文化站、西定章朗村三個點成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布朗族音樂,布朗彈唱傳習所”,為三個點配備了課桌椅、黑板、布朗琴等教具,聘請布朗彈唱傳承人做教員,定期開展傳習活動,弘揚布朗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2、文物保護工作
一是按照國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時間安排,對調查結果進行數據錄入和全面校對,完成了數據上報工作。二是按照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反饋給我局的“三普”驗收數據,我局上報的22個項目全部數據達標,“三普”工作通過驗收;三是完成了“xx縣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報告”;四是州級文物保護單位——勐遮曼宰龍壁畫所在佛寺進行重建,我局及時上報州文管所,并派出文物專干到現場實地查看,提出了壁畫保護的意見和措施,確保了佛寺修建過程中壁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