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年底教育工作報告及2015年打算
10、完善教師交流和補充機制。一是加大城鄉教師交流力度,優化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結構。今年有96位教師參與城鄉交流,其中有7位農村中小學副校長進城跟班學習,130位鄉鎮中心小學教師參與“定期輪崗”。二是開展城區小學結對交流活動,實驗小學與通濟中心小學,第一小學與芝山中心小學實行結對交流,24名教師參加了結對交流。結對學校在學校管理、教師培養、教研活動等方面實行同計劃、同部署、同檢查,資源共享,取長補短,促進了城區小學的整體提升。三是公開招聘新教師,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公開招聘本、專科畢業生54人,其中安排28人到農村任教。四是接收安排省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人員10人到農村中小學支教。
11、加強教師業務管理和考核。制定并下發《教育系統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績效工資考評分配實施方案(試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職務年度考評辦法實施細則(試行)》,加強教師的業務考核,嚴格獎懲制度。認真執行《教育系統優秀人才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完善“優秀人才”的培養、管理和使用的激勵機制,通過“名師結對”、“名師講壇”、“送教下鄉”等形式和途徑,切實發揮“優秀人才”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對首屆100位“優秀人才”進行全面考評,并根據考核結果逐人提出整改意見。
四、積極推進教育改革,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2、全市推行“先學后教,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下發了《關于推行川石中學“先學后教,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意見》和《川石中學“先學后教,自主互助”課堂教學基本操作規程》等文件,召開全市現場會全力推廣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全市39所中小學372個班級進行了改革,學生數達18698,占全市學生總數39.47%,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促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社會反映普遍較好。省教育學院、省普教室、廈門市湖里區教師進修學校、廈門市金尚中學、順昌縣教育局等90多個單位約多人次前來觀摩指導。
13、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注重挖掘利用地方特色課程資源,發揮學校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作用,開展新課程師資培訓,邀請全國名師上示范課或辦講座,通過名師的展示交流,進一步提升了我市教師的業務水平。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果顯著,今年6月,我市第二小學承辦了省第二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展示評選現場會,全省近300名專家、教師代表參加活動,高度評價了我市深入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的做法;9月,我市教師應邀參加“年全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觀摩研討會暨第四屆學術年會”并介紹經驗,受到與會人員好評。教育教學研究多項成果獲獎,市一中課題《中學水土保持暨環保教育實施模式構建》獲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特等獎,被省教育廳推薦參加教育部“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評選”獲二等獎(全省僅3名),第一小學《生活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獲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市教育局《“先學后教,自主互助”教學模式的構建改革》等兩項成果獲南平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南平市僅5名)。
14、進一步規范教育教學管理。嚴格執行《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有關工作意見》的要求,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健全完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加強動態管理,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認真落實“減負”有關規定,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學習心理壓力,保障學生體育鍛煉、課外活動和休息時間,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組織對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進行教學常規(幼教工作)全面檢查評比,對20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表彰。今年啟動中小學學籍全省電子化聯網工作,舉辦了“省普通初中新課程管理系統”培訓,組織人員參加南平市“初中新課程管理系統培訓”,完成了“中小學新課程管理系統”錄入及上報工作,建立健全中學生入學、轉學、休學等管理制度,實現中小學新課程管理系統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