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優秀學生演講稿(精選3篇)
小學優秀學生演講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您們好,我演講的題目是:身邊榜樣 感動校園
我叫小明,是創新小學六年6班的中隊委,我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爭取做一位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我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少先隊員,時刻以中國少年先鋒隊章程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
一、身處逆境,樂觀向上:
我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中,爸爸因工廠破產失業,奶奶患帕金森綜合癥,生活不能自理。為了照顧年邁多病的奶奶,爸爸只能偶爾外出打工,收入不穩定。可他對生活從未有一句怨言。從爸爸的身上我懂得了面對困難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懂事的我替爸爸承擔著生活的壓力,幫爸爸做飯、洗衣、收拾房間、給奶奶洗澡、喂藥、測量血糖……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辛勞。雖然我的家庭生活困難,但我的勤勞節約、無私關愛、奉獻社會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全班同學。無論哪位同學有了困難,我就會積極主動地向他們伸出熱情之手。我還積極為貧困山區的小伙伴捐學習用品。和他們結成對子,共同進步。
二、勤奮學習、屢獲佳績:
在老師和學校的精心培育下,我逐漸懂得:只有努力學習、全面發展,長大以后才能成才,才能報效祖國。因為有了這種信念,所以我總是嚴格要求自己,虛心接受老師的教育。在我身上有一種爭強好勝、不服輸的精神。使我更加努力刻苦地學習。因為我知道,下一個目標在等著我。
三、老師的得力助手:
我從上學開始到六年級一直擔任中隊委,我主動協助老師了解同學思想動態,處理班級內部事務,幫助同學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成了名副其實的班主任的小助手。
四、同學學習的好榜樣:
作為班干部,在圓滿完成班級各項工作的同時,不忘學生的天職。對于學習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有超前、創新的意識,善于靈活掌握知識,重視知識的遷移和各科間的融會貫通,善于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升入六年級以來,每次考試,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深知,學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付出艱辛勞動的人,才會有所收獲,才能取得成功。
尤其今年我被評為市十佳自強少年,這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自強不僅改變了自己,也感動了許許多多支持我的人,得到老師的栽培和信任,同學們的幫助和支持,所以每次都是班里的先進模范,多次被評為市區級優秀學生,市優秀少先隊員,這一些的榮譽都讓我努力進取的信心倍增,但同時也時時刻刻激勵著我更加刻苦的學習。
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我是老師眼里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性格活潑,待人真誠,愛好廣泛,尤其喜歡閱讀書籍、摘抄優秀筆記,經常練習寫作。我懂得,要成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必須全面發展。我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六,感謝:
今天,我能站在這里,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我能得到這么多的榮譽,與學校領導的關懷和老師的辛勤教育是分不開的。我非常感謝創新小學這片沃土,感謝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是您們教我如何自立自強,如何頑強拼搏,如何戰勝困難勇攀高峰。在這個大家庭中,我感到了家的溫暖,感受到伙伴的熱情。作為一名六年級的學生,我將勤奮學習,克服一切困難,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學校,老師的 栽培和同學們的幫助,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謝謝大家!
小學優秀學生演講稿 篇2
我為祖國喝彩,因為它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著五千年的禮貌歷史,長城給你脊梁,黃河給你力量。我要為祖國喝彩,祝祖國日益繁榮、強盛。
我出生于20__年10月1日,我的家鄉在濮陽,在濮陽市油田第二小學二年級二班就讀,我的學校很美,有高高的樓房、明亮的教室和長長的文化墻,我期望同學們能愛護這片美麗的學校。
20__年8月,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中國健兒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一的好成績,我和我的爸爸媽媽都很高興,相信大家也很自豪、很驕傲,我為看到奧運會上紅旗飄飄而熱淚飄灑、心潮澎湃。那一年我才7歲。
神州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太空中,翟志剛叔叔揮動著一面五星紅旗,讓世界為之震驚,讓國人為之振奮,感嘆祖國的強大,祖國我要為你喝彩!
20__年10月,金秋十月,祖國迎來60華誕,穿行在大街小巷,滿眼看到的都是鮮艷的五星紅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大家齊賀祖國生日。天安門前,祖國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儀式,儀式上解放軍叔叔邁著整齊的步伐,喊著響亮的口號。今日是祖國媽媽的生日,同時也是我八歲的生日,我心境又激動又興奮,為我和祖國齊喝彩!
我做為新中國的一名小學生,我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感到無比自豪,為祖國取得的成就而感到無比驕傲,我必須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后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為祖國爭光!為祖國喝彩!相信,我和我的祖國明天會更完美!
小學優秀學生演講稿 篇3
一滴一滴,縱使細如雨絲,也終將水滴石穿,一下一下,即使想如鐵棒,也必將鐵杵成針。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生因執著而精彩。
可還記得那二萬五千里的征程?草鞋也能踏平滿地荊棘,是執著的信念在他們心中燃燒。莫言,在文壇苦心耕耘,數十載,終獲諾獎。披發吟誦的屈原,因執著于心中的美政而自沉汨羅江。太多太多,歷史為我們沉淀了一份心里的執著。
死可明志,但生亦也實踐。就像司馬遷,在那個把名節看得比生命重要的時代,受了酷刑的他沒有選擇鄙陋,而是活著,用那雙還健全的雙手書寫一部傳世之作,變通讓執著有了方向。魯迅幼時本打算立志學醫,但當她明白醫治心里比醫治身體重要,他果斷的放棄醫學,一代偉人從此閃耀于文壇。
變通給了執著方向,而執著給了人生動力,但歸根還是執著為本。
項羽小時候,學字,學劍,學兵法,但都不肯,沒有一點長進,這也導致了他在楚漢之爭中的失敗。
再看看當今社會,這樣淺嘗的事例不勝枚舉,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生活的日趨多樣性,人們接觸到的事物,也越加豐富,免不了因著好奇心去一一嘗試,他們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對立,有人說,這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但同時也使現代人更加浮躁而善變,變得朝秦暮楚,朝三暮四。
讀史使人明白,他們的執著令人敬佩,他們的變通同樣使人嘆服。倘若兼備了執著的菱角分明和變通的圓潤光滑,那么這樣的人生該是怎樣的一種美麗圖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