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慈孝講話稿2分鐘(通用4篇)
我心中的慈孝講話稿2分鐘 篇1
孝慈的本質是親人之愛,貧窮、疾病和災難都擋不住愛的力量。曾經有這樣一句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傳統美德的民族,而慈孝是每個人都必備的。縱觀千百年來中國的發展史,不少名人是從小就孝順母親,尊敬長輩的,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良好品質,才使他們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春秋末期有位叫子路的人,他小時候家里并不富裕,甚至買不起米,常年靠吃粗糧野菜度日。但有一天,年邁父母想要嘗嘗噴香的米飯,可家里根本沒有米,也沒有積蓄買米。年幼的子路不愿看到父母失望,翻山越嶺走了幾十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讓父母吃上了可口米飯,滿足了父母的愿望。可見,自古代起,就有了孝敬父母的例子,而現代,一位9歲的同學便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位同學的母親雙目失明,父親又不幸早逝,也沒有可以依賴的親戚朋友,于是,家庭的重擔落在了他小小的肩上,但他并無怨言,默默承擔了下來,以自己微薄的支撐著這個家。
讀著這些,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我平日里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關心我的人有很多,而最愛我的人,就是我的父母。是父母給了我生命,讓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目睹它的美麗,讓我擁有絢麗的人生。還記得,當我淘氣時,父母總會給予包容;當我傷心時,父母總會給予我安慰;當我高興時,父母總會和我一起分享;當我不懂事時,父母總會以身作則,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在我的記憶中,總有他們的身影,為了我,他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常想,如果我是鳥,父母就是深藍的天空;如果我是魚,父母就是無邊的大海;如果我是花,父母就是甘甜的春雨。孟郊的游子吟中寫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對我的恩情,就如春天里的陽光一般,面對這重如山,深如海的恩情,我應該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爸爸媽媽每天下班相對較晚,我在空閑的時候便煮好飯,縮短一些做晚飯的時間,讓爸爸媽媽下班后能夠早些吃上飯。在生活上,我也漸漸走向獨立,盡力做好每一件事,讓父母不用為我操心。平日,為了讓父母有充足休息的時間,我便抽空做些家務,減輕父母的壓力,使其能夠輕松一些。雖然,這些小事比起父母十幾年來的嘔心瀝血,并不算什么,但是,這是我報答父母唯一能夠做的。我就像路邊的小草一般,接受著父母無私的愛,茁壯地成長,最華麗的語言也無法表達我對父母的感激與敬仰之情。
馬克思曾經說過:“還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的呢?父母,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這句話讓我感觸頗深,作為中國的下一代,我們應該發揚傳統的美德,從小播下慈孝的種子。“百善孝為先”,讓慈孝在我們心中永存!
我心中的慈孝講話稿2分鐘 篇2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心存慈孝,快樂成長慈孝乃中華五千年文化中的傳統美德。心存慈念,默默前行,是一種高尚的生活習慣,更是一種至高的厚德大愛。當生存與死亡僅在咫尺之間,“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在危急時刻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用自己的雙腿挽救了幼嫩的生命,托起了人性的光輝與美好。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誰能直言她的行為是為了獎賞?沒有人,因為我們都明白這是教師的本能,是她對學生的慈愛之心。此生若你安好,便是晴天,這是最真實的寫照。中國古代有二十四孝故事,如漢文帝親嘗湯藥,漢文帝劉恒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在現代中國這樣的孝行事例更是不勝枚舉。中國自古是慈孝之都。慈,是一種愛心,當別人在需要幫助時,給予最真誠的幫助。孝,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智慧。我們要做一個心存慈孝的人,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是需要我們一生去不斷學習的。慈孝不僅僅是簡單的兩個字,而且是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人只有有了慈孝之心,才會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質。我想沒有對母親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談得上愛這個城市,愛這個養育我們的國家呢。愛母親的孝心是“小孝”,愛祖國的孝心是“大孝”,讓我們都在慈孝中快樂成長。萬千眾生中,我們的行為雖然微不足道。但慈孝之舉就像一粒石子,雖然小,卻在社會長河中激起一層層向善的漣漪,久久回蕩。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常關心家人方能關心國事,常懷慈孝之心方能治國!心存慈孝,快樂成長!謝謝大家!
我心中的慈孝講話稿2分鐘 篇3
說起慈孝,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孝敬自己的父母和長輩,是呀,這只是我們每個作為兒女的都應該盡的義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我們鄭州市社會福利院有這樣的一個特殊的群體----從事特崗護理的工作人員們。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愛心、細心和耐心去孝敬與他們沒有一點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們。
從事特崗護理的工作人員中,老少皆有。有的剛剛踏出校門;有的把整個青春都奉獻給了這里的孤老殘幼,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位。20--年,我走出校門,滿懷壯志。但當我第一次踏進福利院這個大門,呈現在眼前的是由一些癡、呆、傻的肢殘和智障組成的一個弱視群體,看到他們佝僂的身軀,呆滯的目光和表情,那時我的內心充滿了同情,但更多的是失落。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曾經讓我茫然,真的不知該從何做起,但是,經過短暫的接觸,漸漸地我改變了當初的一些看法,他們雖然都不是健全人,但他們有血有肉,有感情。命運讓他們如此不幸,他們不僅需要同情,同時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幫助。隨著時間的沖洗,在我們福利院幾十年來,許許多多要榜樣、模范,一個又一個的涌現出來,他們在不同的年代被樹立起來,成為我們學習的對象,前輩的付出成了我的精神支柱。
職務有高低之分,但工作無貴賤之別,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用心地去做,在學習了精神,培養了正確的工作心態后,把服從大局,“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不計個人名利和得失,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的“釘子”精神作為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向。在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很快適應了這里的工作環境,熟悉了工作業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始終堅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牢記黨全心全意為人為服務的宗旨,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悉心照顧好每一位孤老孤殘的飲食起居。我立志:要用自己的社會良知和社會責任感詮釋“奉獻”的.價值所在——那就是“超越血緣、愛心無限”!
對于這些弱視群體,我們需要付出百倍的“愛心、細心和耐心”去照顧他們,對待孤寡老人就像對待自己的的親人一樣,日常的工作就像我們平常居家過日子一樣,照顧好他們的一日三餐,讓老人吃飽吃好,每逢老人過生日時,為老人慶祝生日,改善伙食。每天上班先打掃各個住室的衛生,開窗通風,沖刷廁所,整理房間,給他們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伺候不能自理的老人起床,每周為老人洗澡,及時換洗衣物被褥,定期為他們刮胡子,剪指甲,保持個人衛生清潔。
除了要對他們生活中的一切細節負責,同時,還要豐富老人的業余生活,關心老人們的精神世界。作為他們的“專管員”,為了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專門學習了一些有關老年人心理方面的知識。平時閑暇時間陪老人聊聊天,談談心,聽老人講講他們的故事。及時了解老人的所需所想,遇到老人有煩心事時,還要耐心地勸解和開導他。如:我們組的劉湘盈老人因為褥瘡發作,導致情緒低落,性格孤僻,悲觀厭世,不愿意配合醫生治療,了解情況以后,我們每個工作人員經常陪他聊天,耐心勸解,最后把他姐姐請來一起開導他,幫他克服了悲觀的心理,讓他放下思想包袱,最終同意接受治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和好轉,大家都感到很欣慰。
每逢天氣晴好時,組織老人做一些適量的運動和游戲,(比如:下棋、打牌、撿豆子、投沙包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既能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自身免疫力,又能幫他們調節情緒,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使他們每天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態。
每天觀察他們的身體狀況和情緒變化,稍有不適,及時向詢診大夫匯報,做到有病早發現,有病早治療,讓生活在這里的孤老殘幼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福利院這個大家庭的溫暖,這是我們每個特崗護理員的共同愿望。
平凡的崗位,繁瑣而重復的工作,但是我們都沒有任何怨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有小。雖然命運讓他們如此不幸,但是在我們偉大共產黨的領導下,他們過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讓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還有我們不是兒女勝似兒女地照顧著他們。我們每個工作人員用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孤老殘幼人員傾注了無盡的愛心,用心血和汗水,用溫暖與親情,譜寫了一曲他們心中的歌-----“社會主義好,福利院好,生活在這里的老人像個寶”。愿福利院的明天更美好!
我心中的慈孝講話稿2分鐘 篇4
百行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孝是一首動聽的歌傳誦至今,孝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最基本的美德。悠悠五千年,長江黃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動天的古老傳說。從西漢的董永賣身葬父,東漢的黃香扇枕溫衾,三國的孟宗哭筍,到今天的山里女子佘銀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顧殘疾母親。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他們給予我們心靈太多的震撼和感動,他們是我們心靈的浸潤劑。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古老的故事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但是孝不僅死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行動。那么孝到是什么呢?孝是沉香不怕艱難險阻,排除萬難一定要救出母親的赤子之心,孝是許士林為了救母親磕紅的額頭,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的遠見。
從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無論什么時候,孝都不會過時,一個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會。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朋友們想一想是誰用虬勁的手臂,為我們撐起一片無邪的天空,沒有風也沒有雨,是誰贈我們傲翔的雙翅搏擊長空。我們始終飛不出那一雙牽掛的眼神。回想一下吧,來自深夜的一聲咳嗽,是否叩醒你們沉睡的心靈,你們是否聽到筋絡退化的聲音,是否聽到皺紋肆意綻放的聲音,是否聽到黑發脫落的哀怨。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偉大的父母。當我們漸漸長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攙。怎可忘記,父母曾因為給我們撐起一片天,背影已變的衰老,憔悴已布滿的雙眼。因為孝我們才有了這和諧的社會,因為孝才是我們領悟了生命的真諦。孝不僅是我們應該盡的義務,更應該是我們對父母的感恩和愛。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況我們人呢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于行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不要等到父母他們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才懊悔。有了侍奉父母的心,即使不能終老,亦無愧于父母,無愧于天地。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建筑永恒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恒的奇跡。 篇二: 大家下午好!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會。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從我們出生到現在,那個被我們稱為母親,稱為媽媽的人為我們做過什么?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珍惜父母在身邊的日子吧!在我心中,父母一直都是我的奇跡!不要的等到我們失去他們的那一天才發現我們不曾做的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會感恩吧。真心的為父母做些事情,哪怕捶捶肩,洗洗碗,哪怕陪他們散散步聊聊天,哪怕給他們長段曲子,講個笑話!讓我們一起將這份感恩之心延續,我想父母的冬天將不再寒冷,黑夜將不再漫長,幸福快樂將常常配在他們身旁!感恩父母心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題記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洋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么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篇三:孝心 今天下午放學的時候,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道新奇的作業——回家做一件表達孝心的事,并把它寫下來。在回家的一路上,我不停的在腦子里反復琢磨著該怎樣把這件事描述得更加深動,材料更加豐富呢?絲毫沒有想到這件事所要表達的是“孝心”二字。正當我想得津津有味,準備一回到家就把自己所想的都給一字不漏地寫下來時,猛然抬頭,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站在自家的門口了。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自己的母親正在費勁地打掃院子,我想,母親一定是從早上一直忙活到現在還未停歇的吧,要不她的額頭上怎會有那么多密密麻麻的汗珠滑落下來呢?一想到這,我的心便不覺的縮緊,腦子一片空白,唯一想著的就是我必須去幫母親。我大步朝母親走去,拿過母親的掃帚。“媽,讓我來吧!”我輕聲說道。母親看著我,沒說一句話,但我卻知道,母親還是不放心,這也難怪,因為平時的我從不主動要求做家務的,即使被叫去做家務,也總有眾多的理由推辭。“放心吧,媽,我可以的,就讓我來吧。您太累了,需要休息。”母親似乎看出了我眼里的堅定,緩緩地朝里屋走去,走之前還不忘回頭看看我。等母親走進屋子后,我便開始了我的清除工作,這差事可不好干,院子里風兒又大,我剛掃好就又被淘氣的風兒給吹散了。但是我只要一想起母親彎著腰辛苦地干活時,我全身便充滿了力量。好不容易掃好了,太陽已經下山回家去了,我走進里屋,看見母親正在做飯,我本想去幫忙,然而母親卻說:“不用了,你今天已經做得很好了,今晚這頓飯是媽特地為你做的,你讓媽自己做好嗎?”我輕輕的點了點頭,轉身坐在餐桌旁,望著母親忙碌的身影,我突然發覺母親老了,她的頭上早已長滿白發,皺紋也悄悄地爬上了她的臉龐。然而她頭上的白發與臉龐的皺紋,又何嘗不是為了我這個不聽話的女兒而生的呢?傍晚,吃過晚飯后,我獨自呆在自己的小房間里,用筆把這件事寫了下來,并給它取了個名字,就叫做“孝心”,意思是希望自己能夠永遠記住今天,記住“孝心”真正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