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垃圾分類動員會講話稿(精選3篇)
小學生垃圾分類動員會講話稿 篇1
垃圾,大家并不陌生吧!因為我們每天都在制造各種各樣的垃圾,那你們知道垃圾要分類嗎?垃圾分類,就是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是將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實現垃圾的資源化處理。
收再使用的分類法為垃圾分類。如今中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
1、可回收垃圾,為藍色垃圾桶。主要存放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2、廚余垃圾,為綠色垃圾桶。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
3、有害垃圾,為紅色垃圾桶。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4、其它垃圾,為灰色垃圾桶。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
我們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這樣可以減少占地 ,減少環境污染, 垃圾能產生惡臭,并向大氣釋放出大量有毒氣體。垃圾中的有害成份經過雨水流入地面、河流、湖泊或海洋,危害人和動物的健康,甚至會造成死亡。
垃圾分類創造的是一個無垃圾的社會,一個使資源循環再生的社會,而這一切,都需要從我做起。 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麗 。
最后我給大家出一個問題,我們喝完飲料的塑料瓶,應該放在上面顏色的垃圾桶?答案是藍色。你們答對了嗎?
小學生垃圾分類動員會講話稿 篇2
每當周一的清晨,第一縷陽光灑滿校園的時候,我們的校園是多么美麗、和諧。當五星紅旗升起在我們面前,嘹亮的國歌聲回響在我們耳畔,我們又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清晨,“一日之計在于晨”讓我們翹首期待新的開始。
46億年前,有一顆蔚藍色的星球誕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她是那樣美麗。那就是我們的母親——地球。曾經,它是那么美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讓我們感受清幽;“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我們觸摸壯麗;“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讓我們聆聽喧鬧;“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讓我們親近悠閑;“棠梨葉落胭脂色,薺麥花開白雪香”,讓我們體味斑斕。雨天,讓雨點親吻面頰;雪天,讓雪花棲掛眉梢;喂螞蟻美餐,澆花草甘露;問候晨曦“你好”,道別月色“晚安”。
然而,現在這樣的情景,僅僅存留在我們的想象之中了。近年來,人類由于對環境不夠珍惜,隨心所欲,濫伐林木,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各種環境問題接踵而至。雨果曾說:”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有關環境方面各類驚人的數字令人毛骨悚然,這其實已向我們發出了嚴正的警告:如果只顧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動起來,投入保護環境、拯救家園的戰斗,最終毀滅的將是我們人類自己。“當地球上剩下最后一只老虎,最后一只鱷魚,最后一只熊徒勞、哀鳴地尋找配偶時,人們會看到自己的結局。”
同學們,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生存家園,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撿起一張紙,那就是保護森林資源;節約一滴水,那就是保護淡水資源;節約一度電,那就是保護我們的煤炭資源……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垃圾分類”活動,已經在我校實施兩年了。兩年里,學校在校園內和各個班級設立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同學們也學會了區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然而,這僅僅是開始,請讓我們攜起手來,把這項活動堅持下去,讓“垃圾分類”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呵護這個無私的母親——地球。
同學們,讓我們堅持垃圾分類,創建環保校園。希望淡忘了的,去重溫;動搖了的,去堅定;丟失了的,去尋找;堅持著的,去傳承.真誠地邀請所有心懷理想、追求至真,向往綠色的同學們共同攜手,讓垃圾分類,環保綠色成為開元一道亮麗的風景!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我們以此來鞭策自己,激勵自己,超越自我。我相信我們都會在開元的綠麗的校園里茁壯成長。
小學生垃圾分類動員會講話稿 篇3
在當今這個社會里,有兩個詞語是我們無法忽略的,這個詞就是“垃圾”與“環保”。可以說,在二十一世紀,這兩個代表著不同的方向的詞語,在人類社會里引起了極大地爭議。這兩個詞,也深刻的影響著人類社會的前進與面貌,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為了消除掉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各國政府投入巨額資金,研發相關的技術,使得人類社會在環保方面的技術得到了極大地增強。但是,即便是有組織、有技術,我們人類也無法徹底解決“垃圾”這一困擾人類已久的問題。而且,我們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在所有的垃圾中,生活垃圾并沒有像其他的垃圾一樣,隨著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減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垃圾山臭氣熏天的景象一次次的困擾著我們。我們這次所參加的這個社區垃圾分類實踐正是基于這種狀況而提出的,但出現的狀況卻令人分外堪憂。
早在20xx年7月1日實施的由國家環保總局頒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中就明確提出要逐步在城市實行垃圾分類回收處理,但時至今日,我們在社區垃圾分類實踐中仍然發現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為普遍的,便是垃圾箱分類了,可垃圾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分類處理。此外,幾棟居民樓下的垃圾桶甚至并沒有按照垃圾分類的要求擺放四個垃圾桶,而是兩個垃圾桶就草草了事。更有甚者,居然直接用白色或藍色的大塑料桶代替垃圾分類專用桶,實在是難殺我們——到底該如何從惡臭的垃圾中將它們分門別類地分好類?雖然我們準備了足夠的橡膠手套,但那股撲鼻的氣味實在是令人防不勝防、擾不甚擾。
就在我們進行垃圾分類的同時,我們注意到,一些小學生、中學生打扮模樣的人比較不自覺,往往是發現了我們才將垃圾丟進相應位置。這恐怕與“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一理念的宣傳和推廣不力有關。盡管我們學校在這一點上做得幾近優秀,但不難想象,以一些學校重視分數的本質,所謂的垃圾分類教育只怕是流于書本、形式,絲毫不能令同學們養成正確的環保觀念。
還有,據我們后來了解,關于垃圾分類后的去向,在中國,大多以焚燒的處理方式;然而,經過高溫焚化后的垃圾雖然不會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不僅投資驚人,并且會增加二次污染的風險。二惡英這令人談"惡"色變的劇毒致癌物質,就是垃圾焚燒后產生的主要氣體成分之一。所以,在垃圾分類回收的問題上,我們應該學習西方的回收與再利用,對不同的垃圾要有不同的回收容納點進行不同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作為初三的學生,必須要有社會責任心。我們是中國社會的一分子,有義務盡自己之力使國家變得富強美好。在垃圾分類工作上,我們要充分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對不同的垃圾具有不同的認識,在實際生活中做到按類丟垃圾。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把這種知識傳授給身邊的人,只有這樣,涓涓細流方能流入大海,垃圾分類的工作才能更好的被大眾接受和理解。
愿人人參與垃圾分類,愿我們永不遭受“垃圾圍城”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