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畢業離別的發言(通用3篇)
關于畢業離別的發言 篇1
我不知道有多少個星辰醉心其間,揮一揮手又怎能抹去這不絕如縷的眷戀,哪怕今后的風景更美更好我都無法輕拋過去一展笑顏。盡管人生告別尋常事真告別時卻又難說再見
昔我來思,桃李累累;今我往矣,楊柳依依。
南風又輕輕地吹送,相聚的光陰匆匆。
親愛的朋友請不要難過,離別以后要彼此珍重。
綻放最絢爛的笑容,給明天更美的夢。
親愛的朋友請握一握手,從此以后要各奔西東。
柳陰下別百般惆悵,同窗數載少年情長,望征程千種思緒,愿友情化為奮進的力量!
我的朋友們,我們要暫時分別了;“珍重珍重”的話,我也不再說了。在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鑄造幾顆小晨星;雖然沒有多大光明,但也能使那早行的人高興。
你能否送我一塊手帕?讓我心上飄起一片帆。
動身的時刻到了,讓我們走吧!不必惋惜,也無需告別,縱使歌聲漸漸地沉寂下去,我們的心也會永遠地跳蕩不息。
如果我能,我愿將心底的一切都揉進今日的分別。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讓我們以沉默分手吧!要知道,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勝過一切話別!
相逢又告別,歸帆又離岸,既是往日歡樂的終結,又是未來幸福的開端。
面對著歲月擺下的筵席,我們相互微笑殷勤地勸酒,仿佛所有沒說的愛戀與不舍,都收藏在語句的背后。因為我們都已明白,此去再也沒有比手中這一杯更醇更美的酒了。
終于你要走了,說是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去讀一本關于很遠很遠的書。我并不驚訝,因為你本該如此。
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終于不能夠。我知道人世間難得的是友情,但更寶貴的卻是自由。
你終于要走了,但你把花的形象留了下來,你把花的芬芳留了下來,你把我們共同澆灌的希望也留了下來。今后只要我想起你,我的歲月就會永遠地鮮艷,永遠地芳菲。
我們不得不分離,輕聲地說聲再見,心里保存著感激,感謝你曾給我那一份深厚的情誼。
揮手告別,揚帆遠航。別不了的,是你拋出的那根友誼的纜繩,無形中牢牢地系在我的心上。
一聲汽笛,跌落在曠野;無限的惆悵與孤獨,在別離的那一刻,一齊涌上心頭。
我們匆匆告別,走向各自的遠方,沒有言語,更沒有眼淚,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發出深沉的共鳴。
別離,是有點難舍,但不悵然;是有點遺憾,但不悲觀。因為我們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認識你是我的歡樂,離開你是我的痛苦。對于即將的離別,支持著我的是對于重逢的期盼。
關于畢業離別的發言 篇2
同學們:
大家好!明天你們就要參加小學畢業考試,你們的小學生活即將畫上圓滿的句號。在此我謹代表學校向你們表示祝賀,向為了同學們健康成長而奉獻心血與智慧的老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座的很多同學都在這里度過了三年愉快的小學生活,即使是五六年級轉學進來的同學,我相信也跟我們的學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學校的一草一木,見證了你們的成長與歡樂;一張張大紅獎狀,布滿了你們稚嫩的探索的腳印……短短的六年,你們告別了天真,走向了沉穩;脫去了童年的稚氣,獲得了自信;拋棄了依賴,學會了選擇,懂得了自尊、自立、自強。你們用良好品行,為樹人鳳天小學爭了光添了彩!學校不會忘記你們,你們的老師也不會忘記你們!
“幼苗——棟梁”這是我校的培養目標,你們作為我校首屆畢業生,承載了學校太多的期望。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成為理想遠大、勇于創新的人;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成為品德高尚、胸懷寬廣的人;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成為有益于他人、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我們期待著你們取得更大的進步,期待著你們能飛得更高更遠!我們一直堅信,從這里出去的孩子們,只要繼續努力,長大后都是有出息的!
同學們:小學畢業考試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試,希望你們在明天的考試中嚴守紀律,認真答題,沉著應考,向你們的父母、向你們的老師、向你們的母校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謝謝大家!
關于畢業離別的發言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來賓、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來自工程物理系的博士畢業生李延武,非常榮幸能夠作為畢業生代表,在這里發言。
十年前,我參加了本科生的開學典禮,那時候還在主樓前的廣場舉行。轉眼間十年過去了,我們也即將畢業離去。我想,此時我們最重要的,是要表示感謝。
感謝盡心培養我們的各位老師。我們經歷過選題時的反復糾結、匯報前的惶恐不安;體驗了好不容易有了想法,別人卻早已發表的苦惱;遇到過馬上就要有了結果,實驗設備卻莫名抽搐的辛酸。感謝老師們在我們幾度接近放棄,又勸我們堅持;允許我們試錯,又一次次指導我們走出泥潭。這個一言難盡的讀博歷程,將成為我們每一個人最珍貴的記憶。
感謝陪伴我們成長的所有兄弟姐妹。感謝一步步教我們操作儀器的師兄,感謝自己還單身卻在幫我們介紹對象的師姐;感謝室友,你睡覺時的呼嚕聲促進了我對于人生的思考;感謝一起辦活動清理會場到半夜的小伙伴;感謝在場上給我傳球的兄弟,希望你能忘了我的“坑”。我們會永遠珍惜在園子里獲得的所有友情、愛情以及親情。
感謝我們偉大的母校,以及默默付出的所有工作人員。我們在藝術博物館領略了達·芬奇的腦洞,在綜體“一二·九”第一次打上了腮紅,在老館為楊絳先生折疊了紙鶴。我們會永遠懷念清芬的香鍋、聽濤的油潑、紫荊的川菜、萬人的豬蹄,我們會永遠懷念園子里的每一棟建筑,每一條道路和每一次日落。
最近,我向很多前輩請教人生和工作的經驗。他們和我談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守于“選擇”。我們剛剛選擇完自己做什么樣的工作,但是未來我們依然會面臨很多選擇,大到人生方向,小到日常瑣事。每一個選擇,都有可能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
回想起來,關于選擇,于我而言,有兩句話印象最為深刻。
第一句話,發生在20_年。當時我的實驗已經做了一年多,卻毫無進展,心急如焚。導師建議,把之前4米的管道加長到10米,于是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搭好了一個上噸重的實驗臺架。一通電,實驗結果異常地好。我欣喜若狂,一邊歌頌導師的“英明神武”,一邊繼續做實驗。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多,我發現了一個規律,特別好的實驗結果是隨機出現的,10次里面出現了3次,跟鬧鬼一樣。但是如果只把這3次的結果拿出來,發文章也駛了的。我把這個情況跟導師做了匯報。我到今天還記得導師當時說的話,他說:“必須把所有的結果都考慮進去,即使做不出來也沒關系。因為,我們要對真理負責”。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突然發現,原來是因為管道中有一根金屬線沒有固定,它的隨機脫落造成了之前看起來極好的結果。當把這個問題排除之后,我們的實驗才逐漸上了正軌。“對真理負責”,成為了我做科研的第一準則。
后來我發現,“真理”并不僅僅存在于科研之中,每一件小事、每一個選擇,都有真理的影子。也許我們窮盡一生所做的,不過是在紛紛擾擾的萬事萬物中尋找真理、辨明真理,進而堅守真理。“對真理負責”,還將繼續提醒和約束著我。
第二句話,來自于我們的校友,林炎志學長的一本書。上面有一篇文章,講到1966年的時候,他受的影響,中途輟學去農村勞動。當時二十幾個人睡一鋪大炕,白天累得腰酸腿疼,晚上收工回來,很多人來不及洗腳倒頭就睡,他當時只能堅持每天讀書,這是他生存下去唯一的精神生活方式。那個時候沒什么條件,他逮到什么就讀什么。他拿著一本《赤腳醫生手冊》,把上千種中草藥的名稱背的滾瓜爛熟。就這樣過了20_年,1977年恢復高考。因為這20_年沒有停止過學習,他順利考上清華。那個時候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不知道結束后還能高考、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得上,卻還在堅持讀書。他把那段20_年的狀態取了一個詞形容,叫“沒有個人功利的追求”。
我發現,這種追求,是許多清華人的共有追求。我想起了徐銤院士,一輩子只做“快堆”這一件事情;我想起了創業的童之磊,像打井一樣,即使打不出水也要“打出巖漿”來;我想起了無數在、在,在基層一線工作的前輩。一周之后,我就要去陜北的基層政府工作。也許當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能抱著“沒有個人功利的追求”畢業、離去、投入工作,我們就能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和這個世界帶來一種方向和希望。
從20_年起,每年我都會參加在清華英烈紀念碑前的活動,那上面鐫刻著43位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犧牲了的清華英烈。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視頻一直在朋友圈刷屏,平均年齡72.3歲的清華校友合唱團合唱了一首《我愛你中國》。他們中間有因抗日情懷選擇航空的總設計師,有在核試驗基地隱姓埋名的將軍。
如果說,英烈紀念碑上,代表著的是20世紀上半葉,挽救了民族危亡的清華人。
如果說,清華上海校友合唱團,代表的是20世紀下半葉,奠定了國家基石的清華人。
那么即將畢業的我們,將要決定21世紀上半葉,清華人的篇章。
面對選擇,我想,懷著“沒有個人功利的追求”,對真理負責!
也許五十年之后,當我們已經白發蒼蒼,帶著子輩孫輩回到母校,我們也能向前輩們一樣,昂首走過東操的看臺,大聲向母校報告,“我們已經為祖國,健康工作了五十年”!
見了敬愛的各位老師,再見了親愛的各位同學。
再見清華,且看我們,楊帆遠航!
與大家共勉,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