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一日捐講話3篇
慈善是人類愛心的生動展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一項光榮而崇高的公益事業。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充分調動社會資源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有利于兼顧不同群體的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當前,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也表現的十分突出,特別是由于天災人禍等客觀原因,部分群眾的生活仍十分困難,據統計,我鎮現有殘疾人1007人,孤寡老人326人,還有一批特困大學生、遭遇疾病或特殊事故的困難家庭,都急需來自社會的救助,慈善事業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因此,大家要充分認識慈善事業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認識慈善工作對于改善民生、促進社會文明的重要作用,從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民生、為民解困、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進一步強化慈善意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增強社會責任感,主動奉獻愛心,促進我鎮和諧社會建設進程。
二、廣泛發動,嚴格標準,扎實開展好“慈善一日捐”活動
“慈善一日捐”活動,是動員社會各界集中募集善款的最有效形式,通過近幾年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效果十分明顯,不僅能在短時間內籌到善款,解決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同時,也使得慈善意識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了“奉獻一片愛心,構建和諧社會”的良好氛圍,加快了和諧東沙河建設進程。因此,大家一定要將這次“慈善一日捐”活動當作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廣泛發動,嚴格標準,確保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要強化宣傳發動。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慈心為人、善舉濟世”的優良傳統,特別是我們東沙河鎮,民風淳樸,慈善之心人皆有之,開展慈善活動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因此,鎮民政科、各辦事處要積極宣傳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發展慈善事業的作用和意義,把“慈善一日捐”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與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結合起來,與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大局意識、榮辱意識、奉獻意識、慈善意識,調動大家參與慈善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更多的人了解、關心和支持慈善事業。為更好地促進活動開展,鎮黨委、政府發出了《致全體機關干部、教師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一封信》,號召大家慷慨解囊,積極支持慈善事業,全體黨員、機關干部要積極響應黨委、政府的號召,率先垂范,積極捐款,為社會各界作出榜樣。對在慈善捐款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要給予大力表彰,經黨委、政府研究決定,今后凡個人捐款5000元至10000元的授予“慈善公民”光榮稱號,個人捐款10000元至30000元的授予“慈善使者”光榮稱號,個人捐款30000元至50000元的授予“慈善楷模”光榮稱號,個人捐款50000元以上的授予“慈善家”光榮稱號。鎮宣傳科、信息科要跟蹤報道活動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和宣傳募捐活動中出現的好人好事,樹立典型,努力在全鎮上下營造人人關心、個個參與慈善事業的良好氛圍。
(二)要嚴格募捐標準。所謂“慈善一日捐”,就是把一天的工資收入捐獻出來,實踐證明,這是大家能夠承受、樂于接受、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一種募捐形式。為了更好地組織好此次活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鎮黨委政府制定了《東沙河鎮 “慈善一日捐”活動實施方案》,根據文件要求,捐款范圍為全鎮機關干部、全體教師、鎮直部門全體人員、村級和企業,其它有經濟收入的單位和個人。捐款標準為原則上個人捐款不低于一天的經濟收入(月工資收入、各種補貼收入和陽光福利收入之和除以22個工作日即為一天的經濟收入,離退休人員按月收入除以30天計算)。生產和經營性企業,包括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除職工捐款1天的經濟收入外,提倡盈利單位捐贈一天的利潤,機關單位捐贈節約的一筆資金,提倡各企業單位以專項救助基金的形式進行慈善捐助,為發展慈善事業多做貢獻。鎮民政科等有關部門要認真領會上級文件精神,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嚴格標準,扎實開展,認真組織好募捐活動。同時,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稅收減免政策,對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向慈善機構、基金會等非營利機構的公益、救助性捐贈,準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進一步提高全鎮參與“慈善一日捐”的積極性,確保活動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