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長會校長的講話
下面我分別從孩子培養的兩個核心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1、給孩子以智愛而不溺愛。
什么叫溺愛?溺愛就是不論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都一味的去滿足他。智愛和溺愛的區別是:智愛是全面的關心,尤其是關照孩子的心靈;而溺愛是片面的關心,只關照孩子的表面需要。那么,我們該怎樣做?
首先,要教給孩子生存的本領。教孩子學會生存,這是做父母首要的責任。
曾有人對XX年60多位高考狀元進行了調查,在調查時給他們提出的問題是相同的:“你的父母最關心你什么。”從每一個人那兒都得到一個相同的答案,但這個答案不是“學習”,而是“做人”,這就是成功教育和不成功教育的根本區別。”做人教育是成功教育的靈魂。狀元父母們抓住了育人的“綱”,綱舉目張,只要做人做好了,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各位家長知道動物之王老虎是怎么培養幼虎嗎?據有關專家提供的資料講到,母虎撫養幼虎有三個過程。開始,它出去捕食回來,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給幼虎吃;后來,它捕食回來,自己把肉吃掉,把剩下的肉骨頭扔給幼虎;再后來,它捕食回來,自己把肉吃掉,把骨頭扔掉,幼虎上前要吃,它就沖著它怒吼,伸出抓子阻擋,不讓幼虎吃。這樣過了好幾天,幼虎餓得實在受不了,就會離開母親,自己去找食吃。開始,幼虎走了幾步回頭來,母虎就沖它怒吼,揚起尖利的前爪,幼虎又轉過頭去往前走。這樣反復幾次,直到幼虎真正離開。這種“殘忍”的愛,逼幼虎長大。動物尚能如此,何況人呢?
美國巨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子女的故事給我們樹立了良好的典范。洛克家族有五個兒子,有人曾這樣警告“任何人有你的錢財和五個兒子,家里就有可能出現至少四個敗家子。”但事實相反,洛克家庭的孩子沒有享受過任何超級富人的待遇,沒有游泳池,沒有網球場,沒有棒球常在洛家莊園,孩子們穿著同雇工兒子一樣的普通游戲服裝,玩著自行設計的種種游戲。關懷,但并不溺愛,先教育他們做好人,這是洛克菲勒家教育子女的一個特點。
每星期六早餐之后,五個孩子一個一個排隊走進父親的辦公室,從童年時代起到離家上大學。每個人用這種方式取得一周的零花錢。有趣的是,每個孩子在領到津貼時還得到一個小帳本,用來記怎樣處理錢。津貼的數目總比需要的少,而且無法索取,于是未來的富豪們開始做家務事掙錢:逮到走廊上的蒼蠅每一百只一角,捉住閣樓上的耗子每只五分,背柴火、垛柴火和拔草每小時若干,等等。納爾遜和勞倫斯,當一個九歲、一個七歲的時候就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許權,皮鞋每雙五分,長統靴每雙一角。家中仆傭成群,但孩子們從小要學會生活自理。父親帶頭補衣服給他們看,教他們怎樣折迭衣服和整理旅行箱。
在這種嚴格要求之下,五個子女終于沒有一個成為敗家子,不僅接下了他的班,還發展了洛克菲勒家族的事業。
由此可以看出,關心不僅要關照孩子的物質需要,更重要的應該關照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長。溺愛者看不到后者,只會從表面看到孩子愛吃冰激凌,愛去“麥當勞”、“肯德基”,結果這種嬌慣只能促成孩子養成了自私、懶惰的壞毛玻
愛并不是壞事情。對孩子的愛應該越多越好,實在沒有必要收起來一半。洛克家族對孩子不可謂不愛,但不是僅僅從物質上去滿足孩子們的要求,是教會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勤勉節儉,珍惜財富,先做好了人,然后才談得上成才。這樣的愛才是智愛。“只懂得物質上滿足孩子的所謂愛,連母雞都會”,嚴格說已經夠不上人類愛的現代水準。人類理智的愛應該意味著關心、理解、責任和尊重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