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激勵教育講話稿
老師、同學們:
是什么人提出來的?今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政協全國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聯組會上講話時,提出來的,是新時期社會主義榮辱觀。
榮辱觀古已有之,榮辱心人皆有之。不同時代,不同民族,持有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榮辱觀是不相同的,恩格斯說“每個社會集團都有他自己的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回答了在社會主義中,什么是光榮,什么是恥辱,樹立社會榮辱觀,既要發揚優良傳統,以要體現時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國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來。
汲取傳統的精華,才擁有牢固的根基;反映時代的精神,才能引領時代的風尚。
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含著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堅持了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既有先進性的導向,又有廣泛性的要求,引導人們擺正個人、集體、國家的關系,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關系,確立了在社會主義社會,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
展現了現代社會的特性。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分工日益細密,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確立了公民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在我們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則,社會和-諧不起來,經濟發展不起來,民族精神振奮不起來,國家也強盛不起來。胡-錦-濤提出的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應當成為我們每個公民應有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那么的根本是什么呢?如果一個人以為鏡子的時候,那么就會更明白自己是怎么樣的人;如果當一個人終身以為鏡子的時候,那么他就能與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們比肩齊高!我們知道我們心中一些偉人,如:
周恩來,他一生服務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錢學森,中國導彈之父,美國說他抵三個師,在新中國誕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國。
李四光,當外國專家定論中國沒有石油時,他自信地說:科學證明中國有儲量豐富的油氣。
李瑞環,熱愛本職崗位,從一個普通的建筑工人成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報導過他資助困難大學生的事。)
焦裕祿,將災難中的蘭考人民緊緊團結起來,與風沙鹽堿戰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孔子,早在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為這才是誠實守信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
,為了大部隊的行動,堅守紀律,強忍著烈火燒身直到犧牲。
雷鋒,一雙襪子補了又補,卻寄錢救濟戰友的家人。
這些偉人鮮明的事例告訴我們,不管是過去,今天還是將來,“”的根本就是如何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負責,對祖國人民有貢獻的人。
一、我想問大家,具體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