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的講話稿范文(精選3篇)
廉潔的講話稿范文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正心修身,播撒廉潔”。
所謂廉潔,原意為清白不污,純正不茍。《周禮·小宰注》中解釋為:“廉者,清不濫濁也。”
中國是一個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源遠流長,文明垂青。當我們懷著崇敬的心去詮釋歷史時,有多少務實為民的清官廉吏深受百姓的崇敬與愛戴:唐代的狄仁杰,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清代的于成龍,現代的孔繁森……他們的形象彪炳史冊、深入人心,他們的故事名垂青史、經久不衰!是的,無論歷史如何發展,時代怎樣變遷,敬廉崇潔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潔永遠是時代的主旋律!廉潔,不會過時。
毛澤東曾說:“這個時代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年輕人的。”廉潔對于現在正處于高中生的我們似乎還很遙遠,但未來,當我們真正踏入社會時,終究要面對它。現在進行廉潔學習,將引領我們明辨是非,弘揚正氣,為我們未來立身處世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那么,如何正道直行,廉潔自律,出淤泥而不染呢?
古語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因此,“欲廉潔,先正心”。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欲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正心是人自我完善的一種最有效,最經濟,也是最為持久的途徑。其次為修身,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莫過于提高自己的修養。”修身,就是指個人對自己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進行主動的、自覺的鍛煉和修正,按照社會道德標準的要求,不斷的消除、克制自己內心的各種非道德欲望,努力將自己的品德修養提高到一個盡善盡美的境界。
今天我們學習廉潔,并不是為了現在,而是為了即將到來的屬于我們的時代。只有從正心,修身做起,在自我完善,自我升華中養成“廉潔”這種習慣,做到“心廉”為本,心底無私,播撒廉潔的種子,讓廉潔在我們心中扎實根基,我相信這樣,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更好。
謝謝大家。
廉潔的講話稿范文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高二(3)班的孟圓。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撒播廉潔、美化心靈》。
提到“廉潔”,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位偉人,那就是周總理,人人敬佩的周總理。我想,周恩來總理的人格之所以被人稱頌,正是因為他所身上彰顯了“廉潔”與“正氣”。
他的對手尼克松說過:“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革命之火可能不會燃燒起來;但是,如果沒有周恩來,中國的革命可能被燒毀,只剩下一堆灰燼。”這是對總理歷史功績和精神人格的高度評價。能夠讓自己的對手給予這么高的評價,源于總理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源于他身上所體現的廉潔風格與浩然正氣。
在周恩來去世后的第二天,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說:“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下半旗,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他的金銀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可他的總理周恩來卻沒有一分錢的存款;二是中國有10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總理周恩來,卻沒有一個孩子!”是啊,周恩來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偉人,他雖然連骨灰都沒有留下,卻在后人心中留下了永遠效法的榜樣。他身上所體現的廉潔奉公、光明磊落、忍辱重負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著中華文明。
廉潔奉公已鑄成我們中華民族難能可貴的精神。這種精神,始終在不同的時代中熠熠生輝。他們恪守“不貪為寶”的人生信條,抵擋各種誘惑,清清白白做人,亮亮堂堂做官。他們的浩然正氣,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聽到這里,在座的也許會莫名問道:我們僅僅是高中學生,這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啊?但是,大家別忘了,周恩來曾經也是一個像我們一樣的高中生,我們都知道,周總理就是在那個時候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志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的發展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正是有了今天點滴的積累,才會有將來的海納百川。正所謂,立志成才趁年少,希望大家能過志存高遠,嚴于律己,養成良好的習慣,成就美好的未來!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廉潔的講話稿范文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讓廉潔陽光照耀每一個家。
家庭是國家和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提起“家風”,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的興盛、社會的安寧、個人的成就,都會受到家風“潤物細無聲”般的影響,優良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的“傳家寶”。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好,則政風清;反之,家風濁,則社風渾;家風邪,則世風日下。因此,立好“家風”這面鏡子,照清自己,輻射他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樹立廉潔家風,才能享受清正安樂的人生。
提到廉潔,我們想到的一定是正直、光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個家庭若不興廉潔家風,貪腐病毒就會趁虛而入;一個人若意志不夠堅定,幸福大廈就會轟然倒塌。因此,樹立清廉的家風,建立一個和諧文明的家庭,自然成為了我們當前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即便社會發展到了今日,民主法治,社會安定,廉潔清正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廉潔清正的家風在營造社會風氣甚至是黨風黨紀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個家庭是一滴水,只有每一滴水清澈明凈,方可匯聚成透徹潔凈的河流。一個人如一棵樹,唯有他在風雪的催壓下屹立不倒,在繁花的誘惑前不為所動,方能真正站成一棵亙古的青松。
近年來,腐敗行為大量發生,某些人的人生天平失衡,道德底線崩潰,最終在腐敗的道路上一步步滑向罪惡深淵,成了人民的罪人,民族的敗類。究其原因,除了其自身的問題外,家人對“廉潔自律”概念的無知、法律知識的欠缺,導致他們沒有及時糾正這些腐敗行為,沒有以家庭和親情的力量及時把他們從犯罪邊緣拉回,反而在無意中助長了這種歪風邪氣,就此把親人送上了人生的“不歸路”!君不見“夫妻雙雙把牢坐”、一家幾口進監獄的現象比比皆是;君不見腐敗走向家族化、集團化的現象愈演愈烈,這些人由于家風不正,不僅敗壞了社會風氣,帶來了極其負面的影響,還讓自己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樣的最終結局,發人深省、引人深思。其背后無不隱含著家風、家庭對干部、對家人的深刻影響。
所以,如果我們的家人不貪戀金錢且嚴于律己,懂得廉潔文化對家庭、對自己親人的重要性,知道廉潔家風教育是自己幸福家園的堅固堡壘,時常提醒著家人,從點滴注意自己的言行,謹記“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就會避免“溫水煮青蛙”的悲劇。只有這樣我們這個社會將會有更多歡笑,少更多淚水。因此,如果說家是預防和抵制腐敗的重要陣地,那么廉潔家風教育就是這道防線建設的基石,就是一道照亮家庭成員心靈的廉潔之光。
康德曾說,世上只有兩樣東西能引起人們內心深深的震動。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以心為本,心中高潔,人自清正。
林則徐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曾國藩是清末名臣,他在家書中說:“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官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蓋子孫若賢,則不靠父輩,亦能自覓衣食;子孫若不賢,則多積一錢,必將多造一孽,后來淫佚作惡,大玷家聲。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以銀錢予后人。”在他的嚴格教育下,大兒子曾紀澤成為我國著名外交家,收回割讓給俄國的半數以上的國土,取得了晚清外交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外交勝利。嚴復曾評價他說“真不愧為曾文正公之子”。次子曾紀鴻成長為著名的數學家。他的后代政治家、科學家、學者人才輩出,沒有一個不成材的,整個家族成為一個可觀的文化現象。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與他同朝做官的親弟弟曾國荃,由于他貪財好貨,家風不廉,家庭雖然迅速積累起百萬家產,但他的后代卻貪腐揮霍很快敗落,為后人所不齒,最后落得個貪官的罵名。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這千千萬萬個細胞健康活潑,呼吸吐納著文明勤儉、廉潔自律的氧氣,社會和國家這一龐大的肌體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所以,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清正廉潔的家庭環境,真正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線,讓家庭成為溫馨和睦的港灣,成為遠離腐敗的凈土。
最后,讓我們一起呼吁:讓廉潔陽光照亮每一個家!
我的宣講完畢,感謝各位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