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送老師退休講話稿(精選3篇)
歡送老師退休講話稿 篇1
人生苦短,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回想40年前的1968年,20歲的我鬼使神差般地走進xx中小學,成為一位民辦教師,當時情景還記憶猶新,仿佛就發生在前二天。一晃40年過去了,在這40年中,我教過小學、初中和高中,當過教師、班主任,當過校長和支部書記,親手辦過初中、五七高中和工廠,搞過普通教育也搞過職業教育,到xx市職技校后也當過總務處、教務處與教科處的主任。
40年,經歷了太多的人與事。在今天退休的時候,似乎有許多話要對大家說,可以說好幾天,因為這是沒有寫出的一本厚厚的書。然而由于時間關系,我只想與大家說三事。
為什么選擇三事?因為在40年的教師生涯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20年,在xx區,是打基礎階段。第二個階段10年,在巖后初中,是提高的階段。第三個階段10年,是在職技校,是成熟的階段,走向輝煌的階段。在三個階段中各選擇一使人刻骨銘心的故事。
故事之一:學生送我上大學
我是1968年開始當老師的。在第一年就做了一轟動全縣的事情況。當時我們xx縣小學教育還沒有普及,許多適齡兒童都呆在家里沒有上學。我從村里借戶口簿,查出所有的適齡兒童,利用晚上和星期天的時間,挨家挨戶上門動員,硬拉軟磨,反復動員,一次不行二次,十次不行二十次。僅僅用了一年時間,把全村所有的適齡兒童全部拉進了學校,在率先普及了小學教育。這在當時是一了不起的事情,轟動了全縣。這一年,就是1969年,我被評為xx縣先進教育工作者,要我在xx縣全體教師會議上介紹經驗(當時全縣老師在暑假時都要集中縣城學習一個月),一下成為了全縣的三大名人之一。
那時我剛20出頭,有的是精力,有的是激情。到公社xx中小學當了教師后,一頭扎進教育工作中,一心撲在學校工作上。也許當時我的年齡與心理和學生沒有什么距離。因此我在堂里能夠對學生嚴格要求、循循善誘,在外完全融入學生之中,是學生的親密朋友。學習有困難我幫助,思想有問題我開導,生活有問題我關心,成為了學生的知心人。
對學生的付出與愛心,我們當教師的人根本不需要回報,然而學生還是回報了我。事情發生在1970年11月。
1970年下半年,大學恢復招生,實行推薦上大學。由于我當時有相當的知名度,在沒有任何靠的情況下,居然把我推薦到杭州大學讀書。當時整個xx縣42個公社只有28個名額,公社只有一個名額,想不到的是這么金貴的名額竟然會落到我的頭上。
由于有了知名度,成為首批工農兵大學生。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我的學生時,想不到班里竟然是一片哭聲,如喪雙親的一片哭聲!更使我想不到的還在后頭。
1970年11月10日早晨,我動身步行1里路,準備趕到公社的所在地――下丁村坐車去上大學,因為當時的班車只通到那里。走到村口,只見一大群人早已經等候在那里,我班里的學生全了,家長也了,村里的干部與一些老百姓也了。他們給我戴上大紅花,要送我到1里路以外的車站去,我怎么說服也沒有用。那真是一個動人的場景啊,我戴著大紅花走在前頭,后面是“熱烈歡送程寶上大學”的橫幅,最后是100多人的送行隊伍,宛如一條長龍,敲鑼打鼓走在那鄉間的小道上,吸引著沿途六七個村的村民圍觀。
汽車開動了,我看到的是一百多雙招手,一百多雙淚眼,聽到的是一聲聲的呼喚:“你要回呀,你要回呀!”好像就要永別似的。因為把我安排坐在客車的最前面,就是汽車司機的旁邊,汽車司機不無感慨地對我說:“當教師當到你這個地步,也算是成功了。”這事對我的震動實在太大了,因為這是心靈的震撼。我給予學生的愛并不多,學生及其家長卻給了我如此的回報。因此我堅信我們的學生是善良的,我們的家長也是善良的,只要我們付出自己的真愛,那怕是一點點,他們也都會記在心中。從此,我把自己獻給了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愛心獻給了學生。此后盡管有許多機會,但是我沒有離開教育事業。
故事之二:突然感覺自己是土八路
1988年,在呆了近20年后,我被調到巖后鄉擔任教育支部書記、巖后初中校長。那時的自我感覺很好,由于當了多年的校長,校內的管理,校外的應酬,學校活動的安排,與教師之間關系處理等等事務,已經是輕車熟路,做起也得心應手。我自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很不錯的校長。然而有一事使我徹底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那是在1992年,我參加了金華教育學院的校長培訓。在培訓期間到上海、蘇南轉了一圈。發現他們的許多校長講起都是一套一套的,都有他們自己的辦學思想。他們不但知道要這樣做,而且還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不但懂得今天應該怎么做,而且還想到將應該如何做。這使我懂得作為一個學校的領導,不僅僅是工作的安排與處理,更重要的是思想的領導。與他們相比,我突然感到自己還是一個經驗型的校長,僅僅還是一個土八路而已。
這事對我的震撼很大。從此我開始注意學習,注意思考,從而逐步成長起。也正因為如此,華康清校長到我們職技校當校長后,我能夠很快地注意到他的思想。華康清校長對我們學校最大的貢獻是什么?并不是他做了多少事情,而是他給我們帶了一種新的思想,一種新的教育觀念。如果說我退休后對大家有什么期望,那就是真誠地希望我們的干部與教師認真去領會華康清校長提出的職教思想,并把這種思想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故事之三:我在職技校感覺到人間真情
今年月6日,一場天塌之禍突然降臨,一次車禍把我妻子的左腳徹底撞斷,這是我平生遇到的最大災難。就在這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學校的領導與教師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批批領導了,一批批教師了。有親臨病房探望的,有打電話的,有發短信的,有當面詢問的。一聲聲真誠的問候,一聲聲溫馨的祝福,一次次無私的幫助。這是什么?這是人間的真情!在職技校我真的體會到了,感受到了。我好幾次激動得要哭,只是強忍著沒有哭出。我欠了大家的情,這種恩情這輩子是無法回報了,只能銘記在心中,唯一的是拼命工作,把自己獻給職技校。今天借這個機會,我向大家道一聲“謝謝,謝謝大家!”
正是這刻骨銘心的事,使我作出了一個人生的重大決定:退休后繼續留在職技校。退休后干什么?我有許多選擇,可以選擇休息也可以選擇工作,可以選擇去企業也可以去學校,可以去普高也可以去職校,可以去杭州、麗水、衢州,也可以去義烏、東陽、金華九峰。然而正是由于大家對我的關心,我離不開這個培養我成長的地方,離不開這所充滿人間真情的學校。我決定留下,與大家一道,為我們學校的發展再盡一點綿薄之力。
故事之四:語改革挨狠批
我開始教書時一直教語,開始時自我感覺很好。在堂上我頭頭是道地講,學生伸長脖子在聽。可是五六年教下后,突然困惑起:語是什么?就這樣教行嗎?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教法?于是我開始思考了,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種新的模式,并利用我當副校長的機會,策劃了一次觀摩。那是1974年的月,在xx初中召開了整個石柱區的教研會,由我擔任執教人。我自認為教得不錯,如果是現在華康清校長聽到我的可能會大加贊賞,然而想不到是遭到普遍的質疑,當時的石柱區教辦主任把我的說得一無是處。
這事對我的震撼很大,我并沒有怪教辦主任,我知道,在普通教育中,在升學率的指揮棒下,我只能按照傳統的模式去教,要想改革,搞什么新花樣就離經叛道了。現在想起,還是職業教育好。在我們職業學校里,沒有升學率的壓力,化改革的空間很大,可以讓我們的教師在教改的舞臺上縱橫馳騁。
留下有兩個怕,一怕思想老化,二怕力不從心。因此對大家有兩個不情之請:當我思想跟不上形勢時請給我提醒提醒,當我力不從心時請告訴我一聲:“程老頭,你應該走人了。”
歡送老師退休講話稿 篇2
退休了,對于我們應該擔負的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已經完成,該是社會和兒女關照我們的時候了。但是對親人,對兒女,以至對社會都別抱太多的希望,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別幻想社會如何善待,別幻想兒孫如何盡孝。不能把幸福的晚年寄托在兒女身上,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退休了,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越來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力不從心的事會越來越多,別去充英雄好漢,自找沒趣,少為自己安排固定時間的固定任務。我們現在要充分利用這段還能到處走動,能自己掌握自己的黃金時間,去做那些原來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免得躺在床上動不了時再來后悔。
退休了,我們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也就是貢獻了。所以,我們倒不如逸養天年、養尊處優、難得糊涂、自娛自樂。其實,要輕松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的事”。
退休了,我們有好多事情可以去做,比如:棋琴書畫、吹拉彈唱、酌酒品茶,吟詩作賦、網上遨游,登高望遠、旅游觀光,美食烹飪等等。自己經營好自己豐富多采,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
退休了,可以直面坎坷人生,笑看云舒云卷、潮起潮落。退休并不是人們常說的那種夕陽無限好,可是近黃昏的傷感。而應該是夕陽無限好,晚霞更輝煌的壯觀。退休是春暉永綻的延續,是金秋燦爛的輝煌,是朝花夕拾的收獲盤點,是人生暢想的幸福時節,是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是福壽綿長的美好開端。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好好活,慢慢過,現在日子真不錯;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氣自己;多休息,別太累,餓了吃,困了睡,看好就買別嫌貴;常和好友聚聚會,吃喝玩樂全都會,既有清醒也有醉,保你準活一百歲。
請記住這些人生哲理吧,也許對你退休后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會有幫助。人活著是一種心情,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煙云。人生是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終點,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及欣賞風景時的心情。人生無須驚天動地,健康快樂就好;朋友無須遍及天下,知己有你就好;友誼無須甜言蜜語,理解想著就好;金錢無須車載斗量,常有夠用就好。人生的錯誤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人生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煩惱。所以,屋寬不如心寬,身安不如心安。
歡送老師退休講話稿 篇3
將退休的職工,在單位里往往格外地被尊重,這種感覺讓人心曠神怡,格外的好,有點像肉雞,在場房喂得差不多了,放養到農家樂院子里,號稱“走地雞”,被賣給城里來的游客。看它們徜徉四顧、覓食取樂的簡單樣,聯想不遠將來的結局,真叫奉行“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的我輩深受啟發,且大為嘆服。我這樣聯想,僅就一度都格外好的感覺而言,覺得二者相似,并不是指最終結局。
話說回來,我是二者之一,慚愧的是明明白既定的方向是退休回家,卻由被尊重引發的完美感覺左右,在辦公室多留連了一年半。遇見我的領導和同事,或許有的懷里揣著端茶送客的意思,卻都不說出,我悟出來后,滿腹的糾結。
以上都是玩笑話。
此刻我要退休回家了。
回顧我在單位這些年的表現,真還不好用一兩個慣用的成語定論。這么說吧,自覺大部分時光還能作為群眾的一份子:猶如一截蘿卜半棵白菜,陪了肉片魚段,過油入味裝盤上桌。胃口好的食客眼力也好,必須會把菜幫子和長出筋的蘿卜挑出來。領班經理連聲道歉,沖著剩菜承諾“持續改善、持續改善”。而后經驗反饋頻繁發生,促成我自告奮勇轉換了主角,為餃子或者包子做餡料。基地餐廳賣的水餃大都受歡迎,其實餡里都摻了上不得席面的青幫老葉(任誰再細心也吃不出來)。這成功的秘訣不在有誰甘愿粉身碎骨,而是我們這些人都加入到了冷鮮肉、嫩韭菜等骨干能手牽頭的團隊里,集合出擊。最后兩年歲數略長,常呈春蠶秋蛇之狀不便領導驅使,承蒙掌勺大師傅不棄,拿來切絲切片用在烹飪中除腥提味,就是說成了聊勝于無的生姜。水分太多而辛香不足的我難當大任每每臨陣退縮,或者懇求師傅加量不加價,而效果依舊不見佳。
所以此刻我必須要退休了。
想象得出,從今往后,每當上班的大巴全都從宿舍區開走,我還坐在床邊,成了退潮之后留在沙灘上的魚蝦,或者從木棉樹上紛紛敗落的紅花瓣。換個角度呢,倒是能夠想,退休帶來的但是是又一段與以往不一樣的人生嘛。人過半百之后,才可能真切感受到青春易老美人遲暮的無奈,但是女士往往長壽,足見人家有辦法有理由跨過由種.種無奈引起的不痛快,給我們這半邊天以啟發。總之是歷經潮起潮落之后,不妨去做些不計利祿功名的事。自然規律之下恭敬不如從命,坦然應對自古難全的陰晴圓缺吧。
離別之際,畢竟有些不舍。畢竟沒有徐某人告別康橋的氣度,所以我要帶走一些與“云彩”相類的東西。計有海邊咸味與潮氣的晚風、窗外小鳥自顧自起勁的鳴叫、坐在辦公卡位與同事們指點江山的快意和躺在濱海花園27棟311那張硬板床上的舒坦勁兒。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在20__年冬,幾個小青年同事悄悄為我辦了生日聚會。落座鹿鳴軒的三樓,取來訂購的大蛋糕,大伙兒鄭重其事地等著我許愿。蠟燭光混合著誠心善意的溫馨與鴛鴦火鍋葷腥麻辣的香氣,在房間里舞動,我不知所措,淚水充滿了雙眼。
最后一件呢,是我要去山邊采一束含羞草,送給鋼琴課的學友――鄰居五歲的小女孩。我得告訴她,大亞灣畔有一座大花園,那里的大海像綠寶石色的大果凍,林中有仙女一樣翩翩起舞的白鷺鳥,叔叔阿姨們在那里點亮萬家燈火,留意地擦掉燭臺邊散落的每一點煙塵飛灰。
這句話說給小孩子聽,沒問題吧!我略有猶豫,但愿無需再向我可敬可愛的同事工友們拜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