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三勵志演講稿(精選3篇)
2024年初三勵志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九(13)班的湯奕瑋,很榮幸能夠站在這里發言。我的發言主題是初三精神。希望把我的學習心得和同學一起分享,與大家共勉。
什么是初三精神?我認為那就是吃苦與忍耐,信心與恒心,執著與頑強。面對中考,我們要打有準備之仗。因為“機會只會垂青有準備的頭腦。”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把心態調整好,把知識的基礎打得更扎實,才是當務之急。初三的學習應該是科學與高效的。我們的手頭有許多成功者的經驗,但模仿一個成功者的全部,未必會成為另一個成功者。借鑒別人的經驗,規劃好自己的初三,并堅持下去,才是好的學習策略。我們要合理的利用與安排時間,再緊張,時間也是有的,只是需要我們去擠一擠,哪怕只擠出一秒鐘,也會有不同的收獲;要學會自覺與自律,也許偶爾偷的一個小懶,就會讓我們失去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就會讓我們落后。
身在初三的我們,免不了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也免不了會經歷成功與失利,面對失利,我們不能因此而頹廢。一個沒有堅韌意志品質的人,怎能在“人生極處是精神”的拚殺中達到成功的彼岸,體會到苦中之樂的人生真味?關鍵是要總結昨日的經驗,改善學習的方法,為了明天去拼搏。
有人說: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寬度;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控自己;你不能回避挫折,但你可以東山再起、從頭再來。
同學們,再看看我們的身邊,看看我們的老師,他們起早貪黑地忙碌著,他們不計回報,為的是讓我們徹底弄懂題目;他們把我們當做他們的孩子,犧牲自己寶貴的午休時間和課余時間來輔導我們,甚至連周末都在學校度過。這些足以讓我們為之感動,更讓我們意識到了時間的寶貴。
初三是緊張的,也是讓人向往的;初三是艱苦的,也是有收獲的。無怨無悔的拚過一次,也許是人生最難得的財富。我們要多一分沉穩,少一分浮躁,多一分自信,少一分自負,多一分勤奮,少一分清閑。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把握好有限的時間。人生不拼不精彩,我們要斗志昂揚,拿出我們的勇氣,用一顆永不服輸的心,帶上最睿智的頭腦,一起挑戰中考,創造新的輝煌!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創造我們的“初三精神”!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2024年初三勵志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學習貴在堅持》。同學們,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平時積累,需要平時的功夫。世間偉大的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有一種持之以恒的優秀品質。要想成就一翻事業,必須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大家都熟悉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之所以能夠感動天帝,移走太行、王屋兩座山,正是因為他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晉代王獻之練字之初,立下誓言:"不寫完一缸水,誓不罷休。"后來終于成為一代了不起的大書法家,他同樣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大詩人李白小時候鐵杵磨針這些故事,雖情節不同,但意義都是一樣的:它告訴我們:做事要有恒心。旬子講:"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一個人如果有恒心,一些困難的事情也可以做到;沒有恒心,再簡單的事也做不成。
不少同學知道學習很重要,但是學習累了,作業多了,就失去學習的興趣,就變得懶惰。究其根本,就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學習需要恒心,需要持之以恒。如果在學習中總是知難而退,半途而廢,那么就永遠不會取得好成績。在學習中,我們要堅持把每一課學好,堅持克服每一個困難,堅持地朝自己定下的目標前進,總有一天可以把鐵杵磨成針,把金石打磨穿。學習很苦,卻又不苦,只要有堅持不懈地決心,那些學習中的困難也不過是腳下一粒石子,如果遇到困難就放,那困難就是眼前的高山。
蝸牛堅持著爬上金字塔頂得到了雄鷹的世界;烏龜堅持獲得了兔子的榮譽;愚公堅持而讓山移。只有堅持,才能開啟成功的大門,我們要學有所成,就要堅持學習。讓我們站在此刻的起點上,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珍惜所有時光,用今天的刻苦,鑄就明日的輝煌!
謝謝大家!
2024年初三勵志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的演講題目是《讓青春承載著夢想一起飛翔》
我的人生,因為青春而美麗;我的青春,因為夢想而絢爛;我的夢想,為努力而閃耀。
詩人汪國真說過“是男兒總要走向遠方,走向遠方是為了讓生命更輝煌。走在崎嶇不平的路上,年輕的眼眸里裝著夢更裝著思想”。每每讀出這句詩我的內心總不能平靜。青春是什么?懵懂的我跨入初中的校園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曾經讀到這樣一段話:“青春時節,風華正茂,年華尚好。除了成長給予的驚喜之外,還有夢想給予的人生啟示。”原來青春是用來追夢的。
說“實現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梁啟超又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看來“中國夢”,是華夏民族的夢更是有志少年的夢。我明確了,我的青春的夢里,有個大大的“中國夢”。我想我的青春會因這樣的夢想的追求而光彩奪目。
回顧歷史。從鴉片戰爭后的探索救國道路到五四的青年愛國運動到到抗日英雄們的戰斗,多少仁人志士為中華之崛起的夢想而探索而奮斗;新中國成立后又有多少有志兒女為中華的富強夢而奮斗:改革的先鋒人物,科技的精英,保家衛國的英雄,平凡卻偉大的人不勝枚舉。他們用的他們的青春與熱血,犧牲與奉獻無不踐行著偉大的“中國夢”。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把更大的夢想交給了我們,我們有責任將這中國夢繼承下去。讓祖國更強大,人民更富有。
媽媽說“只要選擇好自己的夢想,就已經成功了一步”;爸爸說:“只要持之以恒地為那份夢想做努力做奮斗,這時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老師說:“當你有了一顆勇敢堅定的心,這時可以說注定你會成功的。”
現在,我有了夢想為青春起航,更要有點精神為我的夢想的實現推波助瀾。
北大荒的土地哺育了我,北大荒人的精神時刻滋養著我。我的先輩們用他們的青春、忠誠、堅韌把廣袤土地打造成北大倉,同時更為我們留下了“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力量。”。這十六個鏗鏘有力的字,告訴我不僅“想,要壯志凌云;“做”更應,腳踏實地,堅持不懈。要像鐵人王進喜那樣“為國分憂為民族爭光。”;要像“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那樣把“對祖國、對北大荒的博大之愛全部融入到所從事的事業之中去”。要像前進農場科技園區主任王丹那樣,用青春和汗水譜寫時代的贊歌。
中華美德時刻教育著我:“仁義理智信,溫良恭儉讓”,教會我為人處事,待人接物;“扶危濟困、撒播愛心”的雷鋒、郭明義告訴我平凡也可為大家敬仰;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司機吳斌的等許多“最美”的社會人士的“至善大愛”,教會我傳揚精神文明,創造了人間最美的奇跡。
古人與今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激勵我,為了一個屬于自己、屬于民族的中國夢而努力。
也許我不會很偉大,也許我不會做出什么偉業但我明白“飲水思源的道理。
相信我的“中國夢”也是在座的每一個同學的夢想,那么,就讓我們共同攜手,為我們共同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吧!這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青年中的最強音,同學們,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