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長離任會上的講話(通用3篇)
鎮長離任會上的講話 篇1
今年1月1日我正式離任蓬溪縣新會鎮黨委書記,沒有鮮花,沒有飯局,也沒有更多的依依惜別。雖然我已離開,但新會鎮始終是我心中的牽掛。正月十三中午,我又悄悄地回去品嘗了里壩街上的綠豆肥腸和紅燒肥腸,那個味道還是那么“巴適”,甚至還超過了原來的味道,永遠讓人回味,讓我駐足留戀!
這些天我悄悄走完了工作了4個年頭的旮旯角落,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雖然我沒有讓這里改變貧窮落后面貌,但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我的腳印,有我們團隊灑下的心血和汗水。我永遠不會忘記這里,不會忘記這里的百姓和山水,因為這里是我人生第一個可以真正意義上“激揚文字、指點江山、造福百姓”的福地,因為這里讓我和我的團隊年年都獲一等獎,年年都得先進,年年都在國家、省、市、縣各級媒體上大放光彩。這里給予我太多太多,但這里卻離全面小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里的農村公路還沒有全部實現村村通、社社通,這里在集體生產時代留下的幾千米水渠還沒有得到全面維修,這里60多家家庭農場主、種養殖大戶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還沒有得到全部解決,這里還有466戶、1068人處在貧困邊緣……
不經意就踏上了騾埝村,這是一個省級貧困村,目前市縣正在傾力幫扶。這個村地處偏遠,既遠離鎮政府,更遠離蓬溪縣城,全境平均海拔650米以上,是典型的“七山一水兩分田”丘陵地貌,常年缺水,靠天吃飯。上世紀末,全村還有農戶324戶、1017人,現在卻只剩下277人。
來到騾埝,就不得不去看看我的農村工作導師、村支部書記杜六全同志。他早年是鄉村代課老師,是一位很有思想,且敢講真話的鄉村干部。記得我當鎮長的第一天,他就主動向我建議:如果能把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交由村集體統籌,按照中長期規劃,采取村民自建模式,對現有耕地進行坡改梯、梯改土、土改田,完善水網、路網、田林網,3~5年后就能建成大片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到那時不但耕地面積增加了,土壤肥力增加了,而且有價碼引進大業主,消滅撂荒耕地,如此才真正實現了國家出臺“三農”補助政策的初衷。來到這里,就是想聽聽他的真話,請他繼續擔任我的農村智庫。只有通過這些“土專家”,才能體察民間疾苦,才能了解政之得失。比如,他疑惑,為什么會有“農民工”這個叫法?農民就是農民,工人就是工人,恰恰是農民進城干了工人該干的活路,工人沒活可干,就讓國家養起了!他痛訴,“病不起”才是農民致貧的根源。不能理解鄉鎮衛生院閉門造車的健康檔案有何用?不能理解新農合繳費標準年年漲,為何報銷比例不漲?不能理解民營醫院為何總是要耐心勸導住院?不能理解為何同是剖腹產、同是住七天院,參合后的醫療費是3700元,沒有參合的醫療費卻是2600元?他毫不客氣地指出,農村越來越窮,主要毀在縣鄉政府。國家每年撥那么多錢,都被政府整合干“路邊工程”、“形象工程”了,而偏遠農村一點雨露都沾不到。他苦惱,任勞任怨干了幾十年的村干部,為收征購提留,為抓“大肚子”安環引產,為發展蘑菇、青花椒,得罪了不少人,為什么退下來后的生活待遇還不如一個五保戶?他的每一個疑問,每一個苦惱我都深深的記在心里,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全部解答。
來到騾埝,就不得不去看看我志同道合的農民朋友陳宗春。20xx年3月,50歲的他從西藏帶回全部身家200余萬元,將屋后山上400余畝撂荒耕地全部承包,種上了玉米、小麥、魔芋、紅苕,栽上了核桃樹和花椒樹,注冊成立了全鎮第一個家庭農場,20xx年又被評為了省級示范家庭農場。陳宗春是新會返鄉創業、回報桑梓的先行者,也是我擔任黨委書記以來重點關注和研究的對象。他對故鄉的那種摯愛令我十分敬佩,早年他就為家鄉捐資架橋修路,那些年他一到初夏就到西藏打工,一到初冬就回家務農,從不間斷。“看到大片荒蕪的土地,我心里著急,害怕國家和人民以后沒有糧食吃,我要掙錢回來改變這里。”這就是那些年一直支撐他兩地往返的理由。這次,再來尋訪我這位農民朋友,就是要給他繼續加油鼓勁,讓他堅持、堅持、再堅持,不能因為種糧成本上漲、糧價下跌而偃旗息鼓。要讓全鎮60多家種養殖大戶看到希望的曙光,要讓種養殖成為新會擺脫貧困走向致富的法寶。
來到騾埝,就不得不去拜訪一下我在這里的“親戚”。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我在走村入戶時發現這里有一戶特困家庭,老人叫王選文,大兒子王勇一直未娶,早年在成都送快遞時被貨車撞為傷殘。聽鄰居說,賠償金花完之后,王選文就把大兒子扔到窯洞里不管死活,等到發現時,已經裸死多日。更為奇葩的是,二兒子王偉早年在新疆娶回了一個智障老婆,他們女兒王嫻開始一直好好的,到12歲時精神病突然發作,就此失去了讀書機會。現在就只剩下一個正在村小(只有1個班,3個學生)讀小學六年級的弟弟王坤。他們的父親王偉美其名曰在成都打工掙錢,養家糊口,但是直到老婆、女兒雙雙走失后,都沒有回過家。在我的任職地,還有如此不幸之家庭,我深感愧疚和不安。當時,除了想盡一切辦法救助這個家庭之外,我能做的,就是每月從自己工資中拿出100元作為王坤的學雜費,我要認了這門親戚。此次,我就是要去走走這一門親戚,敦促和鼓勵正在蓬溪實驗中學讀初二的王坤發奮學習,爭氣、爭氣、再爭氣,盡自己最大努力改變現狀、走出困境。
騾埝村只是全國300多萬村莊的一個,但他卻是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是農村現實困境的真實寫照。作為一個鄉鎮干部,農村的貧窮、疾病、落后、無助,真的讓人揪心。我想每一個有責任心的鄉鎮干部都在想讓其改變,也在為其改變努力。我和同事們同樣也在傾盡全力改變現狀,盡管我們力量小,方法少,資源有限,但我們都懷著一顆讓農村越變越好的心,并在用行動幫助農村逐步擺脫貧困。
這就是騾埝村,這就是我曾經所在的基層,鎮里、村里的每件事看似雞毛蒜皮,實則都是村民心中的“頭等大事”,我和同事們每天都要處理大量家長里短、是非糾葛,但往往只能見子打子,不能畢其功于一役。
這就是新會鎮,作為鄉鎮黨委書記的我,一直就告誡自己當官就要為民作主,要時刻心里想著百姓,為百姓謀實事。農村經濟怎么抓,需要思路和膽識,農民訴求怎么解決,需要口舌還需要打擦邊球,所有責任、壓力都在此堆積,甚至在做夢的時候我都想讓全鎮人民全面小康、全面富裕。
但我深知讓全鎮人民全面小康,全面富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需要幾屆領導班子共同的努力,更需要省市縣各級的政策扶持,以及農民群眾自身的努力。帶著農民期盼、基層苦惱、鄉鎮困惑,我努力為農業尋路、為農村代言、為農民吶喊,期望能在更高層尋找錦囊妙計。
正是這希望能夠帶領全鎮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念頭,讓我不斷的向上,20xx年,有幸能夠進入省政府督查室上派掛職學習,在那里我的視野變得寬闊,知識得到豐富,對于農村的發展有了全新的了解,更加堅定了我致力于農村發展的信念。于是,我選擇了省委農工委,選擇了這個真正執掌全省“三農”“牛耳”的權威部門,選擇了這個統籌負責全省“三農”政策頂層設計的好單位,選擇了這個真正戰斗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新戰場,選擇了這個充滿朝氣、富有活力的大家庭。感謝省委農工委也選擇了我,讓我在這個大家庭中實現我的百姓情懷,讓我能有機會探索一條接地氣、可復制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讓我能實現我的個人夢想與“三農”夢想的完美升華!
洪秀柱的一段演講深深震撼了我,此生做馬還是做驢,全憑選擇!是做馬歷經千辛萬苦陪同唐僧取得真經,還是做驢整天原地打轉推磨。我選擇做馬,披肝瀝膽,勇往直前!
劉曉慶的一本書深深感染了我,人生不怕從頭再來!人生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失敗,面對多么大的困難,還是取得多么大的成就,不要留念,不要彷徨,不要裹足不前,要勇敢地把過去的成績清零,勇敢地追求一個嶄新的人生!我選擇,清零過去,從頭再來!
一個29歲返鄉創業青年曾經說到,生活就像茶葉蛋,裂紋越多越入味。他有一句人生格言:“人在世上難免要吃苦,現在不苦,也許將來會更苦;苦吃完了,就剩甜了。”我選擇,做一個嘗盡千滋百味的茶葉蛋,做一名色香味俱全的新農人!
選擇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農工委領導諄諄告誡,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既然生逢其時,就要才盡其用。一個干部只有經歷豐富多彩,才能把事業干得豐富多彩。對于我來說,從事“三農”政策法規研究工作雖然是菜鳥上路,但我始終相信,久久為功,水滴石穿,只要笨鳥先飛,就可以讓生活變得更美好,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鎮長離任會上的講話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有位獵人外出打獵,人們勸他裝上子彈,可他卻大為惱火:“廢話!打獵的地方還遠著呢,裝100發子彈也來得及。”走著走著,就看見一大群野鴨密密地浮在水面上。此時放槍,準能收獲不小。獵人十分興奮,可惜就在他匆匆忙忙裝子彈時,野鴨有了警覺,飛得無影無蹤。
寓言里的獵人失去了唾手可得的獵物而一無所獲,是因為沒有做好準備,而他需要準備的只是裝上子彈。不是機遇不青睞獵人,而是他將機遇放在口袋中不愿上膛,結果只能錯失良機,后悔莫及。
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人。古諺說得好,機會先給你一個可以抓的瓶頸,你不及時抓住,再得到的卻是抓不住的瓶身了。離高考僅剩40天,決戰高考的號角已響徹云霄,40天的沖刺已如期而至。站在希望的門前回首張望,那一路的荊棘竟然都變成了盛放的薔薇。一步又一步,高考近了,又近了。那場期待了三年的戰爭,馬上就要打響了,十年寒窗苦讀,三千六百多個日日夜夜,鑄就了我們必勝的信念與堅不可摧的意志。書海的沉浮已不再讓我們動容,風雨的磨礪只會讓我們愈挫愈勇,我們的目光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堅定執著,我們的思想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成熟飽滿,我們的心靈從來沒有如此激蕩燃燒。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侖,笑呂梁,磨劍十年,今將試鋒芒,
成功從來沒有如此貼近我們年輕的生命,是強者必可脫穎而出,是勝者必可力壓群雄。
不管你一模考試的成績是300分,400分,500分,六百分,你必須要敢于接受這樣的事實,只有你敢于接受了它,你才敢于去制定350分,450分,550分,650分的目標,你能不能達到550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從500分到550分的拼搏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培養了很多成功者必須要具備的素質和基本才能,這才使你一生的財富,不要選擇放棄,假如你選擇了放棄,你就會養成放棄的習慣,碰到什么困難你都會輕言放棄。2做任何事都要快10分鐘,很多同學總覺得考試時間不夠,來不及檢查。英國有個企業家65歲了,他有個愛好,飚摩托車,在高速上普通人開到120邁,他要開到180邁,他說了一句讓你終身收益的話,正因為我很危險,所以飆車時我注意力高度集中
鎮長離任會上的講話 篇3
我來貴溪工作一年有余,這里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將永遠鐫刻入我生命的畫卷。過去一年來,我與大家朝夕相處、共同奮斗,曾經的一幕幕場景,仿佛就在昨日,那么清晰,那么令人眷戀,真可謂“追往事,嘆今吾”。我最想對大家說的話是:“難忘貴溪人,牢記貴溪情”。
1、難忘貴溪這片熱土和這里的人民
我到任貴溪以來,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歲月。在這工作期間,我一直把自己定位為貴溪人。這片熱土留下了我畢生難忘的回憶。
一是難忘博大精深的貴溪文化。貴溪處處有文化,遍地有故事。貴溪是道教發祥地,天師一脈相承1900多年,名揚海內外;貴溪是“心學”的發源地,陸九淵在貴溪創辦象山書院,成為南宋四大書院之一;朱德、彭德懷、王稼祥和邵式平等革命先輩,都曾在貴溪這片紅土地上留下過戰斗足跡。豐富的國學文化,讓我從中汲取了智慧、純潔了我的道德情操;神圣的紅色文化,讓我體味到“不忘初心”的真切內涵,獲得了為人民服務的力量。
二是難忘拼搏進取的貴溪干部。我忘不了與大家一道“創新黨建”、“決戰項目”、“升級產業”、“攻克電商”、“搞活金融”、“提升城市”、“重回百強”的日日夜夜;忘不了與大家一道共圖“率先小康、幸福貴溪”的點點滴滴。我還清晰地記得,涉及沿線13萬人口的貴塘公路1+5產業景觀帶項目從正式提出到開工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貴溪電商僅用半年時間就從全省落后縣市一躍進入全省前列;貴溪的“多規合一”實現了從一張白紙到全省領跑;貴溪——資溪高速公路列入省政府規劃;貴溪市經開區經省政府同意已正式上報國務院申報國家級經開區;群眾期盼的信江浮橋、象山公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完成設計,即將進入實施階段;貴溪的三年公路建設計劃、特色小鎮、金融小鎮和全域旅游建設也已啟動;象山論壇、薌溪論壇、全媒體平臺、城市LOGO相繼推出。這些都是貴溪廣大干部的激情與拼搏、擔當與務實、智慧與勇氣創造出來的。我希望,貴溪干部的拼搏精神能永遠發揚光大,成為貴溪的城市名片。
三是難忘勤勞智慧的貴溪人民。到任一年來,我深切感受到了貴溪人民的勤勞智慧、淳樸善良、吃苦耐勞,他們是我奮斗的源泉,是我學習的榜樣。英雄民警程永林、環保衛士吳港發等先進典型是貴溪群眾的杰出代表。他們不僅以汗水澆灌著這塊土地,還在需要的時候舍小家、顧大家,萬眾一心,弘揚正氣。貴溪人民平凡而偉大,擁有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和自強不息的崇高情懷,是貴溪發展和進步的脊梁。
2、感恩組織的關懷和貴溪干部群眾的理解支持
我深知,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個人的貢獻是微小的。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記得,來貴溪的第四天,我在全市領導干部大會上作了四點承諾,捫心自問,我做到了。這一年來,我做貴溪人、說貴溪話、辦貴溪事,全力以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懈怠,惟恐辜負組織的培養和人民的期望,惟恐延誤貴溪的發展。我雖然做了一些自己職責所系、力所能及的工作,但與上級的要求相比,與貴溪63萬人民的期盼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每念及此,我內心有愧,是大家的寬容和大度、理解和體諒,給予了我前進的動力。
一是感恩組織的培養。我是一名農家子弟,能從學校到省會,從省會到鷹潭,從鷹潭到貴溪,每一步都離不開組織的關心和培養。在貴溪工作期間,每當我們處在關鍵時刻,鷹潭市委市政府都及時給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創造寬松的環境;每當我們取得成績時,鷹潭市委市政府總是給予肯定、鼓勵和鞭策,寄予殷切的期望;每當我們遇到挫折時,鷹潭市委市政府都給予悉心指導、大力支持,幫助我們爬坡過坎。所有這一切,我將永遠銘記在心。
二是感激同事的支持。有人說,縣委書記是家長,我想,家長能當好家,關鍵是家人好。我是一個幸運的市委書記,因為能和這么多德才兼備、謙虛務實、勇于拼搏的同事一起奮斗。同事們對我的關心、理解和支持,我將永遠深藏心中。
三是感念群眾的信任。到貴溪工作以來,有經驗豐富的老領導和老同志給予我指點關愛,有素不相識、善良質樸的基層群眾給予我信任支持。是他們,賦予了我科學決策的膽識和智慧;是他們,傳導給我工作的激情和創新的動力。
3、珍藏與貴溪廣大干部群眾結下的深厚情緣
從此別卻貴溪郡,相逢有時淚難收。今后無論走到哪里,無論何時何地,貴溪這塊給了我太多感動的土地,我會永遠回憶和珍藏!
我離開貴溪,貴溪只是少了一位建設者,但多了一位關注者、支持者。貴溪的每一步發展,我都會盡力支持;貴溪的每一次變化,我都會無比欣喜;貴溪的每一個成功,我都會分外驕傲。
貴溪工作的磨礪,豐富了我的人生,積攢了我的工作經驗,讓我結下了難忘的貴溪情緣。我在這里為理想奮斗過,貴溪就是我的又一個家園。這座城市給了我陽光、雨露和養分。我愿意作貴溪大地上的一棵樹,為這座城市增色添彩,與這片大地上的人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我為這座城市付出過辛勞,我的心、我的情、我的夢也會縈繞這座城市。
我深深地熱愛貴溪這片熱土!
我再次衷心地感謝貴溪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