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助學講話稿(精選3篇)
扶貧助學講話稿 篇1
尊敬的 、尊敬的各位領導、 先生們、女士們: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城鄉兒童手拉手,共同建設新農村”捐資助學儀式,來自省兒童中心、知名企業及個體助學的代表們云集興隆,關注弱勢群體,這是我們興隆鎮教育史上一件不同尋常的大事。是福合小學一個很不平凡的大喜日子。全校師生和福合村的父老鄉親,以無比感激、無比振奮的心情,迎來了省各界捐資助學的貴賓,并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誠摯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
興隆鎮是省級新農村試點鎮,由于歷史和客觀的原因,導致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難以正常完成學業,需要社會的援助和關愛。近年來,黨和政府加大了扶貧攻堅的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加強了對弱勢群體的幫助,社會各界也向他們伸出了熱情的援助之手!跋Mこ獭、“春蕾計劃”等一系列愛心行動,不僅資助一些貧困孩子完成了學業,而且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也有力地推動了我鎮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樹立了時代新風。今天,來自省兒童中心及知名企業的代表,到這里舉行“愛心城堡”手拉手扶貧助學捐贈儀式,這不僅是對貧困孩子的拳拳關愛,更是對我鎮教育事業的關心、支持和鼓舞。
關愛孩子,就是關心祖國的未來。我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蓖袪査固┱f過:“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但暫時貧困不是同學們的責任,應該說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的一種的必然現象,隨著社會保險制度和國家福利制度的進一步普及、提高,將會發生根本改觀。貧窮不是罪過,生在困難家庭也不是恥辱,在逆境中奮發向上、立志成才的人比比皆是。我衷心希望福合村珍惜和把握“手拉手”扶貧助學活動這一大好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夯實基礎,努力把教育辦好,真正讓廣大農民群眾長期得到實惠。
同時,我也衷心希望受捐贈的同學,銘記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愛心大使的深情關愛。俗話說:“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希望同學們正視并戰勝困難,不負家庭和社會的厚望,把關愛化為奮發學習的動力,堅定信心,自強不息,刻苦學習,提高素質,練好本領,努力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才,以優異的成績和將來的出色表現,報效祖國,回報社會,報答各位領導和關愛我們的長輩,回報家鄉,為建設省級新農村做為最大的貢獻。
扶貧工程不僅是一個非常好的助學工程,也是一個最好的愛心工程與育人工程。因此,我們也希望家境良好的同學要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珍惜父母勞動成果,好好學習,順利成才。俗話說:窮則思變,富不過三代。這對我們所有人都有現實意義,珍惜今天、珍惜擁有吧!我們的幸福生活需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
最后祝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各位愛心大使,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祝受捐助兒童在“愛心城堡”里快樂成長,長大成才,為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共祝:好心人一生平安!
扶貧助學講話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
下午好,能參加這次中國扶貧發展中心太行行老區調研座談會,我感到非常榮幸。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工作,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感到自豪,也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要義無反顧打好農村扶貧這場攻堅戰和持久戰。下面,我將~~鄉的扶貧工作進行簡要匯報:
一、基本情況
~~鄉位于武鄉縣東部地位,東臨左權縣,北靠榆社縣,南接黎城縣,西傍洪水鎮,距縣城60公里,是武鄉縣的“東大門”。全鄉14個行政村,8個自然村,2377戶,6278人,勞力2438人,20__年人均收入7612元。全鄉總面積57.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249畝,人均1.3畝。20__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588億元,糧食總產量2600噸。
一直以來,我鄉始終把扶貧工作作為全鄉的中心工作來抓,切實把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放在首位。堅持以人為本,努力促進全鄉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在項目村雁過街村投資100萬元,整理復墾農田400畝,全部用于規劃發展核桃經濟林園區。
二是扎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共涉及3個村,搬遷農戶43戶,主要采取中心村搬遷和縣城搬遷兩種方式。實施危房改造168戶,切實保障了貧戶居民的住房安全;三是全面實施基礎設施提質工程。全鄉14個行政村全部完成了村通水泥路19.5公里,街巷硬化42公里,并配套安裝太陽能路燈210余盞;四是推進農業產業扶貧項目發展。
在全鄉重點貧困村先后實施了規模肉雞養殖、核桃經濟林園區、油用牡丹種植、小雜糧深加工等扶貧產業項目;五是認真開展精準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全鄉確定貧困村5個,共220戶,586人,涉及貧困戶的非貧困村1個,共29戶,89人。工作中嚴格按照程序,逐戶登記、核對,確保精準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落到實處。六是開展以工代賑項目。實施河神煙小流域綜合治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配套發展經濟林產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扶貧對象的動態管理有差距。市場經濟的發展促使農村人口的流動性加大,尤其是具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流動性非常大。一方面類似于農村勞動力培訓、就業指導等政策很難得到長期持續的執行,甚至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對于流動貧困人口特別多的村,在村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這一類人更加貧困,但是沒有好的措施和辦法進行扶貧。三是貧困人口大量外出務工,使一些基礎設施成為擺設,投入大,但是沒有效益。四是新脫貧人口的經濟基礎差,返貧率比較高,因病因災,因子女教育、結婚等返貧現象比較普遍。
(二)扶貧工作專業隊伍不健全。作為鄉鎮一級,缺乏專業的扶貧工作隊伍,扶貧工作還只能處在接受指令、完成任務這一層面。對具體扶貧政策、項目、工程的實施,不能提供更多的專業服務,工作缺乏主動性,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效率不高。同樣,由于缺乏專業隊伍的指導,一些扶貧項目在手續辦理、資金申請、技術指導等環節遇到難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不能充分享受優惠政策,也就容易使貧困農民喪失脫貧的信心。
(三)群眾存在依賴思想,沒有長遠眼光。部分貧困農戶依賴思想嚴重,缺乏主體責任感,沒有積極進取精神,過分依賴政府。比如,有些貧困農戶想要發展項目,但是又不積極接受技術指導,而是希望政府能夠資金、技術,甚至是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有的群眾缺乏長遠眼光,只愿守著自己的土地,對新的發展模式不信任、不敢嘗試。這就導致扶貧工作難以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三、一些思路和措施
(一)完善對扶貧對象的動態管理。針對貧困人口分布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今后扶貧開發要進一步瞄準扶貧對象,把各項扶持政策和措施落實到村到戶,真正使貧困人口受益。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分階段、分批次采取針對性的政策,做到跟蹤服務。加強動態管理,搞好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的有效銜接,對貧困對象實施科學管理、分類扶持,積極探索“兩輪驅動”的工作機制,促使每一個貧困人口都能得到最及時、最合理的幫扶,全力確保扶貧對象在脫貧后不返貧。
(二)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根本上還是需要以產業經濟作為支撐。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產業,形成在一定范圍內有影響力的主導產業是脫貧翻番的必行之舉。著力發展特色農業。突出“一村一品”,通過技術推廣、能人示范、企業引領,帶動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并逐步做大規模、做強實力、做響品牌,從而促進農民增收。
我鄉結合全鄉氣候高寒特點,在“西河”曹家煙、上北臺、玉石溝、井灣、雁過街5個貧困村發展小雜糧,引進了佳煜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小雜糧深加工項目,提高貧困群眾的種植效益;貧困村曹家煙村引進了山雞特種養殖項目;在貧困戶較多的羊圈村新建現代化肉雞養殖項目,示范帶動全鄉養殖產業的發展。同時,積極發展雁過街核桃經濟林園區,形成了規模種植效益。
(三)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A設施建設滯后,是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之一。要堅持加快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環境和生活條件。一是抓好貧困村田間道路、石堰、水渠建設和小流域治理,保障農業生產的順利開展;二是進一步加強農村道路、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夯實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基礎;三是結合實際,擴大以工代賑規模,積極組織群眾投工投勞,鼓勵農民積極主動參與扶貧工作。
四、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組建更多常駐基層的專業扶貧隊伍,F階段扶貧開發涵蓋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政策更全面、要求更高。農村扶貧工作也就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尤其是農業產業技術、發展規劃設計等方面的人才。為每個鄉鎮、甚至是每個貧困村配備一支符合發展需要的專業隊伍,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術支持,扶貧工作的效率會更高。要重點加強對扶貧干部的集中培訓,進一步強化干部隊伍管理,切實提高扶貧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業務技能,創新工作方法,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二)要制定詳細、有針對性的扶貧規劃。開展扶貧工作必須有一個科學的、可操作的規劃。堅持實事求是、突出重點的原則,科學制定規劃。每個地區,甚至是每個村的情況都具有特殊性,所以在扶貧工作開展過程中,不能簡單搞“一刀切”,扶貧政策必須要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科學分析每個村的具體情況,認真編制好3-5年的扶貧開發規劃,明確新時期扶貧開發的工作目標、方法舉措等。在編制扶貧規劃時,也要充分考慮群眾的發展需要,鼓勵群眾參與選擇和實施扶貧項目,使群眾真正擁有知情權、參與權、實施權和管理權。
(三)做大做強扶貧產業,為貧困群眾增產增收打牢基礎。狠抓支柱產業的培植,形成產業特色,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一要扶持做大做強扶貧龍頭企業,發揮扶貧龍頭企業對貧困地區主導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加大對扶貧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培育扶貧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二要增加財政扶貧資金對扶貧優勢產業的投入,對參與產業開發的貧困農戶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給予如技術、物資、資金等支持,從源頭調動積極性;三要推行“公司基地 農戶”或“公司 基地 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使企業與農戶形成互相依賴的產業鏈和利益共同體,實現企業和農戶共同發展、共同促進。形成商品基地和區域品牌,發揮特色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
抓好扶貧工作任務重、責任大,我們將繼續奮力拼搏,務實創新,組織和帶領全鄉貧困農民用勤勞的雙手戰勝貧困,切實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圓滿完成各項扶貧任務,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扶貧助學講話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有機會參加這次捐款儀式我感到非常激動和自豪。因為張家坡鎮黨委、政府把此次活動組織得如此隆重,特別是尊敬的李振華老師,又不顧年邁,親自參加,讓我非常感動。我們縣局能為教育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幫助貧困家庭學生完成學業,幫助他們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我體會到有一種光榮而神圣的使命感。
縣局始終不忘自己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責任,努力擔當起社會使命。20__年我們局領導班子,帶領全局上下一心,共同進步,不斷增強為民服務的意識,強化保民安定的本領,提高各項工作的水平,在全縣機關建設工作中走在前列;不斷著力強化憂患意識、崗位擔當意識、作風效能意識,強化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執法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努力實現隊伍政治素質有新提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有新提高、執法公信力有新提高、維護穩定能力有新提高,在“外樹形象、內強素質”工作上取得新進展。全面提升隊伍建設和工作水平,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為殷實和諧經濟文化強縣建設做出新的貢獻。目前,縣局全局上下工作思路清,工作效率高,形成了“為人民努力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工作局面。
此次捐款,是縣局實踐“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教育活動的一部分,將會帶動我局各方面工作的開展。我們選擇張家坡鎮作為此次活動的對象,是因為我們看到,近年來,張家坡鎮經濟水平快速發展,社會環境顯著改善,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特別是鎮黨委、政府非常重視教育,對教育的投資不斷加大,我們在感受著張家坡各方面工作蓬勃發展的同時,更愿意加入到尊重教育、支持教育的行列中來,為教育的發展做應有的貢獻。李振華老師是教育界的老前輩,為沂源教育事業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特別是在李老師的倡導和努力下,設立的“振華扶貧助學基金”更是惠及無數家庭和孩子,托起祖國的明天和希望。受到李老師高尚品行的激勵和感召,我們也愿意為沂源教育事業的發展做一點貢獻,希望通過“振華扶貧助學基金”為學校、老師和孩子們做一點實事。扶困助學是一項崇高的事業。我們局能夠在保一方平安的同時,力所能及的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一些關心和愛護,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觸,這一切都帶給我無限的滿足和喜悅,我相信,所有參與此次活動的局干警都和我一樣,在付出中感受了“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一份幸福。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因家庭貧困而失學、輟學的青少年,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幫助,教育的發展環境還需要不斷改善。我們愿擔負起一個公民,一個團體、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伸出友愛之手,盡一點綿薄之力,給孩子們未來的發展注入新的希望,讓所有得到救助的學生在愛心的引領下,感受著社會大家庭的幸福和溫暖,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最后,祝李振華老師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祝各位領導、老師工作順利,家庭美滿;祝同學們學習進步,早日成才。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