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講話演講稿(精選3篇)
重陽節的講話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領導、老干部、老年朋友們!
你們好!
今天,天高氣爽,人壽花香。彩云追月,桂花飄香。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日子里,我們相聚在這里,一起歡慶老年人的傳統節日—“九九”重陽節。首先,我代表宋村村黨支部、村委會向各位老同志致以節日的祝賀,祝各位老年朋友節日愉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感謝你們多年來對村兩委的關心和支持!
老年人是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座的各位老年朋友為宋村的建設和發展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建立了突出的業績,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尊重。近年來,我村也不斷加大對老年人事業投入,盡可能改善老年人工作和生活條件,努力使老年人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重陽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我國自古以來就以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作為尊老敬老的重要習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我們黨的歷史,尊重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尊重我們自己。我們要多為老年人辦好事、干實事、解難事,進一步關心、重視老年人工作和生活,努力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使全村老同志晚年生活更有意義、更加豐富多彩。
過去的一年,是我村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年。河南省固態照明產業基地順利入駐我村,雖然從目前來看,也許只是征走部分土地的問題,但隨著它的投產運營,將極大地帶動我村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也將會促進我村向城市化轉變的過程中邁出更加堅實的一步。我村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眉目,標準化衛生室也順利完成,宋村小學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如此等等。一年來,村兩委始終堅持以穩定為基礎,以加快發展為主線,以提高經濟收入為中心,以優質服務為導向,努力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村黨支部、村委會面貌煥然一新。
“霞披夕陽情無限,霜染秋楓葉正紅”。過去,你們在自己的崗位上以滿腔熱血,為宋村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為宋村的經濟社會發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建立了我們今天發展的基礎。現在,你們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用長期積累起來的豐富知識和寶貴經驗,通過各種方式繼續為宋村父老鄉親服務,為宋村的發展、穩定和經濟的騰飛譜寫了新的篇章,當年,你們用心血和智慧澆鑄了宋村的歷史,為我們鋪就了今日繼續前進的道路,現在,你們繼續保持一個健康向上的心態、樂觀積極的精神,對村里的事務十分關注,對我們的工作十分支持,從不提過分要求,從不添點滴麻煩,表現出極高的個人素質和大局意識,確實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和尊重。對此,我再次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衷心希望全村老年朋友們與時俱進,有所作為,繼續發揮大家的優勢和特長,開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不斷提高生活質量,繼續發揮余熱,為宋村經濟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最后,我用一首詩來獻給大家,九九重陽金光照,萬紫千紅大地明。人老不失戎馬志,余熱生輝耀九重。振興四面心不老,祝與青松永同齡。
祝全村老年朋友們健康長壽,節日愉快,合家歡樂!
重陽節的講話演講稿 篇2
位老師,各位同學早上好:
今天的主題是尊老敬老重陽節。上周五是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何謂重陽,《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很多,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九九重陽,因為與天長地久之久字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寓意深遠。所以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對于我們同學而言,除了父母之外,還應該尊敬、愛戴我們的老師。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老師的解釋之一是對教師的尊稱。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認為師生關系是精神關系,老師是精神生命之所出,因而對待師也要像對待父一樣。孝不僅是對自己的親人,而且包括了沒有血緣關系的長輩,特別是老師。
重陽節雖然已過去,但我們對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及尊老、敬老、愛老之風的發揚永遠不會過去。最后借用毛主席一首關于重陽節的詩歌,結束今天國旗下的講話:
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重陽節的講話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七年級四班的周家屹。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們的節日—重陽節》。金風送爽,桂花飄香,在這個香飄四溢又帶著豐收氣息的季節里,迎來了我們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農歷九月九日,為什么叫重陽節呢?翻開歷史的長卷,我來告訴你們答案。古老的《易經》一書,曾把“九”定為陽數,把“六”定為陰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故而叫重陽。又因“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又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重陽節因此得名。
重陽節又名敬老節,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告訴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長輩,也不要忘記跟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老人。可見尊老、愛老、助老在古代就有了深遠的影響。既然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不應該僅僅在重陽節這一天被記起,它應落實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之中,微小的細節之中。比如:在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洗腳,幫隔壁家的奶奶拎菜上樓等等。我們要盡量伸出自己善良的雙手,盡量幫助每一位老人。我國的老齡化日漸嚴重,據預測到20__年,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2.48億,這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給予我們關懷和照拂的角色,轉換成需要我們關心和照料的人。
你們聽過一首歌嗎?叫《時間都去哪兒了》。是啊。時間都去哪了,看看爺爺奶奶滿臉的皺紋,爸爸媽媽花白的頭發,他們不都是把自己的青春年華消耗到我們身上了嗎?還有哪些為國家無私奉獻的老人們,也把一生奉獻給了社會。他們在慢慢變老,我們在漸漸長大。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變成老人。所以現在我們應發揚尊老、愛老、助老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