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孝道演講稿(精選8篇)
關于孝道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朋友們:
你們好!
我是xx鎮中學一名普普通通的學子,今天非常榮幸能站在此處,說一說自己對孝德的一片感言。隨著歷史的發展,虞舜先帝的身影雖然早已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卻悄然演變成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已經深深地扎根在每一塊充滿希望的田野里,播灑在我們每一座綠水環繞的村落里,也沉淀在我們每一個莘莘學子的心田里,那就是大愛無言,大“孝”至親的孝文化!
從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的遠見;孝是沉香不怕艱難險阻,排除萬難一定要救出母親的赤子心;孝是王壇蔣相村孝媳虞蓉,不離不棄,照顧癱瘓婆婆的執著心;所以無論什么時候,孝都不會過時!
有人說,你可以不用做一個成功的人,但是你至少要做一個孝順的人。的確,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所以感恩父母便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站。請想一想是誰用遒勁的手臂,為我們撐起一片遮蔽風雨的'天空?是誰贈我們傲翔的雙翅,為我們輸送實現夢想的勇氣?是誰用含辛茹苦的汗水,為我們澆灌幸福的家園?那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偉大的父母。當我們漸漸長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攙的時候,我們怎能忘記那一雙雙牽掛的眼神?怎能忘記那深夜的一聲聲咳嗽?怎能忘記那曾經偉岸,如今卻逐漸衰老的背影?怎能忘記那因日復一日翹首相望,而布滿憔悴的雙眼?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我知道,孝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應該是一種行動。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于行動。我知道,一個行動比一百次的醒悟、一百句悅耳動聽的言語都要重要的多!那么,現在就讓我代表王壇中學的學子們,向養育我們的父母們,關愛我們的老師們,護佑我們的先輩們,道一聲:“謝謝”!
鼓舜王之操,續先輩之德!親愛的朋友們,那么就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建筑永恒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恒的奇跡。謝謝,我的演講完了。
關于孝道演講稿 篇2
大家好,老師和同學們。我很高興今天能站在這里為你們發表演講。許多學生試圖發表演講。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今天,我想挑戰自己。我將發表無稿演講。我上臺前沒有手稿,只是收集了一些材料。現在我將解釋我今天想發表演講的話題。
(在黑板上寫“孝”字)
大家都看到了,今天我要講的話題是“孝道”。
當你看到這個話題時,你想表達什么意見?(與下面的同學互動)
孝道是第一位的,“孝道”在中國禮儀中排名第一。在中國古代,孝道經常出現。我們在中國報紙上學到的和是典型的孝道。在當時的社會看來,他們的行為是一個標準的孝道。“孝道”是指漢代作官的一種資格。漢代的一種檢察制度與西方國家的國會和各級主官非常相似。所以“孝道”在當時非常重要!
在現代社會,“孝道”這個詞可能會慢慢地從現代人的心中消失,有些人非常厭惡父母的嘮叨,而父母的嘮叨實際上是對自己的一種關心。害怕孩子在人生道路上犯什么錯誤。而年輕人就是無法理解這些老人的心思,而是以冷漠的態度對待父母的嘮叨。看到父母不厭其煩的嘮叨,日復一日的為孩子操心,而孩子卻表現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很讓人心寒!
事實上,在現代社會,“孝”體現在各個方面。孝順,以“順”為主。一切都應該跟隨父母,父母不會傷害你或從你身上得到任何好處。因此,有些事情還是要“順應”父母的.意見,而且他們都是過來人。我們不提倡“愚孝”,就像古人一樣,三年不吃肉,吐血什么的.我們現在是一個文明的社會,我們應該從文明的角度來對待“孝道”。
在當今社會,許多人努力成為“孝子”的唯一措施就是看看他們為父母花了多少錢,為父母提供了多么奢侈的生活。事實上,“孝道”并非如此。當人們年老時,他們需要能夠與孩子團聚、吃飯和聊天。僅此而已,不是讓孩子為他們做任何事情,有些孩子每個月給父母很多生活費,但父母不能用這些錢,是節省,說壞話,有一天閉上眼睛,錢不是回到自己手里?與其給父母錢,不如和父母一起旅行,拉近彼此的感情。這種溫暖的感覺比冰冷的錢更有心意。
因此,“孝順”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只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父母在一起,和父母聊天,這對父母來說就足夠了!
今天回家后請對父母盡孝。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我想父母都會很開心。從現在開始,以后不要留下任何遺憾。
今天我演講的話題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關于孝道演講稿 篇3
俄羅斯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經寫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說的是一位父親因為自己的父親年老,手抖得很厲害經常把吃飯用的瓷碗打碎,于是就給他用了一個木碗。一天他看到兒子用到正在削一塊木頭,就問兒子你在干什么?兒子回答說:“我準備自己做一個木頭碗,等你想爺爺那樣老了的時候用。”慚愧的父親羞紅了臉,趕緊把父親的木頭玩丟到了火爐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我們今天是父母的兒子、女兒;爺爺、奶奶的孫子、孫女。明天我們也會成為孩子的父母,孫子、孫女的爺爺、奶奶。人類社會就是這樣循序漸進的。家訓、家教、家風、是一個家庭對于美好的追求所訂立的行為規范。文明是需要傳承的,孝道美德也是生生不息世代傳承的。對子女的熱愛不能取代對長輩的孝順,你的所作所為不僅是個人行為,而且會影響別人。中華民族對長輩的孝順就是傳承已久的孝道精神。《孝經》說:“身體發膚,受于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其實就是讓我們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失去了生命就什么也不存在了,你也就無法孝順長輩了。
《孝經》里又說:“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說的是什么?說的就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對于人生目標的選擇。一個人面對未來無非乎是四種選擇:做一個危害社會、危害國家、危害他人的人,我想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會做這種選擇,因為這不僅僅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家長學校不愿意看到的,我們絕不做這種人。做一個“啃老族”,自己不勞動不工作蹲在家里肯父母,做國家的負擔、社會的累贅、家庭的包袱。這也同樣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我們從小立志做一個對國家、社會、家庭有用的人,這是會讓父母感到欣慰的。當然一個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孝經里要求的那樣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這就是做一個對國家社會人民有貢獻的人。“以顯父母”就是父母以你為榮,以你感到驕傲。在家做一個好孩子,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將來到社會做一個好公民。你的成就會讓學校、老師也感到驕傲和光榮。
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得到家庭、父母、爺爺、奶奶等長輩的關懷和照顧。也會得到學校、老師,關愛和教誨。國家、全社會的關愛。我們必須學會報恩,報恩如果對家庭的長輩就是孝順。尊重是孝順的開始,聽話是孝順的行動。望子成龍盼女成風,是每一位長輩的最大期待。遇事不要只想自己而我是首先想一想別人。多設身處地的替被人想一想,你也就長大了。我們今天的努力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尤其是在被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重擔,就落在你們的肩上。你們的歷史使命、責任要求你們必須在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技能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自我的思想品德修養,為完成自己所承擔的歷史任務而努力奮斗。
關于孝道演講稿 篇4
今日,我觀察爸爸因勞累坐在椅子上睡著了,心里很不是味道,想:爸爸這么關懷我——由于家離校較遠,他怕我累著,就每天四趟把我送來接去。他為了這個家,付出了許多心血,長發都白了很多,媽媽也是這樣,我肯定要好好孝順他們。
以前,我孝順的方法是勤學,省吃儉用和不挑吃不挑穿。說真的,從上學到現在為止,每次作業我從來不需要父母指導,而且每次作業幾乎都能拿到總分值,由于我不想讓勞累的爸爸媽媽再為我操勞。對了,還記得上四年級時,我為了省錢,連上學用的新文具都不買了,連包的書皮都是一些廣告紙。那時許多同學都圍在一起紛紛拿出新買的文具沾沾自喜。可我就是不敢圍過去,由于我怕同學們笑話我,笑話我那文具還是一年級用下的。不過我想就算我被稱贊了,我也不難受,由于我知道爸爸媽媽賺錢不易。從那時起,我就下決心要好好學習,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不但要節省還要學會賺錢。果真功夫不負有心人,過不了幾天,我的`作文《兔子的尾巴》就發表了,那時我拿到了8元稿費。不過這錢我舍不得花,于是,我就攢下5元預備訂雜志,還有3元買了筆。平日里,不到迫不得已時我決不花爸爸媽媽的一分錢。
可只這么孝順怎么夠呢?我應再多關懷父母,多孝順父母。于是,望著累得不堪而坐在椅子上打盹的爸爸,我輕輕地走向他,學著媽媽給我蓋被子的樣子,把衣服給爸爸當心翼翼地蓋上。接著,我走向了媽媽,只見媽媽在洗拖把。我說:“媽媽,您干了那么久,該歇歇了,讓我來干吧!”媽媽望望我,愛憐地說:“我怕你這小東西越幫越忙。”這時我使出了看家本事大喊:“媽——媽——”媽媽知道我生氣了,就只好作罷。拖完地后,我又擦了桌子,疊好了被子,洗好了碗。干完這些活后,雖然我覺得很累,但想想這是我在替媽媽分擔累,心里甭提有多快樂了。
爸爸、媽媽真辛苦,以后我要多關懷,多孝順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少讓父母操勞。要知道父母為我付出了多少心血,沒有他們的支持和鼓舞,哪會有擁有主持特長和擔當學生校長的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今后我要多孝敬父母,好好學習,讓他們為我而欣慰,而驕傲。
關于孝道演講稿 篇5
各位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孝敬父母》。
同學們,有一種愛,即使我們付出所有也報答不了,那就是父母的愛。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們最真摯的愛,無私地奉獻給我們。母親用乳汁把我們喂養,父親用深情把我們沐浴。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每一步都飽含著父母的辛勞。寒冷時,父母給我們溫暖;困難時,父母給我們支持;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照顧。父母對兒女的愛比天高,比海深。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大海。因為,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托。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而將來,當我們去外地生活學習的'時候,依然牽掛著我們的,還是父母。生活并非想象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難做到。
我們也許會記得感謝在人生道路上幫助過我們的朋友,也許會記得感謝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是的,他們當然是我們要感謝的,可同時,我們更不應該忘記,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
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今天好嗎?”隨意買的宵夜,煮一頓再普通不過的晚餐,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同學們,以后也許我們都會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子面前說:“媽媽,我也為你洗腳!”這一場景令人感動,也讓人深省,我們長這么大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么?我們有幾個人能記住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歡吃的東西?父母穿多大的鞋?這些看似很微不足道的事,卻表現了我們是否對父母有一份孝心。
細心的同學會發現,新砌的墻壁上多了不少弘揚道德理念的宣傳畫,可以說,畫上的人物就是我們的道德模范。媽媽告訴我,他們都是南京市的道德模范,他們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奉獻社會,善待他人的普通人。這些叔叔阿姨們對身邊不熟悉的人甚至是陌生人,都能這么熱情周到,我們對自己的父母能做些什么呢?有人可能會說,我們還是中學生,怎么能夠成為孝老愛親的模范呢?其實,我們只要從小事做起,哪怕是為我們的父母垂垂肩,洗洗碗,陪他們逛逛街,散散步;也算是盡到了一份孝心。在父母疲勞時,為他們洗洗腳,捶捶背;在父母生日時,為他們送上自己親手做的賀卡;當父母生病時,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孝敬父母,并不難做到。
學會感恩,學會報答,我仿佛一下子長大了:我用心學習,不讓他們為我們操心;我搶著洗碗揀菜,讓他們能多休息一會兒。我盡我所能給父母留下最難忘的美好時光,讓他們開心,讓他們驕傲。
同學們,讓我們用一個個細小的進步,一天天的長大懂事,一次次的優異成績來回報父母,感恩父母吧!感恩父母,希望天下父母一切都好!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關于孝道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教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踐行孝道。”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有王祥“臥冰求鯉”、黃香“扇枕溫席”等美談,今有田世國為母捐腎、鄒尊喜背父上學等佳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撫養我們長大。父母的皺紋深了,卻滋潤了我們青春的臉龐;父母的眼睛花了,卻亮堂了我們清澈的雙眸。
你是否記得,當你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時,父母眼中那欣喜的淚水;你是否記得,當你咿呀學語,叫第一聲爸媽時,父母臉上那幸福的笑容;你是否還記得,當你生病時,父母徹夜無眠、守在床頭,布滿血絲的雙眼。
有一首歌這樣唱道:“一年一年風霜遮蓋了笑顏,你寂寞的心,有誰還可以體會?是不是春花秋月無情,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多想靠近你,告訴你,我其實一直都懂你。”正如歌中所唱,父母對于我們的恩——重如山,父母給予我們的情——深似海。古語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尚能如此,做為人類的我們,又怎能不感恩父母,踐行孝道呢?也許有的同學會說:“我們如今還小,等長大以后,爸爸、媽媽老了,再盡孝道也不遲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20xx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使我深入地領悟到了這句話,我明白了:孝心不能等,盡孝要趁早。
那年春節,當所有人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慶氣氛時,我的媽媽卻突發腦出血,昏迷不醒。看著媽媽被抬上救護車的那一刻,我感覺天都快要塌了。往日里,媽媽照顧我、呵護我的點點滴滴,一幕一幕浮如今眼前。媽媽,請您不要丟下我,女兒還沒來得及報答您;媽媽,請您不要分開我,女兒還沒來得及說愛您。幸運的是,經過手術,媽媽的`命保住了。我暗暗地告訴自己:從今以后,要乖乖地聽媽媽的話,好好地照顧媽媽。打那時起,我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變成了一個乖巧懂事、善解人意的小助手。每天幫媽媽洗臉洗手,給媽媽捶背按摩,陪媽媽漫步,逗媽媽開心。如今,媽媽已經完全康復了,我的心里簡直比蜜還要甜。
特別是學校組織開展“孝道文化進校園”活動以來,通過學習《青少年孝道教育讀本》以及觀看電視臺“我與”欄目,我對“孝道”一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明白了:對父母盡孝,不一定非得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它可以表達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今,每天放學后,我都會幫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淘米、洗菜、洗碗、擦桌子;周末休息時,會為爸爸媽媽做一頓簡單的飯菜;爸爸媽媽過生日時,還會親手給他們做一張卡片、畫一幅畫……
雖然我們如今還小,不能為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但是,我們可以在學習上、生活中自立自強,少讓父母為我們操心。等我們長大了,也要像小時候他們愛我們一樣,多給父母一些關愛。假設有一天,他們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請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漸漸地走,就像當年他們牽著我們的手一樣。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親愛的同學們,感恩父母、踐行孝道,不僅僅是你我的一份責任,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精神支柱與根基。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如今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傳承中華美德、弘揚孝道文化,盡自己應有的義務吧!最后,衷心地祝愿全天下的父母永遠幸福、安康!
關于孝道演講稿 篇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榮幸地站在這神圣的國旗下演講,滿懷激動。我演講的主題是我身邊的孝道故事
孝道是中國人傳統的禮儀,是從古到今延續的一種美德。古往今來,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切美的事物的根源,孝道是立身之本,是萬業之始。
小時候,懵懵懂懂的我,并不理解中華孝道的精神所在。漸漸的,我長大了,慢慢學會了用愛的眼睛去捕捉身邊孝道故事。生活中的每一天,爸爸媽媽言傳身教中華孝道。他們的一言一行一次次撞擊我幼小的心靈,讓我終身受益匪淺。
我的爸爸就是一個時常被親戚們嘖嘖稱贊的“大孝子”。鄉下的奶奶七十多歲了,還舍不得關閉那經營了幾十年的小雜貨店,盡管沒什么生意,奶奶仍每天堅守崗位,樂此不疲。因為擔心奶奶的身體,媽媽和姑姑們使出渾身解數,軟硬兼施勸奶奶停業休息,但沒能打消奶奶的積極性。只要爸爸,不動聲色地幫奶奶在雜貨店裝上空調,搬來彩電,清理貨物,給奶奶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奶奶像孩子似的露出燦爛的笑臉。我問爸爸,為什么不直接勸奶奶停業呢?爸爸意味深長地告訴我:“孝順孝順,就是要順她的心,奶奶心情愉快了,身體才會健康。”在我看來,爸爸簡直是寵著奶奶了。
爸爸不僅對爺爺奶奶百依百順,對外公外婆其他長輩也是如此。每次開車接送長輩,我經常看到爸爸有一個習慣性的動作,當他們上下車時,他總是先伸出寬大的手掌搭在車門上,防止他們的頭不小心撞上車門,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動作,讓人心里暖流涌動。
這讓我想到《二十四孝》中的幾個故事:“親嘗湯藥”中漢文帝劉恒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百里負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扼虎救父”中楊香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于放下父親跑掉等等這些無不體現著他們內心深處的孝感,讓我們從中去學習如何關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傳遞者源于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應該學習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們或許不要求我們給予他們什么,只是希望我們將來過的比他們好,他們處處為我們著想,時刻為我們擔憂,唯恐自己做的不周,這就是父母—我們最可愛的人。因此我們應懂得為父母分憂,讓他們為我們放心,少為我們操心。同學們,讓我們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在爸爸媽媽勞累時為他們捶捶背,倒杯茶;在爸爸媽媽忙碌時,幫他們做幾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學習上,認認真真,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讓父母也體會到我們的愛,就像烏鴉反哺一樣,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孝敬父母,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榮幸地站在這神圣的國旗下演講,滿懷激動。我演講的主題是我身邊的孝道故事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同學們一定都會唱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媽媽,永遠是孩子們最安全避風的港灣,孩子,永遠都是媽媽心中最璀璨的珍寶。
當孩子的生命孕育在媽媽肚子里的那一刻起,伴隨這媽媽的就是堅辛和希望。懷孕的最初,媽媽吃不下飯,不停的惡心嘔吐,非常難受,可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健全的發育過程,媽媽努力克服反應,一次次地強迫自己吃下飯菜。吐了、又堅持著咽下,反反復復想到自己的難受和堅持可以換來孩子多一些的營養,再苦再難受媽媽們也咬著牙堅持著。
孩子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天的成長,媽媽的體重也不斷的增加,有的增加部分超過了自身體重的一半。曾經那么愛美的媽媽,每一天都要拖著臃腫沉重的身體,小心翼翼的工作學習和做家務。上樓梯累的氣喘吁吁,一層樓都要歇好幾次,腳腫的像饅頭,蹲下來都幾乎是不可能。一切行動都要異常小心,這樣呵護著肚子里的寶寶。由于體重的增加和身體的變化,很多疾病都找到媽媽,但是為了寶寶的健康,媽媽是不能吃任何藥物,只能硬扛著和各種疾病頑強的斗爭著。
我家樓上有這樣一位阿姨,她是一位這樣的媽媽,她的血型是非常稀有的熊貓血。懷上寶寶后血型的沖突讓她全身奇癢無比,每一寸皮膚都被抓的潰爛,鄰居們都勸她拿掉這個寶寶,聽說醫生們都建議她拿掉寶寶,如若不然會危及她的生命。然而這位媽媽勇敢的選擇了留下孩子。為了寶寶健康她每天僅僅只能依靠一點外搽的中藥來緩解鉆心的痛癢。在一邊流著眼淚一邊搽藥時,她心里的信念就是:只要有一口氣在,就要竭盡全力保護好肚子里的孩子。聽媽媽和領居們說說這位阿姨生孩子時多次昏迷,行走在死亡的邊緣。終于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寶寶,自己卻永遠的閉上了眼睛···媽媽帶著我去看望這位阿姨,來了很多的鄰居,醫生們看到這情景,看到這位媽媽傷痕累累,卻帶著笑容離開人世,整個手術室和病房哭聲一片,那一刻所有人都強烈的感受著母愛,這人間最偉大的情感!
不知在哪一篇報道里看過一所學校的“護蛋活動”。學校讓每一位學生早上從家里拿一枚雞蛋放在身上,然后進行日常的學習,結果到了放學的時候,沒有一個同學的雞蛋完好無損。
同學們知道寶寶在媽媽肚子里要待上300天左右,這300天里情況不斷的變化,到了后期,寶寶發育完全后甚至在媽媽肚子里拳打腳踢,吃喝拉撒睡。為了保護好孩子,媽媽要忍著疼痛安撫孩子靜下來,細心觀察孩子每一天的`發育情況,讓孩子在母體里溫暖舒服。同學們,母愛創造者生命的奇跡,普天之下的母親用她那弱小的身軀孕育著希望,盡管自己經歷無數艱辛和痛苦,卻把歡笑和舒適留給了自己的孩子,這是多大的反差啊!
十月懷胎后,與死神搏斗忍著劇痛后生下了寶寶。從那一天起,媽媽所有的牽掛和精力都系在孩子的身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唐代詩人孟郊的這首詩就是母親真實的寫照,人生于世,長于世,卻源于父母,世上只有媽媽好,讓我們永遠銘記母親生育養育之恩,行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來報答和感恩吧!
大家好!今天,我榮幸地站在這神圣的國旗下演講,滿懷激動。我演講的主題是我身邊的孝道故事。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兒女穿的、吃的、用的都是父母們辛辛苦苦掙來的。衣服上的每一根絲線都滲透著父母的汗水,都寄托著父母的祝福和期盼。
同學們,那我們要怎么報答自己的父母和長輩呢?
平時里,父母工作很忙,我們應該讓父母少操心,努力學習,做個好學生,讓父母少一份擔心,多一份放心。
生活中,要關心老人,尊敬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他們的貼心人。
記得兩個月前,我的小狗去世了。我無法排除內心的悲傷,但我卻沒有想到,爺爺比我更悲傷。國為一般都由爺爺來照顧。就在小狗去世那天,爺爺不知心里有多傷心、多痛苦,甚至還偷偷地哭泣。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安慰爺爺說:“爺爺,別傷心了!人生的路上會有許多挫折,您不能因為一個挫折而放棄!”爺爺經過我多次勸說,終于從悲傷中走了出來。
還有一次,奶奶生病了,爸爸媽媽又不在家。雖然我不會做飯菜,但是我毫不猶豫的炒起菜來,雖然味道不怎么樣,但是奶奶高興的豎起大拇指,夸我懂事。我能為奶奶做事真自豪!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孝心的存在,爭做孝道好少年。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關于孝道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很榮幸地站在這個神圣的國旗下發表演講,充滿了興奮。我演講的主題是我周圍的孝道故事。
俗話說:孝道是第一位的。孝道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孝順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的'孩子穿,吃,用父母努力掙來。衣服上的每一根絲線都滲透著父母的汗水,寄托著父母的祝福和期望。
同學們,我們應該如何報答父母和長輩?
通常,父母工作很忙,我們應該讓父母少擔心,努力學習,做一個好學生,讓父母少擔心,多放心。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關心老人,尊重長輩,做我們能做的事,做他們親密的人。 記得兩個月前,我的小狗去世了。我無法排除內心的悲傷,但我沒想到爺爺比我更悲傷。國為一般由爺爺照顧。就在狗死的那天,爺爺不知道自己有多難過,有多痛苦,甚至偷偷哭了。我別無選擇,只能安慰爺爺說:“爺爺,別難過!人生的道路上會有很多挫折,你不能因為挫折而放棄!經過多次勸說,爺爺終于走出了悲傷。
還有一次,奶奶生病了,爸爸媽媽不在家。雖然我不會做飯,但我毫不猶豫地炒菜。雖然味道不好,但奶奶高興地豎起大拇指,稱贊我懂事。我真的很自豪能為我的祖母做事!
“誰說寸草心,報三春暉!”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孝道的存在,努力做孝道的好少年。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