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特教學校助殘日講話稿(精選8篇)
2024特教學校助殘日講話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們都知道,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可是,你們知道,五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什么日子嗎?昨天,正好就是全國助殘日。
同學們,我們是幸福的,我們能夠唱歌,能夠欣賞音樂,能夠聽見樹葉嘩嘩作響,能夠領略小鳥歡快的歌聲,還能幸福的在美麗的校園里讀書……然而,在我國,在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和我們同齡的殘疾兒童,他們的痛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據統計,我國有7000多萬殘疾人,也就是說每20個人中就有一個殘疾人。他們有的自出生開始便處于一個無聲的世界,有的至今無緣看到這陽光燦爛的春天,有的因家庭經濟原因面臨失學的困境……他們同樣是祖國的未來,同樣充滿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們中間也不乏身殘志堅、學有特長的未來人才。大家應該知道貝多芬吧,他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
這樣一位杰出的人物在他二十六歲時就失聰了,失聰就是耳聾。同學們,聽力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多么重要啊!可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放棄作曲,相反他用那頑強的毅力譜寫了一首又一首經典的作品。還記得春節晚會上的《千手觀音》這個節目嗎?表演這個舞蹈都是殘疾人啊,他們舞出了所有殘疾人生命的美麗與感動。他們渴望社會的關注,熱心人的扶助。他們在克服自身困難的時候,需要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樂觀向上精神,需要健全人的理解,需要健全人以春天般的溫暖激發他們頑強的生命力。
孩子們,你愿意伸出雙手幫助他們嗎?你愿意用你的愛去溫暖他們嗎?在幫助他們的同時,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即使是一朵殘缺的花,我也要綻放所有芬芳;即使是一棵受傷的樹,我也要展現所有綠蔭”。這是一位殘疾人在面對生命苦難時表現出來的堅韌。的確,當上帝帶給一些人生命的殘缺時,很多人能身殘志不殘,以自己超越極限的努力,在黑暗中體味光明,在無聲中感受音律,在殘缺中追求完美。我們要學習以鄧樸芳、張海迪、桑蘭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殘疾人,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業績。學習他們在同不幸與困難作斗爭中表現出來的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崇高的思想境界、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體現了人類挑戰自身局限的勇氣和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撓的壯志豪情。
同學們,尊重和幫助殘疾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此,我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讓我們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心、尊重殘疾人,向同在一塊熱土上生活的殘疾人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關愛殘疾人,應該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一次自然的讓座、一回悄悄地讓道、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一雙扶助的手都能讓堅冰融化,讓微火重燃,讓殘疾朋友倍感溫暖。一個巴掌拍不響,眾人鼓掌聲震天,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如果我們都能伸出自己的友愛之手,奉獻自己的愛心,必將為殘疾人搭建一方幸福的生活空間。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用赤誠的心、真摯的愛、溫暖的手,理解殘疾人,支持殘疾人,幫助殘疾人,讓溫暖的陽光充滿在這些朋友的周圍,讓每一個殘疾人都能感受到愛、讓每一個人都能擁有愛,用愛筑起希望之城,讓殘疾人跟我們共享同一片藍天!同時希望大家珍惜現有的條件,學習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4特教學校助殘日講話稿 篇2
同志們:
今天州政府殘工委在此舉辦第XX次"全國助殘日"宣傳活動,旨在以幫扶貧困殘疾人,同步實現小康夢,共建幸福美好新為題,倡導全社會共同關心幫助殘疾人,廣泛支持和推進殘疾人事、借此機會,我代表州委、州政府向全州5萬多殘疾人及他們的親屬致以親切問候!向長期以來重視、支持殘疾人事業的社會各界和廣大殘疾人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近年米,我州殘疾人事業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積極落實一系列殘疾人優惠政策,著力解決殘疾人基本民生問題,初步形成了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為重點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全州萬名殘疾人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XX名貧困殘疾人納入了民政救濟、五保供養和救助范圍;通過實施農村特困殘疾人危房改造、扶助貧困殘疾人等民生項目,全州萬貧困殘疾人得到扶持,XX萬人初步擺脫貧困。不斷完善康復、教育、就業和權益保障等為重點的殘疾人服務體系,全州XX名殘疾人享受到了各種形式的康復服務,多名殘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復,全州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保持在%以上。同時,州、縣市投入多萬元,面向殘疾人開展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培訓殘疾人多人次,使XX名城鄉殘疾人通過多種途徑實現了就業。
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偕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黨明確提出了"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切實保障殘疾人權益"的總體要求,全州各級組織、社會各界要以開展助殘日活動為契機,緊緊圍繞推進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這條主線,切實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推動和促進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一要加快建立"多層次、廣覆蓋、保基本、可持續"的殘疾人基本保障制度,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與健全人一道共享社會物質精神文明成果創造條件;二要進一步完善殘疾人康復醫療、教育、就業、文化體育等服務體系,不斷改善殘疾人群體民生狀況,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縮小殘疾人生活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三要認真組織開展好全州"殘疾人優惠政策落實年"系列活動,實施好農牧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和扶助貧困殘疾人等省、州力民辦實事項日,使廣大殘疾人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四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要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和開展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積極為殘疾人分憂解難,多辦實事好事,營造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氛圍。廣大殘疾人朋友也要繼續發揚"自尊、自信、自強、自力"的精神,克服困難,勤勞致富,計人生更出彩,生活更美好,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做出積極的貢獻。
同志們,扶殘助殘是一項基礎性、長久性的禮會工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沒有殘疾人群體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和真正意義上的小康。我們要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精神風貌,積極動員和匯集各方力量,切實關心、幫助和支持殘疾人,全面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目標的實現,讓廣大殘疾人與全州人民一道共建幸福美好新家園。
2024特教學校助殘日講話稿 篇3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1990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該法第-48條規定:“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從1991年5月15日開始實施“全國助殘日”活動以來。
每年助殘日活動的主題,都是依據當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點工作確立的。活動中,分別圍繞“宣傳殘疾人保障法”、“一助一送溫暖”、“走進每一個殘疾人家庭”、“志愿者助殘”等主題開展了活動。
日前,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聯合中宣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殘聯等共同印發《關于開展第全國助殘日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級政府和全社會要進一步加大對貧困殘疾人的幫扶力度,緩解并逐步消除殘疾人絕對貧困現象,縮小殘疾人生活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中國殘聯相關負責人指出,由于受殘疾影響、教育程度偏低等原因,大多數殘疾人的生活水平低于社會平均水平,農村近30%的殘疾人生活在國家貧困線以下。
助殘日活動為殘疾人提供了各種具體的服務與幫助,活動的規模和聲勢逐漸擴大,影響日益深入人心。實踐證明,用法律的形式確定的“全國助殘日”活動,是培育全社會扶殘助殘風尚、提高全民助殘意識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一個重要形式。竭力捐助殘疾人員,弘揚人道主義、宣傳殘疾人事業、倡導團結互助和平等友愛良好風尚,用我們的行為給殘疾人士送去快樂和溫暖,同時影響更多的人參與扶殘助殘的行動中。
同學們,在我們享受全社會的關愛和幫助的同時,我們用什么方式來回報社會給予我們的關愛呢?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我們得到別人幫助的同時,我們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給別人呢?比如,生活中給別人一個攙扶只需你付出一只手的力量,給別人一個公交車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會兒的辛苦,愛護專用設施只需你付出繞一點彎路的時間。關愛別人是全人類的美德,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起,在今后的每一天,讓我們盡量多給別人帶來一點關愛和幫助,讓所有的人同享一片藍天,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吧。
謝謝大家!
2024特教學校助殘日講話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告訴你的話題是《讓世界充滿愛》
“像白色的雪花,在寧靜的夜空中飛舞;像晶瑩的露珠,閃耀在金色的黎明明;帶著一點喜悅和一點驚喜,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我聽不見流水的汩汩聲,聽不見風雨,聽不見悔恨的淚水滋潤生命的蓓蕾,在迷茫中,我們開始了夢想的旅程……”在《圣母頌》優美的旋律中,20個穿著白色舞裙的聾啞女孩站起來,優雅而輕盈地滑行。而畫外音,就像哭一樣,會把人吸引到另一個世界,即——,中國2057萬聽力語言障礙者的世界。
同學們,我們是幸福的。我們可以唱歌,享受音樂,聽樹葉嘎嘎作響,享受鳥兒快樂的歌唱,在美麗的校園里快樂地學習。然而,在我們國家,我們身邊有許多與我們同齡的殘疾兒童,他們的痛苦是難以想象的。據統計,中國有6000多萬殘疾人。尤其是殘疾兒童,有的從出生起就處于一個沉默的世界,有的還沒有看到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有的因為家庭經濟原因面臨輟學的困境。他們也是祖國的未來,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期待。其中也有身體殘疾,學術能力很強的未來人才。他們渴望社會的關注和熱心人的幫助。當他們克服自己的困難時,他們需要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樂觀向上精神,需要健康人的理解,需要春天般的溫暖來激發他們頑強的生命力。孩子們,你們會伸出手來幫助他們嗎?你愿意用你的愛溫暖他們嗎?
同學們,我們應該向殘疾人學習什么精神?“哪怕是一朵殘花,我也會綻放所有的芬芳;即使是一棵受傷的樹,我也會展示所有的綠葉。這是一個殘疾人面對生活苦難的堅韌。的確,當上帝給一些人帶來不完整的生活時,許多人會在身體上和精神上殘疾。用自己超越極限的努力,在黑暗中欣賞光明,在沉默中感受節奏,在殘缺的人生中追求完美。要向以鄧樸方、張海迪、桑蘭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殘疾人學習
疾人,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業績。學習他們在同不幸與困難作斗爭中表現出來的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崇高的思想境界、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體現了人類挑戰自身局限的勇氣和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撓的壯志豪情。
最后,我向同學們提出倡議:殘疾人是社會平等的一員,我們應該尊重每一位殘疾人。伸出雙手幫助他們,用自己的愛去溫暖殘疾人,并希望大家珍惜現有的條件,學習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4特教學校助殘日講話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
非常感謝大家在萬忙當中到我校參與此次活動。首先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本次活動得到了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市、區殘聯、及堯都區慈善總會和愛心志愿者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對此,我代表學校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參加本次活動的各企業家代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20xx一年的工作,我校全體師生,艱苦奮斗,扎實工作,圓滿地完成了上一年的各項任務,在這一系列工作成績和榮譽中,滲透著特教校每一位教職工的辛勤付出。在教育教學管理、教育質量和辦學條件上創造了新的輝煌。為了方便各位嘉賓及家長朋友們對我校的了解,在這里我向各位簡單地匯報一下。
一、學校發展
我校是全區唯一的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擔負著對全區智障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的重任。建校十四年到現在,我校有4個教學班,45名在校學生,在崗教師14人,而享受國家待遇的僅有9名,其中3名正式員工及3名代教人員是區教育局領導經過全區調研,調配過來的專業教師。這里要說的是來自體校畢業的兩名青年教師李建榮、謝尚東是以義工的名義來我校參與特奧訓練工作的。他們都能在簡陋的條件下,任勞任怨地工作,為特教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這里要感謝體校張校長和郭科長的大力幫助。
二、大力改善了辦學條件
學校原來的辦學條件相對滯后,基礎設施尚不完善。在省教育廳的支持下,我校建起了34臺的電腦教室和一個多媒體教室及教師電子備課室,另外堯都區慈善總會及愛心企業家為我校捐贈了多媒體教室課桌椅20套,檔案柜、辦公柜10個,電子琴3架,音樂體育器材若干,攝像機一臺,大力改善了學校辦學硬件設施,使教學工作上升了一個臺階。
在學生安置待遇上,我校積極聯系全國彩票公益金和市區“兩免一補”政策,現在雖然不能夠全部落實,但我校仍在現有條件下對特困學生杜澤希等,實行學習和住宿的全免,同時免費提供生活所需用品,這僅是學校人文關懷的一個點。
三、大力開發職業技能教育。
經認真審核市場需求和技術難度,XX年10月初開始,我校大量購置絲網花制作材料,對各班學生進行挑選,選取了8名學生學習手工制作技術,由我校全體教師精心培訓,所做產品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
四、加強了學校內部的管理
我校附設在普校內,不能實行封閉管理,管理難度較大,我們實行了由主管領導帶班、教師值班制度,有效地規范了學生文明社交,安全游戲,進而維護了每一名學生人身平安。
另外,經常性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課間操、自由律動、各種體育賽事等。各班內部開展競賽,每月評一次小紅旗、閃閃星,激勵學生好學上進。
五、鞏固和提高了“個別化教育”成果
1、合理的課程設置——讓學生接受充分的教育
為了體現學生個性化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獲,力求課程的設置趨于科學性合理化,共開設課程12門,力求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2、個別化教育——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師生共同參與教學,幫助學生確立自信,使學生有效地投入教學,充分地接受教育,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制定個人成長計劃——未來在學生的手上
長期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性格特點、優點和不足,制定相應的近期發展目標和長期目標,同時及時記錄每一位學生的點滴成長,做到了有一人就有一本的個人成長記錄。
六、突出了行為習慣養成的育人宗旨
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升旗儀式,堅持晨練、課間操活動。學生的紀律與文明禮貌程度進步很大。學校的校園安全重點是課間活動和外出活動,加強對所有老師安全工作的培訓和制度建設,責任到人,狠抓落實。每位老師都是安全監督員。進行安全專題教育,如:地震逃生演練、消防逃生演練、遵守交通規則學習、如何簡單自救等專題。使學生既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又掌握安全知識技能。
七、積極參與省市區活動。
XX年6月我校14名特奧運動員參加了市殘聯組織的全國特奧足球周活動,分別獲得個人技術賽和團體賽第三名的成績。
XX年我校有兩名教師被評為堯都區模范教師及優秀班主任稱號。
XX年7月參加山西省特殊教育優質課評比活動,我校張銳、孫鵬娟、張鮮紅三名教師參與,分別獲得培智組一等獎、三等獎及優秀獎。
XX年10月參加省級組織的全國特殊教育資源庫培訓,我校參會教師認真學習,積極操作,并回到學校對全體教師進行相關指導,使我校與全國特校實行了同步資源共享。
XX年我校4名教師,論文相繼在全國《現代特殊教育》及《山西特教》上發表,并獲得國家級論文二等獎,省級論文一等獎和三等獎。
今年3月,我校全體教師參加了省級組織的教師基本功培訓,認真聽講了來自全國先進地區專家的教學基本功解讀,我校孫鵬娟老師也在大會上做了《讓山西特教在網絡上出彩》的關于博客論壇的講座,得到與會同仁的高度贊許。
剛剛過去的4月,我校教師再一次贊譽歸來,在省級六項基本功比賽中,我校張銳、孫鵬娟兩名教師分別獲得語文組二等獎和數學組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同時,我校也被省、市評為先進單位。
在種種成績面前,我校全體教師不驕不躁,爭取為堯都區的特殊教育取得更大的榮譽。
八、多次成功完成各級領導、愛心人士的接待任務。
XX年9月底,時值連陰雨,我校迎接了堯都區慈善總會及愛心企業家的捐贈活動,我校學生做了精彩的答謝文藝表演。國慶當晚《堯都新聞》做了此次活動的實況轉播。
XX年11月初,市殘聯理事長張愛萍到我校采風,全體師生分別以電腦操作、示范課、體育活動等形式展現了我校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隨后《正在進行》節目對此進行了播報。
XX年5月初,山西省教育廳相關專家來我校調研,就我校課程設置、個別化教學、校本教材研發等方面提出了高度肯定,并提出更高一級的發展要求,我校人員進行了全程攝像。
2024特教學校助殘日講話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20xx年5月20日是第XX次"全國助殘日"。殘疾人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全國助殘日活動的主題是加強殘疾人文化服務,保障殘疾人文化權益。
殘疾人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弘揚人道主義思想、謳歌自強精神的勵志文化;是倡導平等友愛、包容互助的和諧文化;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德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人文文化。
我市有各類殘疾人XX萬人,生活在農牧區的有XX人其中有%的殘疾人靠家庭供養,低保、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險面很窄,保障水平極為有限,缺乏長期、穩定的有效扶貧措施,缺少勞動條件的因素,是造成農村殘疾人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較重的主要原因,其中很大部分殘疾人家庭生活還處于特困狀態,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大病得不到醫治,忍受著病痛的折磨,急需要搶救性治療和康復訓練。特別是有些暴力性精神病人因無錢治療終日被鎖在家里見不了天日,令人心痛;有些殘疾人需要輪椅代步、裝配假肢、助聽器、助視器等;有的殘疾學齡兒童急需要到特殊教育學校上學,他們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非常渴望得到社會的救助和親人般的關心幫助,過上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根據殘工字X號《關于開展捐資助殘獻愛心活動的通知》的具體要求,全市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干部職工每人捐款XX元以上,本次捐資助殘活動本著自愿的原則,多捐不限、多捐光榮。各部門、各單位領導要高度重視,把關心和支持殘疾人擺在重要議事日程,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在5月25日前,將捐款、花名冊送到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市殘聯)。各單位要將捐款情況張榜公布進行宣傳,宣傳部門、新聞媒體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報道這次捐資助殘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模范事跡,大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氛圍,捐款結束后,市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將對捐款情況進行全市通報。對踴躍捐款的單位和捐款數額較多的個人給予通報表彰。
關心殘疾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殘疾人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是一個數量眾多、特性突出、特別需要幫助的社會群體。我們要在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大力發揚中華民族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關心、幫助和支持殘疾人,努力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共同為烏蘇市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奮斗。
2024特教學校助殘日講話稿 篇7
老師們、同學們: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類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意外,而使他們的身體器官或功能有了缺陷,他們就是——殘疾人。他們的身體雖然有缺陷,但是有時他們的意志力遠遠超過我們正常人。據國際殘疾人機構統計,全世界約有6億多殘疾人,約占總人口的10%。我國各類殘疾人總數已達八千多萬。他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比常人更多的困難,關心幫助殘疾人,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尊重殘疾人就要尊重殘疾人的尊嚴,就要體味殘疾人的所思所想。那么我們如何做到尊重殘疾人呢?
1、要承認殘疾人的價值和能力。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殘疾人不僅有人的尊嚴和權利,而且也有能力成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古今中外都有許多生動的例子。
2、要了解和走近殘疾人。看待殘疾人,不能只盯著他不能干什么,而要看到他能干什么。他們和健全人一樣,有坎坷,有奮斗,有酸苦的淚水,也有成功的微笑。殘疾人樂觀進取,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就能克服自卑感和依賴心理,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3、要關愛和幫助殘疾人。我們要理解,造成殘疾人問題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殘疾本身,而是外界障礙。任何人權利的實現和能力的發揮都離不開社會的補償條件。健全人登高需要臺階,大家習以為常,但坐輪椅的殘疾人對臺階就沒有辦法,他需要一條坡道,沒有這個補償條件,他就有障礙。一般人乘電梯,不會有什么問題,但如果沒有語音提示,盲人就不知道電梯到了哪一層。如果影視節目沒有字幕,聽力障礙者就難以看懂。殘疾人需要平等的機會,殘疾人權利的實現和能力的發揮,需要特別扶助和消除障礙。只有消除歧視、偏見、社會障礙和愚昧陳腐觀念導致的不平等現象,才會有一個充滿愛的社會,一個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社會。
2024特教學校助殘日講話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的題目是《共享同一片藍天》。
據統計,我國有6000多萬殘疾人。有的殘疾兒童,他們一出生便處于一個無聲的世界,有的至今無緣看到這藍藍的天空,有的因家庭經濟原因面臨困境??他們同樣是祖國的未來,同樣充滿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們中間也不乏身殘志堅、學有特長的人才。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年春節晚會上那動人的舞蹈——《千手觀音》嗎?看完這個精彩的節目后,大家可能都很難想象它是由聾啞女孩邰麗華領著20位聾啞演員排練出來的。在這個表演的背后,她們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付出了多少汗水與辛酸!她們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她們自強不息的,是不是值得我們學習?
同學們,比起殘疾人,我們有多么幸福!我們能夠唱歌,能夠欣賞音樂,還能在美麗的校園里讀書、活動??當我們一次次沐浴在陽光的溫暖之中;當花草一天天吐露著醉人的芬芳時,也許,你并沒有覺得這個世界有什么不一樣。可是,在我們身邊的一些人可能永遠都看不見花兒的笑容;永遠都聽不到鳥兒的歌聲;甚至永遠都沒有“站起來”的權力。他們帶著殘缺的身體在這個世界上艱難地活著,忍受著常人無法體會的痛苦,經歷過無數的磨難,他們哪怕要取得一點點成績,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但他們沒有向命運低頭,用自己的意志去搏擊、去創造,不僅為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而且實現了自己壯麗的人生價值。希珍惜現有的條件,學習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聽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次作業,做好每一次值日。有很多事情在我們看來是舉手之勞,對他們來說卻是一種奢望。給殘疾人一個攙扶只需你付出一只手的力量,給他們一個公交車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會兒的辛苦。愛護他們的專用設施只需你付出繞一點彎路的時間。關愛殘疾人是全社會的責任,最后,我向同學們提出倡議: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不只是在今天,而是在今后的每一天。弘揚中華民族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理解殘疾人,平等對待他們,給他們更多關愛和幫助,讓他們與我們共享同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