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糧食經典講話稿范文(精選3篇)
節約糧食經典講話稿范文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有幾個中國大學生到德國去留學,到了德國,大家實在是饑餓了,就進了一家餐館,點了不少些菜,菜還沒上時,他們看到坐在鄰桌的幾個德國人吃完飯后還把碟子上的東西用舌頭舔了舔,在幾個中國留學生看來,那樣子真有點太那個了,一點也不象世界經濟第三的強國,一點也不象人均20000多美元的富國(注:當年中國人均收為800多美元)。餐館客人不多,上菜很快,他們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滿,狼吞虎咽之后,想到后面還要到大學去報到,這一餐很快就結束了。結果還有三分之一沒有吃掉,剩在桌面上。結完賬,個個剔著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館大門。出門沒走幾步,餐館里有人在叫他們。不知是怎么回事:是否誰的東西落下了?他們都很好奇,回頭去看看。原來是幾個白人老太太,在和飯店老板嘰哩呱啦說著什么,好像是針對他們的。并都圍了過來了,老太太改說英文,他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說他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
他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閑事!“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你老太太什么事?”大學生阿東當時站出來,想和老太太練練口語。聽到阿東這樣一說,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馬掏出手機,撥打著什么電話。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問完情況后,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馬克(約合人民幣200多元)的罰款。這下他們都不吭氣了,阿東的臉不知道扭到哪里去了,也不敢再練口語了。他們只好拿出50馬克,并一再說:“對不起!”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鄭重地對他們說:“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他們臉都紅了。
這是我在一個回國在北京工作的留學生的博客上看到真實故事,那留學生說,到德國留學時,他還在考慮將來畢業了,想留德國工作,可通過這件事,他深深地知道,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家的強大富強,需要的每一個對社會的一份責任。
同學們,一個富有的國家里,人們還有這種節約意識。我們得好好反思: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了,并且還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
中國是一個人口最多的農業大國,地域遼闊,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歷有“天府之國”的美稱,東西大糧倉更是聞名遐邇。充足的糧食供應和較高的經濟收入,讓一部分中國人徹底擺脫了“饑餓”的威脅。特別是我們兩個學校,大部分同學的家庭情況都不錯,于是在食堂里,經常有不少飯菜被同學們浪費,難道糧食充足了就可隨意浪費了嗎?其實不然,中國13億多人口,仍有38%的人在溫飽線上不遠的地方徘徊,節約糧食是社會交給我們的道德使命。
北京市兩位學生,對學校食堂浪費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兩位同學采用稱量、訪談、對比、圖象等多種方法,一個個同學談,一份份剩飯稱,一桶桶泔水計量,終于得出驚人的調查結果:平均每人每天午餐浪費掉了17。775克糧食,如此推斷,全北京市150萬中小學生每天午餐浪費糧食多達27萬公斤!同學們所反映的食堂小賣部衛生等問題,我們兩校領導高度重視,已想方設法在改變,讓同學們每天三頓吃得安心。但有句古話叫“食不凈則多病,食不盡則多蠅”。學校希望每位同學能用自已的行動為我們學校共同創造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共同富裕的目標任重而道遠。而現今,糧食價格猛漲帶來更大的經濟壓力和機遇挑戰,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自覺做到節約資源,從小事中做出大貢獻。
節約糧食經典講話稿范文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你們好!
糧食,對于我們來說,并不是一個遙遠的話題,每一天里,我們
在家,在學校都是要吃飯,要去吃零食,要去喝飲料,這些都是糧食,都是要我們去珍惜,去懂得節約,而作為學生,我們更是要從自身去做起,去做好節約,同時把這個好的習慣去宣揚,去讓更多的人和我們一起去節約糧食,不要浪費。
其實浪費的事情,我們每一天都是可以看到,無論是外面餐館剩余的飯菜,或者是我們在學校食堂的吃飯,離開食堂晚的同學都是可以看到,其實也是還有很多的.飯菜被倒掉,也是我們沒有去珍惜,覺得付了錢就夠了的,其實糧食真的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多,像去年豬肉的漲價,就讓我們吃肉的量少了很多,而其實全世界也是有很多的人在挨著餓的,我們也是可以去新聞里面看到,節約對于我們來說,其實也是一個意識的問題,如果我們去重視完全可以做到的,在打飯的時候,不要多要,要了多少就吃多少,不挑食,不去攀比,平時吃零食的時候也是要吃干凈,不要吃了一半就扔掉,特別是飲料也是如此的,在家的時候,父母做了好吃的飯菜,我們也是要去珍惜,要把糧食重視起來。
同學們,行動起來我們并不是做不到的,從此刻開始,其實我們都能做到,我們少浪費一些,或許那些挨餓的人群就少一點,每一個人都是去節約,那么世界饑餓的人也是會少了很多很多,我們國家雖然物質豐富,但是人口也多,很多的食物也是需要進口,如果我們少一些浪費也是可以讓我們過得很好,讓更多貧困的人去得到更多的幫助,同學們,讓我們都是要行動起來,去節約糧食,不要再去浪費了,我們要形成好的習慣,對于我們自己,對于他人,都是有幫助的。糧食寶貴,大家也是都有參與過勞動,清楚勞動是辛苦的,也是讀過憫農這首詩,更是清楚,每一粒的糧食都是要辛苦去種出來的,讓我們去珍惜好,不要再浪費糧食了。
節約糧食不是口頭說說的,而是需要我們實際的去行動,同時我也是相信,只要我們動起來,那么也是可以節約不少的一個糧食,同學們,讓我們都一起去來做好這件事情,去珍惜,去節約糧食,也是為社會做貢獻,我也是相信我們是能做到的。謝謝!
節約糧食經典講話稿范文 篇3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老師們:
我很高興能站在這里做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節約糧食,從你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句,你們應該都理解吧!唐代詩人李紳,在第一首憫農里呼吁大家節約糧食,從小實行光盤行動,可是每當我們中午吃完飯后,經過餐廳門口,廚余垃圾桶里的這些剩菜剩飯,已經可以養活非洲多少人了啊。我這里有一份可靠的數據:非洲因饑餓死亡的人數在400萬以上,約有2億人營養不良,處于饑餓或半饑餓狀態,我們現在不知道珍惜糧食還倒糧食浪費糧食,同學們這是十分可恥的行為。
在我們學校里也有一些類似事情,如學校食堂阿姨們辛辛苦苦給我們煮飯燒菜,使我們營養保持均衡,但我總看見有不少同學因挑食,而浪費糧食,走廊上倒廚余垃圾的餐桶里,總是裝得滿滿的,餐桶內怎么也不少于三分之二,在此“我提暢,光盤行動,從你我做起”。
所以我認為農民伯伯的痛苦,就應該落實到真正的生活中。不是單單在嘴上說說而以,沒有任何真正的行動。當我們念著“鋤禾日當午”時,可又曾真正領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如果有,食堂又從哪來的剩飯剩菜!農民用他的辛勞,科研,用他們的艱苦養活整個,這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泱泱大國!我們需要謹記農民伯伯的痛苦,要常念著他們所想得幸福。
對于普普通通的我們,能做的并不多,也只有堅持光盤動,不浪費糧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