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訊稿范文優選(精選4篇)
人物通訊稿范文優選 篇1
在《紅樓夢》里,林黛玉賺了太多讀者的眼淚。她清靈清麗而又心思細密,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黛玉和寶玉一樣,同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她天性孤傲,天真率直,然而在賈府那個復雜的小世界里,這樣的人無疑是不受歡迎的。她很難融進周圍的環境中。雖說黛玉是賈母的外甥女,但寄人籬下的境遇不可改變,因此,她警惕戒備;用柔弱的身軀去和復雜的人心抗衡。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黛玉,她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我至今清楚地記得在寶釵引咎自責時,黛玉的話:“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有心藏奸,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
網上好多人評價林黛玉時,總不忘說她小心眼兒,我真為她悲哀,她的寬容大度為什么沒有人看見?和功于心計的寶釵相比,我忍不住想用李白的一句詩概括黛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林黛玉率直,但并不像湘云那樣開朗、鹵莽,相反,她行事謹慎。
這一特點在她初到賈府時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這黛玉常聽母親說,她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多行一步路,多說一句話,惟恐被別人恥笑了去。”她本人也給別人眼前一亮:“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自有一段風流態度。”就連見多識廣的王熙鳳也感嘆:“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兒!”黛玉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的多愁善感和年少才高。她內心敏感,也脆弱,所以她的淚水是她的傾訴,那里面包含著人間最貞潔的情感。黛玉葬花便是她這一特點的寫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污,希望它們“質本潔來還潔去”,于是,她追問:“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她用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想用“一坯凈土掩風流”。從此,黛玉葬花在我心里成為了中國古典文學里最著名的經典。
林黛玉的哀愁也隨之被曹雪芹渲染到了極致。她在詩詞中注入自己的情感,注入自己的身世。一首《葬花詞》,表達的是她一生的凄涼和對幸福的渴望。只是,落花有歸宿,黛玉沒有……曹雪芹對他的女主人公是充滿同情的,他使她擁有了口才、詩才。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大家都對這個又聰明又愚蠢的.老人無可奈何,只有黛玉敢叫她“母大蝗蟲”。當寶釵提出一張包括水缸、箱子……許多畫具的單子時,黛玉說恐怕連嫁妝也開上了吧?黛玉擅長尖刻的諷刺,但她本意是好的。湘云卻說她:“專挑人的不是。”,“見一個打趣一個。”小紅說她:“嘴又愛刻薄人,心里有細。”襲人說:“我們一個丫頭,姑娘不要混說。”可見她的口才換取的只是別人對她的反感,她不經意的話語把自己和別人的關系撕裂了。以至于黛玉臨死前,只有少的可憐的人守在她的床邊。
黛玉在人群中得不到了解,所以她善于體驗自然,感受自然。寶玉怕落花被人踐踏,把花兒拾到池子里去,黛玉卻以為這樣順水漂流,很難保證不受到污染,不如把它們埋到一個凈土建造的花冢中。她能這樣細膩地體會落花的命運,所以一聽到別人唱“只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便感動得心痛神馳,眼中落淚,而順口吟出“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名句。林黛玉在孤獨的環境中成長,又匆匆在孤獨的環境中凋謝,正所謂“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而這個“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嚴酷現實,根本不配讓黛玉生存。我心目中的黛玉仍然是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絳珠仙草。
人物通訊稿范文優選 篇2
實用類文本閱讀之人物通訊
人物通訊,是通過一個人物或一組人物新近的行動來反映時代特點和社會面貌的一種新聞體裁類文章。這些文章報道人物的先進事跡,著重在于揭示他們的精神境界,以此感染并且教育讀者,使之成為社會的共同財富。《高考語文考綱》明確將實用類文本閱讀列入高考范圍之中。作為實用類文本范疇之內的人物通訊,自然是高考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提高人物通訊文本的閱讀能力,把握這類文本的解題技巧,是每位高三學子亟待解決的問題。
【解題鑰匙】
〔考查要點及題型〕
1.理解:考查對文中的.詞語、概念和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判斷能力。考查形式,采用選擇題或簡述題形式。
2.信息的篩選與整合
要求辨別文中信息是否符合原文、是否準確。一般形式是選擇題,排在選擇題的前四項,有時也會采取簡述題甚或探究題形式。
3.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
把握文章結構,要求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結構及特點;概括中心意思,包括文段的大意和文章的中心。這個考點一般采用簡述題形式考查。
4.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
人物通訊這種文體,既具有新聞的真實性,也具有文學性和教育性等。主要表現手法體現在環境描寫手法、人物的刻畫方法、細節的描述以及抑揚、渲染、烘托、反襯、鋪墊、照應等表現手法。
這個考點一般設置在多項選擇題的最后一項或簡述題考查。
5.鑒賞評價
人物通訊稿范文優選 篇3
讀罷《紅樓夢》我掩卷沉思,曾不止一次為黛玉含恨而死淚雨滿面,又曾不止一次因為寶釵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但最讓我為之心動的卻是那位被世人認為刁鉆潑辣、放誕無理、心狠手辣的王熙鳳。她雖沒有黛玉嬌滴可愛,也沒有寶釵溫和寬厚,但我卻說她的確是一個世間少有的奇女子。
而論其性格,她卻是一個極“辣”的女人。我們初識其辣是在她首次出場,人未見笑先來:“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其放誕無禮與周圍人的斂聲屏息,恭肅嚴整形成強烈反差。也難怪初到賈府的黛玉會納罕,而賈母戲謔的稱之為“鳳辣子”更是恰當不過的。再有王熙鳳對黛玉的盛贊:“天下竟有這樣標志的人物,我今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這樣的這話說得巧妙絕倫,既贊美了林黛玉,取悅了賈母,也暗中夸獎了在場的迎春、探春和惜春。這是她“辣”的體現,也是她絕佳口才的展現,所以說后來她能把說書的唬的瞠目結舌,道:“奶奶好剛口,奶奶若做我們這行,我們也就沒飯吃了!”冷子興也說“十個會說話的'男人也說不過!”也是不無道理的。而王熙鳳的一哭一笑也皆有來由,哭是因為她想到賈母見到外孫女必定會引起失女之痛,所以這哭是為賈母而哭,而當他聽到賈母說到“我才好了,你到來招我。
你妹妹遠路才來,身子又弱,也才勸住了,快再休提前話。”她忙轉悲為喜,情緒變化之快無人能及。而從她回話王夫人,笑答賈母等情節,更生動地顯現出其善于逢迎,精于察言觀色,八面玲瓏之特性。至于其后,則更有“毒設相思局”,“弄權鐵檻寺”,“弄小巧用借劍殺人”等,活脫脫將一個“鳳辣子”的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然而王熙鳳之辣,卻不似尋常的潑婦悍女。她辣,卻辣得脫俗,辣得讓人有的不是打心眼里的厭惡,而是深深的銘記和久久的回味,就像一杯哭咖啡,苦澀中透著那種濃濃的香韻,這正是“恨鳳姐,氣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然而仔細想來,卻不得不說,王熙鳳之“辣”,是不得已而為之。在這個深宅大院之中,賈母高高在上,無人能及;王夫人妻以夫榮,又母以子貴,地位非凡而牢固;邢夫人雖無甚地位,然終是賈母長媳,亦不可小視;李紈為賈政那個出色的長子之妻,以其貞節在賈府倍受尊重,又有子。
而王熙鳳呢,她有的是什么?公公不務正業,婆婆愚蠢無能,丈夫荒唐奢淫,又無子嗣;而于她自己,又不若看似賢淑端方的秦可卿般善用其色,她恪守婦道,自尊自重。要鞏固自己在賈府的地位,只能靠自身的努力,只能憑其“辣”。而當她不再“辣”時,她也就不再受人重視了,有的只是為尊者的誤解與責難,他人的白眼與諷刺。心中萬般委屈悲憤,卻無處訴說,不得宣泄,更不得夫婿體諒。一個女人,一生卻不得丈夫真心以待,情何以堪。其臨死的凄慘之況令人不禁潸然淚下。也許我們更應該為這個“辣女人”灑上一把同情的淚水吧。
可論其才智,她竟是一個極“能”的女人。她有著不同于與她同時代文弱女子的獨特個性,她精明能干,把一個大家庭操持得井井有條。也許她腹內空空,既吟不成詩,也做不得對,既不及寶釵的停機之德,更不及黛玉的詠絮之才,可她正像第二回冷子興所云“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的確,在整個紅樓夢中沒有一個男人能超過王熙鳳的才干及處事的魄力。王熙鳳自信、剛強、作風男派,堪比男人。
她出身于“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的王家,“自幼假充男兒教養”。這樣的家庭背景,在她女兒身上鑄就了男兒的性格——自信、大膽、剛毅,這是大觀園中其它的裙釵也遠不及的。且看第十三回中王熙鳳協理寧國府一事,在寧國府理事,王熙鳳又只是“掛職”,權力可不是那么好集中的。但她卻理得有頭有緒,針對寧國府五大“疑難雜癥”(頭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第二件,事無專執,臨期推委;第三件,需用過費,濫支冒領;第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服鈐束,無臉者不能上進),她可是能一一對癥下“藥”。首先是分班管事,職責分明;其次精細考核,不容混冒;第三賞罰嚴明,樹立威信。于是頭緒清楚,成績立見:“寧府中人才知鳳姐利害,自此各人兢兢業業,不敢偷安”。一個身處封建世家的女子,竟能擔起持家重任,并且干起事來能得心應手,怪不得秦可卿早就給了王熙鳳定論:“是個脂粉隊里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也怪不得當今許多“紅迷”紛紛稱贊王熙鳳是個卓越的領導!這樣八面玲瓏叱咤風云也絕非一般男子所及!所以,王熙鳳————這位絕世佳人,這朵紅樓奇葩,遺世而立,撼人心魄啊!
重讀《紅樓夢》不覺被王熙鳳深深地感動,遂成此文。
人物通訊稿范文優選 篇4
一次,學生謝光玉在課堂上嘔瀉不止,當即休克。喻老師用學到的知識緊急施救,使謝光玉終于蘇醒過來。家長聞訊趕來后,感激之淚涌出眼眶,連稱喻老師“恩人”。為備足常用藥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開會時盡可能多買些西藥,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到山里采中草藥。他愛生如子。三年級學生胡世淑學習用功,成績優良,可連續幾天沒到校上課了。喻老師在家訪中得知,其父病故后家庭難以維持生計,只好不讀書了。喻老師鼻頭發酸,眼淚禁不住往外流。他當即決定免去胡世淑的學費,并保證供給她課本和學習用品,使即將失學的.胡世淑重返校園。問及20年中喻老師究竟為多少學生資助過書費和學費,他說:這點小事不足掛齒。他抓校風、學風十分嚴格。有人對堅持升國旗不理解,他認為“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有人認為學生搞義務勞動是“不務正業”,他說這是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勞動的習慣”。學生的紅領巾沒戴好,他幫助糾正,甚至臉未洗干凈他也幫助洗凈。鄉親們還說喻老師是真正的“以校為家”。學校教學條件差,沒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極、圓規、量角器及體育器材都是他親手仿制的。課桌凳、門窗壞了,他親手補修。房上的瓦片被大風揭了,他親自上房檢修。他說這樣可節約點錢,多資助幾個失學兒童。自1983年以來,他所教班級的成績,在全區的會考中總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畢業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學習。突出的成績使喻老師多次被鄉、區、縣、地評為先進教師。他于1994年9月獲得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園丁獎,去年夏天又光榮地出席了全省鄉村教師“夏令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