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話》評課稿(精選3篇)
《安徒生童話》評課稿 篇1
《安徒生童話》是一部充滿想象與奇幻色彩的兒童文學作品,它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樂與感動,還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在這堂課中,我們一同領略了安徒生筆下的奇幻世界,感受到了童話故事的魅力。
首先,這部作品以樸實的語言展現出人性的真、善、美。在故事中,孩子們通過與動物的交流,體驗到了善良、友愛、互助等美德的重要性。比如,《拇指姑娘》中的小女孩,用她的善良和勇敢幫助了受傷的小燕子,最終得到了燕子的幫助,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這個故事教會了孩子們,善良和愛心是獲得幸福的關鍵。
其次,這部作品還以生動的情節和形象的人物塑造,教我們辯論是非善惡。在《皇帝的新裝》中,那位天真無邪的小男孩,用他的直言不諱揭示了真相,讓皇帝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們,勇敢地說出真相,不畏權威,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此外,《安徒生童話》中的.一些故事還傳遞了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例如,《丑小鴨》中的小鴨子,雖然飽受欺凌和嘲笑,但他從未放棄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最終,他憑借自己的努力變成了白天鵝,贏得了眾人的尊重和贊嘆。這個故事教會了孩子們,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只要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總會有一天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這堂課中,我們還學到了很多其他富有哲理的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告訴我們,生命的短暫和珍貴,我們要珍惜當下、感恩生活;《海的女兒》讓我們理解了愛的真諦,愛不是占有而是成全與付出;《紅鞋》則讓我們認識到虛榮心的危害,要學會抵制誘惑、保持本真。
總的來說,《安徒生童話》是一部充滿智慧和想象力的作品。它用生動的故事情節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向孩子們傳遞了人生的真諦和價值觀。在這堂課中,孩子們不僅得到了歡樂和感動,還學會了如何分辨是非善惡、面對困難與挫折時堅定信念、追求夢想以及珍惜生命、感恩生活等重要的生活哲學。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相信孩子們會更加成熟、明理和堅強。同時我也希望他們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時刻保持一顆純真的心,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并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安徒生童話》評課稿 篇2
剛才王老師為我們展示的是一節閱讀交流課,王老師扎實的語文素養,精湛的教學技藝,讓我們賞心悅目。從整體上來看教師的設計思路清晰,各個板塊一步一步地展開比較扎實,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思考、交流和展示,學生對讀書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對書的內容樂于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又有了深層次的閱讀期待,我想這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學生讀書狀態。
下面這節課我想從三個關注來談談對這節課的看法。
一、關注了閱讀方法的指導。
學習和讀書貴在得法,王老師引導學生交流讀書的方法,如:抓住關鍵人物,做批注,預測讀、寫讀書筆記、設計思維導圖等多種閱讀方法,運用第七單元交流平臺學習的“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交流故事主要內容,這和我們的語文教材中側重讀書方法的指導是相吻合的,很好地做到了課內外結合。看得出,王老師在教授本節課的同時也在關注著學生以后的閱讀生活,在為他們以后的閱讀鋪路。
二、關注了閱讀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王教師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把學生帶進書中,充滿閱讀期待,樂于表達,王老師設置了猜一猜、說一說、讀一讀、秀一秀四個活動,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交流的形式豐富多彩,學生興趣盎然。
特別是通過“看圖片猜故事名稱”、“根據關鍵詞猜主人公”的方法,在游戲中就讓同學們把書中的經典篇章、精彩內容從腦海中提取出來,一起交流碰撞。后面課本劇的`表演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讀書交流的興趣,學生扮演的角色活靈活現,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王老師在交流完相關內容后,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安徒生為何能寫出這么多的感人童話呢?推薦同學們課下讀一讀他的自傳《真愛,讓我如此幸福》。我想,這對學生是充滿吸引力的。由作品進而去了解作者、了解作者更多的作品。給學生創設的更多的閱讀機會!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了他們閱讀興趣和閱讀期待。
三、關注了童話故事的文體特點。
在交流中,王老師引導學生體會童話故事語言生動形象、想象豐富、情節離奇、傳遞真善美的特點。學生經歷了這樣一節課,以后再閱讀童話故事書籍的時候,他就很可能會留意到童話故事的特點,甚至可能產生創編童話的靈感。真正的好課就是這樣,效果是要體現在課外的。
對于閱讀交流課這種課型再談一下建議:
1.對于閱讀課的課型要定位準確,讀書交流課旨在引導學生交流讀書的積累感悟,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老師可設置相關的話題和活動,(這里可以提前去了解學生,話題和活動要有代表性)搭建讀書交流的平臺,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分析、討論和交流。多鼓勵,讓學生體驗到閱讀的喜悅,興趣自然就濃厚了。
2.交流哪些內容呢?
可以交流主要內容、故事的主人公、故事中的精彩情節、故事的主題、讀書的感悟,可以交流寫法。交流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讀與聽說相結合,讀與議講相結合,讀與誦相結合,讀與編相結合,讀與演相結合,讀與想象相結合。交流課不要老師過多的參與,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自主展示整本書閱讀成果。
各位老師,閱讀是我們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并從自身做起,讓閱讀成為教學生活的常態,只有做一個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養一批愛讀書的孩子。
信有了師生共閱讀的環境,我們的閱讀教學就會越走越遠!
《安徒生童話》評課稿 篇3
一個月前,我上了一節關于《安徒生童話》的導讀課。很不幸,我把導讀課上成了一節語文課。
怎么說呢?我是這樣理解的:導讀課是引領孩子們走進文本,如何走進文本呢?我理解的是這本書孩子們都讀過,對故事內容有所了解,體裁是童話,孩子們對童話有著特有的興趣,這一點毋庸置疑。以《丑小鴨》為例,孩子們能夠很好的對故事情節有所理解,并能簡要復述故事內容。恰巧我們那周剛學了如何對文章進行批注,從“有疑問、寫得好、有體會、有啟發”四方面對文章進行批注,于是,我就想讓孩子們將所學的批注方法學以致用。這既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測,又能讓孩子們深入到文本的理解中來,從會讀一個故事到會讀多個故事,會讀一本書到會讀多本書。
可是,這是真正的導讀課嗎?在課下評課的時候,李老師的話讓我不禁不得不重新審視我的導讀課。
1、導讀課要激趣,我的激趣在哪里?
李老師說,要關注兒童心理。是啊,我的激趣過程已經在我的潛意識里默認了,默認孩子們就有讀童話故事的興趣,卻忽略了兒童的心理。對這本書里的一個故事感興趣,對其他故事也同樣感興趣嗎?我忽略了孩子們的想法,而導讀課的目的,便是讓孩子們盡可能多的對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都感興趣。怎樣感興趣呢?我想,孩子們自講自演自己說感受應該比老師推薦更有力吧,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課外閱讀的量重要還是質重要?
其實,我到現在也沒弄清楚這個問題。我自己覺得,應該是質重要。語文教學同樣也需要注重方法的指引,方法掌握了,便“萬變不離其宗”,起碼會讀了,能有質量的讀了,才能有所獲,有效果,才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學以致用。但同時《課標》中指出,第二學段的閱讀量要達到40萬字。對大多數人而言,二者不可兼得,恐有顧此失彼。如何將二者進行平衡,以達到齊頭并進的效果,對我來說還是存在一定時難度。講解《丑小鴨》時,我希望孩子們將課文所學批注的方法用在閱讀上,卻忽略了文本的容量。課內文章比較言簡意賅,但課外閱讀不是,它的內容較為冗長,使用批注會影響孩子們的閱讀速度,孩子們還不會對是否應該批注進行恰當取舍,因此,老師的講解顯得過于雜亂,無形中給自己增加了極大的負擔,需要面面俱到,要考慮到每一個同時,李老師也分析了如果把這節課定位為深度閱讀,圍繞最后一句話引發的三個問題展開學習,你該選擇怎樣的策略?李老師也進行了指導。
第一,借助思維導圖,繪制丑小鴨的不幸福之根源,理清故事的脈絡,如果能夠按照思維導圖講一講故事,更好。這是重點。
第二,我變成白天鵝的以后,我有多幸福。學生在文章中找一找,和是丑小鴨的時候對比對比,體會幸福,并嘗試尋找幸福的根源。解決為什么成了天鵝就幸福了這一問題,并體會這樣的幸福是怎樣的幸福。
第三,讀說結合,續編故事。想一想成為白天鵝后,會有怎樣的幸福,和怎樣的不幸福。
第四,無論是丑小鴨還是白天鵝,生活總是無情的,就像我們一樣,生活在班集體中,有沒有丑小鴨這樣的學生?有沒有獵狗這樣的學生?如果有,怎么辦?
第五,升華主題。勇敢面對所有的困難,無論在什么樣的境遇中,要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自己喜歡自己,這才是生活的'真諦,這才是幸福的生活!
高手果真是高手,一語驚醒夢中人。李老師廣博的學識令我深深折服,一則簡單的童話故事在李老師那里擁有神奇的魅力,而我,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期待在我的師傅的指引下,我的教學水平會不斷進步。孩子可能批注的地方和理由。李老師提出,課外閱讀要關注文章的整體性,抓關鍵句進行批注會更好。
3、故事的最后一句是文章的關鍵句:當我還是一只丑小鴨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這樣的幸福。李老師當時就提出:這句話有幾層意思?如果李老師當時沒有提出這個問題,我恐怕永遠也不回去思考這個故事的結局。童話的結局一般美好團圓的,我也就默認了這個“大團圓”式的結局,并未過多的去思考。聽了李老師的話后,恍然大悟。李老師是語文名師,豐富的學識和人生閱歷,以及思維的高度讓我敬佩不已。于是,帶領孩子們展開想象,提出觀點,讓孩子們去思考。第一,當我是丑小鴨的時候,我不幸福。第二,當我不是丑小鴨的時候,我很幸福。第三,當我成了白天鵝,難道我就真的幸福了?雖然這些問題對孩子們來說比較深奧,可是,孩子們的答案卻讓我感到驚喜。孩子們敢想敢說,我想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