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落成致辭(精選12篇)
宗祠落成致辭 篇1
各位宗親:
在這艷陽高照,曖風醉人的美好時刻,我王姓族人匯聚一堂,共同緬懷我祖業績,慶典祠堂復建,暢談宗族淵源,共商興族大業。
曾幾何時,我王姓先人,為了光大門風,振興家族,繁衍子孫,辭別親人,離開故土,輾轉來到了這片土地,落腳生根,開始了新的生活。
段莊一脈,記載清楚,從我先人榮桂起,就有后人設牌立軸,供奉早晚。特別是逢年過節,全體族中男人,先向神軸牌位敬香叩首,然后才成群結對,向墳頭祭拜,代代相傳,不敢廢怠。
同宗族人也在這朝拜中,一代一代延續著,開創著王氏家園,繁榮著宗族家丁,創造著家族輝煌,文人武將,賢俊豪杰,代不乏人,實為段莊之旺族。
歲序更新,年復一年,同宗一脈的血肉親情就在這種朝拜中愈結愈親。追本溯源,尋根問祖。一種最原始、最樸素的,對生命、對歷史的思考,時時引發著人們對先祖來源的叩問,對宗族后人的尋訪。我們的根在哪里,我們的脈流向何方。
六十甲子一輪回,轉眼到了公元一九八五年,社會和諧,國運昌隆。在春曖花開的時節,我族有識之人,王有倉,王貴堂,王丁戌等人,相聚一起,共話家事,決定對我段莊王姓宗譜進行一次大接續,對沁州宗親進行一次大尋訪。在對宗譜進行審視中,發現我祖榮桂門下有三子,老大老二都有后人,唯有老三沒有一丁。又聯系到老人口傳,我祖榮桂是從黑峪溝來的。是不是老三后人留在黑峪溝呢?在續譜的同時,也在尋找親人。
家族繁榮,天助之功。在族譜修續完成之時,也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黑峪溝就是我祖榮桂落腳之處。也是三子及后人生活之地。至此,我族繁衍龍脈已清。
今天,由我輩能人,在先祖落腳之地,建祠立位。緬懷功德,砥礪后人。這是我王氏宗族一大盛事。在此,我代表段莊宗親,致以深深的謝意,并獻上誠摯的祝福。
追本溯源,暢敘親情,今天,我們的祖先,在冥冥中牽引著,指導著,在這里相見。握手言歡,暢談同宗之誼,對面相敘,共商興族大業。
今天,我們站在先人牌下,仰視先人偉績,銘記先人功德,傳承先人遺志,共舉先人事業。并可以欣慰的告訴先人,他的后人已經走到了一起,手拉在了一起,心連在了一起,世世代代,永不分開。
各位宗族親人,在這時光凝固的時刻,讓奔騰的漳河水繼續流淌著這千古的美麗,讓巍巍的華山記載著沁州王氏這輝煌的歷史盛典。讓我們全體族人,團結一心,互相幫助,共同開創王氏家族美好的明天。
宗祠落成致辭 篇2
各位宗親、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隆冬時節,這里氣氛卻如同春風撲面,春意盎然。今天,我們茅田王氏舉行宗祠重建落成慶典,這是我們合族歡慶的一大喜事, 預示著宗族的興旺發達,更是為地方增添了一道亮麗的文化景觀,我們身為仁宏公后人,無不歡欣鼓舞,拍手稱快。在這里,我受族人的委托,代表宗祠重建理事會,向前來參加宗祠落成慶典的各級領導、族中各支、鄉里各姓的代表以及各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向那些不遠萬里拜祖朝宗的宗親表示親切慰問!同時,還要向那些路途遙遠無法趕到的族人真誠地說一聲:來年清明日,山花爛漫時, 就是我們祭祖朝宗、相逢相聚的時候!
此時此刻,我們自然要 追根溯源, 緬懷列祖列宗。我茅田王氏,發跡于軒轅,受姓于太原,是名副其實的炎黃子孫。 秦漢以來, 先祖中忠孝、節義、良善的名人,不可勝數。 在秦朝,名將王 離公為秦大將軍,封武城侯,生長子元公、次子威公。元公初為臨淄令,后為避秦亂,遷瑯琊,后徙臨沂,為“瑯琊王氏” 始祖。威公后歸太原廣武,為“太原王氏”始祖。 晉代 王覽護兄,爭酖舍生,感母悔悟,九代公卿,名列“二十四悌”。 唐朝,偞之公遷江西德安縣之鍬溪,其孫瓘文 公為德安鍬溪王氏之祖。北宋樞密副使、觀文殿大學士、襄敏公王韶子純公,獻平戎之策,復河湟之地,功在國家,名傳青史,被中國臺灣歷史學家柏楊譽為“宋帝國開國以來第一位統帥人才”。韶公功在當代,澤被后世,第八子定公,于北宋紹圣年間知富川郡,始定居興國軍(今之陽新、通山、大冶);定公之孫、英甫公次子仁宏公卜居茅田,是為茅田王氏始遷祖。仁宏公篳路藍縷,開基創業,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生息繁衍,人口凡有數萬之眾。這就是一王六戶之根源。八百多年來,仁宏公的子孫后代,弘揚祖宗之德,繼承祖宗之業,文昌武熾,方興未艾。
此時此刻,我們有必要回顧歷史,歷數宗祠興廢。據族譜記載,王氏宗祠先后經歷了明、清、民國、當代四朝,車田、大田、茅田三地。明朝建在車田畈,每年春秋祭期,恭行祭祀典禮。明清易代,戎馬生郊,戰亂不斷,車田宗祠毀于兵燹,竟成坵墟,不可復識。一六七九年(康熙十八年己未),族人建成大田私祠,上重是為祖祠。一七三八年(乾隆三年戊午)議遷大田私祠上重,在茅田擴大建筑,歷時三年建成,廳堂寢室、臺榭廊廡,一應俱全。然而歷時百年,宗祠面臨崩析。一八三八年(道光十八年戊戌)族人合議,六戶分工,在原址改建,擴大規模,歷時四年建成。那時廳堂博大、畫棟雕梁,聯匾奪目,雅艷照人。我們宗族歷來不忘祖德,孝悌為先,每年春、秋兩祭,族人帶著供品、祭品,懷著虔誠的心來到宗祠,祭先祖,讀家訓,敘親情,十分隆重,十分和諧。抗戰時期,宗祠經受了日軍炮火,五十年代又慘遭拆毀,族人祭祖無所、追思無地,感到十分無奈和痛心。
有感于此,一九九四年(甲戌),宗親首英等首倡其事,六戶通力合作,料金兩募,恢復茅田宗祠上重。但因修建高速公路而要拆遷,所以六戶商定重建。20x年,宗親賢棣等倡設茅田王氏宗祠建設理事會,聯絡各支宗親,在茅田河祖地靈源,卜圣地,擇吉期,奠基礎,繪圖紙,定制度,公開招標,打下基礎。20x年,宗親賢修等牽頭,籌資金,督修造,建殿宇,樹牌龕。 仁宏公支下裔孫,同心戮力,各盡義務,共襄盛舉。新建 宗祠從公元20x年 五月典基,20__年二月動工,歷時兩年,而告落成。投資二百四十萬元,占地一千八百平方,鋼混結構,一進三重,巍峨屹立,肅穆莊嚴。宗祠內列牌龕,懸聯匾,陳書畫,是人文薈萃之象;前環玉帶之水,后枕翡翠之崗,遙望青蔥之嶺,是光前裕后之征;加上又是癸丁兼丑未向,是大吉大利之兆。現在,先祖靈爽有托,終于得以安妥;族人拜祭有所,終于得以安心。
在這里,我要向那為建祠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宗親道一聲辛苦,還要向一直支持理事會工作的族人說一聲感謝。族中每件大事情成功的背后,都會有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建祠過程中,理事會不負眾望,聯絡宗親,制定方案,籌措資金,督促建造,勞心勞力;族人獻計策,運籌謀,出丁費,捐財資,無怨無悔。我們從中感悟到了眾志成城的古訓,感受到了合族團結的力量。在這里,我們還要感謝國家政治清明,因為政通人和才能百廢俱興,才能成就我們的夙愿,才有了今天這一空前的盛況。
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重視文化建設,我們應深刻領會中共x大將文化軟實力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的重要意義。要加快發展國家軟實力,既要借鑒當今世界一切有價值的文化成果,更要努力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寶貴遺產。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化積淀和文明底蘊,以尊祖敬宗、敦親睦族為核心的宗祠文化,反映了中華民族血脈相承的執著信念,折射了傳統文化合群和眾的基本精神,是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首先,宗祠文化包括深邃的歷史內涵,透過宗祠的莊嚴牌龕,透過宗祠的一磚一瓦,我們能看到歷史風云、世事滄桑的無窮變幻,感受到祖先輾轉遷徙、繁衍生息的跳動脈搏。其次,宗祠文化凝結著深厚的鄉情親情,宗祠以姓氏為線索,以宗親為紐帶,只要有一種尊祖敬宗的虔誠情懷,同姓宗親的人們,哪怕遠隔千山萬水總會想起它,哪怕散居四面八方總會掛念它,以此成為凝聚海內外華人鄉情親情的神圣殿堂。第三,宗祠文化綜合了多種藝術門類,它總是伴隨著建筑藝術、書畫藝術、楹聯文化、族譜文化等一起展現在人們面前,在感受歷史、緬懷祖先、和睦宗親的同時,還能讓人探尋先祖先宗的來龍去脈,觀賞地方特色的建筑,領略純真樸素的民風,受到書畫雕刻藝術的熏陶。所以說,修建宗祠不是封建迷信活動,而是弘揚中華民族尊祖敬宗、敦親睦族文化傳統的具體表現。當然,由于歷史的原因,過去的宗祠文化也有某些糟粕的成分。而新建的王氏宗祠,立足于更好地為繁榮中華民族文化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為團結海內外同胞共同建設祖國建設家鄉服務,體現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宗旨。
各位宗親、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宗祠文化在人類社會曲折前進的腳步聲中逐步形成,不斷擴展,極具傳統特色,廣泛流傳民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豐富礦藏,需要我們去開采,去提煉,去發揚光大。正因如此,我們在建設好宗祠的同時,更有理由、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好、利用好宗祠。作為仁宏公的子孫后代,我們任重而道遠。今天的落成慶典,也是一個動員大會。我們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在延續傳統文化特點和優勢的同時,不斷創造著新穎鮮活的內容和形式。今后,要注意三點:
第一,要把宗祠建成尊祖敬宗、慎終追遠的莊嚴場所。謁祖朝宗,是宗祠的基本用途;慎終追遠,是指慎重地辦理喪事,虔誠地祭祀祖先。現在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想我先祖,篳路藍縷,開基創業,積善積德,育子育孫。今茅田王氏,族姓昌隆,英才輩出,實賴先祖之德澤,仰圣地之潛光。我們仁宏公的后代,要以效法先賢,崇尚禮義,遵紀守法,承先啟后,光大門庭,光宗耀祖。
第二,要把宗祠建成敦親睦族、和群合眾的和諧場所。就是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進而發展到整個家族、宗族和睦,再進一步擴大到鄰里之間,擴大到整個社會。要把一族看作一身、百代看作一代,努力做到貧富相收、患難相恤、仇怨相忘、慶吊相及、孝慈相勸、友讓相尚,使全體族人融合到社會大家庭中,做出和諧社會的建設者,致力于增強民族凝聚力。
第三,要把宗祠建成教化子弟、熏陶菁英的文化場所。 要體現出時代特色、地方特色和宗族特色,充分發揮精神激勵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和文化熏陶功能。要設立陳列館,增強藝術性,還可以辦書院,讀祖訓,采取這些辦法,來感化族人、教育族人、引導族人,使大家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為了建設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更大貢獻!
各位宗親、各位嘉賓、各位朋友!看我宗祠,襟山帶水,巍峨屹立;想我王氏,瓜瓞綿延,英才輩出。前人為國家作出過杰出的貢獻,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人文財富。惟愿我茅田王氏族支發旺,英才輩出,與時代同進步,與國運共昌隆。本族宗親要念祖念宗念先賢,同脈同心同發奮,承先啟后,繼往開來,上以告慰我先祖,下以垂范我子孫!
謝謝大家。
宗祠落成致辭3
尊敬的各位項氏宗親、各位來賓:
大地春回萬象新,祠宇落成紫氣盈。在這辭舊迎新,江山聚秀的美好時刻,我們迎著和煦的陽光,帶著真誠的祝福,來到這鐘靈毓秀、人杰地靈的乾塘風水寶地,參加敦禮堂項氏宗祠復建落成典禮,在這莊嚴肅穆而又喜慶熱鬧的時刻,受家父委托,我謹代表水東宗親向敦禮堂項氏宗祠復建落成表示最熱烈而真摯的祝賀!向乾塘各位宗親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福。
遠看新祠宇:牌樓高聳,斗拱競生,翹角飛檐,氣勢恢宏。內觀敦禮堂,金樑巍巍,玉柱振振,寬敞明亮,簡潔大氣。敦禮堂項氏宗祠的復建落成,凝聚著全體乾塘宗親的辛勤汗水,體現出一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積極進取的宗族精神。這一感念祖恩,傳承香火,造福家族的壯舉與功德,必將蔭庇后人,流芳百世。我們由衷地敬佩,更為乾塘老居宗親感到高興。
各位宗親,在這鼓樂聲聲、禮炮齊鳴的喜慶時刻,我們更加懷念我們的前輩先賢。叔振公乃我項氏得姓鼻祖。曾任吉州刺史的唐進士元旺公,于唐咸通元年(860年)遷居玉山,是我廬陵乾房第一世。五世祖西安節度使勇公于唐天福已亥(公元939年)由玉山遷居汶陽水陂(即今官田鄉湖霞村水陂)。十一世才達公于北宋紹興丁酉年(1057年)遷乾塘而居。自斯公遷居玉山以來,1000多年過去了,歲月雖然洪荒,先賢風骨猶存,乾房世孫繁衍,枝繁葉茂。此乃祖之德焉,族之幸也。
各位宗親,天下同宗一家親。今天我們廬陵項氏后人在此歡聚一堂,共同緬懷我們的先賢業績功德,共同追溯宗族淵源,共同商討家族振興發達之計。其意義重大而深遠,它必將揭開我們廬陵項氏光輝的一頁。近年來,廬陵項氏相互之間加強聯系,彼此加深往來,因為我們同根同源,同宗同脈。讓我們把今天作為一個新的起點,著眼未來,更加注重親情,相互加強各方面的往來,共同關心我們的大家族,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全面提升我們項氏的聲威,傳承祖輩的優良品質和家族精神。愿我們的親情永篤,愿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
各位宗親:乾元世澤長、顯彥立廬疆、淇遂智仁勇、駒騜駧宏邦、忠恕思傳道、予才宗流芳、熙朝隨淵源、得庭克發祥、學慶一循序、廷洪文士良、偉志仁義泰、忠臣定國昌、孔顏曾思孟、堯舜禹湯王、恭寬信敏惠、濟美振冠裳。讓我們再一次緬懷前輩先賢的同時,我們更加期望我們項氏家族人文蔚起,萬代昌隆。
值此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衷心祝愿各位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順利、合家歡樂。
水東項家第三十五世 國作 謹賀
宗祠落成致辭 篇3
各位宗親:
大家好!
很榮幸參加今天上洋蕭氏宗祠修繕落成典禮,這是上洋村蕭氏子孫后代共懷祖德、敬宗睦族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縣蕭氏子孫后代光宗耀族、振興發展的一大盛事。在此,我謹代表尤溪蕭氏宗親聯誼會對上洋蕭氏宗祠的落成表示熱烈的祝賀!
追尋歷史,蕭氏源遠流長;尋根溯源,蕭氏血脈高貴。泱泱中華,文明四海,我族風德,譽滿全球。一直以來,我們上洋的蕭氏宗親繼承了蘭陵世家的優良傳統,歷代宗親謹尊祖訓,以忠孝仁義為本,耕讀傳家,用勤勞的雙手、聰慧的腦瓜,建設自己的家園。在外打拼的宗親,有領導干部、有專家學者、有商界名流,還有更多的宗親在默默地為各地經濟社會建設積極奉獻;在家的宗親,精誠團結,和睦共處,勤儉持家,尤其是我們上洋的蕭氏婦女,樣樣農活都能拿得起放得下,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給我們大家都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有你們這樣美好的家風、優良的傳統,一定會給我們廣大蕭氏家族帶出好的榜樣,也相信會給我們宗族事業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上洋蕭氏大宗祠有著悠久的歷史,幾百年來,從這里走出來的可謂能人輩出,人才濟濟,前幾年,我們來這里開展90歲以上宗親慰問,看到宗祠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大家都倍感痛惜。今天上洋蕭氏宗親,在蕭宜星等宗長的帶領下,以響應族眾的意愿,組織族人翻修宗祠并在國慶節節舉行祭祖大典。這項工作一定會增強上洋蕭氏宗親的凝聚力、向心力;今天的祭祀活動又是我族一次敦宗睦族,創建和諧社會的動員。同時,在舉國同慶的國慶日舉行這樣的盛典,這也是人類文明不斷推陳出新進步的標志,使這一古老的緬懷先人的禮儀,符合時代的氣息,適應歷史的進步。
在這喜逢盛世,國家強盛的大好環境下,我們蕭氏宗親要作到族內團結,鄰里和睦,牢記“孝雙親、愛同胞、睦夫婦、親宗族、廣交友、勤學習、守法紀、重修身、善持家、講公德”的蕭氏家訓,把我們這個宗族溶入到中華民族和諧的大家庭中,富國興邦,再展宏圖。要在族中大力倡導互諒互讓,求同存異,孝敬尊長,愛護幼小,相幫相襯,共奔幸福康莊大道。在此我倡議,我們蕭氏宗祠建成以后,要把她變為尊宗敬祖、慎懷追遠的莊嚴場所,變為敦親睦族、和群合眾的和諧場所,變為教化子弟、培育精英的文化場所,這樣才能體現時代特色、地方特色和宗族特色,正真發揮宗祠精神激勵、道德教化和文化教育的功能,這樣,我們蕭氏子孫在這里,才會念祖念宗念先賢、同脈同心同發奮,也以此來告慰祖先、垂范子孫!
祝愿上洋蕭氏大宗祠修繕落成典禮圓滿成功!祝大家幸福快樂!
祝各位宗親身體健康、事業有成,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宗祠落成致辭 篇4
各位領導、各位宗親、各位來賓、各位姑娘姑爺、父老鄉親們:大家好!
今天,是程氏兒女值得慶賀的日子!我們翹首以盼建設希儼公祖堂和活動中心的愿望,在今天終于實現了!這是我們灣的一件大事、一件盛事!值得我們舉杯慶賀、團聚言歡。在歡聚之余,我們要心懷感恩,感恩黨的富民政策,感恩各級領導的關懷,感恩各位宗親的厚愛!在此,我謹代表全灣父老鄉親對一直以來關心支持我灣新農村建設的各位領導以及前來道賀的各位來賓、宗親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今天,是程氏兒女緬懷先祖的日子!我們灣落戶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有380余年的歷史了。過去,我們灣連年受災,村容破落,有女不嫁;過去,我們灣囊中羞澀,食不果腹,一貧如洗。在那低劣的環境下,我們一代代程氏兒女秉承先輩的吃苦耐勞、不甘落后的傳統精神,不忘祖訓、團結和諧,立志興家立業、興建祖堂、建設新村,以光先祖圣德,緬懷先祖圣恩。
今天,是程氏兒女譜寫贊歌的日子!如今,我們揮別了破落不堪的舊村莊,人人都享受著美麗舒適的新村環境!如今,我們驕傲地摘掉了貧窮落后的帽子,人人都過著精神氣爽的小日子!這一切都來之不易,凝聚著眾多有識之士的智慧結晶和辛勤汗水!
第一、得益于克己奉公的建設班子。x年,由程清同志爭取黃石市檢察院的大力支持,取得了第一期“新農村建設”工程項目,同時得到了村支部柯于高支書有力指導和幫助,由程良大、程良衛等同志組織實施,共對住房改造、水泥道路、自來水、備用水井、路燈、綠化等共投資60余萬元。在建設祖堂和活動中心的第二期工程期間,由程良元、程良大、程良衛、程賢平、程良用等同志精心組織、設計方案,勤抓安全生產和工程質量,精打細算把握預算,為總工程節約了近20萬余元。建筑隊程良集、程良堅兩位同志,以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做到了保質保量順利完成工程任務。
第二、得益于奮發有為的青年團隊。x年1月,在程碧、程良豪等青年的倡議下,青年協會正式成立,建立了青年協會會費交納、使用及其他管理規定,積極幫助了一部分困難戶和特困戶,弘揚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青年協會理念。x年正月,青年協會再次召開全體青年動員大會,發出建設祖堂和活動中心的第二期工程倡議,成立了以程良偉、程良元為首的籌建委員會及各個管理專班,明確工程施工“四個確保”規定:確保安全生產、確保質量到位、確保資金及時到賬、確保收支明細,做到了責任到人、分工明確。從規劃、設計、竣工共用14個月18天,占地面積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700多平方米,總投資100萬元的希儼公祖堂和活動中心工程,比預期提前了2個多月圓滿竣工。青年協會發揮了排頭兵的作用,讓大家看到了你們精誠團結、傾囊貢獻的精神和建設美好家園的意志、決心,家鄉的父老鄉親感謝你們!
第三、得益于無私奉獻的公益熱情。在一、二期工程建設過程中,我灣鄉親熱情高漲,積極踴躍,真正做到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程碧同志在工作萬忙之中,擠出時間,經常回家在現場指揮和處理一些事物工作和解決難題。程良豪、程良祖同志經常電話過問質量和進度,必要時還親自回來商討各項疑難問題。還有程律同志多次給我們排憂解難,作出應有的貢獻。在改革開放三十年里,我們程氏兒女抓住國家政策的利好機遇,涌現出程良豪、程賢平、程平兵、程良勝、程逸、程仲春、程良集、程良堅等同志的一批經濟骨干,他們踴躍捐款,無私奉獻家鄉的公益事業。同時,我們灣的姑娘和姑爺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程蘭香、程玉蘭、程金鳳、程霞玲等姑娘積極為娘家的公益事業出錢出力。這樣的感人事例枚不勝舉,總之,在建設新農村事業中,展現出了我們程氏兒女熱愛家鄉的情愫、奉獻公益的情結、團結一心的情懷!這就是我們建設新農村最強大的精神力量,有了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就沒有我們辦不了的事、辦不好的事!
各位父老鄉親,建設美麗、富裕、和諧新農村,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任重道遠,因此,今天,也是程氏兒女暢想未來的日子。現在我們灣一、二期新農村建設、祖堂和活動中心已順利完成,家鄉很多人提出了一個三年計劃,即x年的第三期工程,也是配套工程。一個是活動中心的體育設施,現在有一部分由程碧同志爭取有關部門現已到位,預計還有價值7萬多元的體育健身器材需要完備;另一個是需要搭建迎賓彩門,同時還有村容村貌的綠化工程建設等。這些工程和設施都在期待著我們去落實。雖然我們現在的經濟條件有限,但只要大家時刻保持一種凝聚力、一種拼搏精神、一顆熱愛家鄉的心,凝心聚氣、提神聚力、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把我們的家園建設成一個現代化、花園式村莊;就一定能夠實現建設美麗、富裕、和諧新農村的美好愿景!
最后,祖堂竣工剪彩,太祖坐鎮一方,法力無邊,顯應萬靈,佑我莊子孫,繁榮昌盛,富貴綿長!同時向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和宗親拜一個早年,恭祝各位虎年身體健康!財運亨通!工作順利!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宗祠落成致辭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鄉親們,大家好!
春和景明,生機盎然,我們村諸姓家族擇良辰吉日在這里隆重舉行“祠堂”落成典禮暨請祖祭祖儀式,在這里,我受族人的委托,謹代表全村各姓宗族,向前來參加祠堂落成慶典的各級領導、村里各姓的代表以及各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特別感謝很多在外闖蕩的各姓宗親能在百忙之中專程趕回來參加這一盛會,更感謝各位父老鄉親對宗祠建設的大力支持。同時,還要向那些因路途遙遠或公務繁忙無法趕到的族人真誠地說一聲:家鄉隨時歡迎你們的到來!
俗語說:木有本,水有源。尋根問祖,追本溯源,乃為人本分。 古語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慎重保持晚節,時時緬懷先人,民風自會淳樸敦厚。
祠堂就是我們拜祭祖宗、追念先人的地方。這里可以安放我們先人的英靈,可以寄托我們對先人的哀思,同時也是聯系我們宗族血緣的紐帶,對我們民風的教化,宗族的團結有著積極的意義。籌建祠堂,是我們村各姓宗族盼望已久的心愿,今天終于實現了!
在宗祠的建設過程中,理事者不負眾望,聯絡宗親,制定方案,籌措資金,督促建造,勞心勞力;理財者凡事具細,精心打點,錢盡其用。智者盡其心,藝者盡其才,勞者盡其力,一磚一瓦都凝聚著各姓宗親對先祖圣德的深情。
但這只是我們的初期工程,我們還有很多的建筑項目,還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熱誠奉獻。為了我們先人的英靈,為了我們的宗親的繁榮,懇請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幾萬、幾千不嫌多,幾百、幾十不嫌少,各隨心愿,各盡其能。更希望大家能出謀劃策,共同參與,這本就是我們自家的事情。
另外,我還想說:
我們在建設好宗祠的同時,更有理由、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好、利用好宗祠。今天的落成慶典,也是一個動員大會。希望大家在使用的時候注意三點:
第一,要把宗祠建成尊祖敬宗、慎終追遠的莊嚴場所。
祭拜先祖,是宗祠的基本用途;慎終追遠,是指慎重地辦理喪事,虔誠地祭祀祖先。
第二,要把宗祠建成孝親敬親、和睦鄉鄰的和諧場所。
就是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進而發展到宗族和睦,貧富相助、患難相幫、仇怨相忘、孝慈相仿,加強宗族凝聚力。
第三,要把宗祠建成教化子弟、培育美德的文化場所。
要體現出時代特色、地方特色和宗族特色,充分發揮精神激勵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和文化熏陶功能。要設立陳列館,增強藝術性,還可以辦書院,讀祖訓,采取這些辦法,來感化族人、教育族人、引導族人,使我們全族奮發向上,自強不息!
各位鄉親、各位嘉賓、各位朋友!愿我們各族宗親人丁興旺,英才輩出,念祖念宗念先賢,同脈同心同發奮,承先啟后,繼往開來,上告慰先祖,下垂范子孫!
謝謝大家!
宗祠落成致辭 篇6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首先我代表中國鹿邑李氏文化研究總會向參加首屆中國姓氏文化節和中華李氏大宗祠奠基儀式的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中國鹿邑李氏文化研究總會決定在李姓發源地、老子故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規劃區內興建中華李氏大宗祠。宗祠占地面積8600平方米,建筑面積1900平方米。奉中華第一大姓得姓始祖李利貞和先祖老子及歷代李氏精英,供海內外友人及李氏宗親尋根祭祖、游人參謁。李耳五千言道德經為最早的哲學經典,是世界文化瑰寶。老子被尊為道教鼻祖,道家之先。目前李氏子孫已遍布世界各國,為紀念祖先,特興建宗祠,以弘揚李氏文化、老子思想,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推動老子故里旅游開發、創建歷史文化名城,促進我縣經濟發展。
此項工程宏偉,投資甚巨,需海內外各界人士、李氏宗親慷慨解囊,共同捐建,對于捐款建祠者將刻碑留念,以備流芳千古。
我們相信,在海內外友人和宗親的大力支持、積極贊助下,中華李氏大宗祠不久將會屹立于李姓發源地——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
祝各位來賓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萬事如意。
謝謝!
宗祠落成致辭 篇7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族裔、各位鄉親:
盛世肇祥瑞,和諧沐春風。在改革開放、社會和諧、人民安康、太平盛世的今日,六安伍氏宗祠經過族人共同努力,終于在新年元日落成了。值此盛典之時,戴祖先保佑靈光,我伍氏全體族人為宗祠落成致以熱烈祝賀!
天下同宗一家親,歡聚祖祠敘深情。今天,我們借伍氏宗祠落成之機歡聚一堂,目的是頌祖宗功德,感先輩恩典,表后代賢達,樹伍氏聲威,添家族光彩,讓千秋萬代把老祖宗的優良傳統和美德發揚光大!
春秋易迭,歲月輪回。我伍氏宗祠能有今日之恢弘氣勢,溢彩流光,是我伍氏各位賢明之士感念祖恩,傳承香火,興隆家族的一大壯舉。此乃得益于有識賢士的倡導,得益于全體族人的慷慨解囊,得益于伍氏子孫的共同努力。伍氏宗祠落成之功德必將蔭庇后人,流芳百世!
我伍氏子孫心凝神聚,同心同德,必將合力齊天。愿全體族人借宗祠落成之契機,發揚先祖遺德,為伍氏家族的萬世興隆付出更大努力!
祝愿我伍氏家族子孫昌盛、洪福齊天!
宗祠落成致辭 篇8
尊敬的各位宗親賢達:
大家好!
新春時節,春風撲面,春意盎然。今天,我們全體宗親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歡聚在此隆重慶祝本家宗祠隴西堂重建勝利竣工。這是我們族宗歡慶的一大喜事,預示著宗族的興旺發達,更是為家鄉增添一道亮麗的族中文化景觀,我們身為隴西堂后人,無不歡欣鼓舞,拍手稱快。更使我們感到榮幸的是,一紙草柬、一個電話,迎來參加宗祠落成慶典的各支的代表。
您們的光臨,使我們的宗祠蓬篳生輝,給慶典大會增添了新的喜慶色彩。在這里,我受族人的委托,代表宗祠重建理事會,向前來參加慶典的各位宗親賢達等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向那些不遠萬里拜祖朝宗的宗親表示親切慰問!并致以崇高敬意,祝愿你們身體健康、合家幸福、事事順利、房房發達,人人富貴!本氏宗祠自始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原是土木結構,歷經幾次修繕,尚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在我周邊,其他各姓祖祠具已修復一新,在這里我氏央央大族豈能落伍于世人?先輩之恩,祖宗之德,兒嗣當報。我們生長在此時代,建祠重任歷史地落在我們肩上,我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為感祖恩、彰祖德、祀祖靈、樹族威,展先祖歷史風采,激發啟迪后代,在有識之士的倡導下,經族人商討,一致同意并作出決定于年初開始翻建宗祠。
自倡議發出之后,得到全體族人積極響應出資,同時得到姑親外戚、僑胞懷祖慷慨解囊捐資。特別是眾多宗親都增添多出資,出多錢。經過二年多時間的艱苦努力,使一座建筑總面積500多平方米(包括附房、門口廣場等設施)耗資多88萬元的宗祠得以勝利圓滿完工。這是一座規模宏大、工藝之精,嶄新而又古色古香、設計新穎別致、富麗堂皇、寬敞明亮的宗祠展現在我們面前,在境內首屈一指。這是我全體族人的驕傲,也是當代子孫的自豪。大家都沉浸在無比歡樂和喜慶之中。在此我代表本宗祠重建理事會向所有關心、支持、資助宗祠重建的全族同胞和外戚宗親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宗祠重建的勝利落成是我們祖先的福蔭、全體族人勤勞智慧的結晶、是我們家族文明、興旺發達的象征、也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宗祠重建的勝利落成,離不開理事會的正確領導,離不開為建祠籌集資金而日夜操勞的族人,他們到處奔波,深入家家戶戶,有時頭頂烈日,有時冒著三九嚴寒長途跋涉,至家事于不顧。他們不愧是為族門辦事的忠實代表。同時還離不開承建工程的工匠師傅,他們認真負責、精雕細琢、精心施工,確保了工程質量,高標準按時完工,在此我代表重建理事會,向宗祠重建出謀獻策、出工出力、忘我工作的人們和認真負責的承建者、裝飾工等人員一并表示感謝!同胞們,先生們:天下同宗一家親,歡聚祖祠敘深情。
今天,我們借宗祠竣工慶典之機歡聚一堂,其目的就是要以此為契機,頌祖宗功德,感先輩恩典,敘建祠經歷,表后代賢達,樹本氏聲威,添家族光彩,讓千秋萬代把老祖宗的優良傳統和美德發揚光大。先祖們的在天之靈必然會庇佑各支各房、各家各戶,生枝衍派、長發其祥、生賢添貴、世代隆昌!最后祝大家心想事成、財運亨通、四季宏發、五福常臨!謝謝大家!
宗祠落成致辭 篇9
尊敬的各位長輩、各位來賓:
大家好!
日值暖冬,風物怡人。適逢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之太平盛世,x祖堂如期竣工。今天,美麗的x,陽光燦爛、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香火旺盛、瑞氣凌空、喜氣洋洋。在這空前的盛會上,我謹代表女婿們向x祖堂落成表示熱烈祝賀!
春秋易迭,歲月輪回。宏圖繪展改舊貌,祖堂平添換新顏。喜看今日祖堂,門樓高聳、雄偉壯觀,飛檐翹角、畫棟雕梁,堂內兩側、設有禮房、上有戲臺、中有祭堂、一進三重、寬闊明亮,鐫刻楹聯、詞工句酌、金匾流輝、翰墨留香,宗祠神龕、麟吐玉書、龍舞祥云、描金點翠、金碧輝煌,左昭右穆、端坐其上、太祖神像,熠熠閃光。總之,祖堂顯示了x氏家族的純孝純情;展示了x人心所向、眾志成城的優良族風;體現了x氏子孫承前啟后、枝繁葉茂、繼往開來、興旺發達的精神面貌。令人景仰!
天地人和好作轉,順風順水好行舟。自古以來,修族譜、建宗祠,旨在懷先人之偉業,勵后人之志。我們深信,隨著祖堂竣工、太祖安座,x家族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
最后,祝滿門: 興旺發達、繁榮昌盛、英才輩出、萬代興隆!
祝各位來賓:身體健康、事業發達、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謝謝!
宗祠落成致辭 篇10
各位宗親、各位來賓:
上午好!
在這個歡歌笑語、天降吉祥的美好日子里,我們歡聚一堂,隆重舉行柳樹堂村x祠堂落成大典、共同緬懷祖先業績、暢談宗族淵源,共商興族大業。我作為×公后裔女婿,我很榮幸地參加了此次盛典,借此機會,我代表x村所有的姑娘及女婿,向x堂落成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光臨慶典的各地來賓、各位宗親表示親切的慰問!向在祠堂建設過程中慷慨解囊、捐資捐物、獻計獻策的各界人土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恭祝x祠堂弘揚遠宗之功德,仰仗圣地之潛光,發揚光大,源遠流長、福澤綿延,世代隆昌,奕代流芳、日月同輝。
x祠堂的落成,是我們×氏家族的一件特大喜事,集中地反映了×公后裔承先啟后、枝繁葉茂、繼往開來、興旺發達的精神面貌,也充分體現了宗親孝悌友愛、團結奮斗、風雨同舟、開拓進取的堅強意志,為×氏族譜增添了新的篇章,這既是×氏宗親全體人的功績,也是舉國族人共有的光榮,身為柳樹堂村的姑娘及女婿我們也感莫大的自豪與驕傲。
今天,我和各位一起見證了祠堂的輝煌壯觀,領略了×氏家族豐富的文化底蘊。祠堂圣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群山依偎,綠樹環村,吸天地精華,納八方祥瑞,設計雄偉壯觀,做工精雕細琢,凝聚了尊祖敬宗的虔誠情懷,反映了血脈相承的執著信念,體現了繁衍生息的跳動脈搏,凝結著真摯深厚的鄉情親情,上承一德,展宗門之雄姿,展先祖歷史風采,下傳詒谷,現石氏之雄厚,給后代啟迪智慧。虛懷若谷方是大宗之本色,厚德載物才顯大家之風范,自強不息當是我們×氏后輩之爭取,繁榮昌盛實乃大眾之所愿!身為女婿代表,我們將借×氏祠堂落成契機,廣泛傳播×氏深厚文化,全力傳承先祖厚德,樹遠大之志向,立長久之心愿,同所有的石氏宗親一道,堅守“念祖念宗念先賢,同詠同心同發奮”的理念,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勵精圖治、為建設昌盛、富強的石氏宗門作出自已應有貢獻!
最后,值此x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我謹代表×氏姑娘及女婿給所有宗親及來賓拜年個早年,祝各位事事如意、歲歲平安、人人長壽、家家發財!
宗祠落成致辭 篇11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各位宗親,上午好!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喜迎叔度始祖玉像登基,歡慶宗祠復建落成,舉行隆重慶典祭祀儀式,追思先人的豐功偉業,聯誼今人的親情友情,共謀蔡氏家族的發展大業。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欣慰。
是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使我們走上了致富大道。這自然得益于黨的好政策,同時也是先祖功德的庇佑,得益于先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先祖厚澤,福佑子孫。在工作之余,我常想,我們生活在政通人和的昌隆盛世,比列祖列宗們富裕百倍千倍,飲水當思源,我們該怎樣報答先祖的恩德?思前想后,我決定將自己的住房和用地奉捐出來復建三元禪寺和蔡氏宗祠,以此來報答先祖恩德,聊表孝意。這一決定得到了父兄及家人的贊許,也得到了宗親聯誼會的贊同。現在付諸實施了,了卻了我的一份心愿。
今天,我們懷著虔誠的心舉行慶典祭祀大會,就是要繼承先祖不屈不撓、艱苦創業的精神,緬懷先祖的豐功偉績,感激先祖的教誨,報達先輩繁衍生息的養育庇佑之恩,用我們的幸福和成長告慰在天之靈。
斯人已乘黃鶴去,輝煌前程待后人。我們蔡氏后人當發揚蔡氏家族的優良傳統,傳承蔡氏家族的優良家風,弘揚蔡氏家族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文化底蘊,凝聚蔡氏家族的各方力量,促進蔡氏家族的家庭和諧和事業興旺。讓我們的先祖欣慰于九泉!
孔子說,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不忘先人,追念先人,是為了后人更加騰達,是為了宗族更加輝煌。
尊敬的宗親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登高望遠,拼搏奮進,自強不息,為振興蔡氏家族而努力奮斗!為共創我們蔡氏家族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吧!
在此,我們衷心祝愿各位來賓,各位宗親事業成功,萬事如意,身體健康,合家幸福!
謝謝大家!
宗祠落成致辭 篇12
尊敬的各地分會宗親兄弟、尊敬的長輩、各位兄弟姐妹:
大家好!正值陽春三月、生機勃勃、春暖花開、春光無限的季節,我們賓氏人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迎來了社貴村東溪公祠堂的重建工程竣工,舉行盛大落成慶典活動,借此機會,在這一重大喜慶的時刻,首先,讓我代表賓氏宗親肇慶分會,對社貴村東溪賓公祠堂的重建落成,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并對社貴村宗親兄弟姐妹的熱情接待,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同時,向一直關心支持,我們賓氏宗親肇慶分會的所有宗親兄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社貴村歷史悠久,人杰地靈、人才輩出的一個好地方。社貴東溪賓公祠堂,是我們縣第二個重建祠學堂,從籌建到今天落成,聚了幾代人的心血和力量,今日的輝煌成就,值得賓氏人的驕傲和自豪,更是我們兄弟學習的榜樣。今天,在一起相聚,我們相聚難相別,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今天,歷史和兄弟們見正了這一重大時間,此情此景,大家都很高興,特別開心,我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作,不同的職業,不同的輩分,不同的年齡,但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的愿望和目標是一致的,我們的事業任重首選,我們的工作無尚光榮。我們的前途光輝燦爛,我們的前程光明遠大,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我們賓氏人團結起來,互相關心、互相支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積極發揮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用愛心真心化為行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奉獻精神,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做好工作,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功在我們當代,利在千秋后代,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今天,我們不要忘記他們。要繼承發揚先輩的優良傳統和崇高思想,同舟共濟,艱苦創業,努力拼搏,沿著先輩開辟的道路繼續前進,期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祠堂奸建設落成,有更多的兄弟創造出更輝煌的成績,為祖宗爭光,為賓氏人爭氣,為賓氏家族的興旺發達作出自己更大的貢獻。
最后: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家庭美滿幸福,平安快樂,心想速成。
賓氏宗親肇慶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