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領獎發言稿錦集(通用3篇)
關于領獎發言稿錦集 篇1
八月,太陽盡情地射放著她的活力,迎接收獲季節的到來!
八月,我的心情如同這激情的太陽,迎來了我生命中的一次重要盛典——參加了"橫峰杯"全國中小學生硬筆書法大賽的頒獎典禮.
當我站在特等獎的領獎臺上時,我思緒萬千,四年來的練字歷程不禁出現在眼前:四年來,戴老師深入淺出地諄諄教誨,一次次地給我鍛煉的機會;四年來,父母風雨無阻地送我上書法班,一次次地給我學習上的鼓勵;四年來,我自己一絲不茍地認真練習.因此,我要謝謝戴老師,謝謝爸爸媽媽,謝謝所有關心幫助我的人!
望著展廳里那些書法名家蒼勁有力,大氣灑脫的作品,聽著周圍觀眾一陣陣的贊嘆,我不禁對自己說:"努力,好好向這些書法名家學習!"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知道,只有一次次的練習,一次次的跌倒再爬起,我才能在書法這條道路上越走越寬!
各位領導,經理,各位兄弟,姐妹:大家好!
金虎隨寒去,玉兔迎春來。年終歲末,我們歡聚一堂,回首x年齊心協力,團結奮斗創造的輝煌,展望x年的美好前景,大家心情激動,群情激昂。作為普通一員的我,今天異常興奮,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對于“年終優秀員工”的榮譽,真的有點受寵若驚。我一要感謝領導的信任,二要感謝同行的支持。沒有這些信任和支持,我將一無所有,一無所成。我深知自己并不是最好,但領導的信任可以促進我向最好努力,我深感自己并不優秀,但有了大家的齊心協力,團結奮斗,我們這個團隊一定會成為最優秀的團隊。
同行們,姐妹們:市場風起云涌,商場明爭暗斗?v觀我縣,餐飲業競爭異常激烈,優勝劣汰的廝殺聲已趨白熱化!蔼M路相逢勇者勝”,“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嚴酷的現實告訴我們,要站穩腳跟,立于不敗之地,要有足夠的勇氣。要繼往開來,克難制勝,要有不懈的努力奮斗。團結是根本,創新是出路,質量是效益。我們來到這里,我們組成了一個團隊,我們更是一家人。讓我們以高昂的斗志,以前所未有的勇氣,以空前的團結,與卓越的奮斗,心—想在興隆,勁—使在興隆,汗—流在興隆。于興隆榮辱與共,生死同在。
謝謝大家!
關于領獎發言稿錦集 篇2
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金秋十月,碩果飄香,萬眾矚目的合肥市科技創新市長獎,今天隆重頒獎,我是合肥市第六中學的沈博文同學,作為獲獎學生代表發言,倍感榮幸。
取得今天的成績,我們首先要感謝來自領導、老師、家長的關心與鼓勵,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同樣,同伴間互相幫助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當然我們每個人的勤奮努力、持之以恒的堅持,都是不可或缺的。綜合以上三者,我們才能成功。
對未知的探索和強烈的求知欲,是我們啟蒙的鑰匙,它為我們打開了科技的大門;嚴謹的論證和不懈的追求,是我們前行的保證;細微的發現和靈感的火花是我們快樂的源泉。我們在學習中收獲成長,去探索中尋找真理。也許我們今天的一小步,將是日后的飛躍,為全人類做出貢獻,而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的!
借有科技之翅,翱翔真理之空,心懷忠貞之志,攀登科學之峰。胸懷壯志的我們,渴望成為社會的棟梁,實現心中的抱負。而興趣,是成功的敲門磚,是通向光明的墊腳石。興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更是大功率的發動機,帶領我們向前奔馳,因此,培養自身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今,動人心弦的科技創新大賽已落下帷幕,各種榮譽和獎項已塵埃落定。然而,這絕不是我們沾沾自喜,驕傲自大,放松神經的時刻。生命的意義在于奮斗,獎項是對過去的肯定,不是現在,更非未來。我們不能沉溺于往日的輝煌而忽略了繼續奮斗的目標。面對榮譽,我們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追求真理,需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決心,總結往日的不足,“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從而改正錯誤,努力成為國家之棟,社會之梁,為合肥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正是放射光芒,普照大地之時,更應該完善自身,努力學習,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肩負著中華民族的希望和偉大復興,我們必須奮斗,為祖國奮斗,為中華崛起奮斗,共同創新更加美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
關于領獎發言稿錦集 篇3
鹽城市大豐區委書記 王榮
20__年9月,我區被中央編辦和國務院法制辦確定為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單位,我們以此為契機,圍繞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創新創業活力最強”區域目標,大力度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努力用政府放權讓利的“失”和“痛”,換取企業群眾的“得”和“爽”。
第一,突破“痛點”,以壯士斷腕的勇氣自我革命。大家都知道,政務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也是區域發展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但行政審批普遍存在“一長四多”問題,就是時間長、蓋章多、收費多、中介多、材料多,讓不少企業和群眾苦不堪言。而行政審批改革是一場部門利益的革命,也是不少部門怕失權、失利、失地位的“痛點”。為此,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突破“痛點”,推動政府和部門向自己“開刀”,堅決切除部門利益。一方面,大力推行相對集中,收部門的權。在省市編辦的指導下,迅速成立了大豐區行政審批局,劃轉了22個部門227個行政許可事項,審批科室由過去部門的69個減少到現在的3個,審批人員由318名減少到45名,審批環節從898個減少到565個,做到了授權、機構、人員、職能、事項劃轉“五個到位”,真正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另一方面,全面實行“零收費”,去部門的利。在全省率先對企業投資工業項目、旅游項目的行政規費實行“零收費”,取消了9個部門20個收費項目,行政審批局成立以來,我區共減免相關行政規費2100多萬元,用真金白銀的讓利,使企業和群眾增強了獲得感。
第二,聚焦“難點”,以簡政放權和創新為發展增添活力。在試點工作中,我們感到收權去利還不夠,“難點”在于簡政放權,在于集成創新和程序再造。我區堅持能簡則簡、能放則放,以行政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一是能放則放,實行集成審批。全區依法取消行政許可事項18項、合并37項,優化審批流程18個,取消申請材料26個,行政許可80%的事項轉為即辦件。在推行集中審批的基礎上實行集成審批,變“物理組合”為“化學融合”,全流程集中受理,按事項分類審批,跨部門聯合服務,一個窗口統一出證。通過實行聯合預審、一車踏勘、多評合一、并聯審查,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從原來的165天壓縮到50天內,承諾件平均辦結時限由8.5天壓縮到3.2天。二是努力向“不再審批”目標邁進。對企業投資項目,除國家規定必須核準的項目之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我們開發區新上的總投資1.2億元的海工新能源裝備項目,通過網上申報、自主承諾,從在線備案到竣工投產僅用了一年時間,實現了當年落戶、當年建設、當年達效。今年以來,我區新上的211個企業投資項目中,有158個不再審批。三是加快構筑“一張網”。扎實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一張網”服務平臺,做到應上盡上、全程在線,實現網上批、不見面、快遞送,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第三,扭住“根本點”,把群眾滿意作為我們工作的最高標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改革更加符合群眾和企業的需求。一是推動行政許可標準化。我區在全省首家推行行政許可標準化試點,力求做到可復制、可推廣。大幅度壓縮自由裁量空間,做到審批公開透明無差別,編制“不見面”和“只見一次面”政務服務清單,確保群眾只進一個門、辦成所有事,甚至不出門也能辦成事。二是推行幫辦代辦制。在基層走訪中我們了解到,有的企業和群眾,由于各種原因,對審批業務、資料準備等不熟悉,網上操作也不會,我們就在每個鎮、園區各配備了2名項目代理員,免費提供代理服務,全程幫辦各項手續。今年已代理項目158個,幫助業主解決難題56個,受到了企業和群眾的普遍歡迎。三是創建行政服務品牌。推行預約服務、加班服務、上門服務、服務對象評價服務,創建的“溫馨365、貼心24”服務品牌倍受歡迎,實行“背對背”評估、第三方評估等手段,以評促改,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我區行政審批局成立以來,累計辦理各類事項55893件,辦結54468件,按期辦結率100%,群眾滿意度達99.3%。
我們深深感到,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的改革,仍然任重道遠。我們將圍繞“兩聚一高”主題,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讓群眾更滿意,讓發展更有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