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反思體會(通用3篇)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體會 篇1
我們的《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不是指出: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那就是告訴我們從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主動的自主性學習,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因此,《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將它作為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這樣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充分發揚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和創新精神,將這種新的學習方式用于習題課,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更有助于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我們傳統課堂習題教學中,往往以教師為中心,而忽視學生這個的主體,習題上課學生做,教師講,純粹的是以教師對答案為主。學生圍著教師轉,學生只是一味的聽,判斷自己做的對與錯,上課只是死的知識灌輸,無休止的 填鴨 ,而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不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學到的是的是 死 的知識,這樣的課堂教學,只能培養出沒有主動學習精神的人,培養出不會學習的人。那學生能力的提高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我認為,在習題課上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把我校的 1236 的教學模式運用于習題課,以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習題課上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就要轉變角色,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在課堂中教師堅持六個 凡是 :凡是學生都知道的不講解,凡是學生能說回答的就不解釋,凡是學生能思考的就讓學生思考,凡是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凡是學生能寫的就讓學生寫,凡是學生能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做。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教師只是適時的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他們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在九年級教學中,原來輔導學生訓練七年級文言文知識的時候,我采取的仍舊是傳統的模式,學生先做,然后我就逐題逐題的分析講解。但我發現課堂上學生變成了死記答案的 機器 ,變成了被填的 鴨子 ,而實際收獲甚微。本周我在引導班上的學生復習八年級上冊的文言文知識時,就采用了學校教學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做了嘗試,收到了好的效果。
一、自主學習
教師課前要優化習題,能突出教學重點,并能以此拓展延伸。然后讓學生獨立自主的去完成習題。這是一個 獨學 的過程,是反饋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期間老師可來回巡看,以便了解學生的做題動態,確定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與問題。在學生們做題的過程中,我穿梭于各學生中間,發現習題中基礎部分掌握的很好,像實詞理解、句子翻譯及文體常識都能熟練運用,但是內容理解、拓展延伸就有些力不從心。教師只有了解學生學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合作學習
在發現問題之后,我采用了 1236 環節中的第3環節合作交流的方式來進行訓練。學生們能熟練掌握的習題便讓小組內的學困生在組內交流,這樣有助于他們對知識的鞏固,更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找到學習的樂趣。而難度較大的習題則由小組長主持在組內交流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這時我會鼓勵組與組之間進行競爭,比一比,哪一個組交流得更認真,學得更有效率,分析得更依據。只要放手讓他們組內去解決,他們對答案的理解往往會更 有理有據 ,會常常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這一環節是對知識進行回歸性的檢測,突出了 弱勢群體 ,也體現了 兵教兵 兵練兵 兵強兵 的特點,這就是 對學 與 群學 。當我把任務說明白后,沉悶的氣氛被打破了,我看到了孩子們變得活躍了,表情也輕松了許多,我看到了他們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
三、分享學習
這一環節是生生、師生、組組互動的過程,主角是學生,學生提出習題中的問題與困難,小組內能解決的就在全班展示提升,使其他組的同學分享成果,如果其他組在分享中有所啟發,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也可以在全班分享。這樣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學習就得到呈現,這種教學不僅容量加大,教學進度加快,教學效率高,而學生的理解、掌握、體會也變得更深更透更快。一節課下來,原定的兩節課的內容一節課就解決了。在綜合復習了八年級上冊的文言知識后,我對知識進行了匯總,把握知識內在聯系,觸類旁通。從他們的表情上我看得出來他們學得很輕松也很快樂。
無論是哪種課型,作為教師我們更多是要給學生創造這樣自主機會,更要善于去引導、鼓勵學生多角度地去觀察和思考問題,多方面地去探究問題,支持學生的那些與眾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而不是要求學生的思維和精神隨著自己的轉,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沒有拼時間的焦慮,沒有拼習題的兼備,有的是課堂上運用智慧的愉悅?傊,在課改路上,我們只有迎著課堂改革的強勢東風,以自己的熱情、智慧和創造性勞動描繪課堂上最美麗的風景。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體會 篇2
本學期以來,語文教研組根據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為主導,狠抓常規管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新課程教育,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收到了較為明顯的實效。
開學之初就組織全體語文教師認真學習了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最新的教育理論,學習教務處、學部下發的各種文件,掌握課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內容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認真開展新課程的備課交流活動,做好備課組的組織工作。通過聽課、評課、分析研究,找到不足,研究對策,很好地落實了課堂效率。重點研究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如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變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如何全面提高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技能。課堂上不僅有漂亮的板書、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課堂設計、精心制作的精美課件,還充分利用了現代科技資源,不同程度地體現出了新課程理念——“以學生為本”,盡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設情境、情景,讓學生多動、多思,展開聯想,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形成了有“生命”的課堂。教師的教學行為正在發生著顯著的變化。
我們組織參加了市區、學校組織的各項語文活動,如:昆明市中學生語文知識競賽,初一年級“我愛北大附中”征文競賽,初一、初二年級“愛我中華、愛我家鄉、愛我附中”演講比賽,初一教師說課比賽。開展了中學部語文教師人人參與的自編、自導課本劇的活動,寫字比賽、朗讀比賽、手抄報比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掘了學生的潛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學校和年級的好評,有力地促進了語文教學。青年教師胡偉參加官渡區初中語文教師說課比賽,獲得了一等獎,為個人,學校贏得了榮譽。為此,官渡區教研室把說課活動的優勝者的展示課集中在我校舉行,有近200位各學科的教師參加,充分的擴大了學校的社會聲譽。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體會 篇3
從3月3日開始,我們先后三次學習并討論《大唐長山電廠2。25人身傷亡事故快報》,大家的討論也不僅僅局限于事故快報本身,因為寥寥一份快報不足以完全呈現事故發生的根本,也不足以說明事故發生的因果。
如果時空穿越到2月25日的長山電廠磨煤機檢修現場,四人一組,新老搭配的檢修人員,拿著剛剛辦理的工作票急匆匆走向C磨煤機入口風道檢修現場,僅僅半小時后,風道內的三名檢修人員因熱一次風門打開被困,2小時后經搶救無效死亡。三個家庭的支柱和希望在這一刻隨風飄去,我們可以想到這一刻注定成為他們的父母、妻兒一生的痛。
在這起事故的分析材料中,我們不難發現,事故的發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暴露出的主要問題:
1、作業現場未嚴格執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2、工作票填寫的作業內容與實際不符;
3、工作負責人不在現場也未指定臨時工作負責人;
4、監護人未起到監護作用;
5、安全措施執行不徹底;
6、受限空間作業管理不規范;
7、恢復檢修安全措施時工作許可人和工作負責人沒有嚴格執行現場確認。
作業過程中必須如下原則:
1、堅持干什么寫什么,寫什么干什么,不得干與工作票無關的內容,不得隨意擴大工作范圍;
2、工作負責人不得擅自離開作業現場;
3、保證每位作業人員都在有效的監護范圍內,受限空間作業需要設置2名監護人員;
4、安全措施的執行和恢復工作負責人和工作許可必須現場確認,不得電話溝通。
5、工作中斷后再次開工前,工作負責人必須再次確認安全措施執行完善可靠。
逝去的生命能夠帶給我們那些啟示和思考呢?
首先、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生產不停,危險永在。我們要堅定一種信念,生產現場就是危險的,即使天天面對也要如履薄冰,一絲不茍。生產現場時刻存在的各種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跌落砸傷的潛在危險源,只要我們進入生產現場就被各種危險因素包圍,我們必須保持頭腦清醒,準備充分。
第二、安全工作人人有責。安全事故發生時會威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財產,事故發生的后果往往是當事人無法預料的。這就要求生產現場的所有人員一定要主動要安全,嚴格要求自己不發生違章行為、不發生作業失誤,同時也有義務及時制止他人發生違章。生產人員的工作活動范圍就是復雜多變的生產現場,如何確保不發生意外,需要我們有高超的技術水準和一絲不茍的思想意識,進入生產現場就要保持對他人懷疑的態度,重要措施和步驟必須現場確認,做到四不傷害。只有大家共筑安全墻,安全才能牢固;否則事故必然發生。
第三、我們要學會通過技術和管理保安全,通過思想意識要安全。安全無事故不是憑空出現的,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對設備系統的熟悉程度,提高設備異常時的處置能力,提高設備參數的分析能力;需要我們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實責任擔子,避免人為失誤;需要我們客服麻痹大意、僥幸心理的人性弱點;需要我們養成按規章制度作業的職業風格。
這次事故又再一次告誡我們,安全面前我們是一個團隊,是一個整體。作業人員、許可人員、工作票簽發人員都對事故的發生有直接責任;企業的安全培訓、安全管理也有間接責任。如何嚴懲相關責任人都無法挽回逝者的生命,更何況逝者自己也應該承擔一份責任。只有每個人都把安全責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做到人人要安全,才能保證人人有安全。